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社交媒体语境下全民记者的概念误读

  编者按: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便捷开放的发声渠道,记者这一职业似乎逐渐被揭下神秘的面纱。有人认为,我们正在迎来“全民记者”时代。然而,“人人都有麦克风”, 是否就意味着“人人都是记者”?网络江湖带来的虚假信息泛滥的景象,让我们不能不在享受新技术狂欢的同时,对记者的职业界限、职业素养进行重新考量。

  这个时代已被“网罗”,时间都有可能跟不上信息奔跑的速度。人们已渐渐习惯了坐享信息“快餐”,殊不知,它方便快捷却缺乏营养,有时甚至叫人吃坏了肚子。在社交媒体应用的助推下,很多所谓的新兴术语、流行词汇充斥着人们的耳目。而这过程就可能伴随着对各种概念或现象的误读。其中,就有近年来在新闻传播领域流行开来的“全民记者”一词。笔者认为,这值得我们作一番冷思考。

  “全民记者”产生的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了2770万人。随着互联网web2.0技术与3g移动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sns、维基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介异军突起。它们以网络为载体,富有即时性、广泛性、公开性、交流性及社会性等特点。人们面对一个几乎拥有无限参与空间的线上媒体,变自我为传播主体,通过这些“自媒体”特定的网络生态系统与现实生活产生关联、发生作用,以此创立和维系与他人的联系并完成社会性的互动交流。因此,此类媒体也被称为“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带来的传播交流的便利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人们通过形式各异的社交媒介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搜集、分析以及传播。www.11665.COm就微博而言,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1年7月发布的《第 28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2010年8月8日凌晨3时23分,一位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个字的信息:“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这条来自舟曲的信息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转发。在之后的时间里,“kayne”的微博就成了网友、媒体以及社会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2011年9月27日14时37分,上海地铁10号线两列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网友@祁桑于14时41分发布微博:“10号线突然刹车,人都甩出去全摔地上了。”14时49分,身处车厢最后面的网友“季法师”发出了一张受伤女子躺在地铁车门边的现场图片。到了15时17分,上海地铁官方微博首次证实,“上海地铁10号线因设备故障导致该故障区段(豫园站至老西门站下行区段)2列列车碰擦。”之后,传统媒体便就此展开了大规模的跟进报道。

  从新媒体第一时间爆料到传统媒体迅速跟进,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模式”已逐渐广泛而明显地作用于我们的信息生活。中国社科院2009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0%是由网络率先公开爆料而引发了公众的关注。而这些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首发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信息发布者(普通民众),被传统媒体和部分业界学者称为“全民记者”,他们纷纷感慨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已经到来。

  “全民记者”是对“记者”概念的一种误读

  在某些新闻传播学者看来,“全民记者”体现了“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动作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文虎教授认为,全民记者 “必须具备发现线索、记录事件和传播信息三个特质”。 显然,所谓“全民记者”,其实是指诸多不具备新闻专业素养的公众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线人”作用的一种现象。换句话说,他们的作用更接近于通讯员。尽管,他们通过非传统媒体平台如论坛、微博和社区等,在对新闻线索的发掘、搜集甚至分析及传播上表现得较为主动,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具备职业记者身份和专业背景的普通民众。深入来看,他们与专业记者存在根本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特征、社会功能和具体操作等方面。

  众所周知,职业是指在社会分工中以特定手段和技艺向公众提供专业服务的工作和岗位。而记者作为一项新闻职业,是以专业的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因此,记者的职业特征就必然包括:一,熟练地使用各种专业的新闻传播手段和平台;二,能够及时而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同时与社会生活及民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三,作为“喉舌”因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四,作为舆论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最后,它还是一种节奏快、强度高的创造性劳动。显然,以上这些身份特点都是“全民记者”无法同时具备的。

  就社会功能方面而言,作为“社会航船”上的“瞭望者”,长期以来记者所肩负的社会功能和职业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为公众提供新闻信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这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他们代表了媒体乃至政府和社会,为所言所行负责,并监督着社会的运行,维护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活跃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的普通公众,面对不论是重大突发事故还是小道消息、名人轶事或是草根消息,从“最牛警察”、“最美妈妈”到“郭美美”,抑或“动车追尾”、“绿领巾”等,在散播信息的同时普遍抱持着一种主观倾向性和目的性。在很多情况下,信息的流出也因此具备了一定的偶然性质。例如,某条信息可能只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记录,却因为信息内容存在着一定的价值和社交媒介裂变式的传播模式,而产生了传者自身主观以外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与此同时,“全民记者”无需遵循记者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不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很多情况下就有可能不顾及事实的真相,闻风即动。更有甚者,他们或是别有用心的利益主体,在信息传播中进行了相应的议程设置,通过各种渠道和力量的助推,达到了“不花一分钱”而实现自我宣传的根本目的。

  因此,在具体的信息传播实践中,公众尤其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或目击者毕竟不同于职业记者,他们借助微博、贴吧、聊天群等社交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常常不具备确定性、准确性以及法律依据。同时,传播主体的活动又多是建立在个人社交网络基础上的,其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信息播报”就极有可能成为一种社会事件的“放大镜”和社会情绪的“发泄口”。

  但是,当我们反观现今职业记者的新闻实践时,却发现专业领域的新闻传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社交媒体语境的“视听混淆”。诸多传统媒体和从业者纷纷将视线投向网络信息互动渠道,希望在第一时间、低成本地获得和发布新闻信息。这一手段相对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却同时助推了假消息、谣言的传播。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全民记者”现象。

  记者应提升新闻职业素养

  2010年12月6日20时19分,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了一条微博消息:“刚刚得到消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不到1个小时,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3000余次,讨论超过5万条。据了解,这是金庸一年内遭遇的第二次“被去世”。在2010年6月就有网帖爆料“金庸逝世”。而拥有十几万粉丝的《中国新闻周刊》因为首先参与了这条微博的传播,其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最终辞职。

  面对这样一种日益复杂的信息传播环境和社交媒体时代“全民记者”的“混淆视听”,从事新闻传播的专业人士该如何应对?

  一方面,“家底”不能丢。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记者应时刻用这些职业原则武装自我,体现作为一个职业新闻人最基本的素养和内涵。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践应对中,记者还要注意提升相应的专业素养。首先是坚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和真实,这是重中之重。受个人认知局限、社会意识形态、外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要求记者务求客观真相实际上是有难度的,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相对把握”。而这一前提就是要记者能够客观全面地认知社会、掌握信息。其次便是作风问题,记者要科学地树立自己的从业理念、是非标准,对新闻线索的认知把握应审慎负责,做到冷静判断而非闻风就动,一切报道都要有一个谨慎求证的过程。越是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就越应该有质疑的精神。同时还要避免被自有态度、刻板印象等左右了对事实的认知。最后,记者还得吃得了苦,不能为了省事打几个电话就认定了事实真相,而是要积极深入新闻前线去挖掘去取证。只有真正贴近新闻发生的土壤,怀抱吃苦奉献的精神,才有可能碰触和发现客观真相。

  总而言之,“全民记者”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正如一句古语所述:“有了锄头并不代表你就会种庄稼。”真正的“农民”只有恪守自己的半亩良田,用心耕耘,才能让天下人饱食,才能使天下太平。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夏琼 [标签: 的中国 媒体 语境 语境 语境 语境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传播学角度看高校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媒体管理
    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的教学探索
    浅析多媒体教学工具在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的…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在融合中的新闻传播
    试论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利弊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媒体传播
    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浅析新闻传播学实验室在媒体变革技术下的发…
    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多媒体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传播的社会问题及其规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