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博观教学生活 约取专业智慧

原文作者:叶柱

  在《中国达人秀》节目现场,选手“司机歌手”刘明贺谈及人生感触时,曾这样说道:“低头看见的是工作,抬头看见的是梦想。”在被这句话深深震撼的同时,笔者联想到了教师这个职业。长久以来,很多教师已经陷入“低头走路”的惯有姿态,带着“老”经验、跟着“旧”感觉“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日按部就班地备课、施教、批改、讲评、辅导……激情难觅,波澜不惊。然而,无论是从“提升教师生命品质”的立场观照,还是从“助推学生学业素养”的视角分析,教学生活似乎都该“抬头望天”,拉高“梦想”的标杆,回响“拔节”的声音,使得教学生活虽是“熟悉之处”,但却“风景常新”。基于这样的归因思考,我们便不难理解教师成长的现实意义。应该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主管单位及广大学校正通过组织培训、引领研讨、策划评比等有效途径,着力推动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现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是作为当事人的教师自身的充分认识与自觉卷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从教经历,就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和“策略”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思考。
   一、内涵剖析:基于常态的品质提升
  说到专业成长,很多教师都会自然地将其与论文发表、公开教学、比武获奖、课题研究、学术荣誉等画上等号。于是,便觉得专业成长遥不可及。另外,有些老师出于职称晋升的需要,年轻时比较看重专业成长,而一旦职称到手,便觉再无追求、不用成长了。应该说,上述专业成长的“神化论”“功利论”现象,当下依然普遍存在。wwW.11665.CoM笔者认为,专业成长固然可以通过成果彰显出来,但更应该聚焦过程、体现价值。也就是说,对于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比论文、课题、荣誉等成果构建更为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的过程优化。一节家常课怎样上效果更好?一个知识点怎样教错误更少?一批后进生怎样帮基础更牢……对于这些事关学生进步的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或许是最为朴素的专业成长。就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说,专业成长或许可以着重体现在以下三个过程性的转变上。

[论文网]


   1.理念解读:由“形式”走向“实质”
  由通识性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个性化的教学观念,是有难度的。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经历对课程理念由“形式理解”向“实质把握”提升的过程。这种提升,便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部分。早在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明确提出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一开始,很多教师形式化地理解了“主体”的含义,出现了“过分放任”“引领缺失”等教学弊端。后来,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渐丰富,有些老师逐渐意识到,要使“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必须关注两个方面:其一,有充足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其二,有必要的帮扶,让学生能够成为主人。显然,这种教学理念与《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的论断不谋而合。不难想象,教师“主体”观念的不断更新,定能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
   2.教学组织:由“随意”走向“妥帖”
  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无视学生的真实需要,而采取一些教学策略,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建构及能力养成。例如,某教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先让学生尝试笔算例题“52÷2”,然后,请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作品,并介绍自己的笔算过程。我们看到,在学生说理的过程中,教师多次打断、插入追问“为什么先商2”“为什么把2写在十位上”……到后来,学生非常紧张,以至于后半段的说理变得凌乱。其实,在学生说理时插入追问,是教师常有的教学举动,美其名曰“抠重点”。但问题在于,这样的随意插问,打断了学生说理的完整性,干扰了学生思路的严密性,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抠重点”并没有错,但应该在学生完整说理后,这才是最为妥帖的。如果教师能针对日常教学中的一些行为,加以思考,不断改进,使之更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更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无疑是专业成长的重要印记。
   3.问题思辨:由“狭隘”走向“完满”
  对教学现实中各种实际问题所持的态度、所抱的立场,是衡量一位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维度。这就是说,对于某些问题的思考,如果教师能从开始的肤浅、狭隘慢慢地转为后来的深刻、圆满,专业成长便会随之发生。请看一个关于“非预设性生成”的真实案例。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当问到“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时,有学生回答“0.5”,教师不置可否,以追问“还有吗”一笔带过;有学生回答“■”,教师充分珍视,随即教学■的含义及写法……可以看出,对于课堂现场的“非预设性生成”,这位教师的应对策略依然是回避、敷衍,尽管此处生成的信息是正确的。从数学逻辑分析,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用0.5或■表示都是可以的。因此,教师应对时的“冷热不均”会打击学生的探究热情,割裂知识的内在联系。其实,如果教师能对两种回答都予肯定,并清晰点明“半个用0.5和■表示都可以。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这样既点亮了课堂生成,又尊重了学科现实。
   二、策略思考:缘于自觉的行动卷入
  正如台湾知名女作家吴淡如说的那样:“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专业成长的“幸福”,需要我们“咬紧牙关”地“做”出来。一些教师目睹别人的专业建树时非常羡慕,“看看很冲动,听听很触动,想想很激动”,可一回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却仍旧“一动也不动”。那么,专业成长依然是“别人的风景”,而非“自己的美好”。笔者认为,每位教师唯有走出“被成长”的牵强感,树立“要成长”的自觉性,立足当下来积累,渐行渐远地提升,方能达成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解决了观念问题,才可探讨策略问题。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策略,当前相关的研究文章很多。在此,笔者基于自己的成长经历,着重阐述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基本途径。
   1.夯实“常态工作”,让专业功底更实一些  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终极目标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专业成长必定依托于常态工作而逐步展开。所以,笔者始终秉持一个观点:认真工作,便是最好的专业成长。只有认真工作,才能体会其中的“真、乐、趣”,激发继续奋进的动力;只有认真工作,才能积蓄其中的“真经验”,铺垫后续提升的资本;只有认真工作,才能发现其中的“真问题”,捕捉智慧生长的载体。
   例如,笔者以前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发现,学生知道了“1厘米=0.01米”后,对“3厘米=0.03米”确信无疑,但对“18厘米=0.18米”却心存疑虑,很多学生认为“18厘米=0.018米”。几次教学都遇到这个问题,笔者由此展开了一些思考。经过与学生交流,笔者认识到,“3厘米=?米”与“1厘米=0.01米”相似(厘米数均为一位数),是“同化”式建构,模仿即可;

