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美军对外宣传策略探析
摘要 本文就美军外宣工作服务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美军 外宣工作 特点

  自一战以来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美军外宣工作从初露锋芒到成为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而特殊的作战样式,由于美军十分重视外宣工作建设,并不断地加大投入,其外宣工作总是为适应战争需要不断变化更新,因此发展很快。与当今世界所有军队比起来,其理论之完备、组织之严密、实施之广泛,堪称世界一流,产生了巨大的示范、辐射和启迪效应。通过对一战以来美军外宣工作的分析研究,作者认为,美军外宣工作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着眼战争需求注重顶层设计
  
  为了有效地开展外宣工作,更好地为美国的军事战略服务,美国政府和军方着眼于战争需求,非常重视外宣工作的顶层设计。其外宣工作开展之初,总是根据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意图实施,从而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形成完整的外宣工作理论创新机制,健全外宣工作组织结构并选定十分明确的外宣工作目标。
  1 战争需求牵引理论创新
  战争需求是美军外宣工作理论不断创新的巨大动力,这突出表现在美军外宣工作发展历程中的三个关键时期。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就了美军外宣工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和军方就组织了一批社会科学家、军事战略家以及在大战中卓建功勋的美国对敌舆论宣传专家们,利用美国军队及盟军在对内部和对敌方以及对中立国开展舆论宣传工作的大量资料,对战争舆论宣传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伴随着美军事心理学家约克在战争结束之际所著的《战争的宣传进攻》的问世,美军的外宣工作亦逐步走向了相对科学、系统的轨道。wwW.11665.com因此,这一外宣工作的理论著作被视为美军外宣工作理论的开山之作。
  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美军外宣工作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中需要强化外宣工作战斗力。美军的外宣工作研究继一战后再次达到了高潮。美军很快借鉴了英国的谋略派舆论宣传、法国的情感派舆论宣传以及与之长期为敌的德国论理派舆论宣传的理论成果和实战经验,将世界范围内外宣工作的各个流派的优长融于一体,并与本身的报道派舆论宣传的优势相嫁接,从而形成了具有美国优势的报道派外宣工作理论。在此期间提出的著名的“三色”外宣工作理论,在当今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外宣工作中,仍被广泛地运用。
  最后,九十年代后取得理论新突破。九十年代后,美军对其奉行几十年的外宣工作“三色”理论有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据1996年12月日本陆上自卫队《防卫周刊》披露:美在其外宣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指出,“白色”宣传要尽量掩盖宣传的政治倾向;“灰色”宣传要特别重视开发和利用敌对势力中的宗教派系矛盾,以宗教的强大精神力量瓦解敌方阵营;“黑色”宣传要努力渗透到敌对势力的经济利益领域,以挑起敌方阵营内部的经济混乱和利益之争。伴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在外宣工作手段的研究上,美军正努力开发卫星、传真、高智能的固定波段袖珍型音、像接收设备,以进一步增强外宣工作的进攻与防御能力。
  2 战争需求牵引组织结构完善
  美军外宣工作组织结构在每一次战争的需求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作战力量也在结构的变更中得到不断加强。
  (1)为形成宣传防御初次成立作战组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抵御来自敌方的外宣工作进攻,美军成立了“克里尔委员会”后。在军队编制体制中第一次成立了“精神勤务部”,并根据美军的编制状况和作战需要,在各部队中设立了相应的执行机构。这些机构隶属于美远征军司令部侦察部的宣传部和克里尔委员会。
  (2)为强化舆论进攻改善作战组织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不再仅仅是停留在进行外宣工作防御的低水平,而是需要强化外宣工作的进攻性和战斗力。美军为此对一战时期的外宣工作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将“精神勤务部”改为“情报教育局”,1946年又根据战争的需要,将“情报教育局”改组为“军事情报局”。后又在军事情报局内组建了名为“特别处”(简称cct)的外置工作秘密机关。美军为了强化这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赋予了这一组织以军事情报局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名义指挥全军外宣工作的权力。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组织已经正式成为美军进行外宣工作的“心战宣传部”(即外宣工作部门,作者注)。这种依照战争需求而进行的调整使得美军外宣工作组织不断完善,组织职能也不断地得到细化。
