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文学评论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张洁小说无为追求研究
 张洁,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足以证明她的独特与厚重。早期的她一直以积极的参与精神来关注现时社会

意义的挣扎罢了,现实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而到了小说《知在》,所有追求最终都指向破灭,甚至连沉思都有一种荒诞的意味,而叙述者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得这种激情的泯灭显出许多无奈。叶楷文苦苦寻求到画所负载的意义后,心理处在濒临崩溃的边缘。寻求的征程充满激情,而结果并非最初所愿,进而怀疑最初的追寻是否值得,将意义消解后,便指向了“我是谁?我究竟要干什么”这种存在的荒诞感,虚无便油然而生。
  虚无主义是一种非常深刻的世界观和学说,其怀疑指向了文化、道德、历史、民族等意识形态,现实制度和生命的意义,具有浓郁的形而上的色彩。虚无由怀疑开始,叶楷文在文革中激进昂扬,执著的追求却发现自己的信仰是如此的荒诞。于是,因受信仰的蒙蔽而怪罪于信仰本身,进而以“不信”为宗旨,对文革的插科打诨,对现实人生无奈和混乱的沉思,共同催生了他虚无,无意义感和无方向感如同从索罗门的瓶子中逃逸出来的魔烟,消弭不散……爱情的虚无有着千年的确证,痴迷使得它早已不堪重负,如何才能获取平淡的存在成为其在新世纪的话题,人们不再追求惊天动地的短暂,而是希望获得在忙碌工作之余的宁静与悠远。在一痴与贾南风那里,用血浇灌的爱情之花可以穿越千年就是对那份痴迷、为世俗所不容的爱情的最有力证明。但这也只能是由这瞬间呈现的昙花,短暂的美丽需要一生的代价。WWW.11665.Com而在人性日渐淡漠,信仰逐渐消失的现代社会里,生活的简单和浮躁使过多的意义成了不可负担的生命之重,追求崇高与伟大也显得那么不合时宜。叶楷文的性与爱脱节,梦到自己生命枯萎,心理上被阉割,虽有对“奇花异香“的渴望,但当沉重的历史负载需要他去承担时,他却选择了躲避,甚至是逃离。生活在后工业社会中的现代人需要的是削平深度、消解意义,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大的追求,而意义也就不得不退归到生活的边缘,自然也就成了不可求的境遇,刻意的追求随即成了一种不被理解的荒诞。
  
  三、追求的境界:无为
  
  梦想成真并非只有在痴迷的追求中才能实现。《老子》有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国魏哲学家王弼释”道常无为“云:“顺自然也。”顺自然即顺从万物自己如此、本来如此的规律而不加干涉,这是道的根本性质。正因为因循万物之自然,所以才能做到“无不为”。老子强调绝对尊重自然规律,也就从另一个方面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否定了人的智慧和创造,主张绝学、弃智,对任何人为的东西持否定的态度。据此来看人类的不顾一切的追求则变成了一种不被理解的荒诞,而自然、无为成了生命的一种极致状态。
  《知在>中那些违背自然、刻意追求甚至是强求的爱情都未能如愿,致使爱成为一种变相的伤害,得到的是对方最刻骨的恨,这不能不说是爱的悖论。只有顺其自然地追求才能达到永恒。三格格金文萱在美国巧遇约瑟夫,甚至在她走向约瑟夫的房间时,她对这份爱依然心存犹疑,只是为了自己曾得到的帮助心存感激,从未想到过刻意的索取:只是做她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这份平淡的爱使得他们获得宁静、幸福的生活,最终金文萱放弃生命愿同约瑟夫一起承担死亡,这便是爱的升华!这便是爱到深处静无言,一种水起云涌的浪漫由此升腾并弥散开来。
  三格格的后代托尼与萨拉、海伦的恋爱关系和金氏姐妹、贾氏姐妹的二女一男的模式极为相似,但故事的结局却截然相反,这是由于故事的背景放在了不注重意义的现代社会,而且托尼并没有主动做出选择,代表天意(也许是无意)的一条狗替他留住了妻子海伦。不似前人对爱歇斯底里的疯狂追求,三位当事人的理智和淡泊使这份爱情获得了长久的延续,这便是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自然状态的至高境界。若说这幅千年古画凝聚着沉重的爱的代价,托尼与海伦对此则拒绝接受。托尼将画置之高阁,“就像悬着一个未了的疑案”(p.207),在女儿毛莉提出将画送给叶楷文时,托尼“像避免了一场灾难一样”(p.207)舒心。“因画或由画而来的仇杀”(p.186),还有暗含在这些古物中的想象或演绎而来的故事,都成为后代人不可承担的生命意义。因此,海伦家族的古老遗产都被其父捐献了出去。叙述者借海伦祖父之口说出了那到暗藏的谶语:“凡事不可过于痴迷,过于痴迷,就会带来不幸”(p.186)。“痴”是一种迷恋,甚至是一种癫狂,“痴迷的枉送了性命”这句红楼之言也许可以用来诠释张洁此小说的含义吧!
  《知在》结尾处“谁能证明这些荒诞不经的事,不是后来有个叫张洁的人,胡说八道这又是什么?”(p.207)将叙述者与作者合二为一,进而表明作者的叙事态度和价值立场,一切追求最后都指向的虚无,一切的朝圣的最终意义不过是个人的心理安慰,正如她在<无字>后记中所写道的那样“我不过是个朝圣的人,来到盛典,献上圣香,然后转身离去。却不是从来时的路返回原处,而是继续前行,并且原谅了自己。”走向未来才是所有反思的最终极目的,只有怀着一颗自然、空灵的心,才能从芸芸扰扰的万物之中超然而出,才能以宁静的心去体会万物,才会拥有更多的美好。这便是一个作家真诚的告白。张洁的一个朋友曾说:张洁是个嘴上说不再相信爱情却永远也不会真正放弃爱心的人。若再联系张洁的经历似乎她的《知在》更多的是一种哲人对信仰、对爱情的思索,她痛过,她怕别人再痛。这正是她经过蜕变后,才更坚定了平和对待生活的信心,这也正是她对读者的一种别样关怀。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马小敏 [标签: 无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时代语境下的人性彰显(小说评论)
    从《死水微澜》的人物“对话”看小说主题的…
    从老舍小说人物的“异化”看其文化批判意识
    苏联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中人物性格塑…
    聚焦:当代优秀影视小说人物语言的社会文化…
    谈加缪小说《局外人》的人物形象
    浅谈外国小说《飘》中的人物文学素养
    唐代文学观念与小说创作
    在历史时空中展现乡土社会的原生态——龚桂…
    卡尔《美国小说评论史》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
    张资平小说的评论角度及其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