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财务分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融资决策论文   财务分析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财务控制论文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其它财务论文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评估探讨

                      作者:张月玲 张慧鑫 刘梅月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笔者从政府与高校两个层面对普通高校的财务风险作了分析,并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3个指标体系的12项财务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校(文中所指高校均为国家投资建设的国办高等学校)在许多管理环节上的复杂性大大增加,高校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然而,资金是高校运营的血液,如果资金流转不畅甚至资金不足,将会给高校的持续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
  
  在研究高校财务风险之前,有必要对财务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财务风险一般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进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一概念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物运动相对应的,一方面,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缺乏资金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企业的资金运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的资金运动按照“资金——成本——利润——资金”的运动轨迹循环,这一运动过程并非时时处处都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的实物运动相伴而行,而是经常发生游离正常实物过程的独特运动。WwW.11665.coM因此,将企业资金运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考虑是很有必要也是有可能的。
  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高等院校,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既不同于广义的财务风险,也不同于狭义的财务风险。从概念的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只是要将研究对象换成非营利的高等院校,即:本文所研究的高等院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院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
  结合以上对于风险及财务风险的理解,笔者将高校财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高校蒙受损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目前,关于企业界的财务风险,我国学者提出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财务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认为应当按“两权分离”后所形成的不同财务主体,将企业财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财务风险也顺理成章地划分为出资人财务风险和经营者财务风险。这样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划分经营者和出资人的管理责任。然而,对高校而言,“两权分离”及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高校在事实上对财务管理也存在两个层次。因此,对普通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也应当分别从政府与高校两个层面进行。
  
  (一)政府角度
  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政府角度的财务风险是高校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是高校风险程度中最高的,其他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都应以符合此财务风险的限度为前提。就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
  1.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是指高等教育投资未来收益的可能变动幅度,亦即高等教育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可能背离程度。它可分为系统风险(主要指政策风险、财政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风险、教学质量风险)。这是由于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普通高校,作为最终出资人的国家所要求的主要是高校带来的社会效益增值,包括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和提供智力产品两方面。因此,对这一风险的管理,将是国家首先要考虑的。
  2.教育资本减值风险
  在企业,当出资者投入资本以后,企业管理当局为履行其受托责任,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对资本的保全并力求不断增值。而高校虽然是非营利组织,国家也要求对高校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当然,这种保值增值必须服务于高校的生存目标——社会效益的增值,但这两年出现了所谓的净资产潜亏风险,现实表现是:高校净资产的账面余额少于净资产的应有余额;净资产结构与专项结余指标不对称;预算包干与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缺乏净资产保证。产生净资产潜亏的直接原因是预算失控,特别是对实行零基预算的公用经费使用失控。事业支出按支出对象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三类,公用经费按余额的预算处理方法又可分为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和零基预算经费。实行零基预算的经费项目在年初预算时不管其是否存在余额,均应抹为零;而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余额是不能抹为零的,其未用完的余额必须仍然有资金保证。如果这部分资金因预算控制不严而被前者挤占、耗用,必然使事业基金下降,从而形成潜亏。这部分专项经费的结余指标并不会因为其资金被挤占而减少,且其余额随时有可能被拥有者投入使用。因此,净资产潜亏必然对学校的财务状况构成巨大压力,进一步使高校发展缺乏后劲,必然影响高校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自身角度
  1997年,汤谷良教授明确提出财务三层次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并认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对于高校财务风险而言,高校层面面临的财务风险更直接。在财务管理层面,与国家关注的是投入资本经营的最终结果不同,高校本身更关注现金流转的顺畅及现金性收益的增加,以确保高校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风险也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所以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动态性,由此引发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由于不存在收益分配活动,所以也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风险,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筹资和投资这两个环节中。此外,高校的经营过程与高校财务状况息息相关,因此也应将高校经营风险考虑在内。
  1.高校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的具体目标是在不影响现金流出及偿债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权益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筹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是筹资活动风险,具体包括收益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
  高校作为国有公办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企业一旦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畅,就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局面。目前我国没有并且短期内也不可能存在高校破产制度,虽然很多高校财务事实上已经破产。同时,高校资金来源中,仅有银行贷款是需要向银行偿还本息的。因此,高校筹资活动风险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到期无法偿还债务造成严重影响的可能性。过度举债是指借款金额超过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不良举债是指以借款维持日常运转的举债行为。其又可具体分为:
  (1)利息风险:借款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利息。对于高校而言,借款资金本身不能带来收入,更无盈利可言,利息费用只能通过学校的事业收入来弥补。举债金额越大,所付利息越多,日常运行费用中的有形效益支出比例越低。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与其他公用经费的支出。“从高校财务运行的经验数据来看,当一个学校的利息费用超过其收入的1/10时,该校人员经费与其他公用经费的原有规模便很难保持,甚至会萎缩”。
  (2)偿债能力恶化风险:高校使用借入资金与企业使用借入资金不同。企业借入资金的本金仍然没有耗费,它还是以某种可以偿还债务的形式存在;而高校对借入资金的使用实际上是一种最终耗费,其结果是不但不能弥补利息支出,还需要用其他资金来偿还本金。因此,高校举债实际上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而未来收入能力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压力的扩张性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难以估量。即使支出压力按现有收入能力同步扩张,本金偿还的需求也会使未来财务结构趋于恶化,最终导致偿债能力降低。

