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西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全国中医古籍保存与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张伟娜,裘俭,刘国正,李鸿涛,程英,李兵,彭莉,牛亚华

【关键词】  古籍;中医;图书馆调查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工作的源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2006年2月-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项目组对全国中医药古籍保存、保护等相关问题开展了调查与研究工作,对全国中医专业图书馆及部分公共图书馆在中医药古籍资源、古籍保护与修复、保护环境与场所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1  调研方法

  1.1  调研时间与调研单位

    2006年10月-2008年6月,本项目组对《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收载、中医古籍藏量在200种以上的单位进行了调研(剔除保存条件过于简陋的单位),其中中医院校图书馆为调研重点单位。列入数据统计的有中医专业图书馆25家、省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35家。

    中医专业图书馆分别是: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甘肃中医学院图书馆、广西中医学院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河南中医学院图书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湖北中医学院图书馆、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江西中医学院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学院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陕西中医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wwW.11665.cOm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分别是:济南市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天一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

  1.2  调研方式

    发送调研表: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及召开全国中医古籍工作会议等方式发放调研表,指导填报调研材料。实地调研:对于个别古籍藏量丰富,但因缺乏古籍从业人员、无法填报调研数据的图书馆,采取实地考察。电话调研:对于一些填报数据不详,而又需要补充了解的,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再次调研。资源共享:通过相关课题的合作,获取各单位可以共享的调研资料。

  2  中医古籍保存、保护现状

  2.1  中医古籍的数量与规模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共藏书28 324种;35家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共藏有中医古籍21 814种。

    中医古籍收藏数量情况,以北京、上海两个地区为主,分别为13 456种和6 080种;其他省藏书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江苏、浙江、天津、四川、吉林、辽宁、山东、广东、安徽、黑龙江、湖北、陕西、河南、湖南、内蒙古自治区、广西、甘肃、山西、江西、云南、贵州、青海。

  2.2  古籍破损状况

  2.2.1  破损数量 

  古籍破损是图书馆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全国大型省级综合图书馆相比,中医专业图书馆藏书条件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图书馆根本达不到古籍保护的要求。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为例,馆藏古籍约103 000册,其中破损程度严重者近10 000册,中等程度破损者约有10 000余册,轻度破损者多达15 000余册,三项总计约占总馆藏的1/3[1]。

  2.2.2  破损类型 

  古籍破损主要类型有:霉蚀、虫蛀、鼠啮、烬毁、水渍、絮化、粘连、磨损、撕裂、酸化、老化等,其中虫蛀、磨损、酸化、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医古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仅遭受自然的侵蚀,如水渍、烬毁、霉蚀、虫蛀、鼠啮等,也受到人为的损坏,如磨损、撕裂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酸化、老化现象特别突出,严重威胁到对中医古籍的保存;第二,中医专业图书馆的古籍藏书主要是经过国家调拨、社会征集、购买、接收、捐赠等途径收集的,在入库前,原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所以虫蛀、磨损、撕裂等比较突出,虽经过修补后,仍然存在缺页、虫蛀、霉蚀、烬毁、磨损、撕裂等痕迹;第三,长期以来,因受投入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图书馆古籍藏书的书库环境、保护设备及保管手段、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比较落后,造成藏书受潮、尘污、霉变、粘结等现象[2]。

  2.3  古籍修复

  2.3.1  修复人员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仅有6家图书馆配有古籍修复人员,共计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2人;工作25年以上1人,15~25年2人,5年以下5人。

    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25家图书馆有古籍修复人员,共计81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43人,初级职称22人,无职称者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38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学历2人,中学学历24人;工作20年以上23人,15~20年15人,5~14年22人,5年以下21人。

  2.3.2  修复设备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基本上都没有现代化的机器修复设备,修复人员主要还是使用一些简单的修复工具,如锤子、剪刀等,仅能进行简单的手工修复。35家公共图书馆中虽然也是以手工修复为主,但已有些图书馆配备了一些现代化的修书设备,如纸浆修补机等。

