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重新审视异化翻译

【摘要】翻译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是由面向何种类型的读者决定的。以往的翻译主要以归化翻译为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外语,接触外国文化,读者已能接受许多异化的表达方法。异化翻译更忠实原文,更准确的传达原文意义,能丰富译入语的文化,英译汉的趋势将越来越向异化翻译靠拢。

【关键词】归化;异化;读者;翻译

abstract: it depends on what kind of readers for a translator to adopt a domesticated strategy or a foreignized strategy in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has been prevailing in translation in china, but with more and more chinese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and come into contact with foreign cultures, readers can accept many foreignized expressions. foreignization is mo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and more accurate in conveying the original meanings, and it can enrich the cul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shows a tendency towards foreignization.

key words: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readers; translation

 

翻译界对翻译应采用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向来各持己见,争论不休。wwW.11665.cOm有人认为,应采用归化翻译,好的译文就应读来不像翻译,而应像在读地道母语所写的文章。也有人认为,既然是翻译的文章,就应该有异国的特色,应保留原文的表现形式。一般认为,翻译应采取归化译法,译文不应损害译入语的习惯表达法。因为异化译法会生成许多不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达方式,译文不可能通顺流畅。此外,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为那些不懂外语的人服务,如果想通过阅读来欣赏了解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异国风情的话,读者可以去学外语,读原文。因此,翻译的基本方法应以归化为主,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力求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中国近代翻译家严复、林琴南、傅东华都采用归化译法翻译作品。

但到了二十世纪末、以及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译者采用异化翻译的方法来翻译各种材料,包括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异化翻译的策略。

1.读者发生了变化

译者是为读者服务的,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要看译文面向哪些读者。当代英国翻译家萨瓦里提出了“读者分析法”,他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风格的译文。他把读者分成四类:(1)完全不懂源语的读者,他们阅读译作只是出于好奇或对于源语文学的爱好;(2)正在学习源语语言的读者,他们阅读译作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源语语言,了解源语文学;(3)曾经学过源语语言,后来忘记了的读者;(4)精通源语语言的读者。①由于读者阅读译作的目不同,因而同一篇译作就不可能适合所有读者。不懂源语,出于好奇心的读者只欣赏故事的情节,喜爱归化的译文;正在学习源语语言,希望了解源语文化特点的读者,偏爱异化译作。

严复、林琴南翻译的时代,中国尚未开放,近代东西方交流还处于萌芽期,当时的中国人文盲占多数,那些文化人士、官僚士大夫,还未直接接触西方文化,有些人甚至对西方文化有排斥心理。严复提出“信达雅”中的雅,就是采用上古汉语进行翻译,其目的在于适应士大夫阶层阅读,进而影响他们。所以说,严复的翻译是对特定读者的。林琴南等近代译界先驱,主要考虑的是作品能获得读者的喜爱,而不是忠实于原文,为了让读者更易接受西方文化,那时的译者在译介西方作品时,全都采用归化译法,甚至出现改写改译的现象。这样的翻译风格在当时吸引了许多读者,有人就说过,他们这一代人是通过林译小说才了解西方文学的。

傅东华所译的《飘》是归化翻译的典型。傅在翻译《飘》时,电影《乱世佳人》已上映,并引起了轰动。傅东华认为,小说的读者是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看了电影后再去读小说,只是对这个爱情故事感兴趣。“这本书描写的南北战争,和我们现在相隔80年,地隔数万里,又跟我们自己的事情有什么相干呢?”②所以他的读者对象也很明确,即中国的普通读者,他们大多数是不懂英语的。他在翻译时把众多的人名、地名“中国化”,对一些背景描写随意增删,以迎合当时读者的口味。

如今,中国的读者群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青少年乃至中青年读者很大一部分受过良好的外语(绝大多数是英语)教育,有的甚至不止懂一门外语。他们大多数成了萨瓦里所说的第二、三、四类读者。随着外语教育的普及,外国文化的介绍,中国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心理与审美情趣也已发生变化。他们对西方的语言、文化完全能够接受,也非常乐于接受。因此贴近原文,保留原文风格,充满异国文化内容的译文,甚至一些零翻译的外语单词和西化的句式也能被我国读者所接受。

