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喜剧背后的悲凉无奈
【摘 要】李渔小说看似喜剧,其实隐含着很深的悲凉无奈之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美好东西被毁灭的悲凉无奈;小人物不幸遭遇的悲凉无奈;李渔自身生命的悲凉无奈。只有理解了李渔小说背后隐藏的悲凉无奈之情,才能更好的解读李渔及其小说。
  【关键词】李渔小说 悲凉 无奈
  
  李渔是“清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其白话短篇小说有《十二楼》与《无声戏》,在民间
  曾留传着“笠翁小说一出,一时国门纸贵”的佳话。提到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其表面强烈而明显的喜剧效果,实际上李渔在小说创作中寓悲于喜,以喜衬悲,在喜剧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悲凉无奈之情,这种悲凉无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美好东西被毁灭的悲凉无奈
  
  对于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是寄予了太多的希冀和情感,可很多时候美好的东西却并不会有好的结果。“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李渔小说中,很容易就会发现美好的东西经常遭受摧残甚至被毁灭,给人一种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的悲凉无奈之感。
  《丑郎君怕娇偏得艳》在美与丑的极端对立中诠释了“红颜薄命”这一古老命题。在文章的背后,矛盾似乎解决了,看似给人美好的结局。但对阙里侯来说是所谓的喜剧背后,悲剧还是存在的,“美”依然在遭受蹂躏和摧残。在小说中,造成美的悲剧性命运的主要原因是金钱。就像阙里侯自己所说的:“不是我夸嘴说,只怕没有银子,若拼得大主银子,就是公主、西施也娶得来”。在第一位夫人躲起来以后,阙里侯决心另娶,他对媒婆说:“要个官宦人家女儿,又要绝标致的,意娶作正,并不做小,只要相得中意,随他多少财礼,我只管送”。WWw.11665.CoM正是金钱的介入,使这篇小说大大增强了社会批判意义。
  在李渔短篇小说中,还会发现美好的爱情也遭破坏。《合影楼》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突破封建藩篱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道学先生管提举在屠珍生和管玉娟这一对男女青年之间筑起一道高墙,企图隔断他们的相思之路,但最终无法抵抗青年男女强大的爱情力量。小说最后虽然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的喜剧性结局,但作品中象征着封建礼法的那一道高墙始终是横亘在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就像一把屠刀,随时会将他们的爱情宰杀于无形之下。如果说,《合影楼》还只是提供了一种情爱美被毁灭的可能的话,那么《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的前半部分就是一出典型的爱情悲剧。虽然作者在最后安排了一个喜剧性的尾
  巴,但依然改变不了整个过程给人的伤感无奈之情。
  
  二、小人物不幸遭遇的悲凉无奈
  
  李渔在其白话短篇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上至大臣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但他关注更多的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李渔关心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在他们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这些小人物大多地位卑下,没钱没势,受人欺凌,却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在他们的不幸遭遇中,我们读到的是一种人生的悲凉无奈。
  《人宿妓穷鬼诉嫖冤》叙述的是一个穷待诏怎样受一个妓女和她的鸨母欺蒙坑骗的故事:王四是一个替人梳头的穷待诏,他“因在坡子上看见一本《占花魁》的新戏,就忽然动起风流光来”,甘心替妓女当起了“半八”,不但为她无偿提供服务,还一分一分地积攒银子要为雪娘赎身。可最后却人财两空,不仅银子被骗,还被告到官司,他只好背了一张冤单,逢人便诉说自己所受的冤屈。谁知冤单上竟是无聊文人戏弄他的文字。他不但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众人的取笑。虽然最后在一个清官的帮助下讨回了银子,但整个故事,围绕着王四的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冷冰冰的世界。他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凉意味。《改八字苦尽甘来》中的蒋成因八字不好命运不济,后经李渔以“改八字”的宿命论的“神通”,把蒋成的八字刚好改成与刑厅的八字相合,于是命运得到改变,官久自富,平步青云,但是我们想想,人的生辰八字岂是能随便改的?这只能是蒋成的梦,作者的梦。作者在这里把严肃的社会问题变成了命运问题,把沉重严酷化为轻松微笑。正义和善良在这里反而成了不合时宜的存在物,现实的荒谬更增加了人生的无奈感。
  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李渔表现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小说通过这些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和面对命运的无法把握,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凉和无奈,也以此揭露和批判了社会黑暗现象,虽然批判的力度在喜剧形式的冲击下有所减弱,但作者还是写出了他们的不幸遭遇和悲剧命运,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三、李渔自身命运的悲凉无奈
  
