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物联网时代的大众传媒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被称为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的物联网技术受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广泛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现代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文中论述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对现代传媒的影响,从而说明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新传媒在未来传媒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和地位,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确定性因素。

  关键词:物联网 现代传媒 影响

  引言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转折,也是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的分水岭。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的普及,传统传媒正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而新兴传媒则不断蓬勃发展,特别是在以物联网技术为中心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的推动下,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如同农业社会的标志是农耕技术,工业社会的标志是机械技术一样,信息社会的标志是物联网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联网技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传媒世界,它为人类开启了“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实现了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人与机器的连接与通信。很难说物联网技术将在未来的各种产业领域扮演什么角色,但是它将给大众传媒事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WWw.11665.Com①换句话说就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的核心是互联网,终端是连接互联网的人和物。具体而言,物联网是通过在物体上嵌入电子标签、条形码等有存储能力的标志,利用zigbee等无线网络技术,将即时信息传递到后台信息处理系统,通过后台处理传递给有需求的终端,最终实现“machine to machine”的对话。

  从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的概念,到2005年突尼斯信息世界峰会(wsis)上,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确立物联网的概念,并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②。至今,物联网的市场容量预计将在今年达到2200亿欧元。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如此之神速,以至于物联网技术也吸引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面对美国经济低迷状态,奥巴马就任总统后,提出了物联网的经济振兴计划,并在与工商界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提出了相应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无独有偶,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对研发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并指出,“在传感器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③由此可见,无论是奥巴马的“智慧地球”,还是温总理的“感知中国”,都蕴涵着各国对于物联网传播的热切期待。

  物联网对现代传媒的影响

  著名演讲家李元授教授曾指出,生产方式是决定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④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其作用远远超过了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因此,物联网技术必将带动传媒事业的巨大变革,可以说,在物联网时代,谁先将物联网引入传媒,谁就能在未来传媒业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物联网技术增强了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物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特点,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的功能,使受众真正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在物联网时代,受众不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选择“任何服务”,如点播电视节目和浏览杂志期刊等,而且还可以通过视频在线同节目主持人及其他观众相互交流,给观众一种现场观看的感觉。甚至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观众也可以参与进去,对节目的构思与创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这么说,在物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和信息源管理者了,因为每个受众亦可作为传播源发布信息,而信息源管理者也可作为受众接收其他信息源的信息反馈等。

  如图2所示,传播源与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通过由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组成的“三网融合”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其中p1、p2…pn指的是各个用户终端,如电视、手机、电脑等。后台信息处理系统指对物联网内各个用户或终端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其作用是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储存和管理用户需求及传播的各种资源、信息等。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下的信息交互并不局限于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通过“三网融合”系统在线聊天、发布信息并引发讨论等。

  物联网形成新的传媒中心化。传媒中心化还得从“去中心化”说起。“去中心化”的概念源于传播层面。传统媒介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它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和决定作用,它们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受众只能无条件接受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和广告“轰炸”,受众很少能进行信息反馈。但是“随着资讯科技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传统由集团所掌握的媒体发言权将回归到个人手中,因为资讯网络科技使得传播资讯的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只要是有内涵的发言内容,将可善用资讯科技轻易传播。换句话说,个人发言权不再集中在主流媒体手中,例如传统报纸、广播或是电视,而能够回归到个人手上,这样的现象就是去中心化”⑤。“去中心化”现象源于互联网的应用,现代传媒手段日益丰富和多元,新媒体势力不断增长,信息传递的渠道不再稀缺,从而导致媒体不得不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策略。而在物联网时代,这些新的或传统的传媒手段在“三网合一”的框架下又重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物联网传播为中心的“后中心化”传播。这种“后中心化”传播比“去中心化”传播更加以人为本,它遵循受众就是上帝的“原则”,一切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不对受众实施无效或者无理的信息“轰炸”,同时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和后台信息处理系统所存储的用户信息,自动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主动为用户提供用户想要的服务。比如受众想看新闻,物联网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就会根据受众存储的读者资料及以往阅读信息,自动将受众喜欢的报纸和新闻排在最前面以避免受众翻阅无关信息。

  物联网促进了媒介的融合。对于媒介而言,物联网消除了媒介之间的边界,推动了以“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为特征的媒介融合的深化。以电视为例,在物联网时代的数字电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一个多功能、多用途的物联网技术接收终端。通过这个终端用户可以阅读期刊,可以下载资料,可以收听广播,可以网上购物,可以和远在国外的亲人视频聊天。与此同时,物联网时代的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载体,又使得广大受众获得空间上的自由,电视观众再也不必像从前那样需要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观看电视了,无论在汽车、火车还是飞机上都能随时观看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资讯节目,甚至在海边、在荒漠、在高原,物联网终端也能提供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概括而言,物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生命力就在于消弭了时空之间的界限,让消费者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服务,这就解决了传统媒介最大的桎梏,即“线性传播与时间的冲突、静态接收与空间的冲突”⑥。此外,物联网还消除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促进了二者的“融合”。物联网时代,任何用户都能通过个人终端发布信息,以往承担固定传播者角色的传媒组织的影响力下降,点对面的单向传播让位于点对点的互动的网状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受众都可以是传播者,所有的传播者又都可能成为信息接收者,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清晰了。

  结语

  物联网和受众需求、行业政策共同作用于传媒业,如果说受众需求决定了“什么有市场”,行业政策决定了“什么是允许的”,那么物联网则决定了“什么是可能的”。而只有“可能的”媒介产业架构与方向由理论具化为战略,“可能的”媒介形态及功能由想象转化为现实,“可能的”媒介组织及行为随着业界探索由特殊演化为普遍,受众需求和行业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联网是推动未来传媒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动力,是影响未来传媒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对于传媒产业来说,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无疑将给未来传媒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同当年互联网的普及一样,谁先把握住了物联网的优势,并恰当地运用它,谁就能在将来的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传媒大亨默多克所言,大众传媒的发展始终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只有变革才是唯一的确定性因素。

注 释:

  ①《解读温总理报告中关于三网融合与物联网的论述》,http://gd.my.gov.cn/readnews.asp?newsid=3029.2010-3-9

  ②⑦赵婧:《新媒体下的大众文化》,《新闻爱好者》,2009(24)。

  ③《解读物联网发展历程》,网易财经,2009年9月。

  ④《温家宝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http://www.wlw.gov.cn/wxwlwyznch/gzzg/574283.shtml.2010-8-4

  ⑤李元授、陈扬明:《新闻传播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⑥王菲:《媒介融合中广告形态的变化》,《国际新闻界》,2007(9)。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王苍宇 [标签: 联网 大众传媒 丰润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
    简论新媒体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互联网信息分…
    互联网时代公众舆论的变化
    互联网大众传媒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竞争力
    掌控互联网舆论主导权-中国新闻业的现实课题
    新媒体的负面影响与控制措施——以互联网和…
    论互联网在中国社会公共领域形成中的作用
    互联网条件下的美国意识形态外交
    创新灾难性事件的互联网专题报道
    互联网环境下当代文学的商业化特征
    建立面向媒介事例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看网络媒体的社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