2.从忠实与通顺的关系看异化翻译

归化翻译强调译文通顺、流畅,异化翻译则侧重对原文的忠实。但对原文亦步亦趋,字字句句力求与原文对应,往往使译文显得生硬,肯定不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影响译文的可读性。但是,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有意义的,语言的差异反映了文化的差异。正因为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翻译如果只是译出原文的意义,不表现原文的形式,就会流失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翻译既然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其目的也必然包括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际、理解、影响和渗透。归化翻译抹去了原文的许多风格、艺术、文化的特征,从而不能体现某些译文的真正价值。近年来一些出版社组织人力,对许多早期的翻译作品进行重译,就是为了更忠实的反映原著,更好地还原原著的风格、艺术、文化特征,也是对早期过分归化翻译的否定。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学外语,讲外语,甚至用外语思考,一些外语的表达方法和句子语序必然会反映到汉语中来。如:当……时候、用一连好几个定语修饰一个名词、在列举一系列事物的最后一项前加上“和”等,已被现代汉语认可。现在的读者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许多异化表达方法,许多令语文老师看了会摇头的语句,已完全可让他们接受了。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全世界人们间的交往越来越方便,世界变小了,成为了一个地球村,随着文化的趋同,语言的形式也逐渐接近,人们对异国文化中的某些语言表达形式开始采取更愿意接纳的态度。汉语已经吸收了很多他国语言的元素,在语音、语义、语句、语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都容纳了大量的西式表达法,译者在翻译时既要看阅读对象,也应该充分信任读者的接受能力。如影片brokeback mountain,李安导演根据中国的“断袖”典故,将其归化翻译为“断臂山”,但媒体和观众都偏爱它的异化译名“断背山”。在当代汉语文化中,“断背”已有了“断袖”的含义。

3.异化翻译更准确地传达源语意义

归化翻译照顾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有时却会产生误解,或不能准确地传达源语语义。不少人为了照顾汉语的表达习惯,不顾原文的语言形式,不考虑原文的句子结构,翻译时喜欢把原文的结构打乱。然而原文的句子结构往往包含一定的意义,或者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或者表现了一定的思想感情,或是为了某种修辞的需要,译者如果另起炉灶必然会破坏原文的语言思路,造成某种程度的失真。如《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句:

(1)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以往各种译本,如译林版、人民文学版、上海译文版,都颠倒顺序,把真理放在后,把真理的内容放在前。马红军(2000)、程永生(2003)、张南峰(2004)都认为,应按照原文的词序译为:“世间有这样一条公认的真理——凡财产丰厚的单身男人势必缺太太”(马红军译),才能最好地复制原文“突降法”(bathos)修辞手法,保留原文先庄后谐的幽默韵味。

(2) the naked truth of it is, i have no shirt.

the naked truth解释“真相”,但这里“naked”是个双关语,它既有“无掩饰的;直率的”之意,又有“赤裸的” 之意,这里就不宜译成“真相”,可译成“赤裸裸的事实”,以复制出原文的双关语。

随着世界出现文化趋同的趋势,人们对于文化交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归化翻译的策略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某些情况下,归化翻译有明显的缺陷,可能引起文化的误读,或是意义的流失。

例如:“look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这一成语一般总是译成“大海捞针”,不大会有人会把它异化成“草垛里找针”,但下面这句句子:

(3) the peace commission must therefore pack its bags and return to the united kingdom rather than cause further resentment by look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如果对句中的“looking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进行归化处理,把它译成“大海捞针”,从意义看上并不错,但从语篇的角度看,用“大海捞针”这个成语在文章中不恰当。和平委员会是英国派往罗得西亚的民意调查团,可是它的民意调查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对。非洲代表把和平委员会的活动比做“草垛里找针”,除了形象地说明它不能找到它所想找的“民意”,还有把草垛翻得乱七八糟的意思。如果译成“大海捞针”的话,那么你捞你的,还不至于引起当地人民的愤怒。