(3)信用等级下降风险:当前银行大力推崇向高校进行放贷,就是因为高校信用记录良好,收入来源稳定,并且在性质上是国有公办。而一旦出现高校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必然直接影响到高校在银行心目中的信用等级,并对高校将来的融资造成困难,使得高校将来的现金流入可能性及筹资能力大大降低。
  2.高校投资风险
  笼统地说,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类。长期投资风险主要是现金净流量风险,而短期投资主要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高校情况与此相似。高校的投资活动所形成的资产主要有四类:(1)教学用固定资产;(2)后勤经营性资产;(3)校办产业;(4)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这四类资产中,能够给高校带来净现金流入的,只有后面三种资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国高校大部分校办产业都处于微利甚至是亏损经营的状况。投资金融资产的高校,也不乏在证券市场上遭到惨败的现象。只有后勤经营性资产在后勤开始社会化这几年,可以说经营得蒸蒸日上。然而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后勤经营性资产能给高校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增长往往有限。因此,从长远来看,高校存在长期投资风险。同时,除了金融资产,其他资产都是无法快速变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1条同时也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从短期来看,高校的资产变现能力天生就比企业差,还有资产流动性风险。同时,这几年高校扩招之风甚烈,存在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这种过量投资主要是体现在基建项目上,表现为高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资金实力,盲目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了高校正常的资金负荷,从而加剧了短期的流动性风险。
  3.高校经营风险
  无论是“过度投资”还是“过度负债”,归根结底都是决策者做出了不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决策。错误决策的做出既有可能是内部控制过程的失效——决策者不必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也可能是人员的缺乏——决策者本身就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basel ii(巴塞尔协定)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做出了有关经营风险的定义:“经营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过程、人员或系统缺乏或失效,或外部事件引起损失的风险”。毫无疑问,高校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外在表现。而社会主流产业更侧重于外部实践,将经营风险定义为“企业在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市场与技术变化而引起的种种风险”。因此,笔者结合这两者将高校的经营风险定义为:由于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教学科研等服务活动,其资产受到流失可能给高校和高校产业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其核心是由于高校委托代理关系,而使高校资产配置遭受资产损失的种种风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而言,高校财务风险是制度性缺陷在高校财务状况上的外部体现,是一种制度性财务风险。因此,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更为行之有效的是从高校制度方面入手,而不是仅仅采取一些技术手段。
  
  三、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以及高校自身的特点,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3个方面12项财务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如图1所示。
  
  综合评价法是由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提出的,是用于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通常用在对工商企业的财务评价中,但其评价原理同样适合于高校的财务评价。采用这一方法要做到:正确选择评价指标,科学分配指标比重;合理确定标准比率,并对个别指标的异常影响规定调整原则。评分结果的解释与标准比率的确定依据直接相关。标准比率的确定可以是行业平均值,也可以是行业平均先进值,通常选用行业平均值;通过计算得出评分结果;最后结合标准得出高校财务风险情况。
  财务危机是一个时期概念,有开端和终止,从财务危机出现的那一时点起,直至破产都属于财务危机过程,并且企业出现的财务危机程度有轻重之分。财务出现困境的征兆有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而这种显露出来的征兆也正是财务危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是通过利用及时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将企业内部存在的即将产生财务失败风险的信息预先告知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套工具。因此,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的,其实质就是一个财务信息的深加工系统。财务风险指标体系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诊断工具,可以预知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及时向经营者提供财务失败的信息,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建立起实质性的企业防火墙。因此,财务风险指标体系是企业财务危机的防御系统,是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张月玲 张慧鑫 刘梅月【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风险越来越 [标签: 财务风险 评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
    高校培训教育管理策略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分析
    科学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
    构建高校大德育体系简论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稳定发展的根本前提
    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法律意识教育
    美日韩三国房产税征收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从《徐州市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浅析中
    近十年我国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一种高校读者借阅偏好的个性化图书推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