  2.3.3  修复档案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仅有3家图书馆建立了修复档案,占12%。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已建立修复档案数据库,正在完善与推广中。而公共图书馆随着馆藏古籍修复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开始逐步建立馆藏古籍修复档案数据库。

  2.4  藏书环境

  2.4.1  温湿度控制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7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设有空调系统,占28%。设有空调系统的古籍库房温度平均控制在19.7~23.8 ℃,最低温度为10 ℃,最高温度为30 ℃;湿度平均控制在38.8%~56.2%,最低湿度为20%,最高湿度为65%。除了空调系统外,图书馆一般都配有温度计、湿度计。

    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24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设有空调系统,占68.6%;有18家图书馆的古籍库房空调系统是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占51.4%。设有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古籍库房温度平均控制在18~22 ℃,最低温度为12 ℃,最高温度为30 ℃;湿度平均控制在50%~60%,最低湿度为40%,最高湿度为70%。除了空调系统外,图书馆一般都配有双金属温度计、毛发湿度计、除湿机等来调节湿度和温度。

  2.4.2  防火设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20家图书馆具有防火措施,占80%。具体的防火设备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普通喷水自动灭火系统、烟感器等。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31家图书馆具有防火措施,占88.6%。具体的防火设备有: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二氧化碳气体、1301气体、烟必净惰性混合气体、溴代三氟甲烷气、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等。

    从两者对比来看,各个图书馆都很注重防火工作,尤其是在防火设备的选用上,气体灭火器更为方便实用。

  2.4.3  防盗设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17家图书馆具有防盗措施,占68%。具体的防盗设备有:防盗门窗、防盗锁、监测摄像头、红外和监控系统等。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30家图书馆具有防盗措施,占85.7%。具体的防盗设备有:双门锁及门禁系统、通道门防入侵报警、红外线探测报警器、电脑监控无线防盗报警器、andover楼宇自控系统、红外、微波双监、探头摄像监控系统等。

    从两者对比来看,公共图书馆使用防盗设施的情况比中医专业馆要更为普及。

  2.4.4  防酸设施及脱酸技术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和35家公共图书馆都没有具体的防酸措施及脱酸技术。由于目前的环境污染严重,导致许多图书馆的古籍善本文献正在加速酸化和脆化,与一般的机械性破损相比,古籍纸张的老化,更是大批珍贵古籍面临的现实威胁。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对所收藏的善本古籍进行了纸张酸性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其ph值平均为5.41,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低于5.0,部分书籍的ph值甚至降到了4.5。这与20世纪60年代所进行的类似检测相比,ph值明显降低,已从弱碱性或中性转变为酸性。照此酸化速度发展下去,50年后其馆藏古籍文献的ph值就将普遍降至5左右。而当ph值在5.0以下时,纸张将全面脆化,保存年限不会超过200年[3]。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对古籍善本进行脱酸、去酸和防酸化工作。而就中医行业而言,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在我国还属于空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当大。

  2.4.5  防虫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均有防虫杀虫措施。主要的防虫药物或设备有:樟脑丸(或精片)、中药芸香草、中药杀虫剂、防虫纸、樟木柜等。这些防虫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虫效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35家公共图书馆中有14家图书馆具有防虫杀虫措施,占40%。具体的防虫杀虫药物或设备有:樟脑精块、樟木材料设备、防蠧线、自控式档案杀虫防霉机、低温冷冻柜等。
   
  其中,樟脑丸、樟木柜、低温冷冻柜的使用广泛,其防虫杀虫效果得到普遍的认同。低温冷冻杀虫技术具有杀虫效果好、对图书纸张和字迹无不良影响,对人体无毒无害等优点。

  2.4.6  防潮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所采取的防潮措施都只是定期开窗通风、控制书库的温湿度等简单的措施。由于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这样的防潮效果并不十分有效。35家公共图书馆中,大多图书馆也没有很好的防潮措施,只有少数图书馆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如南京图书馆就利用真空技术来包装保护善本书,即把已缩微拍摄过的、已数字化的或是利用率极少的善本书装进pvc塑料袋内,然后将袋内的空气抽出密封,最后放置于樟木箱内或书架上。这样既可以防虫,又可以防潮[4]。

