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张氏颓败邹论
 摘 要:张爱玲这个与月亮共进退的女人倾其一生都在她的阴性闺楼中书写着只属于她的人生传奇,她极尽能事描绘这个苍凉世界的人和事,其实是在为自己不完满的人生补缀遗漏,同时也是在为我们缺失的人性补遗。
  关键词:张爱玲 颓败 补遗 苍凉
  
  引言
  张爱玲这个与月亮共进退的女人倾其一生都在她的阴性闺楼中书写着只属于她的人生传奇,她细腻的笔触、阴郁的笔法、超脱的意象、分裂的人格都在诠释着自己独特的颓废文风。而描绘这个苍凉世界的苍凉事,却是张爱玲为自己不完满的人生在补缀遗漏,这份颓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历史既定,也可以说是大环境与小环境失衡下的必然选择。 中国论文联盟
  
  一、家庭缺失的阴影与颓败气息的必然
  
  张爱玲的出身注定了她的不平凡。她左手拉着曾外祖父李鸿章,右手牵着曾祖父张佩纶,这两个古老中国走向没落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不仅给了她名门望族的虚衔,更给了她封建大厦行将没落的虚无荣耀。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式的人物。父亲之于张爱玲,是专断、粗暴、虐待多于爱的封建家长,因此张爱玲的作品里父亲基本是缺席的——不是患病,就是根本不出现。张爱玲故意的忽略背后传达出的是她内心深深的隐痛。
  相比于父亲,母亲给她的新式教育是夹杂着母亲名媛淑女的理想的,或许于张爱玲而言,母亲只是一个叫做“母亲”的符号而已。父亲的冷漠无情并没有将这个孩子推向绝境,但母亲之于她的“琐屑的难堪”却将她引入深深地自我怀疑的深渊,这样的状态对于她创作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直接呈现在其作品中则表现为,我们能经常读到一系列恶母亲的形象。wwW.11665.cOm
  家境的变迁和父爱母爱的集体缺失可以说是张爱玲幼小心灵的一场灾难,在她的心灵深处埋藏下了悲哀的因子,因此张爱玲认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家道中落,身世曲折使张爱玲摆脱不了兴亡沧桑之感,反映在她的小说中便是寒冷、残缺、伤感的苍凉。张爱玲在她的《<传奇>再版序》中也承认:“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1]
  张爱玲作品里的人物往往是虚伪、势利、扭曲,呈现出变态和病态的。她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非正常的小人物放在社会的大舞台上,而演绎的永远是不能言说的悲哀。病态的家庭和社会的泥沼滋生的细菌腐化了整个社会,那种惆怅与悲哀在她的精神土壤中根深蒂固。
  
  二、历史郁积的底色——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失衡
  
  张爱玲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确立恰好处于一个风云际会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战争背景下,张爱玲奇迹般的大红大紫。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一文中十分到位地说过,“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是命中注定,千载一时,‘过了这村,没有那店’,幸与不幸,难说的很。”[2]
  张爱玲的成与败都是与当时的战争环境息息相关的,没有这场战争也绝没有张爱玲四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辉煌,但同时她冷眼战争与苦难的态度也让她受到主流文学话语的非难和指责,大环境和小环境在她身上发生了裂变和失衡。
  张爱玲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自我环境和家庭环境里,但战争给了她与社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不仅成了她日后写作的重要素材,更让她对人生、对人性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她的个人情感世界中被注入了更多非个人性的内容。她回忆围城中的感受时这样描述道:“……什么都是模糊,瑟缩,靠不住。回不了家,等回去了,家也许已经不存在了。房子可以毁掉,钱转眼可以成废纸,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无牵无挂的空虚与绝望……”[3]这些无疑都表现出张爱玲面对战争时内心的焦虑:每个人都无从掌握自己的命运,个人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这样的心理落差带给张爱玲的是强烈的不安全感,注定了她毁灭性的结局,它颠覆了张爱玲的世界。
  
  三、颓废的镜像——无法舍弃的苍凉
  
  张爱玲自己曾说:“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4]苍凉一直是张爱玲作品最忠实的底色和基调,纷繁芜杂的人间百态、苦苦挣扎的世间男女、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都是张爱玲作品中着意烹调苍凉底色的作料。张爱玲的作品浮现的往往是一种难以排遣的郁结,一种吞不下吐不出的难以言状的悲凉。
  张爱玲小说可以说是一部日常琐事的颓败传奇,她不嫌繁琐、不吝铺张地记录了上海弄堂和与之掺杂的诸多流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尽是难以名状的荒凉。张爱玲笔下的人如机器一样异常有规律,她们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轮回的固定流程。芸芸众生只是为活着而活着,而女性的命运更是不堪,女儿只是为了被嫁出去而活着,她们只是一台哺育子女的机器,嫁出去的女儿又重演着母亲的悲剧,再次成为扼杀女儿幸福的凶手亦或是帮凶。一辈辈人就这样毫无一点变异地无限循环,赤裸裸的钱权交易才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
  张爱玲用一种荒凉感来替代人性美的缺失,她惯用回忆的调子去叙述在沉沦中挣扎的人生,回忆夹杂着时间流逝的荒凉,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则是堆满尘埃的古旧的历史——家传的首饰、出嫁时的花袄、雕花的家具、影影绰绰的镜子、慢了拍的老式钟,这些记录着沧桑变幻,辉煌衰败,喜怒哀乐的机械人生。时间的阴影,黯败的光芒,足以击败一切的抗争与反叛,让人感到彻骨的荒凉。
  张爱玲的苍凉是难以言状的“悲”,无垠,落寞,无奈。这一种苍凉不是白的无瑕的悲,是一片空落落的、灰蒙的、难以遣散的郁结。它勾住过往又牵连现在,时间的线索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但总有东西刺得人焦虑、难受,以至崩溃,直至虚空,这是白茫茫的颓废的色彩。
  
  结语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扭曲地生活在一个似乎异质的空间里,她们永远重复着伤害与被伤害的循环命运,更无法逃开被遗弃、被践踏的命运。这里没有亲情,没有爱情也没有友情,有的只是利用与被利用、伤害与被伤害。兄弟是刽子手,母亲是帮凶的惨案屡屡上演;男女之间永远的是追逐,不变的是玩弄。张爱玲笔下是窒息的人性在大舞台上的全方位的展示,她留给我们的空间是压得喘不过气的颓败世界,这便是张氏颓败的魅力所在。她在解剖人性,用血淋淋的方式,却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白茫茫的苍凉世界是她在为自己缺失的人生补遗,也是在为我们缺失的人性补遗。
  
  注释:
  [1]张爱玲:《〈传奇〉再版序》,《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136页。
  [2]柯灵:《遥寄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3]张爱玲:《烬余录》,《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4]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张爱玲文集》(第四卷),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73-175页。

中国论文联盟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吕丹 [标签: 张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文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