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的反思

  摘 要: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强化报道,它以教育、启迪为目的,以典型材料为内容,以感动人心,影响思想为宣传手段来发挥媒体的社会导向作用。但在中国,长久以来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处于一种“报道时感动,报道完冷漠”的尴尬局面。传者与受者之间存有一层无形的隔膜,使媒体无法完全有效地发挥正面典型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值得深思的。

  关键词:电视新闻;典型报道;反思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典型代表,这些典型反映了每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和精神追求。从舍己救人的好战士王杰到当代“保尔”的张海迪,从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徐洪刚,到大孝至爱、大爱无疆的谢延信,这些光辉的形象透过电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电视观众。电视新闻中的这些典型人物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折射着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所向,反映着每一个时代的政治宣传需求。但在我国,典型报道的宣传常常因为政治的需要而偏离了新闻报道的价值。
  一、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的病灶

  (一)政治性的媒介生态环境

  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策环境对媒介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时代的政治需求、政策方针,造就不同时代的媒介生态环境。

  过去,由于政治与文化的封闭性,我国一直把媒介单纯地当成一种工具:战争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经济改革工具,让媒体充当政府的播音喇叭,服务于政府的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WWW.11665.cOm大炼钢铁需要全民动员,媒体就一窝蜂地报道谁家谁家砸锅卖铁,炼了多少多少吨钢铁,响应国家号召,呈现祖国一片欣欣向荣的假象;经济改革需要树立榜样,媒体就千篇一律地竞相报道哪里的农民在党的政策下发家致富,盖洋房,种果树,买轿车,好似全国农民都已达到小康生活,典型报道的宣传意义大于一切,即便报道的内容“假、大、空”,即便新闻的本身并没有多少新闻价值,尤其在对典型报道的人物选择上,典型人物能否见诸于报端,亮相与电视,要看该人物身上是否体现了政治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媒体的生态环境逐渐转变为开放的、公正的、平等的,媒体的报道宣传不再唯单一的政治需求马首是瞻,开始发挥媒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典型报道的选题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但历史遗留的病灶还未完全治愈,在典型人物选择上仍然以政治性为第一要务。

  (二)“神话”色彩的“天人合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对于正面典型报道中的人物宣传,出现“完美化”、“标准化”、“天人合一”的“神话”现象。只要是正面典型人物,他就不可能有缺点,他一定是完美的,崇高的,无可挑剔的;他一定是“党性”的,而不是“人性”的;他一定是“超人”的,而不是“平常”的。如1994年一篇关于马永顺的报道写道“‘退休后的马永顺仍然每年都上山栽树、扶育、整地。’年近八旬的马永顺看了报道很反感,就说:‘我老了,干不动了,春天上山造林都没干多少,请记者不要再逼我夏天扶育、秋天整地了’”[1]。

  媒体的典型人物报道把普通人“神话”,为了这个“神话”的形象,甚至有时为了表现先进人物的思想解放,就把群众写成观念陈旧;为了突出先进人物的无私奉献,就把群众写成自私自利,甚至把群众的智慧写成是先进人物一个人的创造,把集体的功劳记在先进人物一个人的身上等等[2]。媒体报道典型的思维模式就是,典型就得“高、大、全”。但实则,完美的“超人”脱离了群众生活,反而使得典型悬挂空中,让人敬而远之。

  (三)故事性和真实性的偏离

  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中,人物的刻画和形象的展现很难把握。虽然电视新闻报道的典型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但媒体宣传的典型人物总是“样板戏”一般,缺少“亮点”,缺少人物内心真实的写照,缺少报道角度的新颖性和报道内容细节的深入挖掘,使人物的性格特质和时代特征不鲜活。比如宣传政府干部,会写典型人物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一心为做人民的好公仆,但也会套路般地写他一心为工作而几年不回家,为解决百姓疾苦而抛下父母妻子儿女与不顾,甚至多少年对家人都不管不问,只顾着执着地工作和为人民服务,活脱脱将一个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写照为一个六亲不认的工作狂,试问这样不真实的典型人物怎叫观众可信、可亲、可感?即使再鲜亮的躯壳,即便事迹感人心肺、震撼心灵,也会让观众觉得太假,太虚,而收不到积极的宣传效果。

  另一方面,作为电视——以画面取胜的媒体,增加了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感。但是对于典型报道来说,它不像消息类报道,观众可以从抖动的、模糊的画面中断定新闻的真实性。典型报道是很难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及时地捕捉到现场画面,它更多地是事件发生后记者跟踪的深度报道,镜头难免有导演的痕迹。因此,观众总是会问:“那个时候,他们怎么知道?”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二、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的良药