此外,对于原文中一些形象的比喻或修辞手法,最好也采用异化译法,既增加译文的文采,又丰富了译入语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更准确地传达原文意义。如:

(4) unless you’ve an ace up your sleeve, we are dished。

如果译成“除非你有锦囊妙计,否则我们是输定了”,译文就不很妥帖,英语have an ace up one’s sleeve是指西方玩牌时早已藏在袖中的“大牌”,而“锦囊妙计”,则是中国古代封在“锦囊”里的神机妙策,两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因而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如把have an ace up one’s sleeve译成“锦囊妙计”,会给读者造成错觉,因此最好还是异化翻译成“除非你手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是输定了”(孙致礼译)。

4.异化翻译丰富译入语文化

翻译对介绍源语的文化,丰富译入语的表达方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人类的翻译史就是一种文化影响另一种文化的历史,翻译在各国、各民族的交往中,在丰富各自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异化翻译保留了原文中带有明显异国文化特征的因素,其结果必然是带来一些不同于母语文化内涵的新的表现形式,对于这些新的表现手法,有的译者往往墨守成规,不敢创新,把异国风情归化成了本土特色。其实,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很少是与外部因素完全隔绝的。语言具有强大的包容和吸收的能力,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的日益加深,当今各种语言都吸收了他国的养分,而异化翻译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近代以来的翻译实践除了向我们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外,还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许多外来语已在汉语中扎了根。如:zebra crossing,原来译为“人行横道线”,但现在已普遍接受“斑马线”的译法;team spirit已不译“集体精神”,而直译“团队精神”;armed to the teeth译为“全副武装”,不如译“武装到了牙齿”更形象。“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早已取代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很少有人再把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译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他像胡萝卜加大棒(the stick and carrot)、鳄鱼的眼泪(crocodile tear)等都已融入汉语。

“盲人国里,独眼为王”(in the kingdom of blind men, the one-eyed man is king.)、“每家的衣橱里都有骷髅”(every family has a skeleton in its closet.)等表达方式目前虽尚未被普遍接受,但译者不能低估读者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随着对外来文化理解的加深,读者就会从不习惯到习惯,逐渐适应这些新奇的表达方式。译者通过异化翻译的方式,为人们带来了一大批带有异国文化风情的词语,并通过传媒和大众文化加以传播和运用,极大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促进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

结论

许均在和李芒进行翻译对话录时,李芒引用了著名画家叶浅予的一段话:“凡是画,都要求形神皆备,有人认为‘得意’可以‘忘形’,就是说,传神可以遗形,这是不妥当的。神是依附于形的,形不准,神也就失之真。所以我们常说:‘以形写神’。”③归化翻译只是处理差异较大的陌生文化的权宜之计,全面复制原文的异化翻译才应是译者追求的终极目标。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还要注意到文化的不同,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内容,还要还原原文的形式,力求最大程度的留存原文所蕴涵的异域文化特色。翻译的趋势,尤其是英译汉,将越来越多的采用异化翻译。

 

注释

① 引自文军.论翻译过程与翻译标准的关系  上海科技翻译2000,(4):4

② 傅东华译.飘.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③ 引自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中国翻译2002,(1):41

 

参考文献

[1]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40-44

[2] 陈秋劲.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93-98

[3] 程永生.描写交际翻译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28-29

[4] 文军.论翻译过程与翻译标准的关系[j] .上海科技翻译2000,(4):1-5

[5] 文军. 高晓鹰.归化异化,各具一格[j].中国翻译2003,(5):40-42

[6] 张南峰. 中西译学批评[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07-213

[7] 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96-98

[8]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26-135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谭震华 [标签: 翻译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重新认识翻译理论的作用——对奈达翻译思想…
    重新认识奈达翻译思想转化研究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基于英语口语教学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