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浅谈我国海外R&D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及障碍
 [摘要]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为我国实现海外r&d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当前应解决以下难题:构建我国海外r&d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双向传导机制,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参与跨国战略联盟的非对称性问题,加强跨国并购的后续整合及研发本土化问题,强化政府主导下的r&d国际化投入机制。
  [关键词]r&d国际化;跳跃式扩张;“非对称性”投入机制
   
  一、发达国家r&d国际化从渐进式
  到跳跃式的发展历程
  
  半个世纪以来,纵观发达国家r&d国际化演进历程.从总体发展态势可以归结为两大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跨国r&d投资的渐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跨国r&d投资进入了跳跃式扩张阶段。围绕制造业发展的主线,全球r&d国际化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0世纪60年代及以前:追随制造业发展的r&d国际化起步阶段。r&d活动的国际化是与全球制造业发展紧密联系的。早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大型化学和电器设备制造公司便在国外建立r&d实验室。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最大的制造业公司中7%的r&d活动是在境外完成的。当时r&d国际化的主要动力是推动制造业进入外国市场,为本国制造业产品适应东道国市场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这一时期在工业化的推动下,世界加工业结构从以钢铁和化工等原材料工业为主转向以汽车为代表的高加工度工业为主的阶段,全球跨国r&d活动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机械、电子、汽车等产业。WwW.11665.Com
  2.20世纪70年代:争夺制造业中心的r&d国际化成长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日本加工制造业总量不断增长,占到全世界的lo%左右,同时加工制造技术、质量方面都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并逐步取代欧、美而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伴随第三次科技活动的发展和高科技的迅速普及,世界加工制造业竞争加剧并进一步多元化。日本跨国公司紧随美、欧的后尘,加快了r&d国际化进程,如在1976年,matsushita电气在美国建立了该公司的第一个海外r&d实验室,sony分别于1976和1977年在美国加州和英国basingstoke建立其海外r&d实验室。这一阶段,跨国r&d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增加本国制造业在海外当地市场的份额,提高本国产品对国外市场差异的敏感性,以提高本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3.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r&d活动与加工制造活动的分离阶段。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牢牢地抓住了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群,促进了r&d和制造业活动的分离。例如美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推出“先进制造技术计划(amt)”、“敏捷制造技术汁划(team)”等,把加工制造业信息化列入“影响美国安全和经济繁荣的22项技术之一”加以研究开发,通过技术结构调整,夺回了在国际上加工制造业的霸主地位。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按照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要求,建立起面向全球资源配置的高效生产体系,凭借跨国公司的综合实力,依靠先进的核心技术,占据着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上端,控制其高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而将制造能力向外转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制造业发展的r&d国际化跳跃式扩张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r&d国际化的目标开始超越制造业市场和制造活动本身,跨国公司获得竞争的关键动力是在全球获取知识资源。跨国公司要获取创新的知识资源,必须在区位上尽量接近拥有新知识源的大学以及强有力的竞争者。皮尔斯(pearce)和辛格(singh)对当年《财富》排列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及海外分支机构的914家实验室进行调查,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士跨国公司的实验室超过50%设在国外,位于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实验室,有超过50%的实验室属外国所有。
  随着跨国公司r&d机构由母国向他国的转移,发达国家r&d国际化进入跳跃式扩张阶段,各国在海外r&d投资支出比例不断提高。例如,美国是世界跨国公司输入研究与开发fdi的重要国家,也是跨国公司建立海外r&d分支机构的主要东道国。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局统计,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的r&d支出,从1987年65亿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172亿美元,年均增长11.6%。事实上,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的r&d支出增长比美国企业总r&d的支出增长还要快。美国企业同期在国内r&d支出从610亿美元上升到1210亿美元,增长了约97%。与之相比,外国跨国公司在美国分支机构的r&d支出增长了165%。目前,欧美跨国公司的海外r&d约占其研究开发活动的1/3。美国跨国公司国外r&d支出占国内r&d支出的33%,欧盟为42%。日本跨国公司过去的r&d活动主要安排在国内进行;进入90年代后,日本企业r&d步伐明显加快,国外r&d支出比例高达57%。