  (一)写真实的人,写生活中的人

  典型人物是人,不是“神”。电视媒体在做典型人物报道时,应摒弃“高、大、全”的传统报道理念,将典型人物置于现实环境中,自然地写人和写自然的人,从典型生活中的故事体现时代背景下的个性特征和思想操守,做到生活化、人性化地报道,既宣扬典型的优良品质,引导社会学习、效仿,也不刻意避讳典型自身的缺点,让观众觉得典型就是他们当中普通的一员,他没有“超能力”,没有“神助”,有的是高尚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3]。

  比如2006年“大孝至爱,大爱无疆”的典型代表——河南焦作煤矿工人谢延信,他以默默的行动,演绎了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孝道的现代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在对谢延信的典型报道中,就是用平实的目光报道平实的谢延信。画面中穿着朴素,已头发灰白的谢延信,在一个祥和的下午,拿着一柄梳子在小院里给84岁满头白发的岳母梳头,边梳边和岳母聊着家常,不时传来谢延信傻呵呵的笑声。这幅画面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画面中没有绚丽的服饰,没有华丽的背景,有的是浓浓的生活气息与家人的关爱,它充分展示了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谢延信。这个镜头让很多观众都留有深刻的印象,让观众觉得距离自己很近,觉得它是真实的,生活中的,这则电视新闻典型报道教化了很多观众,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于细微处体现“典型”的精神品质

  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定有常人达不到的某种精神境界。过去,电视新闻典型报道中常常用豪言壮语或者祖国、全民之类的语言来体现典型人物的思想境界,但在这种豪言壮语下,观众并未擦出思想的火花。典型是生活中真实的人,新闻报道应多从人物的语言、行为,活动中,自然地表现先进人物的思想内涵,于细微处体现先进人物的精神品质,展现典型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一个有思想,有境界,有故事的典型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尤其是当有思想的矛盾冲突时,新闻报道绝不能守着骆驼不说牛,事实上,矛盾冲突才更能体现典型的优良品质[4]。

  实现了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割肝救子,日行10公里“的”暴走妈妈”的新闻典型报道,在电视画面中:坝上,一个胖体型的中年妇女,急速地行走着,大口地喘着气,前襟后片已被汗水浸透,从一个标有“湛堤2”的界碑走到标注为“湛堤4.5”的界碑,镜头中母亲脚上的布鞋已被磨损。这幅画面体现了3对矛盾:一是母亲想割肝,但体形肥胖,不能捐献;二是母亲矮小的身影与长长的堤坝的强烈反差;三是母亲汗流浃背却还急速行走,不敢停歇。正是这3对矛盾的冲击和镜头对鞋子的特写,刻画出了人物内心的坚毅与顽强。这幅画面感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浓浓地传达了母亲为救儿,坚持锻炼,坚韧不拔的精神,再次向世人宣告了母爱的伟大,令人感而生敬。

  (三)“立体式”丰富典型形象

  “立体式”丰富典型形象,体现于二个方面:一是典型形象树立的全方位介绍;二是电视媒体各栏目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立体式的报道构架。全方位的介绍典型,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个性,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物事迹,进而更加理解人物本身,使典型透过画面让观众可感、可亲、可信;各栏目对典型报道的相互渗透,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材料,不同切入点展现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典型,使典型融入群众中,加强典型的教育意义和启迪意义。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先锋时代》于2010年1月3日起,连续6天报道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同时,中央电视台还在评论类栏目《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中对沈浩同志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呕心沥血的感人事迹进行深度报道,报道的篇幅和时长、力度和密度都超过以往的重大典型宣传。引起社会极大的反响和受众积极的反馈。究其原因,一是在报道角度上,以展现小岗村的变化体现典型人物的巨大贡献,突破了以往对典型报道的套路;二是在报道内容上,注重人物细节的深挖,通过对其他人的采访体现典型人物的性格,尤其是同期声的效果使典型人物的形象真实、丰满;三是几个栏目的全力报道,使观众听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介绍,从方方面面体现了典型人物在对小岗村的变革道路上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事迹,增强了教育意义,实现了宣传效果。

  当前,我国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的社会需要正面宣传的引领和营造,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的宣传任务任重而道远,新闻媒体要做好、做实对典型报道的工作,帮助人们丰富精神生活,树立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 黄晓钟.新闻写作思考与训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 圣才学习网.解读典型报道[eb/ol].http://xwcb.100xuexi.com, 2011-09-02.

  [3] 刘海民.典型人物要可信可亲可学——工人典型许振超采访体会[j].新闻实践,2004(6).

  [4] 张冠军.有用信息提升正面宣传的效力[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8).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刘婷 [标签: 电视 电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五台山佛教传播对新闻传播学的启示
    从传播学角度看高校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
    新闻传播学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区域研究述评
    浅谈基层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清末民初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与管理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
    从“王濛事件”看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管理的困…
    证券新闻传播的规范管理
    国家行政机关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管理
    新闻传播的社会管理功能研究
    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微博新闻传播的“罗生门”现象浅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