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医学影像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临床综合论文   感染与传染论文   老年病学论文   神经病论文   血液病论文   麻醉论文   泌尿论文   内分泌学论文   肾病论文
 精神病论文   免疫论文   耳鼻喉科论文   传染病论文   核医学论文   医学影像论文   眼科论文   预防医学论文   生物化学论文
 解剖论文
胃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2例gst的ct表现。结果 22例肿瘤均单发,其中12例恶性,10例良性。10例良性肿瘤中直径小于5 cm 8例,平扫密度均匀7例;恶性肿瘤直径大于5 cm 9例,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良恶性肿块大小及平扫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强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螺旋ct对gs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胃间质瘤;ct

胃间质瘤( gastro stromal tumors,g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部肿瘤的1% ~3%[1,2 ]。笔者收集2005~2008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及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完整螺旋ct资料的gst 22例,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螺旋ct对gst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3月~2008年6月手术、病理证实的gst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45~83(平均61.2)岁。以上腹部包块就诊者13例,以腹痛、黑便就诊者6例,偶然发现者3例。肿瘤完整切除18例,部分切除4例。

  1.2 诊断依据 采用miettinen等[3]提出的恶性和潜在恶性gst的诊断依据判断。wwW.11665.coM

  恶性诊断依据:①肿瘤浸润邻近器官;②出现 (肝、网膜、肠系膜等) 转移 ;③核分裂>10个/50 hpf;④肿瘤浸润黏膜固有层及肌层。

  潜在恶性诊断依据:①肿瘤直径超过5.5 cm;②核分裂超过5个/50 hpf;③肿瘤坏死;④核异型性明显;⑤瘤细胞丰富,生长活跃;⑥上皮样间质中出现腺泡状结构或细胞巢结构;⑦非整倍体dna含量高;⑧pcna及ki-67表达增高。

  良性间质瘤,无任何恶性指标;潜在恶性间质瘤即交界性间质瘤,仅具有1项潜在恶性指标;恶性间质瘤,具有1项明确的恶性指标或2项潜在恶性指标。

  1.3 检查方法 使用pq6000螺旋ct机、somatom sensation 16层多排ct机。病人检查前禁食6 h以上,扫描前15~20 min肌注山莨菪碱10 mg,并口服温开水800~1000 ml充盈胃腔。常规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膈顶至髂嵴水平;层厚、层距均为5 mm。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剂为优维显80 ml~100 ml(300 mgi/ml),注射流率为3.0 ml/s。依据横断位最大截面测量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依据增强后ct值分别增加10 hu~20 hu、≥20 hu为轻度及中度强化。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1.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良恶性gst的ct表现(肿瘤大小、密度及强化程度)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22例单发gst中,良性8例,恶性12例,交界性2例,其中交界性gst被列入良性病例范围内。

  2.2 gst的ct表现 22例gst发生于胃体部10例,胃窦部5例,胃底7例;肿块均与胃壁呈宽基底相连;2例并发肝多发转移瘤及肝胃韧带间淋巴结转移;向腔内突出6例,向腔外突出15例,向腔内外同时突出1例。

  良性10例中,直径小于5 cm 8例,多呈类圆形,7例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6例呈中度均匀强化。见表1。

  恶性12例中,直径大于5 cm 9例,多呈分叶状,10例密度欠均匀,其内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低密度区,其中1例腔内型肿块内坏死区与胃腔相通;增强后7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见表1。

  良恶性肿块大小及平扫特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表1 良恶性gst的ct的表现

  3 讨论

  gst是原发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的间质肿瘤,镜下表现为kit(cd117干细胞因子受体)染色阳性的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1],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前少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肿瘤好发于胃体部,其次是胃底部和胃窦部。肿瘤有包膜,故一般边界清晰。肿瘤起源于胃粘膜下,多呈膨胀性生长,分腔内型、腔外型和混合型(同时突向腔内外),以腔外型多见。本组22例中有15例为腔外型,与文献报道相符。最大径小于5 cm的肿瘤,多为良性,一般呈类圆形,平扫密度多数均匀,增强呈中度均匀强化;最大径大于5 cm的肿瘤,多为恶性,一般呈分叶状,平扫密度多数不均匀,中心可见囊变坏死区,有的可与胃腔相通,增强多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少数恶性肿瘤可侵犯邻近脏器及腹腔淋巴结。本组结果显示胃间质瘤的良恶性与肿瘤大小(p=0.0102)、平扫密度均匀与否(p=0.0113)有关,与强化程度无关(p=0.3918)。

  由于螺旋ct的密度分辨率极高,横断面图像辅以多平面重组(mpr),故可以更好显示肿块与胃壁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观察周围器官有无转移,可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本研究显示gst的螺旋ct表现主要有如下特点:①病灶常单发;②多呈膨胀性生长,不沿胃壁浸润;③肿瘤起源于粘膜下,故胃粘膜一般不累及;④肿瘤只累及一侧胃壁,以大弯侧多见,不累及胃壁全周;⑤少数恶性可出现转移;⑥即使腔内型肿瘤也很少有明显梗阻征象;⑦肿瘤与胃壁以宽基底相连;⑧良性肿瘤多数呈中度均匀强化,恶性一般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gst恶性者可通过血行和种植转移,或直接侵犯到肝脏、腹膜和肺等部位,淋巴结转移少见。

  gst应与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鉴别。进展期胃癌主要表现为胃壁不均匀增厚,管壁僵硬,管腔狭窄,常有梗阻征象,局部侵犯明显,伴有胃周、肝门区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胃淋巴瘤胃壁增厚更显著,范围更广,腔外生长少见,腹腔淋巴结肿大多见。胃间质瘤与平滑肌源性、神经源性肿瘤在影像上表现极为相似,难以鉴别,确诊只有靠病理学检查。

  综上所述,螺旋ct对gst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可观察周围器官有无转移,对肿瘤分期、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nishida t,hirota s.biological and clinical review of stromal tumors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j].histol histopathol,2000,15(4):12931301.

  2 tateishi u,hasegawa t,satake m,et 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tumor correlati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with tumor grade and mortality[j].j computassist tomogr,2003,27(5):792798.

  3 miettinen m,lasota j.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definition,clinical,histological,immuno 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feature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j].virchows arch,2001,438(1):112.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11665 [标签: 间质 螺旋 诊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汉黄芩素对胶质瘤U251细胞Survivin mRNA及C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D在哮喘和间质性肺疾病中
    浅议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理与中药治疗的研究
    新生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恶性间质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信号通路在上皮间质细胞转化及肿瘤转移中的
    恶性脑胶质瘤组织中 Np73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恶性脑胶质瘤组织中 Np73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间质性肺疾病中医辨治要点浅述
    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胶质瘤基因治疗的进展
    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血流变学改变与氧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