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刑法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民法论文   经济法论文   国际法论文   法学理论论文   司法制度论文   宪法论文   刑法论文   行政法论文   程序法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法律资料库   法史学论文   诉讼法   劳动保障   商法论文   经济法   法理学
美国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对伦奎斯特法院刑罚观的法律思考

关键词: 美国;未成年人死刑制度;西门斯案件;伦奎斯特法院刑罚观  

内容提要: 在西门斯案件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多数意见判决禁止对未成年人执行死刑。但以前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为核心的保守主义大法官撰写反对意见,深入证成未成年人死刑制度。伦奎斯特法院保守主义力量坚持的法律路线———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具备存在的必要;在边缘性的案件中,该制度能够体现刑罚正义。在未成年人刑罚改革的过程中,获取稳妥前进的法律进路甚为关键。
 
 
一、概述

在1990年之前,全世界只有美国、伊朗、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也门、尼日利亚、刚果等少数几个国家的法律允许对未成年犯罪人执行死刑。进入21世纪后,上述国家纷纷废止未成年犯罪人死刑制度,或者在实际操作中停止继续对未成年人执行死刑———除了美国。以禁止对未成年人执行死刑的国际趋势为依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自由主义大法官猛然开启了青少年刑罚改革的征程,强烈主张废除未成年人死刑制度。最终,在2005年西门斯案[ 1 ]中,自由主义大法官以五比四的微弱优势取得多数,撰写法院意见:对未成年人执行死刑违反宪法第八修正案,构成残酷且异乎寻常的刑罚。至此,美国未成年人死刑制度被废止。

但是,以前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为核心的保守主义大法官撰写了逻辑顺畅的反对意见:联邦最高法院应当用一种敏锐的、高瞻远瞩的眼光寻找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在实体上的正当化基础;只有通过谨慎的法律论证,才能保证在边缘化的案件中维护社会公正的终极价值。WWW.11665.coM

有感于伦奎斯特法院保守主义刑罚理论在美国未成年人刑罚制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力,本文以西门斯案为中心,集中阐释以伦奎斯特为代表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保守主义大法官对未成年人死刑制度的思考,分析其坚持的法律路线———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具备存在的必要;在某些边缘性的案件中,该制度确实能够体现刑罚的正义感。全文适时适量地融入作者的理解:在未成年人刑罚改革的过程中,巨变的冲动与习惯的抵触交织并进,职是之故,获取一种稳妥前进的法律思路甚为关键。未成年人废除死刑制度基于人权的考量,本身不可能存在疑问,但伦奎斯特法院的论证方法及其采取的法理路线值得深思。

二、西门斯案件的基本事实

在西门斯案中, 17周岁的被告人与两名同伙于凌晨两点潜入被害人卧室意图行窃。被害人惊醒后与西门斯四目相接。西门斯担心被被害人辨认,遂决意杀人灭口:蒙住其眼睛和嘴巴,严实地将其捆绑,驾车离开第一犯罪现场,丢入大海。最后,被害人的尸体被渔民发现。证人反映:被告人西门斯竟然向同学吹嘘自己杀人不眨眼。检察官以夜盗、绑架、偷窃、一级谋杀等罪名起诉西门斯。根据密苏里州刑事诉讼法,法院依照成人刑事司法系统对其进行审判。控辩双方对犯罪事实没有任何争议,但在量刑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基于被告人谋财害命的犯罪行为,野蛮的、灭绝人性的、恐怖的、放纵的人格特性,判处被告人死刑。辩方顽强地层层上诉,坚持论辩:联邦最高法院在阿特金斯案[ 2 ]的法院意见中认为宪法第八修正案禁止对智力迟钝者执行死刑,所以,辨认能力受到实质性减损的未成年人同样不得被判处死刑。

三、美国未成年人死刑制度

美国最高法院多数意见判决:禁止法院判处未成年人死刑———无论其犯罪行为多么残忍、恐怖;无论其犯罪意图多么恶劣、野蛮。但是,由伦奎斯特、斯卡利亚、托马斯、奥康纳组成的联邦最高法院保守主义阵营撰写了掷地有声的反对意见,执著地坚持宪法第八修正案的深邃内涵并没有包括禁止各州判处未成年人死刑的必然要求。

