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西方虚假新闻新动向及防范——以美国虚假公民新闻泛滥为例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0年的美国媒介状况报告(the state of news media 2010)提到:“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网站,没有一种媒体在一以贯之地维护着新闻的真实性。更可怕的是,美国媒体同行们并没有对他们的基本认识有所警觉。那就是,新闻报道经常性的虚假已不重要;记者可以不在乎他们所报道的人物或事件。”这份报告还提到,10年前,40%的美国人相信主流报纸和电视机构报道的新闻。10年来,这个数据持续下降。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华尔街日报》,也只有25%的读者完全相信它的大部分或所有报道。《纽约时报》次之,有18%的读者相信它的大部分或所有报道。在广播电视领域,有30%的观众相信cnn的大部分或所有报道;27%的听众相信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大部分或所有报道。尽管互联网高居新闻接触渠道榜首,而它的可信度远低于上述传统媒体。谷歌新闻的可信度在互联网新闻中居首位,却仅有13%的受众相信它;雅虎新闻次之,11%的受众对它表示信任。

  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清楚地显示了当前美国新闻界虚假新闻泛滥和公信力下降的状况。是什么让虚假新闻泛滥至此,并让那些享有盛誉的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不断下跌?皮尤的结论将矛头指向虚假公民新闻的泛滥。本文拟分析美国虚假公民新闻的新动向,并概括归纳业界人士提出的一些防范思路。

  美国虚假公民新闻新动向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关于公民新闻,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致可以理解为“公民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WWw.11665.coM”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在美国,这样的新闻被称作“citizen news”或“user-generated news”。公民新闻随着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虚假泛滥。量大质差是当今美国公民新闻的总体特点。美国数字新闻学网站甚至载文质疑:公民新闻真的可信吗?总体看,美国虚假公民新闻呈现三大新动向:假新闻从博客流向主流媒体;新闻来源泛滥;传播者普遍素质偏低。

  1.假新闻从博客走向主流媒体

  公民新闻发端于博客,在微博、空间、个人网页等媒介蔓延。它本来是业余信息发布者自由地在非专业新闻媒体发布的一些及时信息。它要么因为由普通公民采写,具有贴近生活的亲和力;要么因为由突发事件亲历者发布,具有超强时效性;要么因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因此,公民新闻逐渐成为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然而,尽管人们乐于关注它,却只不过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对它的可信度却保持怀疑。公民新闻的虚假如果仅仅在博客或者那些非专业和非权威的媒介出现尚可宽容,因为其本就不具有公信力,然而,虚假的公民新闻正在向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等一切主流媒体蔓延。

  《华盛顿时报》执行编辑john solomon说:“公民新闻正在改变新闻界,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他所说,公民新闻正全面进入主流新闻媒体,如:cnn、福克斯、《今日美国》等都开辟专栏、专版或专门渠道采纳公民新闻。但是,这些媒体也时不时被曝光发布虚假新闻。2009年,cnn ireport关于苹果公司时任首席执行官steve jobs心脏病发作的报道就是一则典型的虚假公民新闻。当时,cnn在未做核实的情况下发布了这条新闻,瞬间的轰动之后,引发了人们对主流媒体的深度不信任。尽管ireport是cnn专门设立的发布公民新闻的网络渠道,但它分享着cnn的知名度和信誉。由于它发布的信息不真实也让cnn的公信力大幅下降。

  进一步问,是什么导致公民新闻能够不加过滤地进入主流媒体?是对新闻来源的渴求。这就引出下一个动向,公民新闻的来源从广泛走向泛滥。

  2.新闻来源泛滥

  在媒介高度商业化的背景下,美国新闻媒体都以拓宽新闻来源并捕捉到爆炸性的消息作为衡量新闻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公民记者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接触着各色人等,经历着纷繁复杂的事件,因此在搜集新闻素材方面往往比专业记者更具优势和灵活性;在发布新闻方面,比专业记者的采写更具时效。正因为此,很多专业媒体看到凭借专业记者努力拓宽新闻来源的效率远不及鼓励公民记者采写新闻。

  利用公民新闻是目前美国新闻媒体拓宽新闻来源的主要手段。据《坦帕湾论坛报》统计,截至2007年末,旗下22张周报40%的内容来自在线用户。明尼阿波利斯州的《明星论坛报》已经将用户发布内容整合进了自采新闻,并建立了专门发布这些整合内容的网站www.vita.mn。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新闻与观察家报》最近也创立了http://share.triangle.com 网站,通过这个网站,用户发布的内容可能很快被编辑成规范的格式为报纸采用。而该报本地新闻版上近三分之二的内容来自该报网站的在线用户在博客或论坛上发布的图片和信息。纵观美国报业,凡是支持融合新闻生产的编辑部,都允许读者在线发布各种内容,读者自然地成为公民记者。读者发布的内容一般以帖子的形式出现在报纸网站的bbs板块,帖子的内容大多保持原创性,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博客等。这些用户发布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报纸的新闻来源。但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内容匿名发布、数量庞大、来源不明,其包含信息、数据、人物和事件的准确度都很难得到充分把关。业内人士认为,用户发布的所谓公民新闻一方面确实将新闻的触角伸向了专业记者所不能覆盖之处,但由此导致的新闻来源泛滥同样不可忽视。

  此外,由于传统媒体裁员加剧,专业记者数量减少的同时也收窄了媒体的新闻来源,为了弥补由此带来的新闻来源不足,用户提供的良莠不齐的内容成了填补媒体内容空白的必要补充。以往,传统媒体有着一整套核对新闻来源的措施,如:美国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人协会(rtnda)评估消息来源的几点方法,包括:消息来源是如何获得信息的;消息来源过去的可靠性和声誉如何;为什么使用此消息来源等,现在,这类措施都没有也不可能用于评估公民新闻来源。