 二、发达国家如何实现r&d国际化
  由渐进式向跳跃式发展的转变
  
  1.跨国公司r&d国际化微观组织模式的构建及成熟。
  半个多世纪以来,跨国公司r&d模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r&d第一代(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其管理的焦点在于注重产品生产能力的开发,以便生产更多的产品;r&d第二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企业开始关注市场需求,项目管理方式被普遍运用到r&d管理中;r&d第三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企业更加重视对r&d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改进、发展新技术,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r&d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企业在重视其核心业务的同时,开始关注多元化经营战略,集成化管理与并行工程被普遍采用;r&d第五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企业普遍将研发任务分离出去,以降低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更加强调多行业、多领域的协调与集成管理,以构建全球化的高效的r8ld管理有机体系。
  当前,以蓝牙技术为代表的第六代r&d管理模式着眼于应对全球日趋复杂的研发环境,更加注重r&d组织的虚拟化和系统化,更加强调r&d组织机构的简洁和开放。组织再造和业务“归核化”是当今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条件下,对跨国公司r&d组织而言,重要的不再是能够创造多少知识和技术,而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整合跨国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这样,当代跨国公司r&d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系统工程在r&d中的广泛应用使原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技术实验室工作,现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专业化的小型r&d机构将是未来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主导潮流。跨国公司r&d国际 化组织模式的不断成熟,为其90年代后的跳跃式扩张构建了微观组织结构基础。
  2.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成为国际技术加快转移的重要渠道。
  战后世界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国际直接投资带动了技术要素的转移,引起资本与技术“一揽子”投入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加快,规模日益扩大,其增长速度更是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增长的几倍、甚至几十倍。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68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050亿美元,增幅29%;1998年又增加1920亿美元,增长41%;1999年增加2050亿美元,增幅31%。2000年以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仍呈继续增长的发展态势。
  在国际直接投资的推动下,当代国际贸易形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阶段式、梯度发展的特征,即产品输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三个梯度,而技术贸易在这三种贸易形式中增长速度最快,比重不断上升。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全球技术贸易为25亿美元;70年代中期为120亿美元,较60年代增长3.8倍;80年代中期达600亿美元,较70年代增长3.2倍;90年代中期达到了3800亿美元,比80年代增长7.6倍。全球技术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大大超过一般商品年增长率3.3%的增长速度,技术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70年代为0.67%,80年代为1.26%,90年代中期为7%,呈不断上升趋势。
  跨国公司是连接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技术转移的载体。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流动形成了以母公司r&d机构为核心、由各海外r8ld机构为节点的技术交流网络。据统计,全球500家最大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技术贸易的59%以上。在美国,在技术贸易总额中大约有80%来自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在英国技术贸易总额中,有85%是在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之间进行的。全球化的r&d组织结构及管理体系使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资本获得、研发能力、技术储备、科技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使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1999年,全球申请专利的总数超过7.4万件,其中,美国约占3万件,德国超过1万件,日本约有7200件。在申请专利最多的前100家企业中,美国企业占了一半,而居二、三位的德国和日本分别有14家和12家。
  3.战略联盟的兴起成为r&d国际化跳跃式扩张的新方式。
  以国际技术合作为目的,以条约或协定为纽带,不同国家的企业(公司)、科研机构互相联合而形成的战略联盟逐步兴起,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目前这种国际战略联盟主要在发达国家中的大集团公司之间形成,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相近,技术特长、技术决窍、技术优势互补,结成联盟后能形成更强的研究开发和竞争能力。例如,美国ibm公司已在全球建立了旨在开发计算机产品的战略联盟400多个,其中包括与日本东芝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开发高能dram产品的联盟;韩国三星集团与美国intel公司达成联盟;金星集团与美国at&t公司达成联盟;韩国电器公司与日本东芝公司也达成联盟。这些联盟旨在联合开发新型电子产品,互相技术渗透,共同分享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
  据统计,目前世界最大的15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90%的公司与其他厂商结成各种形式战略联盟,而这些跨国战略联盟涉及的领域大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或采取公司(或实验室)直接在具体研究开发项目上的合作形式,或采取风险共担的“合资生产”形式,或采用较高级技术等级合作形式(不仅包括研究开发与生产的联盟,还包括有关促销协议,如合资建设专门技术销售公司等),从而形成各种形式的r&d战略联盟,为r&d国际化的跳跃式扩张创造了新的组织方式。
  4.跨国r&d投资的多元化和本地化构筑了r&d国际化的全球资源网络。
  当代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类型包括实物型转移、信息型转移、能力型转移。通过实物形态体现的技术以“中间技术”居多,大多数发展