  (3)为优化外宣工作战斗力强大作战组织
  为将外宣工作的重大作战潜力挖掘出来,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将战役战术层次的外宣工作细化到“队”、“连”、“组”、“员”。而在越战中,美国当局期望经过长期训练的特种作战部队能成为美军军事力量的“倍加器”,分别于1962年和1964年将两批特种部队(每批约1200-1500人)调往越南战场,随着作战人员的增加,其作战编制已上升为“营”。第六对敌外宣工作宣传营就是其直接实施外宣工作进攻的组织。为进一步优化外宣工作战斗力,自1983年起,美军陆、海、空三军相继组建了配合军种作战谋略和指挥的特种作战司令部,并于1984年1月成立了直属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联合特种作战局。到1990年,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总人数已经达到2万多人,美军专门用于这一特种作战部队建设的资金投入已经高达85亿美元。到目前,美军已有四个专业化心理战宣传群(即外宣工作群,作者注),战时,这些部队迅速扩编,配属战区司令部,受联合司令部指挥,由陆军作战副参谋长主管。
  3 战争需求牵引目标选定
  (1)根据战争需求确立针对敌人的外宣工作目标
  从一战到伊拉克战争,在美军所参与的每一场战争中,“敌人承担着战争的所有罪行”是其确立对敌外宣工作目标的主旨。一战时,美军将“煽动对敌人的仇恨”和“瓦解敌人的斗志”作为对敌外宣工作目标;越南战争中确立了“削弱越共军队的精神政治状态和应战心理的坚定性”。的对敌外宣工作目标;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更是将对敌人的外宣工作目标的确立寓于粉饰其发动战争的正义性之中。
  2 根据战争需求确立针对同盟国和中立国的外宣工作目标
  无论是在全面战争还是在局部战争中,形成坚固的对敌阵线对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外宣工作目标的设定,与盟国和中立国保持真诚友好的关系,在盟友间通过强调各自的战果和付出的努力来相互激励,以及尽一切可能来争取中立国的合作都是依战争需要而必然设立的外宣工作目标之一。九十年代后,美军更是努力与世界各地盟友达成合作协议,以共同结成外宣工作的群体网络。
  3 根据战争需求确立针对敌对国人民的外宣工作目标
  美军对敌对国人民进行外宣工作的目标往往是争取合作与友善,引发并加剧其厌战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实现从内部分化瓦解的战争需求。

  二、强调手段多样舆论致效多元
  
  随着传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外宣传工作通过手段互补、细化目标单元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实现了外宣工作全手段、全作战对象、实时、全维的多元化作战效果。
  1 隐藏军事属性实现手段互补
  隐身作战是美军外宣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外宜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内因。从一战以来,美军从不提及“外宜工作”或与其意义相似的字眼,这种隐藏军事属性,显示非军事属性的作法为其采用多样互补的“三色”宣传手段,买现外宣工作手段的全面运用,提升外宣工作能力提供了便利。由于自一战后,西方对“宣传”字眼有了坏语感,因此,一直以来标榜其“舆论自由”的美国,为了更好地实施外宣工作总是隐匿其外宣工作的军事属性,较多地显示其非军事属性。主要表现在:
  (1)指挥机构隐形
  一战时期成立的“公共关系委员会”就明显具有了这一特征。这个委员会是由陆、海军部长,国务卿和乔治,克里尔克里尔是从事新闻事业的一个“报人”,美国政府对他的任命不仅在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给了宣传家一个位置,还让他们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一席之地。这一点在保证组织内部及其与作战部门间的协调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使得美国在战争中的外交事务中能够始终保持一个声音。但负责人则是新闻界的报人克里尔,这并不仅仅因为克里尔对舆论界的熟悉,更重要的是将其军事色彩隐形于克里尔的“报人”身份之后。该组织功能的发挥主要在于“那种在社会中被看作是自然产生出来的‘舆论’,实际上是经过对外关系委员会精心培育和引导的”。
  (2)作战机构隐藏
  美军的外宣工作部队一律不提“外宣工作”,只贴上“心理战”的标签。其外宣工作作战单位往往隐藏在其心理战部队内,一战时是“精神勤务部”,二战时是“特别处”和“心战宣传部”,朝鲜战争时期则是在统帅部内建立了“对敌心战宣传协调局”,而越战时期成立的“居民工作部”则连心理战的标签都撕去了。