首先,如果对未成年犯罪人执行死刑属于残酷且异乎寻常,就应当证明:社会一致同意处死未成年人有悖于现代人道标准①的发展。当然,社会公认的标准必须是客观的———需要由公选代表通过的法律来进行具体表达。可是,当代社会逐步减少对未成年人执行死刑的法律实践依旧是模糊不清的。美国所有州都允许刑事司法系统在特定情况下将16周岁以上的非死刑未成年被告人置于成人法院进行审判;有的州更是将年龄界限划到了14周岁。② 在1990年至2000 年间,约有314%死刑犯是未成年人;而在1980年至1990年间,这一比例只有211%。这就直观地证明并不存在彻底废除未成年人死刑的客观基础。保留死刑的各州中有47% (18个)禁止对行为时18周岁以下的犯罪人执行死刑。[ 3 ]所以,反对判处未成年人死刑的力量仍未占据绝对多数。柯克案[ 4 ]的法院意见认为,对强奸成年妇女的犯罪人执行死刑属于残酷且异乎寻常。恩曼德案[ 5 ]多数意见宣告,宪法第八修正案禁止法院对抢劫杀人的非实行犯判处死刑。福特案[ 6 ]禁止对精神病人执行死刑。以上具有刑罚改革意义的判决的客观基础是相同的:大多数州法已经提前贯彻了联邦最高法院的思想。但在现阶段,未成年人死刑废除论并没有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未成年人死刑判决的极低概率并不能证明社会渴望废除该制度。这只能说明: (1) 18周岁以下的犯罪人很少实施如此严重的罪行;或者(2)陪审团经常将未成年作为极为重要的罪轻情节,非常严格地把握死刑判决的认定标准。

其次,主张废除未成年人死刑并不存在坚实的法理基础。联邦最高法院在有限的情况下接受实证研究作为法律问题的证据。本案的法院意见即尝试从实体上证实未成年杀人犯较之成年人具有明显轻微的道德可谴责性;被告人也积极地援引了全美心理学协会的科学研究,指出18周岁以下的犯罪人明显缺乏对其决定承担道德责任的绝对能力。然而,全美心理学协会在霍奇森案中宣称,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几乎与成人一样,有能力推断道德上的困惑、理解最基本的社会规则、解决人际关系。所以,矛盾重重的科学论证说明,未成年人死刑“废止论”与“维持论”均不得指责对方的观点缺乏科学的支持。事实上,刑事司法系统试图对所有被告人进行个性化的考察,更不用说是死刑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告人了。未成年( infancy)是定罪量刑最重要的抗辩事由。法律很难承认未成年人对所有严重的自然犯罪都具有充分的理解,但却必须同意:某些未成年被告人足够成熟以至于能够对诸如谋杀、抢劫、强奸此类特定的犯罪行为进行正确、合理、客观的道德判断。杀人与其他危险的反社会行为明显不同。未成年人容易冲动、缺乏敏锐的判断力。但是,那些预谋杀人的未成年人的确具备与成年人同等的刑事可谴责性。比如,本案中的未成年被告人竟然告诉他的同伙:“未成年杀人可以逃避严厉的制裁,让我们放手干吧。”这一证据集中反映了被告人犯罪意图极其恶劣,成功矫正的机会微乎其微,人身危险性严重到令一般成年人极度担忧的程度,完全不具备同情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的法律论证,以伦奎斯特为核心的保守主义大法官认为原判决正确,拒绝废除未成年人死刑制度。

