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中国的中亚外交探析
摘 要: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且矿产、油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乃至亚洲战略布局来说,意义至关重要。因此,中亚也是中国外交关注的重要地区之一。首先论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念,以此作为立论分析的基础;其次分析中亚地区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第三部分详述中国的中亚外交政策和作为;最后对中国的中亚外交政策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亚;国家利益;和谐世界理念;上海合作组织
  中图分类号:d82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022-02
  进入新世纪,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中国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执行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中亚各国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有力回击。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理念
  当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全方位外交”。“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强权政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世界和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促进世界各国的合作与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稳定;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早日统一;为继续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外交基础。在此指引下,中国形成了一种全方位外交格局: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1]。WWw.11665.COM其次,和平与合作外交。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这一对时代主题的战略性判断。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政府逐步把这一判断转化为长期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明确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2]。中国政府更是在外交活动中坚定贯彻执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避免使用军事手段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第三,和谐包容外交。2005年,胡锦涛提出的“和谐世界”的理念,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3]。第四,共赢外交。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政府外交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更加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发展。特别是在地区层次,习近平指出,“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发展仍然是头等大事,亚洲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共同呵护,亚洲合作需要更进一步,‘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4]。
  二、中亚的地缘战略地位与中国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史上联结各种文明的“中枢”。及至近代,一直是各大国竞相争夺的对象。著名的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早在1904年就提出中亚及其附近地区是国际政治的“枢纽”地带,1919年更进一步将该地区称为“大陆腹地”、“心脏地带”,并认为控制了包括东欧在内的“心脏地带”就是控制了由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组成的“世界岛”,就可以进一步统治世界[5]。而当前,这个地处各种文明“结合部”的地区矿产、油气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蕴藏量和开发潜力,使得该地区在目前和未来的国际政治格局中都占据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所以,对中国来说,中亚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
  首先,与中亚加强合作是中国稳定周边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中国的边境安全与稳定有利于确保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以及经济利益的实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直至90年代初,伴随中苏分裂,中国西部边境承受了巨大的安全压力。随着苏联解体,中亚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地区成为中国西部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国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可以为发展自身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周边环境。其次,与中亚加强合作有利于打击“三股势力”。冷战结束后,面对苏联解体产生的权力真空,

种力量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激烈且混乱的争夺。尤其是打着宗教和种族旗帜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影响颇为广泛,以此为基础产生的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恐怖势力,都严重威胁了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并影响到了与这一地区毗邻的中国新疆地区。新疆与中亚地区种族、语言、宗教上的相似性,使得两者联系一直较为密切。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新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双泛主义”和“三股势力”的冲击。中亚各国是中国打击境内三股势力的重要支持力量。为此,中国迫切需要同中亚国家展开合作,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切实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和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第三,与中亚加强合作是中国能源安全的需要。中亚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储量,对于中国满足自身能源需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估计,中亚特别是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仅次于波斯湾地区: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储量约为130亿吨,天然气6万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有石油63亿吨,天然气15.5万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则有3亿吨石油和2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6]。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供需缺口逐年扩大。以石油为例,2011年中国国内石油消费量达到约4.56亿吨,其中,国内原油产量约为2.03亿吨,进口原油量约为2.54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即石油净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约为59.8%[7]。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供需缺口还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继续拉大。从当前来看,中国的能源进口多来自中东地区,面对复杂多变的中东格局,中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变得严峻,为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需要拓展能源来源渠道,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中国寻求从中亚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不仅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造成的能源缺口,规避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风险,更可借此地区与中东地区联系起来,打造一条稳定安全可靠的能源运输线路。第四,与中亚国家加强合作有利于密切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实现共赢。中亚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缺少出海口成为限制其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可以借道俄罗斯、伊朗实现上述目的,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具优势。中亚国家可以选择通过中国,直接进入太平洋。中国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同中亚国家经济贸易合作的巨大潜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最后,与中亚加强合作有利于中国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9·11”以后,美国借由全球反恐,正式进驻中亚地区,并通过与这一地区的诸国展开的各式密切多样的合作,成功扩大了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仅使得中亚地区成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以及援助投资的主要区域,更使得中亚地区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地区组成部分之一。这些也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 三、中国的中亚外交政策和作为
