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谈我国国际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跨文化特性

浅谈我国国际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跨文化特性

 国际新闻的传播具有双向性,是跨越国界的以新闻信息为载体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跨文化交际,或称跨文化传播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所谓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1。可以说,国际新闻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的跨文化交际。
  
  一、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带来的传播障碍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国际新闻传播活动也必然具有跨文化传播的特点,那就是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涉及到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交流与转化。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和文化成为信息交流的关键。
  
  1、新闻语言产生的误读:新闻语言背后隐藏着意识形态差异
  新闻语言是新闻传播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新闻报道中运用的语言,它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并非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简单再现。新闻语言作为再现客观现实的手段并不是透明的、客观的中介,它的使用浸染着浓厚的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家roger fowler在《language in the news》一书中提出其对语言本体的看法,他认为:“语言结构的任何方面,包括文本、句法、词汇、语义、语音等都带有意识形态的意义。”2
  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记者在运用语言再现客观发生的事实时,总是站在所属媒体的立场上,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大多数媒体常常代表一定政治经济集团的利益。wWW.11665.coM
  从新闻语篇的宏观结构来看,新闻语言可以在宏观的布局中展示新闻主题,渗透意识形态。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可以确立全文的立场和感情基调,而新闻具体故事情节和背景是支撑新闻主题的具体描述,在具体描述中进一步强化标题和导语中已经形成的意识形态。例如在2003年中国发生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病期间,美国和英国的全球性新闻周刊都以“非典”事件作为封面文章标题,而其标题大多带有明确的政治议程的符号。4月10日《远东经济评论》的封面文章标题是:《中国病毒:北京的沉寂如何令你窒息?》;5月2日《经济学家》的封面文章标题是:《非典病毒:会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吗?》;5月5日《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标题是:论文联盟http://《非典国度:这一流行病是如何改造中国的?》;5月12日《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标题是:《非典危险近在咫尺:中国政治后果威胁发展中世界》。从这些文章标题可以看出,以上新闻周刊不仅夸张的描绘了非典这个“故事”,还在其中渗入了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标题确立了文章立场和框架的同时,文章的具体内容多从意识形态角度和政治角度报道和评论“非典”事件,而并非从医学角度和公共健康角度着眼。
  
  2、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读: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带来的理解困难
  在每日每时的各种各样的新闻传播活动背后,都隐存着特定的文化价值系统。新闻传播实质上是特定文化价值系统的扩张,文化价值系统与新闻传播互为表里,新闻媒介与特定文化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这种联系较为复杂隐蔽,可以说,特定的文化传统主要是作为某种精神潜流、精神叠印渗入媒体的肌理之中。
  由于文化的差异,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的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一般说来,人们只能按照自身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世界,它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的不见与洞见,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另一种文化进行选择、切割。然后又决定他将如何对其加以认知和解释。
  以中美国际新闻报道为例,从传播者来看,中美记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新闻的判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尤其反应在对新闻事件的选择、表述方式以及采取的立场、态度等方面。同一时期,中美记者关注的焦点会有所不同,而对同一新闻事件,二者往往采取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叙述方式并反映出不同的立场和态度。美国记者视为有价值的新闻未必中国记者看重,从表面上看,这是记者个人的偏好,但实质上却是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所使然。这一点尤其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国际政治事件的报道中表现的十分明显。在传播内容取向上,中在传播内容取向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由于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视社会关系为一切关系的核心,人们的活动必须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原则,在传播模式上以集体主义为主导。与此相对,北美社会的传统强调的是个体,社会是独立的个体的集合,人们的活动以满足个体的利益为目的,在传播模式上则以个体主义取向为主导。从受众心理来看,由于文化差异,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在接受新闻报道时的态度和兴趣也与中国人不一致。他们对于“宣传”和说教比较反感。
  