四、伦奎斯特法院刑罚观述评

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规定,不得收取过多的保释金,不得判处过多的罚金,不得施以残酷且异乎寻常的刑罚。所以,美国宪法的制定者禁止残酷且异乎寻常的刑罚,但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宪法文本具有放弃未成年人死刑制度,乃至从根本上废止死刑的深邃内涵。身体折磨、精神摧残、缓慢处死⋯⋯这才是残酷且异乎寻常条款语境下的野蛮的、残暴的、泯灭人性的违宪刑罚。但是,在2005年西门斯案判决前,《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禁止对行为时未满18周岁的犯罪人执行死刑,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对此予以保留———美国和索马里。所以,美国对未成年人执行死刑在世界范围内显得极度残忍,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刑罚制度。以追溯性的视角进行分析,美国对未成年人执行死刑的历史从未中断———18世纪,公众反对用野蛮的手段惩罚罪犯。政治国家不得不考虑人民的意志,废除体罚。只有美国南部个别顽固不化的蓄奴州保留了苛刻的刑罚。1846年,密歇根州首先废除了叛国罪之外死刑;此后不久,罗德岛成为彻底废除死刑的司法区。但是, 1855年,一个十岁的儿童在路易斯安纳州被施以绞刑; 1885年,另一个十岁的儿童被绞死。甚至到1950年以后,仍旧不断有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执行死刑。

美国最高法院对于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存废的争论亦从未中断———在1988年汤普森案中,未满16周岁的被告人与另外三名同伙残忍地杀害了他的哥哥。初审法院认为少年刑事司法系统并没有明显且合理的可能成功地矫正被告人。最后适用普通刑事司法程序判处汤普森死刑。经过上诉审理,联邦最高法院多数意见判决宪法第八修正案禁止对行为时16周岁以下的犯罪人执行死刑,将此案发回重审。而在1989年斯坦福案中,行为时刚过17周岁的被告人在抢劫了加油站之后强奸了其中的一名女工作人员,随后将其劫持至一隐蔽处进行性虐待。为了杀人灭口,他开枪连续射击该女被害人头部,致使其当场死亡。法院宣布被告人谋杀罪、强奸罪、抢劫罪、性虐待罪成立,判处斯坦福死刑。斯坦福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伦奎斯特为核心的保守主义取得多数,发表法院意见认为:对行为时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犯罪人执行死刑并不属于残酷且异乎寻常。可见,大法官们对未成年死刑制度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正反观点都具有坚持的哲学基础、道德根据,进一步加深了问题的复杂性。

自由主义刑罚学认为:法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不同群体的态度;以第八修正案为中心的刑罚理念应当伴随着人性的具体展开而逐步进化。由于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心智耗弱者不能够自由且理性地进行符合个人价值、社会利益的道德选择,所以,法律必须对他们的危害行为秉持一种必要的宽容。但是,伦奎斯特认为,宽容并不总是意味着需要法院放弃某一种特定的、严厉的处断方式。禁止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从一开始只是对终极人性关怀的一种理想化的幻想而已。其实,以美国宪法第八修正案为核心的量刑规则已经足以确保量刑者全面充分地考量与犯罪人相关的各类因素,并基于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拒绝判处未成年被告人死刑。以宪法的名义处死未成年人针对的仅仅是极为残忍的、令人发指的谋杀行为———而这恰恰体现了人性的尊严,对无辜的生命的维护。事实上,法院关于禁止对未成年人施以死刑乃至全面废除死刑的社会一致性的任何推论都是错误的。对一个民主社会而言,只有立法机关才可能全面反映人民的道德价值。汉密尔顿曾经撰文指出: 法院即没有武力也不代表大众意志———她有的只是判决。法院的职责是根据严格的法律规则和先例解决每一个特定的案件。如果美国最高法院真的宣称存在这样的一致性并且在宪法的神殿中将死刑制度永远放逐,那么,立法机关很有可能千辛万苦地通过修正案推翻宪法判例。此时,自马歇尔大法官以来无数法律精英苦心打造的司法权威将岌岌可危。

毋庸置疑,以年龄为分类标准,未成年人整体上属于心智不成熟的社会阶层,相对成年人而言其刑事可归咎性应当得到减弱。但不容否定的是,一定数量的未成年杀人犯、强奸犯、纵火犯等严重暴力犯罪人已经具备了承受重刑甚至是极刑的能力,其人身危险性已经超过了社会容忍的界限。

