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文学评论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评论三篇

评论三篇

真情深爱入歌来
  ——读《原嶂诗歌歌词选》
   论文联盟http://
  盛开在南疆的含笑花,自从她成为一份文学杂志的刊名后,就一直注重推出优秀诗人的佳作。我们刚为去年底出版的诗歌专号的一批力作节击赞好,刊物在今年1期的“民族花篮”推出的《原嶂诗歌歌词选》,又让我们眼睛一亮。我并不熟悉苗族诗人原嶂先生,但由于《含笑花》用这样大的版面发表一位诗人的15首作品,我想一定会有不少佳作,便一口气读了下去。虽然不能说首首都很优秀,但的确是一组有诗人个性、情真意切、有特色鲜明浓郁的作品。是一组“谱曲能唱,离曲可读”的歌诗佳作。
  我这里用歌诗来界定原嶂的这些作品,是因为其中的多数我们都可以既感受到诗的意象之美、内蕴之美、情感之美,同时又具有歌词的音韵和谐、语言精炼、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等特点。歌诗实际上是诗与歌词的一种嫁接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唐代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以来......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里就把当时诗人们写的诗,明确地叫做歌诗。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大多是可读可唱的,他们读诗也叫唱诗或吟诗。因此白居易提出歌诗的概念,可谓名副其实。苗族诗人原嶂的这些作品大多具有歌诗的这些特点,显示了诗人致力于诗歌创作的可读可诵可唱的“三贴近”的艺术追求。
  无论是诗歌或是歌词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可以看成是感情的艺术, 歌诗亦不例外。WWW.11665.COm所谓情到真处自有诗,情到深处出好诗。原嶂发表在《含笑花》上的 这15首歌诗,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一是诗人对苗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歌唱 ;二是诗人对亲人父亲母亲、爱人的情感倾诉,三是对美丽的七彩云南和南疆文山的诗意表达,还有一首是诗人为他供职的文山学院创作的校歌。这些题材都和诗人的人生经历有着血脉相依的联系,诗人从中感悟人生喜怒哀乐的生命真谛,体察生他养他抚育他成长的苗族文化的灿烂辉煌和亲情恋情友情的真挚可贵,一种苗族儿女的赤子之情,父子母子、夫妻之间的血肉之爱,便油然而升。一首《永远的花山》以歌诗的形式,精炼的语言,诗的雄奇境界和诗人的赤子深情,讴歌了苗族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灿烂文化:“你从远古的传说走来/蚩尤的英明把你的旋律传扬”;“你从奔腾的黄河边走来/迁徙把你的历史写满辉煌”;“你从挺拔的高山走来/高洁把你的灵魂铸在花杆上”;“你从美丽的苗岭走来/诉说着木叶情爱的芬芳”。几组意象,形象而诗意地概括了一个民族的古往今来,使这首歌诗于内蕴深厚之处,洋溢出一名苗族诗人的赤子真情。美丽的花山,多彩的花山,风情的花山,雄伟的花山,一个民族的象征,也就化成了诗人心中“永远的花山”。于是,诗人在《幸福花山》、《醉花山》、《花山缘》、《心醉苗山》等歌诗作品中,把他的真情融注在花山上,把他的深爱化成优美的歌唱。酒歌拦路,情深意长;用歌传情,情连心上;苗岭风光,如诗如画。诗人就这样以苗族赤子的真情,“唱来太阳升月亮",“幸福花山情最长”。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大诗人艾青的名句来评价原嶂的歌诗创作,我认为也是十分确切的。原嶂把他的诗情献给自己的民族,献给生养他的故土,就有抒写不尽的赤子情,家园心。因此,原嶂还进一步把他的民族情升华成更博大的家国情怀,走笔多彩文山,讴歌神奇云南,把诗人的真情深爱融进最能描画文山、云南风貌的歌诗意象中,如“你把人间真情传遍苗岭壮乡,你把第一缕阳光迎进彩云之南,盘龙河是你拥抱大海的臂膀,五华山是你坚强挺拔的脊梁”等,就非常典型而诗意地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山形象。文山学院校歌也非一般泛泛的赞美,而努力挖掘学院的文化精神,校歌也就具有长久的价值了,这自然也缘于诗人对这方文化厚土的挚爱。
