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讨
                                     作者:廖秋荣 李燮慧 林爱鲜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制度
  【论文摘要】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根指定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的一种全新服务模式。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发展,学科馆员制度已在我国生根发芽,但是高校图书馆依然面临着人才短缺以及管理体制上的障碍,为此要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发生了深刻地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参考咨询工作,基本上脱离了传统的纸本和手工模式,代之而起的是数据库在线检索、网络馆际互借和虚拟咨询等全新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学科馆员制度应运而生。这一制度引入了服务营销的理念,即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和准则。设立高素质的“学科馆员”是提高大学图书馆服务水平、促进资源利用、架起图书馆与院系教学科研的桥梁,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创建高水平大学图书馆的一项新举措。WWW.11665.COm 
  一、学科馆员制度 
  (一)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及其源起 
  要了解学科馆员制度,首先就得对学科馆员有一定的认识。所谓“学科馆员”是指具有大学程度的学科背景和硕士程度的图书情报专业背景,非常熟悉对口学科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subject-librarian)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又具有信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ce librarian)担任,从而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而学科馆员制度,就是高校图书馆根指定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建立密切联系,主动为对口院系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服务重点对象是教师和研究生。这种服务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延伸,也是目前主动服务的主要形式。 
  作为以大学科为对象而建立起来的对口服务模式,学科馆员制度最早发端于美国和加拿大。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这一服务,称之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美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的部分研究级大学图书馆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等学科馆员服务模式。这种服务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ce librarian)担任。 
  学科馆员制度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被引入我国,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这一制度,随后北京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小组,南开大学图书馆于2002年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这些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差别不大,即针对不同专业,安排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负责一个或几个专业;同时,在各院系选择一名教师作为联系人,称为“图情教授”或“信息教授”,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模式。 
  (二)学科馆员的职责要求 
  不同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有不同的具体要求,概括地说来,学科馆员要承担如下工作:(1)走出图书馆与对口院系师生和主管教学科研的院系领导及学术带头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2)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主题指南和新资源使用指南;(3)经常性地为对口院系教学科研人员、学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4)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内容的意见和要求;(5)随时跟踪了解对口学科发展动态,收集、整理和鉴别相关学科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学科网络导航网页提供给用户;(6)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当面咨询等方式及时解答读者问题;(7)协助对口院系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为重点学科研究提供定题检索服务。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短缺 
  学科馆员的工作极其具有挑战性,对馆员的素质要求也极高。他们既要熟悉本馆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组织能力,又要熟悉各学科教学科研情况,懂得具体学科专业知识;既要有丰富的文献信息学基础知识、深厚的具体学科知识底蕴、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大学的图书馆内很难找到。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入行门槛不高,专业出身的馆员通常只有专科或本科学历,专业又多为图书馆学,对其他专业学科不甚了解。其他专业毕业的人员,对图书馆专业知识也了解甚少。同时具有其他专业学位和图书馆学学位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学科馆员的选取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后备人才的短缺造成了我国目前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学科馆员人数少,服务对象较多,客观上也导致了学科馆员难以胜任目前的工作。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人数一般只有几人到十几人不等,最早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清华大学也只有9个学科馆员,服务的学科却有38个。而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人数多达数十人,这就保证了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学科馆员,甚至有些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已经负责到人,如哈佛大学法学院图书馆指定每个学科馆员为几个教授服务,为他们随时提供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服务。 
  (二)管理体制的落后 
  学科馆员制度是为了应对数字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膨胀而设立的,它的运行需要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体制进行变革。传统图书馆部门设置过于行政化,科层结构明显,缺乏横向联系和配合;文献资源被分割,文献配置的系统性及科学性差。这些潜在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本应相互依托的“学科馆员”与“专业书库”各自分立,很难发挥“专业书库”在对口服务中的作用。同时,来自不同部门的学科馆员所了解和掌握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垄断等问题,不利于系统地、完整地揭示某一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信息。这些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三、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一)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 
