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主要对策及办法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对策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二是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环境;三是适应市场需求,不断重组相关专业及课程;四是培养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五是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建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六是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开展多元化的创新教育体系。
    当前国内外把具有健康人格、善于创造、富有科学精神和责任感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并呼吁社会应当培养而不是压抑人的创造潜能的生长。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98年12月24日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这从总体上规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高级实用技术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一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为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wwW.11665.cOm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知识的合理吸收、理解和运用,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大学不可能交给学生终身所需的知识,因此教给学生一种基本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应把教学过程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创新教育要注意个性化教育,要营造一个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论是在智力水平上还是在非智力因素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承认这种差异,鼓励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因为压抑个性自由就是压抑创造欲望,就要埋没创造人。因此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逐步改变整齐划一的陈式,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行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发现和创造。
    二、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环境
    大学的创新环境、创新教育、创新机制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开创性的工作,对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强化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阐述了创新环境的重要性:“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察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一)要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学术环境
    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鼓励师生开拓前洽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领域,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要定出目标,积极倡导,拿出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环境。
    在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张旗鼓地推崇创新,鼓励创新,使之人人皆知,创造浓厚的环境气氛;树立师生中的创新典型,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为师生员工提供可资模仿的具体榜样;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和教育,使师生员工系统接受和强化认同学校所倡导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文化。从深层角度看,还必须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和师生观。首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的独创性,努力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其次,要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革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宽容及富有安全感的交往过程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大胆求异,积极创新。

    (二)创新教育的制度环境建设
    在教学制度方面,要深化教育改革,本着“厚墓础,宽口径”的改革目标,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实施通才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莫定扎实的知识墓础;大幅度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全面实行学分制;更新教学内容,修改陈旧教材,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改革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变单纯的知识掌握为知识能力的考核并重,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展示;建立和完善学生科研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在管理制度方面,改变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养成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开展创新活动。创新管理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于转变单纯的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即通过每一项管理工作,为学生的生活和成材提供服务,从各个角度营造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要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自主地开展各项活动,管理者的角色从“教练”转变为“裁判”。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减少不必要的约束,扩大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以达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效果。
    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是制约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所以,要在体制上进行改造,注重用人制度的灵活性,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制,使教师能进能出,使学校能及时引进高水平的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同时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使教师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成果与教师的收入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勇于进取。有了这样一个墓础,学校的创新教育才会有发展的根基。
    三、适应市场需求,不断重组相关专业及课程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进行创新教育时,不能仅仅关注教师如何安排教学,更重要的在于从整体上能够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不断重组相关专业及课程,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构建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这就意味着社会发展中紧缺什么职业技术人才,针对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专业所需要的能力要素体系,进而确定与此相对应的课程体系。针对高职院校的职教特色,在确定课程体系时,应本着精、宽、安、活的原则,突破传统的墓础、专业、实习三段制模式和统一模式、统一计划去铸造各类专业人才的传统方法,加强技能性课程,新增拓宽性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墓础,拓宽口径,突出学科前沿内容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21同时,要加快以创新教育为中心的教材建设,一是教材内容要新,要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动态;二是要使学生在掌握前沿动态的同时,了解该学科还有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只能停留于口号,没有任何价值。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必需具备培养人才的墓本素质和能力,如心理教育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设计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实施和研究能力,尤其是适应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师,应当具有创造性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动手能力、教学管理艺术和教学方法。而且这种创新能力还必须适应教育实践,并具有较强的再生和辐射能力。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教研型的,能够及时捕捉最新的教育成果,研究教育发展的动态和趋势,选准自己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并作出创造性业绩,这是培养创造性学生的重要条件。只有教师善于发现新问题、新原理,善于提出新假设、新推论,善于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善于预测后果、展开思路,发扬教学民主,保护学生的创造个性,构建教学相长,互相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3]创新教育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使学生在学习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应首先应具备这种能力。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讲授,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这种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相关,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高校教师对自身有较高的业务要求,有自己的科学研究领域,要随时了解关注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教育研究者和有关部门应对那些对教育科学确实不够了解,不能及时获取教育领域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专门指导,为他们提供进行教育改革所必须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和程序,有效的策略和技能,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五、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建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解决理论创新教育和技术创新教育的矛盾时,应当本着自己的特色,侧重学生技术创新能力或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在指导思想上由注入式向启发式转变,在功能上由传递知识型向培养学习方法型转变,在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首先,构建“教与学互动”的课堂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受到启发,从而增强其想象力和创新力。其次,改进学生评价体系。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要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实现考试目的从保证知识掌握向促进创新素质形成转变;实现考试内容从考核知识素质向考核创新素质转变;实现考试方式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实现考试结果评价从百分制为主向以等级制为主转变。考试的方法和内容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形成一种开放式、多元式的考试评价体系。除了考试分数以外,还应该在学生的思想素质、想象力、创新能力、发展潜质等方面来考查学生。
    (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的创新教育要在加强墓础知识教学和墓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在意识、发现意识和想象意识。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要使学生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二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要“见多识广”,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才能功底深厚,思路宽广;三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在实践中不断观察,积累感性认识,积累生活素材,为思考、提出问题莫定墓础;四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升华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塑造创新人格。创新教育是一个使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在创新教育中,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建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稳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情感体验和创新的动力,充分发挥其智慧潜能。所以创新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它还需要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作为铺垫,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学会进行创造活动所必须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帮助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只有在智力与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创新能力才可以获得综合效应。[al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思维并非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而是直觉思维与辨证思维、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创新性想象等综合运用而呈现的一种思维状态。要想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必须注重这些思维方式的培养。在这些思维形式中,发散思维在我国目前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中,应特别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允许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发表自己的见解,宽容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交叉想象已成为科学研究中一道独特的景观,要在某一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性成果,就必须在学科交叉领域中寻找出路。因此,必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临近学科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向学生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一些学科课程,丰富学生探索问题的研究视角,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s1

    六、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开展多元化的创新教育体系
    重视教学实践,大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把高等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到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将是教育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的新突破。为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把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把高校办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学生通过在工厂车间、商业企业、工程现场的亲身实践,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在融入生产的过程中,更能深刻的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从而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通过杜会实践有助于检验学生创新教育的成果,不断检验人才的质量,这不仅有助于推广新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机制、方法,而且有助于促进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6]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实看,建立高校“教、学、产、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确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大面积产出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事实证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让学生自主思维,深入生产科研实验是创新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必要保证。为此,高校教育改革要同时搞好学科设置和教材建设,使各科专业知识能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知识相链接。必须建设好能够容纳最新科学、理论、创新技术和前沿、边缘学科动态信息且功能完备的图书资料馆、科学演示馆、现代实验馆等硬件设施,架构一个“校、企、研”互补互动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新课题开发、新成果研制并向生产领域转化的温床,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并配备优秀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吝专业特点,鼓励经营和创收,大力发展校内企业,建立实训墓地或工业培训中心,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工业技能方面的专门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管理的能力。强化毕业设计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时美英 [标签: 创新 的主要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空间创意思维培养的…
    陕西省工科院校日语通识课教学思考与改革
    艺术院校民乐表演教育如何面对社会运用价值…
    中外军事院校人文教育教育理念比较
    在机械装备制造院校成立机械加工大师工作站
    科研项目立足加强高职实验室内涵建设之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普通化学课程有效教学
    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中…
    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
    基于高职特色的服装材料教学改革初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