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外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外语翻译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学术英语   商务英语   英语教学
论王蒙小说中詈语的存在
【摘要】詈语在众多人的眼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又时有出现,王蒙小说里的詈语就可窥见一斑。本文试图对王蒙小说中的詈语进行分类,并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阐释王蒙小说存在詈语的原因,从而透射汉语詈语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詈语 文化 原因
  
  詈语在众多人的眼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没有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说一句詈语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里面当然也会存在,王蒙小说中的詈语就可窥见一斑。“詈语是非理性的心理冲动的产物,因而它更能透露出一个民族的性情和心理。中国社会中的骂人话里渗透着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独特观念的。”
  
  一、社会原因
  
  詈语是社会文明的反面,只要文明、道德规范在,詈语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在各个不同的民族和社会中。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镜子,里面就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詈语。王蒙小说中之所以存在着这么丰富的詈语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他个人经历和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蒙不像平民作家那样单一,也不似先锋派艺术家那么孤独、超然。他身上折射着太复杂的因素: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王蒙与汪曾祺、沈从文等作家也是不一样的。汪曾祺的小说大多是对人性纯洁的赞美,他笔下描绘了一幅幅优美、清新、温馨人性风景画,小英子与小明子就是人性美的代表。所以在这种纯美的环境下是不会出现与之格格不入的詈语的;沈从文所描绘的美丽湘西世界人们独特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一个个温柔、美丽而又善良的女性形象:翠翠、萧萧、水水等,在这种独具特色的湘西世界里詈语也很少有机会出现的。WwW.11665.com王蒙则不同,他的那种复杂的与别人不同的“少共情结”、“政治情结”使他的小说无论是短、中篇还是长篇都与政治有关。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就像一座丰碑一样见证了新中国的历史。他的小说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们的不幸遭遇及痛苦、无奈。在政治比较敏感的年代里,王蒙那种“政治文化情结”注定了他是痛苦的,而他的痛苦是用幽默、反讽、调侃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王蒙利用詈语成功地刻画了江静珍的形象。“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但当普通的词语无法表达内心的种种情感的时候,詈语就发挥了它独特的表达功能。
  王蒙早期的《组织部来了青年人》、《青春万岁》等小说中是很难找到特别露骨的詈语的,詈语主要存在于后期的小说中。这样的特点是与作家平生的遭遇有关。青年时期的王蒙是一个“少年布尔什维克”,他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工作,对党有深厚的感情,这个时期建立起来对党的忠诚、热爱、信仰是坚定而牢固的。所以在早期的小说中跳动着一颗年轻的“少年布尔什维克”之心。这样崇高的热情下王蒙是不会选择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詈语来表达对党的崇敬与热爱之情的。但是命运之神并不偏爱这位对党充满丰富感情的“少年布尔什维克”。1957年因《组织部来了青年人》这篇文章错划为“右派”,1963年举家迁至新疆,在那一待就是16年,1979年才彻底地平反,在这22年中,王蒙无辜地遭受到政治的迫害,精神上、人格上受到屈辱与折磨,他的生活沉到了社会的最底层。这不平凡的经历使王蒙对生活、对社会、对政治有了以往不同的深刻理解。他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一切,王蒙感到世界的荒诞、生活的荒诞、存在的荒诞,一切的一切都是荒诞不稽的,所以他以荒诞的语言形式反映这种荒诞的生活。詈语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王蒙的悲与喜、苦与乐,这时詈语就成了他抚平内心创伤的良药。社会的、政治的及他个人的复杂因素和不幸的遭遇就是他小说中存在詈语的社会原因吧。

  二、心理原因
  
  詈语是愚昧、落后、野蛮、无奈的产物,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提高了,社会和谐了,为什么王蒙还要用詈语来表达感情呢?这与一定的社会心理以及詈语自身的特点有关了。
  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心理,人们使用詈语无非就是表达各种不同的愤怒、喜悦、仇恨、嫉妒戏谑等心理,有时也不表达任何感情,只是口头禅。个人心理总体和社会心理是一致的。“社会心理是一个综合体,既是民族文化、传统习惯的积淀,又是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的综合”。各个民族不同的社会心理对人们选择和使用詈语的方式有着无形的影响。詈语中有关对动物的选择,就体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不同民族对待同一种动物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文化心理的褒贬色彩是在各种因素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言形成的思维定势,这也许就是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所说的“语言惰性”吧。
  詈语就是用粗鲁的、肮脏的、恶意去伤害、侮辱别人的话。具有这种功能的詈语经过历史的沉淀就慢慢的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是也能反映一定的民族心理。各个民族在骂人话中提炼、集中了一批最洗练、最形象的语言。当生活和周围环境失去平衡或生活中某人某事给造成心理压力时;当遭到别人的迫害、欺侮、遇到不幸而又无力反击或改变现状时,人们总要发泄内心的仇恨、郁闷等情绪的,此时任何温文尔雅的词语都无法派上用场的,于是人们的目光就转向这种“见不得人”的、粗俗的词语——詈语,越恶毒就越能宣泄感情,这样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可以调整我们的心态,重新鼓足勇气,以新的姿态去面对和克服困难。
  
  三、结语
  
  詈语的存在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改变而改变。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程度的提高、中西文化的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族观念的淡化,“续香火”的观念减弱,对“性”一定程度的开放,这使传统詈语的语义指向也会发生改变,甚至一部分詈语虚化成了昵称。
  “詈语编织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网,编织一个文明最核心的部分。詈语就是一块活化石,就是汉民族千百年来在深邃的社会历史时空中模铸出来的特定的文化模型,它联结着古往今来的历史景象。詈语是非理性冲动的产物,它曲折的反映了传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詈语文化可以成为正统文化的有益补充,也是研究民族文化之魂的捷径。
  
  参考文献: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8.
  [2]王干.关于王蒙的八个问题[a].王蒙作品评论集萃.青岛:中国海洋出版社,2003.9.
  [3]陈章太.语言变异与社会心理[j].厦门大学学报,1988,(1).
  [4]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6.
  [5]王燕.宗教及性詈语的文化阐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
  • 上一篇外语论文:
  • 下一篇外语论文:
  •  作者:刘松 [标签: 王蒙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王引之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