  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是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科馆员制度得以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因为学科馆员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图书馆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优先选择本科攻读其他专业的图情专业硕士毕业生,同时,也要针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招聘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再对他们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也可以鼓励馆内人员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然后择优录用。有些学科暂时没有合适的“学科馆员”人选时,可以聘请部分院系的教授担任图书馆兼职“学科馆员”。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从1996年开始陆续聘请了一批教授到图书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建立了若干学科的采访研究小组,在学科馆藏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 
  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固然是一种重要的途径,但是凭借图书馆现有的财力和提供的待遇,单纯依靠全部引进也不现实,从内部培养选拔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高校图书馆应从内部挖掘潜力,在本馆挑选一些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馆员作为“学科馆员”来培养。作为重点培养的准“学科馆员”一般由3类人员组成,一是拥有图书馆专业背景、业务素质好、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比较熟练的人员;二是拥有其他专业背景、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三是两者兼备。 
  培训的途径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做法有:不定期地请校内外的专家教授来图书馆举办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重点学科发展趋势等内容的学习班或讲座;定期选派人员到有图书情报专业的大学学习先进的信息服务、文献资源开发等内容;鼓励馆员积极参与重点学科的课题会议、研讨会等;鼓励馆员攻读学位,使现有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对于学科馆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只有坚持长期不懈,才会有成效。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科馆员跟上学科的发展,从而掌握所负责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包括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发展方向等,真正成为相关学科的信息专家。
  (三)建立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机制 
  对“学科馆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和评价,是促进“学科馆员”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也是检验“学科馆员”制度运作情况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科馆员的考核除了例行的图书馆年度考核外,还要逐步起建立起以用户为主的学科馆员考评制度,即以用户的满意程度来评价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包括:与对口院系学科联络的频率;开展信息资源利用培训与讲座的数量及质量、培训的人次与内容;对口院系教师的反馈意见;参与科研与课题咨询的情况;对院系教学、科研的贡献;网络导航与学科网页的建立、维护情况以及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情况。 
  在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奖惩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学科馆员要进行奖励,提高其薪资和福利待遇,同时提供其职位晋升的机会。对表现不合格的学科馆员,要再给其一年的表现机会,如果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那就要解聘其学科馆员的职位,重现选拔有能力的馆员来担任。通过这样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来增强“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促使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制度 
  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除了人的因素外,还有管理制度方面因素。学科馆员工作是一项高智商的脑力劳动,不能等同于其他的馆员,工作性质的特殊和工作任务的特殊决定着必须特殊管理。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灵活多样的管理制度。 
  刘小玮和靳红对我国高校现有的学科馆员制度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三种管理模式,即集中式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模式、挂靠式管理模式。集中式管理模式是指在图书馆的内部建立独立的专门部门,对学科馆员和有关的学科服务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运作,是一种实体式的操作方式。集中式管理模式一般只适用于有突出学科特点、专业性强且有一定的相交性的大型高校、科研图书馆。分散式管理模式是在图书馆成立专门的学科管理委员会,规划管理学科馆员的工作,工作形式为兼职。分散式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学科领域广泛,专业具有通用性,知识覆盖面广的高校大型图书馆,或在建立学科馆员机制初期,采用的一种权宜之计。挂靠式管理模式是将学科馆员挂靠在图书馆原信息咨询部或者文献检索课教研室,其实也是集中管理,具有集中管理模式的特点,但是避免了工作量不饱满的现象。同分散式管理模式相似之处也是兼职学科馆员,既要完成原有信息咨询和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完成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挂靠式管理模式适用于一般高等院校的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 
  四、结语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战略以此来不断完善学科馆员制度,最终真正实现了与学科建设、与用户之间的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徐旭光,秦丽雅.“学科馆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03(10). 
  [2][5]张在昭.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m].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席彩丽.对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现状分析[j].黑河学刊,2005(5). 
  [4]谭浩娟.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选拔制度[j].财经政法咨询,2007(4). 
  [6]俞晓霞.高校图书馆如何建立“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学研究,2002(6). 
  [7]刘小玮,靳红.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廖秋荣 李燮慧 林爱鲜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 [标签: 图书馆学 制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
    高校培训教育管理策略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分析
    科学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
    构建高校大德育体系简论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
    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法律意识教育
    美日韩三国房产税征收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从《徐州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浅析中
    近十年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一种高校读者借阅偏好的个性化图书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