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青少年创造力\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相互关系

  [摘要]创造力和心理健康是目前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两个热点话题。对大学生创造力的研究发现艺术类学生的创造力较为突出,社科类学生的创造力较差;创造性思维的年级差异明显,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优于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是对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和偏执,同时,焦虑和抑郁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创造力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其创造力水平也较高;对中等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提高创造力的发挥水平。这种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心理健康教育均有启示作用,也提供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教学改革深化的新思路。
  [关键词]青少年;创造力;心理健康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新一轮的创造性或创造力研究热潮。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创造力研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以大学生为例,对其创造力的特点及与心理健康相互关系的研究,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丰富和完善创造力和心理健康的理论,把握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规律,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够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创造力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迪。
  
  一、创造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长期以来,有些研究者认为,天才与丧失理智有必然联系,天才或创造力建立在心理失调或心理紊乱的基础上。有关精神病患者与高创造性的正常人之间类似性的研究,常常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功能混乱,类似于正常的创造性思维;一是高创造性的正常人具有与精神病患者相似的个性品质。WWW.11665.cOM艾森克(h.j.eysenck)认为,天才——无论是艺术领域抑或科学领域里的天才,都表现出高水平的精神分裂症状。但是,精神分裂并不是成为天才的必要条件,许多天才的创造者也并非精神病患者。考夫曼(j.c.kaufman)对1629名作家进行了研究,发现女诗人比男作家和女性作家经历更多的心理疾病的困扰。进一步追溯该类研究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巴伦(f.barton)在研究创造性作家时发现,他们在mmpi测定精神分裂症倾向、抑郁症倾向、癔病倾向和心理变态倾向的一些量表中,得分较高。如果我们认真而谨慎地接受这些测验的结果,那么,作家似乎比普通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也更成问题。换言之,他们有更多的心理问题,但也更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艾希鲍姆(w.l.eichbaum)等人提到,许多变成精神病患者的天才,只是在完成了他们的伟大事业之后才生病的。例如哥白尼、法拉第、康德、牛顿、司汤达等。面对这一事实,我们必须要对任何关于天才乃是精神病的一种形式的理论持反对态度。据此,我们推测天才者的“精神病理疾病”的比例高低与创造性劳动的形式有关,也可以说与思维类型有关。在政治家和科学家中,其抽象思维占优势,而在作曲家、画家、小说家中,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因而心理疾患严重。优秀的创造性人格有助于防范创造激情所诱发的种种精神异常症状。心理疾患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被逐渐认识,它像身体疾病一样,任何人都可能患有,而不仅仅是天才的一种“专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每个人所固有的,而且一旦创造性潜力得以实现,不管其范围如何,都使人在心理上处于正常状态。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借助于唤起病人创造性能力的精神治疗,应当是心理治疗的全部目的。他们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视为使神经官能病患者养成克服对他们来说苦难情境的行为心理治疗程序。学习解决日常问题的战略方面的课程,加强了人的心理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主要作用的并不是所获得的知识,而是有可能变换策略和使行为正常化的灵活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创造力是两种创造力的整合,即初级创造力和次级创造力。初级创造力来源于无意识里的冲突,而次级创造力则是自我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的成人的行为中自然的、逻辑的产物。人本主义关于创造性人格的观点和高自尊的特征基本相同。只有那些具有高自尊的人才能获得高水平的创造力。
  近年来,我们对创造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从理论上阐述了创造的动力系统、认知系统、个性系统和行为系统,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这些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明确提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创造素质。王极盛等也发现,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而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卢家楣等通过教学现场实验,研究了情绪状态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在愉快情绪状态下的创造性总体水平显著高于难过情绪状态,且主要体现在流畅性和变通性两个方面。这些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充分说明,健康的心理是创造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
  