  2.4.7  防尘措施 

  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采取的防尘措施都只是制作函套、樟木柜、铁皮柜、玻璃柜等,个别图书馆配有吸尘器。35家公共图书馆中,除了以上的防尘措施外,有一些图书馆还配有空气净化器、中效过滤器等,这些措施都能起到防尘作用,防尘效果也很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2.5 再生性保护

    在调查的25家中医专业图书馆中,有6家图书馆对馆藏的部分古籍采取了缩微复制、数字化扫描或影印出版等再生性保护措施,占24%。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医行业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带头单位,而且影印出版的《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备受各界好评[5]。在调查的35家公共图书馆中,均已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再生性保护工作,尤其是大型图书馆的工作影响很大。如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字化资源服务成效显著[6];国家图书馆影印出版的《中华再造善本》受到国内外关注。

  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3.1  中医古籍资源有待进一步深入调研

    建国几十年来,国家通过收集、调拨、购买等方式把90%以上的古籍集中在全国公藏图书馆和文物单位中。但由于古籍整理经费不足、人员短缺,许多藏书单位没有对古籍进行细致清点和编目整理,也没有进行定级和破损统计,为古籍保护、利用等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因素。《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是第三次全国中医古籍资源调研的成果,该书虽然已问世,但并不代表中医古籍资源调研工作的结束。目前,中医古籍资源存世情况尚未完全查清,一些中医古籍孤善本及流失海外的品种线索还不清楚,对中医古籍的资源调研还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上继续努力。

  3.2  亟待修复的古籍数量多、修复人员少、修复手段落后,矛盾突出

    据统计,全国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有100余人,即便是不眠不休地进行工作,也需要近千年才能完成1 000万册的古籍修复任务。全国古籍修复人才除数量严重不足外,还存在着学历较低(大都是大专以下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职称较低、人员年龄偏大(40岁以下者不足1/6)等情况。因对古籍文献知识和生物、物理、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不足,限制了古籍修复人员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国内高等教育系统目前也没有开设古籍修复专业,修复行业还基本停留在手工和“师带徒”的经验传授阶段,没有把古籍修复和保护从传统技艺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面,优秀技艺难以推广传播[7]。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外古籍修复普遍应用电脑和工业机械等现代科技手段参与或辅助修复,还通过理化和生物实验室进行纤维监测和保护实验,积累科学数据,寻找比较好的保护手段。而我国图书馆至今尚未建立文献保护国家实验室,缺乏科学的检测和实验手段,科研单位对纸张的研究成果很少应用到图书馆的修复和保护中,使得古籍的修复和保护工作难以科学化[7]。因此,不断壮大中医行业古籍修复队伍,不断提高古籍修复人员的技能,研制、引进先进修复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3.3  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各馆层次不一,差距较大

    由于重视程度、藏书量、财力和人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图书馆对于本馆古籍的保存和保护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古籍藏量多的图书馆往往比较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在财力和人力上的投入也比较大,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也比较好,而且也具备有进一步改善保护条件的基础和可能性。但是古籍藏量少的图书馆则不会对于所藏的古籍给予过多的重视,有的甚至是忽视。对于这样的图书馆在短期内改善古籍保存环境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中医古籍分布分散,其中包括有不少小型图书馆。因此,如何解决不同规模图书馆的馆藏条件差异问题,尤其是小型图书馆的古籍保存环境和保护条件,也是中医行业古籍保护的一个突出问题。

  4  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4.1  发挥各级政府和领导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对中医古籍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经费支持是做好中医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与实施,国家和政府对于古籍保护工作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而在充分发挥古籍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在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有力保障,从而有计划地改善古籍装具和保存环境、增加古籍修复设备。