  (3)研究机构隐身
  美军外宣工作的研究机构往往会在战争时经政府和军方的召集形成外宣工作的研究团体,但在战争结束之后就隐身于民间研究机构或者大学。譬如,研究了二战舆论传播的拉斯韦尔,和霍夫兰回到耶鲁,霍夫兰从事著名的耶鲁项目(指二战后,霍夫兰回到耶鲁大学所从事的主持传播与态度改变研究课题。)施拉姆则回到衣阿华大学创办研究所。而这些以社会名义出现的研究则是在政府和军方的经费资助下开展的。
  美军的“三色”宣传就十分策略地利用了隐身作战的特点,通过自身在宣传领域多层面控制,实现了各宣传工具在外宣工作中的功能互补。美军外宣工作的“三色”宣传包括“白色”、“灰色”、“黑色”三个方面:白色宣传——公开表明信息来源;灰色宣传——不说明信息来源;黑色宣传——隐蔽真实的信息来源。白色宣传,是以政府或者军方指挥机关的名义,通过官方宣传组织系统进行的破坏性宣传。如二战时的战时新闻局,冷战中的“美国知音”广播电台等媒体。灰色宣传,是那些由官方暗中操纵支持的民间机构,包括“自由欧洲协会”等组织,以更加自由、灵活和不为人所警惕的领域层次进行与官方相一致的舆论传播。黑色宣传。以非常规手段传播谎言,欺骗敌对方的群众,中央情报局就承担了大量的这类舆论宣传任务,通过对数百家政治刊物、报纸提供资助,以操纵其为政府宣传目的服务。由于“三色”作战手段所具有的互补性原则,从而实现了作战资源利用最优化,作战对象覆盖最大化,舆论致效多元化,并使美军沿用至今。
  2 细化目标单元致效对象全面
  (1)细化目标地区
  美军在外宣工作中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科技水平的不同、大众使用或拥有的舆论传播工具不同而将外宣工作作战目标细化,采取不同的外宣工作作战手段。在科技发达的国家,电脑比较普及,美军侧重通过因特网进行舆论宣传;一般国家,电视比较普及,美军侧重通过电视台进行舆论宣传;在欠发达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电视成了民众的奢侈品,美军则主要通过广播电台来进行舆论宣传。而在网络、电视、电台和报刊都无法拥有的战场上,美军会使用最原始的散发传单的方法进行外宣工作。
  (2)细化目标群体
  美军通过对大量敌方信息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对不同的目标群体提供不同的外宣工作信息。例如,早在美国干涉海地时,美军外宣工作部队就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向海地政权要人发去了30多封电子邮件,鼓动他们起来推动政变头目塞得拉斯。在阿富汗战争爆发时,美军外宣工作定位的外宣工作目标群体是穆斯林青年,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基地组织的兵源。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收到更理想的外宣工作效果,美军已经着手实施更为精确的外宣工作。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会接通伊拉克官方要员家里的电话,直接在电话中对其进行舆论宣传,其舆论宣传的信息也是在对其个人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3 运用信息技术作战实时全维
  (1)舆论传播实时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信息的高度密集化、战争进程的高度快速化对外宣工作的实时传播提出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美军传播手段的高速发展则满足了这一要求。如,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联合举行了35次电视新闻发布会,其中央总部也先后举行了98次新闻发布会,连同随军记者发回的新闻报道,实时提供了大量有关战争的信息,收到了“令人满意”的宣传效果。以至于有人将海湾战争中的舆论作战产生的巨大效能称之为“cnn”效应。
  (2)作战空间全维
  全方位联动,全时域运作,是美军在近几场信息化战争中外宣工作不同于以往战争的又一显著特点。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一方面,美国凭借遍布于天空、地面、国内、国外的高端的现代传媒技术和超强的信息采集能力,对敌与友、内和外、对盟国、对全球进行多向多元的信息发送。与此同时,美国对伊的舆论宣传覆盖全程,贯穿始终,渗透到了战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三、法规确保权威管控统一声音
  
  在实践的失败教训与成功经验中总结从而不断寻求进步,是任何事物寻求发展的必然途径,美军外宣工作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外宣工作中,美军所获得的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对媒体——外宣工作主战武器的驾驭,并竭尽所能地将其战斗力发挥到极限。要强化外宣工作作战能力,修正法规与媒体管控必须同时进行。
  1 修正法规,保证媒体可信度