  读原嶂先生的这组歌诗作品,我会感觉到一个神彩飞扬的苗族诗人向我们迎面走来,真可谓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原嶂不仅是苗族人民的赤子诗人,也是一名为爱而歌唱的性情诗人。他爱自己的民族和故乡,也爱自己的父母和爱人,他写自己父亲母亲和妻子的几首诗,情真意笃,深爱入歌,让人读了无不动容,如果谱曲传唱,一定会催人泪下。写父亲的《你在哪里,父亲》,诗人选择死别的角度:“没有挥手,您已远行,我张开双臂,想把你追寻,你带着一生的真诚,融进崇山峻岭,你是相思的白云,还是翱翔的雄鹰?”这些被热泪浸透的诗行,一名普通而又善良真诚终生的父亲形象,跃然而出,叫人难忘。一句“融进崇山峻岭”,极富张力,看似明白,却内蕴深厚,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去再创造他们心目中的父亲形象。结尾落在“父亲你在哪里”的余音中,也让人回味。《亲娘》也是一首真情深爱如歌,让人感动的佳作。“娘啊娘,我的亲娘,我一生最感恩的人”, 朴实自然的诗行,把母子情,慈母爱表现得格外亲切。“你用太阳的光芒,照亮我人生的辉煌”,“你用泪水浇灌我生命的土壤,你用大地的博爱托起我人生的希望”等诗句,博大明亮深情的意象,反映了一位平常母亲宽广慈爱的胸怀。如叙如诉而又舒缓的节奏,又更能抒发孩儿感恩母亲的一腔深情。《爱人》这首诗,诗人通过年轻时相识相恋:“你走进我的世界,心醉了,天亮了”;中年时“我很忙”,但“你走进我的梦里”,“太阳醉了,月亮美了”;“老来时”,“喊停星星又回到你身边”的三个时段的情爱历程和生命感悟,把诗人心目中的夫妻情抒写得十分别致,让人刻骨铭心。诗人抒写亲情的这些作品,多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我作为抒情的主人公,把真情深爱汇进鲜活的生命意象里,亲切自然,更能营造出真实动人的歌诗境界。
  原嶂先生发表在《含笑花》的这组歌诗作品,分开单独来看,大多是不错的。但放在一起读,有些作品的内容、构思、意境,似乎存在着某些方面的雷同,甚至个别作品诗语也有相同的。这说明作者的艺术视野显得不怎么开阔,艺术手法较为单一。在生活的体察和感悟上,在艺术的坚守传统又能创新等方面,永远都有我们追求的广阔天地。原嶂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愿他在成绩面前,不断总结经验,在艺术创作上敢于创新,探索前行,为自己的民族和我们的时代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们期待着。
  
  立足大地,感悟人生
  ——刘俊娥散文集《生命与土地》读后
  
  摆在我书案上的散文集《生命与土地》,是文山青年作者刘俊娥的处女作品集。
  翻开《生命与土地》一篇篇读下去,渐渐地便进入到作者的创作境界,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虽然这部散文集中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并非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各篇作品之间显示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但其中却有金子的闪光、有碧玉的美色。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刘俊娥这位出身在边远贫困、落后、封闭的农家女孩,她始终以顽强、执着,甚至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命运抗争,从小学读到中学、师范毕业,成了一名山村小学的教师。她跳出了“农门”,仍不满足,永不言败,又考上了大学。她本来是学哲学的,但为了充实、提高自己,做圆从儿时就开始的文学梦,自修完了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她畅游在《诗经》、唐诗宋词元曲和诸子百家散文的文学星空中,甚至钻进二十四史深远而神秘的文史领域,去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体察我们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她的生活变得充实,也更加坚定了这位农家女孩,对从小就幻想的作家梦的追求。一张纸、一支笔成为她做好本职工作之外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写自己的童年、写山村的父老乡亲、写曾经和她有着同样经历的山村小学生的命运,写土地对他们生命的意义,写她外出参观考察的见闻和感受,写她人生经历中特别的感悟。想不到她的那些分行的文字和不分行的作品,竟先后在一些报刊发表了。当刘俊娥的名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印在报刊上,那种喜悦和激动,真可谓无法言状。一名山村农家女孩的作家梦,就在她不断的追求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变成现实。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当我读完刘俊娥的这本散文集《生命与土地》后,我完全有理由说,一名农家女孩的作家梦,已经梦想成真了。随着这部作品的出版发行,将会有更多的读者和我一样,会被刘俊娥的创作经历和作品所感染,一名从山村农家女孩到城市上班族的业余作家,也因此而被公众认同。