  4.2  实施古籍普查,摸清情况,推进古籍保护工作

    中医古籍普查工作只是一项先导性、基础性的工作,该项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全国现存中医古籍收藏的数量、级别、破损和保存与保护状况,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珍贵古籍名录;开展切实的保护修复措施,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抢救性修复濒危古籍,改善珍贵古籍的存藏条件,并力争在保护古籍原本的同时,通过数字化、影印出版、缩微等方式充分利用古籍文献的价值;广泛听取来自古籍保护工作者、古籍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意见,各古籍收藏单位进行交流与协作,增强古籍保护意识,广泛深入地推进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

  4.3  加强中医古籍保护、修复人才培养

    古籍保护工作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改变当前古籍保护人才缺乏的现状,形成多层次的古籍保护、修复人才梯队。除了政府在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系或中文系中培养“古籍整理和保护”方向的本科和研究生外,还应在高、中等专科学校培养高职和中等专业的古籍修复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有计划地输送合格人才前往国家图书馆或大型公共图书馆中从事古籍保护工作,开展全国中医古籍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4.4  多种方式灵活实现对馆藏古籍的保护

    建议藏书量少、保存条件差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实现对馆藏古籍的保护,如赠送、有偿出让、代管。

    由于一些小型的图书馆目前确实缺乏财力和人力,可选择一个财力人力比较充足、设施设备比较齐全,且有妥善保管古籍的综合能力的大型图书馆,将馆藏古籍全部或部分或复本予以赠送或有偿出让;也可将所藏古籍转运到保存条件好的大型图书馆,双方签订代管协议,其所有权仍归原馆所有,代管图书馆对其图书进行整理和保护,并可享有查阅的权力。

  4.5  通过交流与合作,形成较完善的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体系
   
  2007年5月底,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完成了在中医行业内进行传统医药文献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初审及提交工作。2007年9月以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牵头组织开展全国中医行业的39家图书馆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珍贵典籍名录》的相关工作。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向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报了“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现已获正式批准。鉴于多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工作基础及在全国中医行业内的牵头与示范作用,可通过与全国中医专业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一个中医行业古籍保护管理与技术体系,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医行业内古籍保护应用标准,以利于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5 结语

    中医古籍资源保存与保护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的中医古籍保护工作已经初步展开,但仍然存在很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配置和修复人员配备方面。古籍的保存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战斗在中医古籍保护行业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此呼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力度,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为做好古籍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裘 俭,刘国正,符永驰,等.中医药古籍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利用[a].崔 蒙,朱冬生.中医药信息研究进展(一)[c].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384-389.

  [2] 张建龙.古籍图书破损状况与古籍修复及保护方法的探讨[eb/ol]. /service/wjls/pdf/14/14_22.pdf,2006-12-25.

  [3] 熊 建.中华文化之根——古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8-19(7).

  [4] 牡 鹿.古籍文献如何防虫、防潮[eb/ol]./ b604956/d33707474.htm,2006-01-06.

  [5] 裘 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中医古籍保护工作述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62.

  [6] 黄显功.上海图书馆的家谱数字化资源服务——古籍保护效果的一个实例[j].图书馆学刊,2008,(1):4-6.

  [7] 张志清.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与古籍保护[eb/ol]./ showart.aspx·id=1148,2008-02-22.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张伟娜,裘俭,刘国正,李鸿涛,程英,李兵,彭莉,牛亚华【关键 [标签: 调查分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专业本科生西医内科综合评估考核模式研
    《走进中医一现代人认识中医的8堂必修课》等
    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中医
    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在中医外科和中医骨伤科的
    从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到老年中医护理及人
    实行中医专科三级护理查房提升中医护理水平
    不必硬把中医往唯物上靠警惕科学霸权损害中
    改革中医妇科教学模式 注重中医经典学习
    又是一年春节来,中医帮您把把脉——中医妙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骨碎补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