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如何使广播新闻现场报道做到更完美
  摘要: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度,就应该吸纳电视等媒体之长处,弥补自身之短处。把广播新闻里的听觉传达通过文字、音响、声音等元素用现场报道的形式传达给听众,使广播新闻显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关键词:广播新闻;现场报道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主要形式,它作为广播新闻中的轻骑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广播新闻报道中。广播现场报道除了具有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因其逼真直观的现场感,小中见大的包容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具有审美的功能。恰到好处的现场报道可以使新闻节目的节奏富有变化,造成对听众听觉感受的强烈冲击。变化所具有的张力,变化所带来的美感,使现场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临夏人民广播电台是一家县级电台,自1991年建台以来一直在新闻节目中探索、加强现场报道。特别是2008年节目改版之后,在临夏新闻中相继推出了《现场声音》和《民生在线》两个子栏目。所播稿件全部都是记者从现场发来的报道,这一举措极大地加快了新闻报道的速度,提升了节目的可听性。受到了听众的普遍好评。但是随着现场报道数量的增加,不少质量上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比如典型音响使用不够,采访对象选择不恰当,提问设计不精确,记者现场主持情绪不高等等,使许多报道不深入,不透彻,甚至偏离了报道初衷。认真分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一、记者对现场报道的形式理解不到位。广播现场新闻的“现场”,就是不折不扣的“现场‘耳闻目睹’”,作为第一手材料,就是广播记者必须亲临新闻“现场”,口述新闻“现场耳闻目睹”的闪光点。wwW.11665.cOm而有些年轻记者对现场报道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在现场手持话筒向听众做报道的一种形式。记者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现场,再找几个采访对象一采访就草草完事。其结果就造成了在现场报道中突出了采访对象的声音,削弱了记者的功能,更不要提记者对新闻背景的交代了。在这里,记者只是暂时转型为新闻现场的主持人,没有发挥耳闻目睹的作用,使整篇报道听上去很热闹,但往往因为新闻要素不全面,或报道深度不够而不能满足广大听众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需求。
  二、记者现场报道前的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很多记者到达现场后只是对一些相关人员进行简单地询问后,就开始做现场报道。这样既缺乏对新闻背景的深入了解,也缺乏报道主题的最佳选择,这就造成听众了解到的有用信息非常有限,从而影响了报道的质量。
  三、记者的现场定位不准确。现场记者不同于主持人,作为记者,他要把所见所闻,点上面上的新闻点经过筛选组合后再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报道,特别是对一些新闻背景进行必要的交待。同时,记者又是一位主持人,又有效地将采访对象融入到报道之中,让采访对象在合适的时机出声音,在需要的地方介绍情况,以全面完整地报道整个事件。记者如果仅仅起到一个主持人的串接作用,而没有发挥记者作用,这样的报道听起来缺乏主题,信息量小,不符合报道要求。
  四、记者的现场把握能力不足。一些记者不能迅速在现场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报道,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偏重表面描述而放过了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信息,造成了报道主题的偏失,降低了报道的新闻价值。
  五、记者对数字化设备的过分依赖使一些现场报道掺杂水份。现在很多记者所谓的现场报道,都是在采访后期一来数字化的设备合成的。尽管这种做法较好地弥补了现场的一些遗漏,但仔细听来还是缺乏现场感,最关键的是长期下去,现场报道因馋杂了过多的水份而失去其竞争的优越性,记者也会失去真正在现场作报道的能力。

  应该说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我们的现场报道鱼龙混杂,水平削弱化。影响了整个新闻质量。
  要使广播现场报道真正能达到客观真实、有美感,首先务必要增强“现场耳闻目睹”的魅力,用现场美来吸引听众。这就要求记者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留心新闻现场的各样事情。从大的方面讲,要留心新闻现场的性质:如 政治 的、军事的、 经济 的、文化的;要留心新闻现场的场景:阴、晴、雨、雪、鸟、虫、鱼、花、草、树木、江河、湖海等等;要留心新闻现场的人与事:衣、食、住、行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等等。观察要力求全面,可进行比较性观察,换角度、多侧面观察、连续性观察,力求全面地认识新闻现场。
  二是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力求精细地观察。精细,就是要求观察得深入、细致,既要善于看出别人所忽略的现象和事实,又要摆脱表面现象的迷惑,对事实进行深度的透视,探到新闻现场的底蕴。
  三是从观察到体验。生活中美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记者要在观察中要调动所有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各个方面去感受、体验观察对象的多种特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既从平凡之中找到不平凡的东西,又从不平凡中找到平凡的东西,只有通过这样的观察体验,现场报道才会有生命,才会入情理,才会有美感。
  四、现场报道要力求情景交融,增强广播新闻的共鸣力。现场报道不仅要叙事,写人,还要传情,使之情、景、人融为一体,方能增强广播现场新闻的共鸣力。
  五、融新闻性、信息性、 科学 性、知识性、可听性于一体,增强现场报道的综合美。现场报道要出彩,务必捕捉新闻事实的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制作出的的报道就可听、可信。即使有些新闻事实或事件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不明显或不突出,只要记者能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开掘和扩展这方面的因素,也能制作出现场报道的佳作来。这方面,记者必须要具备以下一些素质:一是变换角度。许多现场报道切入角度老化,平铺直叙,让人听了乏味。如果设计15—20种开头,从中选择一种最能吸引人的有新闻性、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的开头,往往能吸引受众,记者再去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就使本来新闻性、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不强的新闻也变得有趣了。二是做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三是选择一些有趣的事实。四是产生一些联想和移情。
  增强广播现场报道的美感,还有较多方法,如新闻立意、选材、语言等,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广播新闻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勤于积累、善于 总结 ,这样才能使我们摸索出一些现场报道的 规律 ,不断提高驾驭现场报道的能力。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肖家英 [标签: 广播新闻 现场 更完美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如何加强偏远山村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何解决互动式教学法在英美文学课中应用的…
    浅谈如何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如何提升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应用性教学
    试论电视新闻编辑在和谐社会下如何创新
    试论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
    刍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如何塑造学生的文学…
    英美文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做好文学作品的…
    如何利用英美文学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教学思路
    浅谈如何提高西藏中等职校学生的汉语文学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