  我之所以说刘俊娥的作家梦,已经梦想成真,并非只是出于对一名业余作者的鼓励和加油,而是在我认真读了她的《生命与土地》后作出的评判。作家之所以是作家,就在于他一定是创作出了有一定数量并有思想艺术魅力的作品,有能征服读者、获得读者认同的作品;而决不仅仅在于他是否是作家协会会员。
  刘俊娥的《生命与土地》数量60余篇20多万字,思想和艺术也有其个性与亮点。我读这部作品,不仅为作家的人生经历和执着的创作精神所感动,而且也是被作者创造出的生命与土地血肉相连、互为依存的精神大境界所感染。在艺术上,作家脚踏实地,追求散文艺术空灵美,初露出了有着不菲学识作者的才气。
  《生命与土地》的许多作品,植根于边疆大地的泥土,富于山村生活气息,闪烁着边地乡土文化星空特有的艺术魅力。作者以她年轻而单纯的人生经历,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生命的顽强与丰富多彩,写出了一名来自乡村土地、不忘乡村土地作家的生命情结。作家虽然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小山村,但仍不忘父母恩、不弃故乡情,情融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把发自她心灵的情感文字,献给故乡的父老乡亲,献给这方神奇的土地。这是一名出身乡村农民家庭作家的本色,也是这部作品在思想上的灵魂。其中《我的父亲》、《乡村随笔》、《品味老山茶》、《醉在瑶乡》《乡村之恋》、《农夫与土地》、《村姑的路》等篇,作者以直逼灵魂的文字,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乡许多农民的形象,一位不忘本、不忘根的作者形象,也活生生地屹立在我们眼前。文中所显示出的故土情结、赤子情结,读了让人刻骨铭心。作者笔下的父亲,在朴实、生动的文笔中,成为边地乡村文化的化身。他和作者血脉相亲,但同时也是中国边地山村中那些本份、善良、朴实、勤劳而又有着某些智慧老农民的典型。“父亲”是作者的慈父严师,是平凡的农民,但在山村中又是有一些远见卓识的智者能人,作者的文学梦,源于他的农民父亲,也源于故乡这方神奇的土地。父亲,可亲可敬;土地,永远是作者的根。
  如果说《我的父亲》以亲情感人、以塑造出典型的老农形象令人难忘的话,那么,《乡村随笔》则是通过半坡村的一位农家女孩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变化,写出了边疆山村的时代变迁。作品中的阿咪,是作者当乡村教师时的一名贫困学生,她的命运,也就是许多乡村农家女孩的命运史。她因贫困而辍学,又因作者的家访,母亲被感动复学上了初中,但因贫困无法上高中最后返乡当农民。也正因为她上了初中,有文化,被选为半坡村的村长。在她的带领下,半坡村开始温饱,杀年猪,盖新房,欢歌笑语,生活细节真实浓郁。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半坡村的时代巨变,作品写得颇有艺术概括力,也有思想容量。特别是作者家访时对农家贫困状况的体察,让人刻骨铭心;30年后重返半坡村吃杀猪饭的欢乐,也让我们身临其境。没有作者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写不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没有作者与阿咪同命运的真情融入,写不出这样感人的文章!对农村生活的描写,特别是贫困人家的生活描写,让我们灵魂震撼!这是出自作者心灵的真文字,也是很有时代感的大文章!作家的身份地位变了,但对故乡的感情、对乡亲们的感情却没有变。为什么不变?读《村姑的路》便可以找到答案。村姑的路,作者的人生之路。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无论作者走在什么路上,她的出发点,自然是麻栗坡山乡的那个小山村。这是一种永远的故乡情结、土地情结。
  有了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情结,就能保持一名出身在农村作家的良心真本色。其作品不仅因其生活的真而感人,也因其思想的深而有价值。《农夫与土地》就是这样的作品。这篇作品和其它写山村的作品相比,更空灵一些,更有思想的容量。是一篇虚实相生、有作者感悟、融注了作者真情、又有思想升华的散文佳作。土地是万物之基、是生命之源。农夫和土地,生死相连,我们每一个人,不也都和土地血肉相依么?没有土地,便没有农夫的一切,也没有我们自己,不管他是高官厚禄、还是芸芸众生。因此,作者在作品中公开宣示:“我是农夫!”她以农夫的体验,歌唱土地;她以农夫的情思和感悟,铭记土地。作品的思想有哲理的升华,作品有了灵魂,也有了思想的深度和艺术的光彩。
