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江西传染病疫情分析

【关键词】  传染病;疫情

  为了解甲乙类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规律,现对宜春市1950~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宜春市1950~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宜春市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1950~2006年宜春市共报告22种甲乙类传染病(甲类1种、乙类21种),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3 854 639例,年均发病率为1 792.12/10万;报告死亡20 581例,年均死亡率9.57/10万;甲乙类传染病病死率为0.53%。年最高发病率为7 323.33/10万(1952年),年最高死亡率73.01/10万(1959年),年最高病死率2.09%(1959年),1967年死亡率(70.03/10万)列第二位;年最低发病率184.64/10万(2002年),年最低死亡率0.59/10万(2006年),年最低病死率0.18%(1995年)。

  2.2 不同年代发病、死亡情况 

  不同年代发病率以20世纪50年代最高,年均发病率为4 421.27/10万;最低为2000~2006年,年均发病率为208.24/10万。WwW.11665.coM不同年代死亡率以60年代最高,年均死亡率为22.88/10万,最低为2000~2006年,年均死亡率为0.79/10万,见表1。表1 1950~2006年不同年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报告病种数年代年均发病(略)注:合计中22为1950~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病种总数。   

  不同年代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的种类也不同见表1。与50年代相比,1962年新增钩端螺旋体病例报告,1963后新增出血热病例,1971年新增猩红热病例,1980年新增霍乱病例,1990年新增淋病、梅毒病例,1996年新增新生儿破伤风病例,1997年新增肺结核,2002年新增艾滋病病例,2005年新增血吸虫病例报告;80年代后无猩红热病例报告,90年代后无白喉病例报告,2000~2006年后无炭疽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
   
  宜春市1950~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06年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年均发病率由4 421.27/10万下降到208.24/10万,下降了95.29%;年均死亡率由22.68/10万下降到0.79/10万,下降了96.52%;病死率由0.52%下降到0.38%,下降了26.92%。

  2.2.1 不同病种发病情况 

  1950~2006年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疟疾、麻疹、痢疾、肝炎、百日咳,其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68.38/10万、331.55/10万、250.53/10万、70.18/10万、48.57/10万。不同年代发病率中,20世纪50年代疟疾、麻疹、痢疾、百日咳、流脑年均发病率分列前五位,前两者发病数占50年代发病总数的91.77%,其中1952年疟疾发病率列建国后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首位,达6 358.04/10万;60年代疟疾、麻疹、流脑、痢疾、百日咳发病率分列前五位,前两者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81.82%,其中1967年流脑发病率达1 339.80/10万;70年代疟疾、麻疹、痢疾、百日咳、肝炎位居前五位,前三者发病数占90.41%;80年代疟疾、痢疾、麻疹、肝炎、出血热分列前五位,前两者发病数占68.05%;90年代痢疾、肝炎、肺结核、钩体、出血热列前五位,前两者占66.24%;2000~2006年肝炎、肺结核、痢疾、淋病、出血热列前五位,前三者占80.69%,其中肺结核占27.99%。
   
  2000~2006年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脊髓灰质炎、白喉、炭疽已无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是疟疾,下降幅度超过99.99%;其次是疫苗针对疾病:麻疹下降99.08%、百日咳下降99.70%、流脑下降99.55%、乙脑下降95.48%;痢疾下降了81.16%。

  2.2.2 不同病种死亡率情况 

  1950~2006年全市报告的22种甲乙类传染病中,18种有死亡病例报告,猩红热、淋病、梅毒、血吸虫病无死亡病例报告。20世纪50年代麻疹年均死亡率居首位,流脑、白喉居二、三位,60年代流脑死亡率居首位,麻疹、乙脑居二、三位,70年代出血热列首位,麻疹、痢疾分居二、三位,80年代出血热、流脑、痢疾列前三位,90年代肝炎、钩体、出血热居前三位,2000~2006年肺结核、肝炎列前两位。不同年代各病种死亡率以20世纪50年代麻疹年均死亡率最高,为14.28/10万,其次是60年代的流脑,年均死亡率为9.23/10万。
   
  2000~2006年各病种年均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最高的是肺结核(0.21/10万),肝炎(0.1/10万)位于第二位,其它传染病的年均死亡率均在0.05/10万以下;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流脑、乙脑、痢疾年均死亡率分别下降了99.67%、97.06%、99.03%,麻疹、伤寒、百日咳无死亡病例报告,其它传染病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2.3 不同病种病死率情况 

  1950~2006年全市报告的22种甲乙类传染病中,病死率最高的是狂犬病,57年共报告1 163例病例,病死率100%;其次是艾滋病,2000年后报告13例,病死率100%;其它依次为:白喉(病死率14.81%)、乙脑(13.39%)、新生儿破伤风(13.37%)、脊髓灰质炎(5.23%)、流脑(5.04%)、出血热(4.71%)。

    20世纪50年代狂犬病病死率最高,白喉、乙脑、脊髓灰质炎居2~4位,且病死率均在10%以上:60年代除狂犬病居首位外,出血热、乙脑、白喉病死率均在10%以上,列2~4位;70年代病死率10%以上的有4种传染病,其病死率依次为狂犬病、乙脑、白喉、出血热;80年代病死率10%以上的有狂犬病、白喉、乙脑,进入20世纪90年代,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10%以上,2000~2006年狂犬病、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较高。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多数传染病的病死率大幅下降,2000~2006年与20世纪50~60年代相比,出血热、痢疾、肝炎的病死率下降了98.06%、96.92%、83.13%,麻疹、伤寒、百日咳无死亡病例报告,其它传染病病死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3 卫生防疫体系发展不同阶段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见表2。我国卫生防疫体系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1],1950~1952年(初创时期)年平均发病率最高,1953~1965年(全面建立、健全发展时期)年均死亡率最高,1978年至今(新的历史时期)发病率、死亡率最低。
表2  1950~2006年不同发展阶段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发展阶段年均发病(略)

  3 讨论

    综上所述,宜春市传染病发病与死亡呈总体下降趋势,计划免疫针对疾病体现得最为明显,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下降幅度多数在99%以上,出血热、痢疾、肝炎等疾病的病死率也大幅下降,报告的22种传染病已有4种病种多年无病例报告。传染病构成谱在2000~2006年发生较大的变化,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死灰复燃,肺结核发病上升,艾滋病开始威胁人们健康。
   
  综观宜春市57年来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与各级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重视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966~1976年因文革国家的各项事业处于瘫痪状态,卫生防疫体系遭受严重破坏,传染病发病回升,年均发病率比1953~1965年上升26.63%,以1967年的流脑为例,全年报告流脑病例39 852例,发病率达1 339.8/10万,红卫兵大串连引发人员大量流动、卫生防疫体系严重破坏是流脑流行的重要因素。计划免疫三个85%的目标相继实现、计划免疫相关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大幅下降及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证实就是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稳定的结果。宜春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54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多,人员流动频繁,给传染病的预防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传染病防治法》执法力度,落实全国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重大疾病防治规划,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普及公众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志澄.中国卫生防疫体系五十年回顾[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3,4:241~243.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11665 [标签: 江西 传染病疫情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009~2010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
    传染病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探讨
    2009 2010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
    2009 2010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
    2009 2010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
    农村传染性肺结核化疗管理模式的探讨
    肺结核的传染与发病机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治疗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的探讨
    揭阳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深圳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文昌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现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