事实上,司法实践中并不缺乏未成年犯罪人堕落地、血腥地蹂躏、杀戮被害人的案例。其残忍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一般的成人犯罪。如若不能及时将极端型的未成年犯罪人从社会中剔除,其发展的结果只能是制造更为泯灭人性的弥天大案。社会成员没有理由在经受了一次不能容忍的痛苦后再度经历血与泪的考验。所以,幼小的年龄仅仅是限制行为能力的一种抽象性的、间接性的、任意性的表征,在特定情况下并不能被赋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法律地位。艾里克·蒙康恩教授在纽约市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现阶段的暴力犯罪很大部分是由高龄未成年人实施的。所以,民法、行政法固然需要将某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完全排除在责任主体之外。但是,刑事司法系统应当对每个犯罪人进行个性化考察———特别是对未成年犯罪人。

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任何人都有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同情和谅解。其实,在社会组织体系中,经验过时间考验的法律规范和法律思想将会为未成年人设定一个容忍的极限,一旦其突破了极限,严重触犯刑事法律规则,引起了社会的极度恐慌,他将无法避免“出局”的厄运。正确做法是在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触及死刑底线之前,通过社会预防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警告,明确告知继续犯罪行为的严重刑事法律后果———社会的最高容忍度。所以,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是否要用死刑的标准严格惩罚恶劣的未成年犯罪人纯粹是一个现实选择。

退一步言之,即使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应当予以一定程度的松动。但是,法律实践务必追求精致———尽管社会价值观念会不断演进,人道意识已经难以容忍低龄未成年死刑犯的存在,法官仍然需要在不同类型的未成年人之间划出一道形式主义的界限:谨慎地允许对大龄未成年犯罪人( 17周岁以上)执行死刑。用一刀切的方法排除全部未成年人接受死刑的能力至少在法律技术上略显粗糙、武断。

另外,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在法官特定的、严格的权衡下,在刑事程序严谨的操作下,完全能够符合罪刑相适应、量刑个别化、刑罚正义的要求。按照伦奎斯特法院保守主义刑罚观的论证逻辑,当前美国的未成年人死刑制度并非异乎寻常的残忍。因为全美各州没有一个罪名可以不考虑任何可能的减轻情节而被直接判处绝对死刑,但其他国家基本上都存在绝对死刑条款。并且,陪审员自然的正义感能够正确地评价未成年被告人的生理、心理成熟程度,在量刑中给予其减轻情节以适当的地位。针对死刑陪审团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陪审员对于死刑案件的未成年人相当宽容,判处任何一个青少年刑罚都会使其身心经受痛苦的考验。所以,陪审团量刑制度不会造成未成年人死刑数量不断攀升的危险,反倒是能够对之进行必要的、合理的限制。

在冷静的反思以后,我们发现,废除未成年人死刑制度的观点并不具有必然的正当性。沿着伦奎斯特法院保守主义理论的法律进路探索,不免愈发相信:该制度在若干层面上存在实质性的弊端。
 
 
 
 
注释:
      ①人道标准的概念首创于weems v1 u1s1, 217 u1s1 349 (1910) ,经trop v1 dulles, 356 u1s1 86, (1958)判例后取得重大发展。
      ②例如,massachusetts general lawsannual, chap ter 119, §741
 

  参考文献:
  [1] roper v1 simmons, 543 u1s1 551 (2005)
  [2] atkins v1 virginia, 536 u1s1 304 (2002)
  [3] atkins v1 virginia, 536 u1s1 304, 312 (2002)
  [4] coker v1 georgia, 433 u1s1 584, 595—596 (1977)
  [5] enmund v1 florida, 458 u1s1 782, 792 (1982)
  [6] ford v1wainwright, 477 u1s1 399, 408 (1986) 1

  • 上一篇法学论文:
  • 下一篇法学论文:
  •  作者:王战军 [标签: 美国 未成年人 死刑 制度 法院 刑罚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适用问题探讨
    底特律破产案,美国宪法的“试金石”
    美国成立互联网欺诈投诉中心鼓励报案
    聚焦“美国式”离婚
    钓鱼岛争端法律问题研究美国处分钓鱼岛群岛…
    检察机关关于新刑诉法适用下的未成年人刑事…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制度
    美国惩治内幕交易犯罪的司法实践对我国的启…
    试析当前未成年女性犯罪特征、原因及防范对…
    试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解读美国宪法史上的「洛克纳时代」(1897—1…
    浅谈对未成年人犯罪不构成累犯之探讨与完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