  二、我国国际新闻传播的夸文化策略
  
  在分析中西方在国际新闻传播的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后,我们讨论相应的文化策略就会“有的放矢”了。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视国际新闻的受众定位和目标定位
  “传务求通”是新闻信息传播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传授双方的相互沟通,彼此了解。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对外传播往往出现“传而不通”的现象。郭可通过访谈和调查,对我国的英语媒体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我国英语媒体目前传播效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受众定位趋同:一般分为境外受众(外国人和华侨)以及国内受众(主要以外语学习为主); (2)受众比例失衡:中国籍受众和华人受众比例较大,而真正西方的受众则较少。在国内的受众中,也主要以学习英语的学生为主; (3)信息需求不足:受众失衡的现象表明我国的英语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还不符合西方受众的信息需求,即信息需求不足; (4)国际受众的认同度较低: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英语媒体拥有的为数不多的西方受众中,媒体自身可信度还较低,减弱了我国英语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对英语媒体的这些分析与中国的对外电视新闻传播媒体的情况也基本吻合。先来看看三个对外电视频道的受众定位:中文国际频道是以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频道;英文国际频道是我国第一个以非母语播出的电视频道,为广大海内外英语观众提供服务;而西语和法语频道则是以中国视角客观、公正地报道发生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以外国人感兴趣的内容展示现代中国,让西班牙语和法语国家的人民通过这一窗口了解中国,认识世界。从1992年中文国际频道开播,2000年英语频道开播到2007年西语和法语频道分频播出,这几个对外传播频道的受众定位已经显示出对不同受众的关注,并从一开始的海外华人华侨逐渐向西方主流社会拓展。也有学者提出,我们对外传播的受众应该还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受众。对待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他们不会完全苟同,会采取较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中国。我国的对外电视新闻节目对此的确有所反映,比如英文国际频道于2004年5月开播了一档日播30分钟的新闻栏目《今日亚洲》。该栏目宣称以“亚洲的视角报道亚洲”,并在亚洲国家中引起较好反响,栏目组还应邀赴部分亚洲国家采访拍片,并被评为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2、本土化落地
  本土化落地,即通过与落地对象国有实力的媒体公司合作.由国际台提供或由双方联合采访介绍中国情况的节目素材再经合作方根据当地受众的需求和习惯,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本土化包装.在当地的主流中波、调频电台播出。
  本土化节目既缩短了听众与国际台的物理距离,拉近了听众与国际台节目的心理距离.增强了国际台落地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又规避了对象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对国际台节目落地准入的限制。实践证明“本土化’‘是一条效果好、受限少的节目落地新模式。“本土化“节目落地模式及其取得的突出效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家广电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予以充分肯定。
  3. 以文化交流活动为纽带推动中外媒体的互动合作
  除了积极争取落地外,与国外主流媒体合作,优势互补,各取所需也是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与对象国主流媒体进行合作,我们可以获得“说话”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发出我们的声音,扩大对外传播舆论阵地。
  我国广播电视对外传播媒介可以与对象国开展不定期的合作,合作的形式包括:
  (1)节目交换
  我们不仅要“走出去”,还可以“请进来”。不仅我们的节目在他们国家落地,也可选择对象国的一些专题性节目在我们的频道交换播出,从而达到相互了解、增进交流的目的。
  (2)项目合作
  近几年,我国电视台制作的许多新闻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和欢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汇集两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人才,每年制作一到两部专题片或记录片,节目制作完成后,不仅可以在双方媒体播出,还可以公开发行。
  尽管对外传播是为本国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工具,但强调节目以文化传播的形式出现,更贴近受众的需求和便于节目的输入与输出。以文化交流带动互动传播是对外传播的发展趋势之一。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之一,文化传播的交流更有益于丰富、发展各国文化的多样性,有效抵御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入侵。
  
  结语
  
  只要我们国际新闻工作者客观不回避我们领域里存在跨文化问题,并学习其他国家媒体的长处,利用、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就能够提高国际新闻的公信力,在国际新闻中发出更多我国的声音。◆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李彬 [标签: 传播 传播 特性 传播 特性 网络 传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
    浅谈基层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偏远山村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电大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意境美
    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浅谈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能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