  3.传播者从爱好者走向低素质

  公民新闻的传播者原本是一群执着于及时发布信息的业余爱好者。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通过“织围脖”的方式似乎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每当有人质疑公民记者的身份、地位和素质时,业内也会涌现出诸多反对声音。在美国数字新闻学网站发起的关于公民新闻可信度的讨论上,自由新闻工作者stephen dohnberg就反问道:“你能说信息发布者不是记者吗?记者难道不是公民的一员吗?”事实上,并不是公民记者乐于传播新闻的行为导致了公民新闻的虚假,而是他们普遍偏低的媒介素养导致他们对新闻工作基本准则的淡漠,进而造成了公民新闻的虚假泛滥。

  首先,公民记者对新闻真实性的地位缺乏认识。公民记者通常按照自己的喜好拼凑新闻素材,这就容易造成事实的部分失实,或者新闻并不能表现客观事物或事件的全貌。其次,公民记者容易把发布新闻当作自娱自乐,而忽视对受众澄清事实的责任。除了著名的专业新闻人以自由身份发布的新闻外,公民新闻的发布通常是匿名的,信息一旦发布甚至被传统媒体不加把关地采用,也不会有人对它的真实性负责。第三,公民记者常在信息中加入主观判断。加拿大知名媒体人jack kapica说:“我常在公民新闻中发现‘我认为’、‘在我看来’这样的字眼,如果他们出现在传统媒体上,早就被公众指责为‘有偏见的报道’,然而,在公民新闻中,人们容忍它,是因为人们根本就不准备完全相信它。”第四,公民记者传递的信息通常缺乏准确性。关于数据、数字、人名等信息,在专业媒体的新闻发布上是需要严格核对查实的,在公民新闻中,这些信息再模糊似乎也“没有关系”。

  在美国的公民新闻网站上能够读到很多疏于对新闻素材加工和编排的文章,甚至有错误的信息。他们能够发布出来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把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公民记者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对虚假公民新闻的防范

  虚假新闻总是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变异。在信息高度冗余的时代,完全遏制它的产生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防范。在美国,人们在预测未来新闻媒介形态的时候,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将是专业媒体和公民新闻媒体的“混血儿”,这就预示着,公民新闻或将成为未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探讨防范公民新闻中的虚假内容的途径,使之真正成为专业采写的新闻的有益补充已成为美国新闻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业内人士在以下三点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共识:

  1.区别对待

  要区分公民记者提供的内容。目前,美国的公民记者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记者,当他们在自己的博客、微博或公民新闻网站上发布信息时,不代表所属媒体的立场,他们的身份是公民记者;二是业余信息提供者、报料人或者通过媒介自主发布信息的任何人。公民记者的分类导致了内容质量的悬殊,需要区别对待。首先,像上文提到的stephen dohnberg这样的记者,他们以自由的身份在媒介上发布的信息可以算作公民新闻。尽管他们不受所属机构的束缚,但他们依然具有专业精神,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排除为了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的可能性,他们一般不会提供虚假新闻。其次,业余信息提供者发布的新闻只能作为新闻线索,不能不加修改地见诸专业新闻媒体。编辑部可以将用户提供的内容作为扩展的新闻来源,但内容必须根据所提供的信息重新核实、深挖、整合。目前,《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基本上都采取了将用户发布内容专门设立网站的做法,与本报及本报网站分离开。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既通过用户发布内容开辟更广阔的新闻来源,又避免了虚假的内容流入权威的媒体平台。

  2.提高公民记者的媒介素养

  提高公民记者,尤其是那些业余信息提供者的媒介素养有利于减少公民新闻的虚假成份。新闻失实可以分为故意失实和业务失实两类。大部分公民新闻的失实属于后者,这显然是由于信息提供者缺乏专业训练所致。

  stephen dohnberg在谈到公民记者媒介素养问题时概括了三点:一是投入资金培训公民记者。公民记者需要通过实践更好的新闻采访报道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除非有专业的媒体负责培训,否则很难做到让每一个公民记者都熟悉新闻伦理道德规范、新闻工作准则和新闻采访报道方法。二是让公民记者弄清身份。对于公民记者来说,将自己的博主身份和记者身份区分清楚是义不容辞的事情,这意味着他们理解新闻工作的基本常识,但这同样需要专业的媒体人士对其进行引导。三是在新闻报道写作上,专业记者和公民记者在呈现客观事实上的要求是相同的,而不是把新闻报道当成一件好玩儿的事情。这需要编辑在和公民记者的沟通中反复强调他们作为记者时传播真实信息的责任。

  3.建立专门的公民新闻把关体系

  如果公民新闻要获得更高的信任度,把关必不可少。也就是说,公民新闻的质量监测机制必须与专业新闻质量控制机制相一致。kapica认为,公民新闻领域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并制定出合理的新闻工作原则。总体看,美国业内人士大都认为只有为公民新闻的把关建立一套和专业新闻一样严格的系统,专业的新闻媒介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公民新闻。但是,由于公民新闻数量极其庞大、发布者极其众多、涉及内容极其广泛、传播速度极其迅速、传播形式极其灵活,对于它的把关体系如何建立,尚需长期的努力探索。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余婷 [标签: 西方 动向 周星驰 动向 财务报告 动向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发生
    提高大学生对西方文学课程学习兴趣
    从《特洛伊之歌》看西方文学经典改编
    浅谈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
    浅析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陌生化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视野之人观以及在西方文学…
    也谈西方文学中的“荒诞”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浅论21世纪西方文学的走向与特征
    试析《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选择与重构:现代散文个性理论的西方资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