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口头
和书面的文字解释。大多数人从直观形象获得并存留的信息要多于从文字和口语中获得的(dale 1969)。但是大部分语言教学则是通过言语表达来完成的:课堂讲授,教材,板书,语言实验室听音。以不同的方式输入相同的信息必然会取得加强记忆的效果,这里对语言教师的挑战是如何利用非言语环境的视觉材料来组织课堂讲授,如展示图片或利用影视、表演达到教学目的。
4.3 主动学习者与思考学习者
主动学习者在具体行动时学得更好,而思考学习者则在有机思考时学得更好。在课堂上学生获得的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越多,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就越好,储存的时间也越长(kolb, 1984;mccarthy,1987)。如果语言课堂把学生置入被动地位,只让其听讲,做笔记,既无助于提高主动者,也无助于提高思考者的学习。语言课堂应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主动学习体验,如会话、表演和竞赛等,以及思考体验,如写作,提问等练习。
4.4 系列学习者与整体学习者
据利佛尔(leaver,1986)的研究,左脑思维者(系列)更容易掌握语法结构,更擅长进行对比分析;而右脑思维者(整体)则对语言的语调和韵律学得更好。整理:WWW.11665.COM 。
系列学习者多采用分析句子成分的策略,特别适应强调语法分析的严谨的教学方法,整体者更乐意采用全观策略,如猜测单词的意义,寻求中心思想,对语言学习系列者不喜欢的相对组织松散的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
4.5 归纳学习者与演绎学习者
就外语而言,归纳与演绎的区别与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区别类似。习得一种语言指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学会使用,具有该语言交际的能力而不一定能够与其规则相联系,人们吸收大量的语言信息,但不一定能全部掌握。然而人们每天理解储存及运用这些信息的能力都在提高,在这一进程中,人们增强了变换策略、推测新语言的系统、构思并检验其规则及决定其取舍的能力。这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语言习得进程就是归纳过程,而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的过程,包括了对句法、语义规则的正规讲授和这些规则的特殊运用,并提供正确的反馈来强化正确的用法,纠正错误的用法。这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进程既为演绎过程。
掌握一门语言,既包括习得---归纳过程,要求流利地说;也包括学习----演绎过程,要求符合语法规则地写。正如归纳和演绎是科研方法基本而平等的组成部分一样,这两个过程互补而不矛盾,那么教授外语的理想课堂环境就应该是激发归纳和演绎即习得与学习的过程。
5.四种英语教学策略的略述
5.1视—听—动教学策略
学习者由于生理要素的差异,故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在感官方面,学习者主要表现在对视觉,听觉和触动觉产生不同的偏爱,这三种偏爱各有优劣之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感官偏爱的优劣的匹配和失配策略。
(1) 在视觉方面,阅读速度快,图表符号的理解能力,书面语言接受快,但口头表达能力差,非书面材料理解难,听觉刺激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采取与之相匹配和失配的策略是:前者应加强阅读训练以及电影、电视、录像的播放;后者则多进行口头训练知道,录音材料的播放。
(2) 听觉方面,语言辨析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佳,非书面材料理解效果好而动作技能差,书面材料操作难,对词教师应采取的策略是:前者加强录音的播放,师生之间讨论和谈话;后者则应加强电影、电视、录像和录音的播放。
5. 2讲—演—练教学策略
(1)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以口头表达机会。如让学生扮演角色,讲小故事,复述课文,做游戏,演讲等等。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但要注意方法。可有意识地少提判断题,而多提些“原因(why)”,“原委(how)”,“何事(what)”,“何时(when)”之类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表达的机会。
(2)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在学校中开展“英语歌咏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还可成立英语兴趣小组。
5.3分析—综合教学策略
分析是认识风格场独立型的在学习活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foreignlanguage/xsyy/135411.shtml]...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