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谈民生新闻的媚俗化问题

  论文关键词:民生新闻 收视率 媚俗化

  论文摘要:民生问题在一定的背景和原因下产生,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本应以平民角度报道新闻事件的民生新闻出现了媚俗化倾向,从而影响着一些民生新闻栏目的节目质量,并表现在多个方面。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就民生新闻的媚俗化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民生新闻的形成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阳台。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播媒介的结合就变得势在必行,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应该说民生新闻的走俏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民生”价值观契合了我们党新时期“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与受众的需求相吻合。以往新闻节目充斥着主体性报道,节目样式也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信息量及其单一,更缺乏和观众的互动。而民生新闻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成为民众发表意见、建言献策的平台。
  民生新闻是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过去,人民群众对自己遭受的天灾****,对于政府某些部门和服务机构的失职、渎职往往逆来顺受。WwW.11665.CoM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增强,催生了民生新闻的迅速兴起。21世纪初,深圳报业集团的子报《晶报》创刊,明确提出“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办报方向;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开播,更是民生新闻的典型范本,是民生新闻真正形成的显着标志。人们之所以广泛认同《南京零距离》标志着民生新闻的真正开始,就在于这个节目不仅发扬广大了都市报、晚报的民生报道,而且将“实用资讯、生活投诉和社会新闻”这3个方面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典型范例,进而产生了普遍的“示范”效应,使民生新闻在报刊与电视等媒体上得到广泛实践。与此同时,新闻界人士又十分明确地把这种新的新闻传播现象概括为“民生新闻”,从而使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范式清晰地呈现出来。
  二、民生新闻媚俗化及表现
  什么是媚俗化?米兰•昆德拉在其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书中,对“媚俗”做了深刻的研究。昆德拉解释说:“‘媚俗’就是描述那些想要不惜一切代价取悦最大多数人的心态。”要取悦大众,当然必须确认大家想要听什么,然后再把自己放到这种思想模式中去,“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会被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感动落泪。”媚俗化就是一味地强调收视率,致使很多民生新闻栏目的采编人员从选题、内容的策划到后期的采访报道,都简单地迎合观众的口味而忽视了舆论的引导作用,致使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功能被严重弱化,甚至出现误导观众的情况。
  笔者认为,目前民生新闻在广电民生新闻栏目中的媚俗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卖弄噱头,哗众取宠。一些民生新闻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对暴力、色情、凶杀事件趋之若鹜,制作手段上存在娱乐化倾向,强化视觉刺激。比如把一些血淋淋的画面在一则新闻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运用,寻求感官刺激,这样容易让观众误认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天暴力频发,纠纷不断。
  第二,罗列琐事、流于肤浅。邻里纠纷、水管破裂等生活琐事的展示,看多了就让人觉得厌烦、浅薄、琐碎。其实这些并不能构成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如果一个栏目乐此不疲地重重报道这些内容,不但反映出从业人员视野狭窄,对“民生”理解偏颇,还会浪费时间,无暇顾及到新闻背后的严肃命题。


  第三,炮制新闻、捕风捉影。在社会转型期,媒体进入市场寻求自身生存发展,面对每天都在“等米下锅”的栏目资讯缺口,还要考虑避免同质化的浅层竞争,一些策划者为网罗社会奇闻可谓绞尽脑汁。一方面重奖新闻线索,谁的“料”猛就用谁的,一方面广开稿源,主观臆断,捕风捉影,推理演绎,而不去核实新闻的来源,不去寻求证据支持,造成虚假新闻层出不穷。
  第四,主持人播报方式存在媚俗化倾向。如不少台相继推出用方言播报新闻节目,有时主持人还穿上说书的行头。方言说新闻节目有一两档没什么,可能还挺新鲜,但多了滥了不仅会让观众厌烦,同时也带来十分严重的问题——这与电视媒体推广普通话的重任背道而驰;另外,虽然民生新闻主持人适当的运用形体语言可以体现播报的松弛感和亲和力,但如果动作过大、调侃的语调多了,也容易让受众对主持人的真诚度、信任感大打折扣。
  第五,大量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充斥其中。经常收听观看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都有这样的感觉:民生新闻在反映城乡现实生活的同时,由于有意向民众的“日常意识”和新闻的“世俗化”靠拢,新闻中大量充斥着许多并不具备新闻价值的市民小事、奇闻怪事以及一些小车祸等。这就使得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得不到充分反映。“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着性;接近性和趣味性”,几乎毫不沾边。就拿最后一点趣味性来讲,应该也没有多少市民会对街头打架事件充满兴趣。
  三、避免民生新闻媒没媚俗化倾向的建议
  首先,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民生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加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分量。民生新闻的目标受众是中低文化普通市民,地方软新闻大量增加的同时,也应加强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民生新闻的份量,通过对新闻的适当解读,用权威来透析事实,来传播高质量的有关社会改革的热点、重点新闻。

  其次,应该注意对题材的选择。民生新闻的采录记着要做前期准备,深入挖掘,要体现民生新闻的社会责任。传播是需要有选择的,有倾向的,要讲效果,没有人看自然没有效果。但不当报道也有负面的影响。有一些民生新闻会让我们的观众得出不好的结论:我们的城市某些居民素质低下、不文明现象处处可见,环境问题一大堆,城市管理很糟。在现代社会资讯交流如此发达之时,往往给国际上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素材,成为贬低中国人的口实,让不明白真实情况的人错认为这就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第三,主持人播报时语言表达应力求口语化,用个性化的语言“说”新闻。所谓个性话的语言,关键是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评判应融合到节目主持中,更重要的是,这种有感而发的的评判必须要与观众对此事件的评判产生共鸣,主持人要把握好受众心理以及“平民化”与“媚俗化”的界线。比如南阳电台的《新闻聊天室》栏目,它非常关注民生新闻这一块,让我们在轻松地感受中了解到世间百态,人间冷暖。“说”新闻是一种非常新鲜而且有效的新闻报道方式。
  “民生新闻节目应本着对群众、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批评报道在监督力度不断升级的基础上要时刻注意平抚社会的不满情绪,为受众提供具体可行的应对策略。”媒介应该在揭露批评一些不文明现象后,对批评进行新的评判和整理,最终形成一个有力的立场总结和知道对策,构成一次完整的、与受众充分交流的批评性新闻报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对节目的长期发展、积累良好的社会美誉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迅猛发展,民生新闻节目越来越受广大传媒业的青睐,也引起了广大受众和传媒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但因为存在一些如上所述的媚俗化倾向而导致了时下一些民生新闻栏目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这类节目的美誉度。民生新闻在主张平民化的同时又要固守新闻本位,既要注重本土化又要防止地方本位主义,既要重视人文关怀又要警惕过多的负面报道误导受众,强调接近性又要防止媚俗化。只要找到了对策,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及时纠正制止民生新闻发展的诸多问题,民生新闻必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也会受到越来越多观众朋友的喜爱和支持。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成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邓冲.和谐社会中的民生新闻[j].,2006,(10).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
    浅谈基层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偏远山村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电大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意境美
    浅谈图书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能力
    浅谈外国小说《飘》中的人物文学素养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注入文学元素的方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