  三、我国海外r&d跨越式发展的
  可能性及其条件创造
  
  (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为我国r&d国际化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1.世界制造业中心向

 3.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参与跨国战略联盟(即解决非对称性问题)。
  我国企业海外r&d投资起步晚、研发投资规模偏小,研发能力差。据调查,我国约60%的海外r&d机构是在1995至1999年间建立的,30%是在2000年以后建立的,海外研发活动经验缺乏。在资金规模上,我国海外r&d机构的年均r&d投资小于500万元的企业占海外研发投资总量的34%,500-2000万之间的约占44%,2000-5000万的约占22%。相比之下,同期发达国家在华研发机构的投资强度约合人民币1.49亿元,两者相距甚远。中小企业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非对称性是阻碍我国企业积极参与跨国战略联盟的主要障碍。当代国际战略联盟已逐渐演变为在经营能力、经营资源对等的伙伴之间建立以开发新技术、控制新的国际标准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强强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在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不对称的联盟中资源、核心技术为优势方所控制,长期下去会造成我方企业对跨国公司的依赖性,不利  

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对等的基础上促使我国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国际战略联盟,尤其是境外r&d投资活动,是实现我国r&d国际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4.关于跨国并购的后续整合和研发本土化问题。
  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在运作模式上进人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跨国并购逐渐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据统计,1988-1996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额仅占对外投资额的13.1%;2002-2007年间增长到55.1%。
  本土化是企业跨国经营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中,这一问题尤为重要。技术要素是生产要素中最为复杂的要素,它不仅有赖于科学的组织管理,更有赖于活的要素即科研人员本身。如果不重视本土化问题,那么,在收购成功一家国外研发机构的同时,也许就面临研究人员的集体辞职和投资项目的彻底失败。本土化包括本土化人员、本土化管理、本土化资本运作等。近几年,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或并购了一些研发机构,但十分缺乏本土化管理经验。这是我国企业大规模、高质量地开展跨国并购(尤其是研发并购)必须跨越的障碍。
  5.关于政府主导下的r&d国际化投入机制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初级阶段,r&.d投入强度一般不超过1.5%;在工业化中级阶段,r&d投入强度为1.5%-2.5%;在工业化高级阶段,r&d投入强度一般大于2.0%。在r8ld投入强度未达到2%以前,政府一般是r&d投入的主体,其投入比例都在50%以上。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分别在1978年、1981年和1975年r&d投入强度超过2%以后,企业才成为r&d投入的主体。在此之前,政府的r&d投入比例都占r&d总投入的50%以上。而我国在2000年r8己d投入强度不足1%时,企业就成为了r&d投入的主体。2000年我国政府与企业的r&d投入比例分别为25.3%和55.2%。政府过早退出其主体地位,是影响我国r&d投入规模及r&d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r&d投入机制陷入一种恶性循环:r&d投入资金不足→企业r&d投资短期化→r&d投资效率低下→政府和企业缺乏积极性→r&d投入资金不足。问题在于长期以来的低效率使r&d投入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往往会挫伤政府和企业对r&d投入的积极性。因此,不断提高r&d投入效率是保障政府和企业对r&d持续扩大投入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r&d国际化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熊小奇 [标签: 跨越式发展 可能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128例脑瘫患儿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浅谈混合痔痔核切除术的临床护理
    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分析
    浅谈印象管理理论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浅谈矿山机械的发展与前景
    浅谈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展览及发展
    美日韩三国房产税征收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近十年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我国桃砧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浅谈村上春树作品中的现代性意象世界
    我国的贫困标准向国际看齐
    对我国房产公司房地产成本管理控制的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