  李渔才华横溢、自负才高,但在科举道路上却一再受挫。在明末清初纷乱扰攘的时局中,李渔自觉放弃了传统仕人所弘扬的政治人生、道德人生,而选择了艺术人生、享乐人生。在他身上既缺乏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儒者精神,也少有浊世独立、高风亮节的仕人操守。他渴望富足奢侈的生活,可现实中却常常陷于困境之中。内心深处仰慕名士的精神品格,可在别人眼里却成了“排忧弄臣”,“衣冠禽兽”。在与汉代高士严子陵相比时,他曾忏悔道“仰高山,形容自愧;俯流水,面目堪憎。同执纶杆,共披蓑笠,君名何重我何轻?不自量,将身高比,才识敬先生。相去远,君辞厚禄,我钓虚名。”在他真诚的忏悔中,我们感到了李渔矛盾复杂的心态。在那样的社会。李渔最终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亦文亦商,半游半隐的生活道路。有人称李渔为山人,但他又不是纯粹的山人,应该说他属于山人群体,却又不仅仅是一个山人。在复杂的身份,矛盾的心态挤压下,李渔有着一颗痛苦而又无奈的心灵。
  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我们总能感觉到李渔的影子在晃动。《三与楼》中虞素臣的爱好和经历就与李渔相似,作者自负以“置造园亭”为“生平两绝技”之一,家乡兰溪的伊园,中年定居金陵的芥子园,晚年迁居杭州的层园,一生随处经营,数次移家,七楼的经历,卖楼的辛酸以及被人勒索的苦楚,想来李渔也亲领身受过。在《闻过楼》中,李渔以顾呆叟自况,表达了对乡居生活的向往。创作这篇小说,可以说一半是作者田园之志的剖白,一半是希望能够获得“顾呆叟”那样待遇的委婉表达。李渔一生数次迁家,挟策奔走于吴越之间,每次迁徙、造园、买地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一家言》里就有数封请求朋友代置庄园的书信。他羡慕顾呆叟那样的境遇,但自己却无缘享受。只有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人物身上。正像孙楷先生所指出的:“这篇小说是笠翁自己的梦。”这样的人物还有《乞儿行好事皇帝作媒人》中的“穷不怕”,穷不怕是乞丐中的名士,他的精神品格让李渔敬佩,可只能是敬佩无法拥有。《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中的莫渔翁等,在这些小说人物身上,寄予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概括来说,李渔一生科举不第,仕途不顺,现实生活窘迫,他的前半生几乎是战乱中度过的。他有着流离失所的痛苦遭际,有着对凝结他半生心血的作品被战火烧毁的愤慨,更有着对军民惨遭清兵残杀的深切同情,只不过他在作品中以易被大众接收的喜剧形式表现罢了。他将自己心中所向往的赋予小说人物身上,一方面寄托着自己的梦,一方面又透露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自责和忏悔。看着这些在别人眼界里成功的人物和他们的美好境遇,李渔在为他们高兴欢笑之余,内心深处的悲凉和无奈也许只有他自己体会深刻。
  综上来看,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看似喜剧,其实却不单单是一些人认为的荒诞滑稽的喜剧,他在创作中寓悲于喜,以喜衬悲。在喜剧故事里隐藏的是现实的残酷黑暗,戏剧性的结局也无法改变其本质给人的悲剧感。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美好的东西被毁灭,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和李渔自身生命中的痛苦挣扎。从这些我们感觉到的是作者隐藏在潇洒的外表背后的内心的悲凉。只有透过喜剧的表象看到其背后深刻的悲凉无奈之情,我想我们理解李渔作品才会更容易,也才会离真实的李渔更近。
  
  参考文献:
  [1]孙楷第.李笠翁与十二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黄果泉.雅俗之间——李渔的文化人格与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李海燕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西游记》中喜剧性的艺术表现
    捕捉新闻背后的新闻
    窃听门背后的媒介政治
    浅析审美修饰背后的文化隐喻  浅论电视广告…
    浅析审美修饰背后的文化隐喻  浅论电视广告…
    消解张爱玲:“张爱玲现象”背后的文化解码
    广告透视:劝说性商业话语背后的宏大叙事
    崛起的背后:历史与关于历史的叙述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
    浮华背后:论西晋绮靡诗风之成因
    浅析“门”语义演变背后的文化因素
    论老舍荒谬喜剧中的现实主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