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论文关键词:汉语词语 汉民族 文化心理 
  论文摘要: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今天,我们分析汉语的词汇在汉民族文化中的体现的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词汇能够最明显的反应时代的变化,词汇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信息。词汇是人类认识成果的反映和体现,因而总是反映着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汉语的词汇大多是复合词构词法组成的词语,双音节词占优势,体现表现出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以及审美心态。本文便是从汉语词语来谈谈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汉语词语表达的伦理观念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中伦理观念是汉民族传统心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伦理观念中有等级观念、尊卑心理、重血统、重亲疏等传统的观念意识。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包含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一)汉语词汇反应汉民族的等级观念 
  汉民族由于长期受封建伦理观念和皇权至上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尊卑分明、贵贱有序的观念。这种封建伦理等级观念,在汉语的词序结构上最有反映,双音节并列合成词的词素序列中表示尊敬的词素在前面,表示卑下的在后;表示长者的词素在前,幼者在后;表示男性在前,女性在后;表示褒义在前,贬义在后;表示重要的语素在前,次要的在后;表示大者在前小者在后等等。www.11665.CoM这种表示尊卑等级观念的并列合成词的语素序列,形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构词规律。例如:反映社会人际关系的合成词:君臣、后妃、臣民等;表示事物关系的并列合成词:胜负、胜败、兴亡、文武等。 
  (二)词汇反映的男尊女卑观念 
  封建伦理观念中,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词汇中也有反映。如在有关男女的词语中,在词序顺序中总是男在前面,女在后面。例如夫妻、夫妇、男女、父母等;封建伦理道德要求妇女要“三从四德”,所谓“三从”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所以妇女在家庭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在社会上更是最底层。团此,古代妇女常自称“奴家、贱妾、卑妾”等。 
  二、词汇的运用与汉民族的中庸思想 
  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观念便是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庸和谐思想,也称为中庸之道。提倡中和、和谐的思想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主张为人处世要采取公正不阿、公正和谐的公允态度。反对“过犹不及”或固执一端而失之于偏激、片面的思想和作法。中庸之道的思想贯穿于社会人际交往之中,主要表现在:对人要有雍容恭顺的态度、和平温良的风度和谦和忍让的性格;反对待人处事感情冲动,主张对任何事不走极端,提倡一切要“公允和谐”。对自己则主张“克己自足”,认为人性本身可以自足而完善,可以自我净化,强调“克己复礼”。总之,要事事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感情,通过心灵的净化,从主观上可以消除各种矛盾。这种儒、道、佛三位统一的文化思想观念,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中庸”处世的哲学。 
  汉语中有大量表现中庸的词汇:息事宁人、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克己奉公、随遇而安、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和衷共济、不大不小、不偏不倚、不快不慢、不文不火等等。 

 三、汉语词汇反映的汉民族贵和谐、重有序、重社会的心理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基本上是统一的,即便是分裂时期,那也是及其短暂的。中国的历史传统形成了汉民族文化中的和谐统一的心理。比如说,人们坚守着“和为贵”、“和衷共济”、“天时地利人和”等准则。西方伦理观念认为,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但人的能力有先天差异,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因此它主张通过竞争去决定每个人的社会中的地位、权力和利益。因此西方人的观念是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中国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讲究有序交往,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这种等级是生来就有的,例如君臣、父子、夫妻、长幼的差别等级是永恒、不可改变的。因此,例如在表示亲戚的词语是相当的多,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伦理观念对汉语的影响。另外汉族人在说话的时候偏爱用集体的字眼来表达自己的观念,例如常常将“我”常常改用复数“我们”、“我们认为”、“在我们看来”,其实是“我认为”、“在我看来”的意思。有时候明明该说你们该怎样做的时,偏偏选用“我们”、“大家”等类似的字眼,因为这样说话更加有渲染力,听者会为之感动。汉族人用语委婉,使用“人家”以回避“我”,如“我不想走,你偏要我走”常说成“人家不想走,你偏要人家走嘛!”由此可见,重社会对汉语词汇的影响。这些均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 
  四、汉语词汇反映的汉民族的讲情面、谦虚谨慎的文化心理 
  汉民族在人际交往中极重人情,爱面子,在表达语言的时候力求措辞有度、不偏不向、适度得体的,在词语表达上表现为含蓄、婉转、模糊,形成汉民族言语表达上的独有文化模式。汉语民族在人际交往中提倡“以仁爱之心示人”,“以宽恕之心对人”,就是对别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关心爱护别人,对别人的错误过失要原谅、理解,少计较或不计较。俗语道“树有皮,人有脸”,“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少得罪人。如我们常见的批评,汉民族的心理是即要达到目的,又要让对方接受,并给他留面子,在表达上就常用含蓄婉转的方式,先表扬或肯定成绩,然后再转折。汉民族较之于西方人性格内向、稳重、含蓄,在西方注重突出个人及个人价值,而汉民族传统观念是重社会、重集体,突出一个“和谐”,不突出个人,涉及个人则习惯于含蓄或婉转表达。一篇文章明明是个人见解,但习惯上要谦称“我们认为”。个人取的成绩,常说领导的支持,集体的力量。汉民族不突出自我的心理,含蓄婉转的表达模式,形成了交际中内容丰富的客套话,寒暄语。干某件事明明准备得很充分,但要讲准备不足,请大家多多指教等等。 
  由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所以产生的文化心理就会不一样。这些差异主要反映在人们交际过程中的习惯和词汇的运用上。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明白了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汉语词汇显然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认为:不同民族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生理等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心理,并以此影响到了语言中的词汇以及词汇运用。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2]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商务印书馆.1990. 
  [3]陈建民.中国语言与中国社会[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1996.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马中华 [标签: 汉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
    卢甘斯克国立大学汉语专业中国文学课教学状…
    浅谈如何加强偏远山村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谈电大汉语文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分层次培养教学管理制度…
    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
    汉语言文学教学课改之我见
    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之探索
    浅析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浅析大学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学类课程改革措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