  二、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的研究
  
  当前创造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多层面、多角度来深入探讨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深入探讨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把大学生的创造力定义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典型表现和创造性人格三个方面。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出全国8大行政区10所大学的大一至大四学生1008名,对其施测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创造性能力测验”中的“实用创造力测验”分测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典型行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
  
  (一)不同专业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以往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较少,一些以大学生为被试所进行的实证研究通常取样也仅为艺术类和理工类大学生,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具有代表性。这里考察了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并将这些大学生的专业划分为5个类别,包括经济类、艺术类、管理类、理工类和社科类。
  经研究发现(如表1和图1、图2所示),我国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创造力的发展上表现出不平衡性。艺术类学生的创造力较为突出,这与以往一些对杰出艺术家研究的结论是相同的。艺术类学生在创造性个性方面,具有冒险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战性;他们在创造思维方面,在把握重点、综合整理、联想力、通感、兼容性、独创性、洞察力、概要解释力和评估力上均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艺术类学生多采用直觉的、主观的和情感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艺术创作,这种思维方式更有利于创造力潜能的开发。
  研究中还发现,社科类学生的创造力较差,尤其是在把握重点、综合整理、洞察力、概要解释力、评估力和投射未来等方面,社科类学生明显差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且社科类学生在个性上也缺少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说明社科类学生可能由于缺乏创造性人格而导致了他们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欠缺。管理类、经济类和理工类学生在创造力上没有显著差异,均处于中间水平。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客观逻辑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需要的是聚合思维。 

  (二)不同年级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
  在研究中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年级差异表现特别明显。在创造力的新颖性、流畅性和变通性方面均是二年级学生显著好于其他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好于一、四年级学生。在创造个性方面,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只是在冒险性上四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在好奇性上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如图3所示)。
  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典型行为创造力思维测验得分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存在主效应(p<0.01),年级存在主效应(p<0.001),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性别在通感、洞察力和投射未来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年级在把握重点、通感、兼容性、洞察力、概要解释力、评估力和投射未来维度及总分上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说,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创造力,而一年级学生创造力较差。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与创造力的关系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我们用scl-90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考察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从scl-90的检出率来看,各维度在3分以上的人数比例为4.1%~22%(如表2所示),说明总体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是,人际敏感、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等维度3分以上者偏多,说明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人际、情绪和思维等方面。本研究还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抑郁人数较多,无抑郁症状的占73.4%,中度到重度抑郁的人数达9.9%;我国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平均得分为33.798±8.63,高于全国正常人的总分均值29.78±0.46。因此,应加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注重对大学生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训练。


  本研究还考察了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从scl-90的测量结果来看,在所有的9个维度上,理工类和管理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好,社科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艺术类和经济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居中。从抑郁、自评焦虑量表的得分上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也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还表现出了典型的年级差异。scl-90的各维度得分和抑郁、自评焦虑量表的得分是大一学生最差,其次是大三学生,说明可能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分析其原因,大_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大学,对学校的环境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所以在心理方面可能会存在种种困惑,焦虑和抑郁的水平也较高;大三学生由于进入了专业课学习的关键阶段,又面临着学习、交友等人生大事,所以可能有种种心理困扰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创造力发展特点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与实用创造力测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性测验、典型行为的创造力测验之间的相关分析见表3(见第18页)。
  由表3可以看出,总体上心理健康的得分与创造力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由于心理健康得分越低表明心理越健康,所以可以说,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创造力得分越高。除了好奇、想象、洞察力、联想等少数维度与心理健康不是很相关外,创造力的各个维度几乎与心理健康的所有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
  个体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创造力的开发,良好的内部心理素质有助于个体创造力的发展,而不良的心理素质则阻碍创造力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是其内在本性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人,这样的人才代表着真正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说,真正的心理健康应是具备创造能力的;而且心理愈健康,其创造力也愈高;创造力发展得愈充分,愈能促进心理的健康水平。这里按照心理健康测验得分的高低,分为高心理健康水平组和低心理健康水平组,考察了不同心理健康程度大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在各个创造力测验中,均是心理健康程度高的大学生,创造力得分也高,并且与得分低的大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除了想象力、洞察力之外)。这说明心理健康是创造力发展和发挥的重要内在条件。这与以往一些研究结论是一致的。最近的实证研究表明,当鉴别相似性时,具有积极情绪的被试与控制组相比能够更好地产生和使用更广的类别;当鉴别差异性时,也能更多地转移到更细微的类别上,这些能力都是与创造性问题解决相关的。考夫曼(g.kaufmann)通过研究证明了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创造力的发展。赵志裕等通过研究证明了自我调节也能够促进创造性任务的完成,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提高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等。心理健康能为创造力提供必需的自信心、独立性和怀疑精神。在人的创造活动中,只有具备这些心理素质,才能不迷信权威,不随大流,才能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且,心理健康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较高的兴趣、抱负水平和责任感。此外,健康的心理具备自制力、坚持性和挫折耐受力,这些也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心理健康从认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为创造力提供着必需的心理条件。
  