  读这样的作品,引起我情感之弦的颤动、心灵深深共鸣!读这样的作品,我们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在老君山迷醉,在顺甸河抒怀;为什么把她情泪的文字,献给故乡的农民,献给乡村的女人和卖花的失学小女孩?同时,又以诗一样的文字,为祖国而歌。因为说到底,故乡情结,土地情结,实际上就是一种爱国情怀。我们不难想象,一个不爱自己故乡、不爱父老乡亲的人,还会爱他的祖国么?
  立足于土地的生命,是如此的灿烂辉煌。根植于土地的文学作品,自然也会生机盎然、绚丽多姿。作者以哲学家的思维审视土地、感悟土地上的生活;以作家的目光,观察土地上的万事万物、人世沧桑;以文学的语言,来描写展示土地上的万种风情、迷人风光、沧桑正道。于是,祖国大地上的万里江山,在她的笔下,是那么的如诗如画、丰富神奇。华山的壮丽险峻、张家界的秀美俊逸、普者黑的画山绣水、凤凰古城的袭人文气、坝美的世外桃源胜境……作者行走在祖国的大地、游记文字中也多有金子的闪光。特别是一组《延安纪行》、《飨食西安碑林》、《兵马俑感怀》等作品中,力透纸背的思想穿透力,既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文明史而骄傲,更让我们去思考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未来。任何文艺作品,思想上的苍白,也就失去了灵魂。一名年轻的女作家,在她的游记作品中,抛却了浮光掠影的记录,而有自己的感悟,有思想上的发现,这就写出了游记作品的另一种天地。
  刘俊娥善于观察生活,也善于感悟生活。她的许多生活随笔,无论是对花鸟虫鱼的一些小发现,还是在休闲中读书以及对人生经历的体味,她都是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把一些生活小事和生活现象写得颇有光彩。一片飘落的秋叶,她能走出千百年来落叶悲秋的怪圈,而是感悟一种壮丽的生命现象;一杯清茶,让她在淡泊中明志;一棵小草,感悟平凡中的伟力。竹、菊、梅、兰在她的笔下,并非是文人雅士的故弄作态,而是观其型、品其味、明其性。《感悟生活》更是作者从人生经历的体察中,感悟出的平凡而又直逼人心灵的生活哲理,其中不乏哲理的警句,给人以启迪。“生活似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 “生活是攀山越岭的过程”、“生活是一种难言的情怀”、 “生活是春天里的一片阳光”等等,让我们品味生活、感受生活,从而给我们许多生活的真谛。读这样的作品,我仿佛觉得这位年轻作家,就是一位哲人。
  刘俊娥个性率直、真诚、爱读书、爱思考。读她的散文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一名农家女人生活轨迹的真本色。她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通过作品袒露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一位善良、朴实、坚强、坦诚女人论文联盟http://的真面目。同时,在作品中,她不时自然地引用一些名人经典的话语和古诗词的佳句美文,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文雅的气息,也显示了一名年轻女作家的学识和才气。
  刘俊娥的《生命与土地》,如果实与虚结合得更自然一些,“虚”得有艺术境界,不让文章过于空泛,就会趋于完美。同时,在语言上朴实自然一些,让文章的词语自然美、精炼美。华丽是美,朴实也是美。天然去雕饰,无技巧即技巧,追求自然美的境界。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立足于土地,生命会更灿烂,也就会有真文章、大文章产生。生活是一部大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有了这个坚实的立足点,来读生活这部大书,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悟,写出更多具有生命力的佳作。
  
  青春人生的家国史 论文联盟http://
  ——长篇小说《高原小城》读后
  
  缘于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家、摄影家张维明的推荐,我读到了长篇小说《高原小城》的初稿和历经了差不多一年辛劳修改后的定稿。从这部作品中,我认识了一位钟情于文学的来自文山的女作家戚洁,认识了她的创作才华。
  我为我们的作家队伍增加了一名具有一定实力、创作长篇小说的新作家而欣喜。戚洁虽然已经不很年轻,但对于创作长篇小说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而言,戚洁自然还算一名年轻的作家。
  我之所以认为戚洁有创作长篇小说的才华和实力,是我两读《高原小城》后得出的结论。