  如前文所述,中国对中亚外交政策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社会稳定、发展多元化的能源供应者和能源运输线路、继续促进经济发展、睦邻友好、突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企图。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中亚五国先后获得独立,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顺势蔓延,不但严重影响了中亚各国,也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了冲击。于是,与邻国建立外交关系,共同维护边界的安全与稳定,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中国迅速承认了五国独立,并先后建交,开始了双方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初步合作。1997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中国的中亚政策开始向双边或者多边的能源、经贸合作层面倾斜,并建立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双方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关系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方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展开了多方面、全方位的合作。
  中国的中亚外交政策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第一在政治方面,建交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不断改善与增强彼此的政治互信。双方高层互访不断,保持着各个层面的交流与对话,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或者多边合作的文件,提高彼此关系的层级,建立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双方也是相互支持。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此外还设有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

定期会晤机制[8]。中国支持中亚各国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采取的行动,中亚各国也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的原则立场。第二在安全方面,中国与中亚哈、吉、塔三国的边界问题均是通过谈判手段解决,双方从双边关系的大局出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面对三股势力的共同威胁上,各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9],并通过国防部长定期会晤机制,商定每年定期举行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以巩固各方在安全和防务上的合作。第三在经济方面,经贸合作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亚地区是中国商品的广阔市场之一。推进投资和贸易的便利化,实现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自由贸易是相关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此外,中亚地区不仅本身能源资源储量丰富,更联通了波斯湾和西伯利亚两大能源产地。对中国来说,保证能源的持续供应,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投资了大量油田和基础设施。例如,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克纠宾项目目前已经成为中哈石油管道的主要油源,每年向国内供应原油约500万吨[10]。再以中哈石油管道为例,中哈石油管道一期工程于2005年底建成,于2006年5月25日开始供给原油,年输油能力1 000万吨,目前二期工程也已接近尾声。
  四、结语
  新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对此,中国适时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坚持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更是加强了与中亚各国的合作。但是,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仍然落后于俄罗斯、美国,或许中国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来扩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第一,以经济促发展,巩固并扩大合作的成果。经济发展不仅是中国西部稳定和繁荣的重要保障,也是中亚各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与之相邻的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双方经济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当前,随着经贸合作与能源合作的不断深入,各方应加快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本地区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更好地为各方经济发展服务;第二,以文化促和谐,加快汉语推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中亚地区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一大好形势,汉语推广工作也应该加快步伐,提升水平。除了加大对孔子学院的建设和投入、培养更多的汉语国际推广人才外,还应该主动发挥新疆地区跨界民族的优势,扩大中亚地区汉语推广的受众面,提升人文合作的水平。中亚地区与中国西部相邻,彼此的交往历史悠久。中亚的安全与稳定时时刻刻关系到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与维护。与中亚国家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符合中国和中亚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发展,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全方位外交[eb/ol].http://intl.ce.cn/zhuanti/wj/.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07,(21).
  [3]李淑珍.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依据和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4]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4/12/c_124572694.htm.
  [5]杰弗里·帕克.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20-23.
  [6]孙壮志.中亚五国的地缘战略地位[j].东欧中亚研究,2000,
  (4).
  [7]田春荣.2011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2,(3).
  [8]上海合作组织简介[eb/ol].http://www.sectsco.org/cn11/b
  rief.asp.
  [9]上海合作组织大事年表[eb/ol].http://www.sectsco.org/cn11/
  show.asp?id=99.
  [10]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提高竞争能力纪实[eb/ol].中国石油新闻中心.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2/
  12/25/001406445.shtml.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挑战及应对思路
    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基于SaaS多租户的中小学运动会管理系统设计
    美日韩三国房产税征收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大学教师知识生产的功利取向及其平衡
    我国的贫困标准向国际看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研
    从三代礼乐文化中探寻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源
    三代礼乐文化: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土壤和滥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凸显三大亮点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