  由于美国军方持有着这样的基本观点:“对媒体的专制控制,其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战略,而且,一般来说,美国相对开放的信息传统对美国军方还是有利的”。因此,美国政府和军方容许这种法律保护之下的媒体与政府机构保持着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它们往往对政府机构(包括军事机构)在大流上予以认同,但在细节上提出批评和异议;在内政上会有指责,但在外交和国防上则几乎和政府、军队亦步亦趋。基本认同。
  2 约束媒体,实施战时管控
  越南战争的失败使美军认识到:“搞好战争新闻的宣传有时和摧毁敌人的坦克一样重要,但是没有人喜欢身穿卡其军服的‘宣传专家’,更不用说美国的新闻媒体了”。在后来进行的格林纳达等一些小型战役中,美军实现了由杜绝媒体介入到有选择地利用媒体的转变,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又由有选择地利用媒体转变成为对媒体充分全面的驾驭,外宣工作强大的作战功能被充分发掘出来。在信息化条件下美国的历次对外干涉表明,美国媒体在战争中已经鲜能坚守“中立”与“客观”,而是越来越成为政府影响世界舆论和对战争对手进行舆论攻击的重要工具。为了控制舆论,美国新闻管制条例上写道:“在未来的战场上,军队必须战胜两个敌人,一个是军事战场上的敌人,一个是舆论宣传上的敌人,后者包括本国和西方国家以及一切亲西方的无冕之王们”。统一的宣传口径、无处不在的新闻控制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都使得美军达到了利用媒介为已所用的目的。
  首先,统一国内媒体口径。美军在各大媒体都专门派驻了公关人员,以灌输其军事思想,配合其军事行动。如,在对伊拉克开战十天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与福克斯新闻发言人(fox newspeak)就宣传信息的发布进行了非正式会谈,会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发布的思维方式”确立“萨达姆是邪恶的,共合国卫队是邪恶的”外宣工作目标,并基本按照信息传播的“5w”模式进行了议程设置:“谁:美国,绝对的正义;说什么:萨达姆·候赛因,源自恶魔的邪恶;时间: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将完成对伊拉克的惩罚;为什么:除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邪恶的;怎样:通过使用美国的军事力量和那些誓忠于保卫国家的战士的鲜血。”
  其次,对全球媒体实施“嵌入”战略。实践证明,美军实施的“嵌入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再采取截取消息的方式,而是以一种“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方式来影响媒体,从而夺取世界舆论,限定全球媒体报道内容。由于各国派遣采访战争的记者非常有限,因此,如果仅有的合格记者一旦被美军介入,那么它的战争报道口径就必然被美军设定。
  最后,美军通过新闻审查制度令与其军事行动不利的一切舆论宣传统统“禁声”,对那些有利的舆论则极尽宣传之能事。通过外宣工作新闻审查制度,根据战争需要,美军决定新闻稿件的发与不发;决定同意刊发稿件的先发、缓发、后发和滞后不发。这一做法进一步增强了美军外宣工作与武力打击间的紧密配合,使美军外宣工作如同战争的催化剂,将战争中的一切可能性进行了放大强化。
  3 双管齐下,强化作战功能
  美国保护媒体的法律与美军外宣工作中的管控对美国媒体的作用力是这样形成的:法律制度与媒体管控的交集正是外宣工作的发挥战斗力所在。法律制度使美国媒体“发出权威的声音”,而媒体管控则决定美国媒体在战争中“发出什么声音”。两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使美国政府和军队以绝对优势掌握制宣传权,在战争中获得对宣传导向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获得符合其政治目的的传播效果。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张芳 [标签: 企业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对外传播意识的一种新闻发现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注入文学元素的方法
    关于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几…
    浅论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人文教育功…
    文学院学生投身于对外汉语事业应有的素质
    强化新闻特性 提升杂志对外传播竞争
    试论文化导入的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法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在对外汉语研究中的应用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是一种文化…
    浅析英汉成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分布及看法
    对外汉语文学教材编写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