  《高原小城》主要写的是“文化大革命”前后一座边疆小城的时代沧桑,但和其它“文革”题材的作品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小说通过高原小城云水县以麦青青为代表的一群少年儿童的青春人生和他们的成长史、命运史,反映了他们的家庭、边疆社会,甚至我们国家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时代浪花和历史走向。作品以青春文学的形式,负载着特殊年代的家国情怀,以青春小人物的命运史,去编织边疆高原小城的沧桑史。这样,这部小说就以一座小城、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撰写出了沉甸甸的家国史。不一样的艺术着笔点,自然也反映了作家不一样的艺术慧眼。
  衡量一部长篇小说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作家对题材处理的艺术视角,最主要还在于是否塑造出了鲜活而典型的人物形象。所谓鲜活,就是指艺术个性的鲜明突出;所谓典型,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及其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典型人物时,明确指出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必须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用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那句很经典的话来评判长篇小说《高原小城》,我认为这部作品在人物的塑造上,基本是成功的。作品的主要人物麦青青、麦云峰、林梦霞生活的环境——地处边境的高原小城、麦云峰南征北战后,又到边疆剿匪立功,转业后来到小城工作,先后与王予倩、林梦霞结婚,组成特殊的三口家庭、以及在“文化大革命”大背景下的县委机关、学校、工厂、农村等社会环境,显示了它特殊的历史性。如同高原风情画般的小城自然环境、麦云峰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在骤风暴雨冲击下的社会背景成为了麦青青等主要人物命运走向及其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麦青青性格中的开朗、倔强、善良、聪明、天真无邪、善解人意、多才多艺、勇于进取、永不言败和与被打成反革命的父亲划清界限的幼稚行为等特点,在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在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身上集中看到的。但由于作家设置的三个方面的环境成为麦青青命运走向的关键因素和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一个未成年女孩身上显示出既统一又矛盾的性格特点,就使麦青青成为这部作品中性格鲜活的典型人物。由于麦青青出身在麦云峰这样在当地小有地位的革命家庭,父亲宠爱,继母林梦霞也待她如亲生骨肉,使她从小就形成了一种假小子性格。她真情热爱共产党、毛主席,她和小伙伴尤丽佳、小华跳橡皮筋,唱儿歌童谣,无忧无虑;和李胜利、季东风等男孩玩打仗的游戏,又俨然成了一个调皮的小顽童。《高玉宝》、《林海雪原》、《山乡巨变》的故事和人物,又在青青幼小的心灵上开启了一扇形象的文学之窗。在麦青青的心里,小城是美好的,小伙伴是美好的,甚至他们那个特殊的家庭也是美好的(因为她当时还不知道生母被打成右派)。麦青青美好的童年生活,自然也见证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美好岁月。而席卷整个大地的文化大革命狂潮,地处边陲的高原小城也不能幸免,怀疑一切、横扫一切、打倒一切、两派武斗,出生入死为建立新中国南征北战的老革命,被打成走资派游街示众、审查批斗。麦云峰虽然官不大,但也被打成反革命,隔离审查,反复批斗,从身体到精神都受到极大的侮辱和摧残,被迫害至死,又以畏罪自杀开除党籍,麦青青也因此而成为“黑五类”受到歧视,不能入团,不能上大学,甚至连她要求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处于这种环境下的麦青青,她痛苦、彷徨、挣扎,也坚决表示要和“自绝于人民”的父亲划清界限。她完全相信父亲犯了罪,还于痛苦中挣扎起来,积极上进,创作了引起巨大反响的政治抒情诗《到农村去》,热情地讴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麦青青的行动,说她是愚忠也好,还是浪漫也罢,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她对党和毛主席的信任、热爱是不可怀疑的内蕴。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使用的细节,更使人物性格突出,鲜活生动。麦云峰接受审查在山上劳动,他的思绪在人生的经历中漫游,正当他想到女儿青青,心里暖暖时,突然一只小松鼠拖着小松球从他面前跃过,他便抓住了它:“明天带回去给丫头,看她还敢批判我!”