  四、基于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创造力培养
  
  无论科学创造力还是艺术创造力,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但如何培养,研究者却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创造技能的训练来培养创造力;二是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中。本研究已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影响青少年创造力的发挥,心理健康的水平为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提供了基本的心理条件。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来促进其创造力水平的提高。
  以往的研究者多采用情景诱发情绪的方法研究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发现学生在愉快情绪状态下的创造力总体发挥水平显著高于难过情绪状态。肖索维克(n.jausovec)的研究也证明,正性或积极情绪有助于完成类比推理任务,但对顿悟性问题没有效果。“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只有将儿童与青少年放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和变化,才能保证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有较高的生态化效度,即接近显示生活中儿童与青少年的实际,有较高的生态化价值。” 

焦虑和抑郁是当前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两种常见不良情绪,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技巧对其进行干预,使其心理健康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目前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在开展的工作。这里采用单盲的方法,对到相关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具有中度至重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的青少年进行创造力培养研究。
  焦虑、抑郁这两种不良情绪的改善,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发挥究竟产生何种影响?从研究结果中看到,焦虑组的被试通过心理咨询、治疗,其焦虑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总分均值低于29.78±0.46)后,对其施测实用创造力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结果显示,在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上,前后测的差异显著,说明其创造力水平的发挥随焦虑情绪的降低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说明正性或积极情绪对于完成创造性任务具有促进作用。因为在正性或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更愿意去探究新奇的过程和各种可能性,从而促进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而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的各个维度上,被试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焦虑情绪水平的降低对创造性倾向的改善并不明显。这一结果符合“创造性人格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我们在焦虑组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的创造力前测差异中也看到,二者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上的差异也不是十分显著,只在好奇性、想象性这两个维度上略有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处于焦虑状态下的青少年,用更多的精力只关注自身的感受,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会降低。对抑郁组青少年来说,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抑郁水平降低到正常状态(抑郁指数低于0.5),其创造力的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实用创造力的三个维度上,这种改善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上也只有冒险性和好奇性这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这些青少年尽管其抑郁情绪得到了改善,已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可能还有其他心理困扰影响其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如人际关系、学习困难等。
  显然,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心理咨询、治疗的形式,能够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其创造力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说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能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提高。这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全新的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即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促进其创造力水平的发挥和发展。目前i创新教育或创造力培养正成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制高点。因此,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要树立起创造力培养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一个指导思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中小学创新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今后,应探讨如何通过多种形式、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为青少年创造力的正常发挥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以实际行动来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培养和造就大批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罗晓路 俞国良 [标签: 心理健康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寓体育课堂教学培养留守青少年学生意志品质…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启示
    流年微凉,凉不过少年时光
    三教《顶碗少年》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我国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和比…
    “问题家庭”青少年心理及行为负性影响分析
    青少年法制教育: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性工…
    探讨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
    灾后青少年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功能
    谈新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利与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