恰好女儿在这时也经过这里,还让他听见了“我不想见到我爸”,说他是反革命的话。五味杂陈的麦云峰,最后又放了松鼠。这一细节中所承载的父女情和“文革”中妖魔化了的人物关系,全都通过它呈现了出来。特别是麦青青生母托张琳转交给女儿的那封信,在作品中欲出又止,几经反复,最后在青青和孟小秋各自叙说悲戚的青春人生时,小秋才想起转交青青,不仅掀起了青青的情感波澜,也使作品起伏跌宕,情节一波三折。其它细节,如东风写给青青的情书、送给她的绿色军衣,李胜利送的碎花衬衣等,不仅是这群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真情的见证,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印痕。细节对于文学作品之重要,就像红花离不开绿叶一样。从某种角度看,没有细节的真实描写,也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虽然恩格斯很看重作品的典型环境典型性格,但他也是在“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讲的,可见他也同样重视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而细节在营造作品的典型环境,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时,也往往会显示其细节不细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就是这样成为整部作品的贯穿细节并围绕它结构成这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的。鲁迅先生的《药》中人血馒头的细节成为小说的中心情节,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戚洁这部长篇对王予倩写给女儿那封信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作家学习文学名著运用细节的良苦用心。
  《高原小城》是女作家戚洁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但从她的后记看,文学创作一直是她自青少年时代就拥有的一份执著的守望与追求。还在中学时代,她就在全省的党报上发表过长篇政治抒情诗,而她自己的青春人生和作品中主人公麦青青也有不少类似之处。从某种角度说,这部作品是以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和对生命的感悟为素材创作的,作品的艺术真实有很丰富的生活真实为基础,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才显得那么鲜活生动,作品中的生活场景才那么让人身临其境,作品的文字就像是从作家心灵中流淌出的泉水,那么清澈自然,又那么生动活泼。加上作家从小就读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丰富的学识提升了她的文学才华。虽然她是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却给我们带来了成功的惊喜。特别是作品初稿写出后,她多方面征求意见,又用了一年多时间修改才定稿,作家对创作认真严肃的态度,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
  一个作家的长篇处女作,自然很难是十全十美的,《高原小城》在素材的提炼、情节结构、人物刻画等方面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这部作品所显示出的一名女作家创作长篇的实力和她奉献给读者的《高原小城》,已经是一部让人读了惊喜的成功之作,长篇小说以一群小人物的青春人生,呈现出新中国一个时期的家国史,拓展了青春文学的艺术空间,从而也让我们记住了一名新作家的名字。戚洁,努力吧,我们期待你更好作品的出现!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张永权 [标签: 第三方 三傻大闹宝莱坞 轩辕剑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苏中文学评论的价值
    在“苏中文学评论研讨会”的发言
    陕西文学评论界的三驾马车
    读《从灵魂出发—侯川文学评论集》
    时代语境下的人性彰显(小说评论)
    让新闻评论传播“正能量”
    英美文学评论存在的文化差异
    李长之和季羡林与《文学评论》
    在历史时空中展现乡土社会的原生态——龚桂…
    卡尔《美国小说评论史》
    广播新闻评论创新思考
    文学评论的怪相应该铲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