而“18厘米=?米”与“1厘米=0.01米”不同(厘米数是两位数),是“顺应”式建构,相对较难。所以,以后每次教学这节课时,对于“18厘米=?米”,笔者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效果较好。先让学生从0.03米开始1厘米、1厘米地往上加,并依次报出小数:0.04,0.05,…,0.09。到此拐点处活动暂停,教师适时点拨:再加1厘米,9便“满十进一”,得到“0.10米”(请学生反复说说0.09到0.10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继续数:0.11,0.12,…,0.18。这样组织教学,在计数单位的逐个叠加中沟通了0.03与0.18间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实现“顺应”。这个片段,应该可以看成是认真工作的一个案例。从中,笔者不仅解决了疑难问题,还有理念顿悟:教,要落在学生的需要处。
   2.抓住“关键事件”,让专业水平更高一些
  在每位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关键事件”,如上公开课、参加赛课、主持课题……如果说,日常的认真工作是一种“厚积”,那么,偶遇“关键事件”时便有可能“薄发”。当然,应对这些的“关键事件”,教师往往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如果惧怕压力、临场退缩,“关键事件”便会擦肩而过。笔者认为,迎战压力很有好处,因为压力既是对潜力的召唤,也是对动力的孕伏,更是对能力的助推。充分投身“关键事件”,逼自己在“贵人”帮扶下“摸爬滚打”,或许就能打通专业成长的“任督二脉”,使收获更多、提升更快。
   笔者曾于2008年4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这无疑是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在参赛课《工作效率》的磨砺过程中,有“山重水复”的郁闷,有“柳暗花明”的豁然,真可谓“一波三折”。第一稿教案中,为了体现“大挑战”“高难度”,环节设计虽有新意,但有些“华而不实”。细加体会,这份设计是围绕“教师”(参赛成功)展开的。痛定思痛,第二稿教案显得更为笃定。尊重教材,组织有序训练,从“情境感悟”,到“练习深化”,再到“拓展应用”,教学活动朴实周全。然而,由于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可以说,这份设计是围绕“知识”展开的。之后,第三稿教案着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力求激发需要、丰富体验、放大生成。当学生全心投入时,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所以,这份设计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这段有些漫长的磨课经历,锤炼了实践能力,拓展了思辨深度,更重要的是完善了笔者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参赛课也好,家常课也罢,都不应一味追求“教师”的精彩,不该机械偏重“知识”的训练,而须深层聚焦“儿童”的状态。
   3.依托“典型路径”,让专业素养更厚一些
  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些“典型路径”常被人们提及:多读、多思、多研、多写……毋庸置疑,这些经过无数名师实践检验的成长通道,值得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加以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每条通道的操作要点,结合日常教学,不搞形式主义,强调细水长流,切忌虎头蛇尾。一段时间下来,“量”的累积必定促成“质”的提升。
   (1)“读”出视野。阅读是拉升教师学术视界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笔者始终关注以下四种阅读。一是阅读教育专著。教育专著大多围绕一个主题,分板块、有条理地逐层论述。通过阅读,有利于教师深入把握这一主题的学术成果。二是阅读学科刊物。笔者每年都订阅近10种学科刊物。相比专著,刊物内容更新快、范围广,对一线教师更具实践借鉴意义。三是阅读人文读本。笔者很喜欢看《散文》《读者》等“闲书”。尽管貌似跟教学无关,但书中所散发的生命哲理、思想光辉却是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价值底蕴。四是电子作品。优课视频及某些电视节目,都是值得关注的阅读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既要重视“刻意阅读”,在有眼前需求(如在写文章前找文献)时,进行专项阅读,更要加强“随意阅读”,在无眼前需求时,坚持常态阅读。
   (2)“思”出原理。教学反思,被很多学者定为专业成长最有力的助推手段。无论对于自己所上过的课、所听过的课,凡有“会心一笑”的精彩,除了赞赏回味,更要反思之所以出彩的“背后秘诀”;凡有“如鲠在喉”的缺失,无需抱怨失落,而应反思之所以不足的“内在病因”。笔者曾听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朱德江执教《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某班同学的身高数据”(按学号自然排列),并创设“选10名身高接近的同学组建鲜花队”的问题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引导学生自发产生“数据排序”的真切需要,而具体的“排序”工作,却由电脑“代劳”。通过这个片段,笔者深刻感受到,朱老师准确把握住了统计教学的数学本质:凸显“数据分析观念”(“课标”2011版提出的数学课程十大关键词之一)的培养。
   (3)“研”出真知。为了提升教学效能,建议每位教师立足常态,对某些“个人教学实际问题”进行跟踪研究,从中既实现了问题解决,又修行了学术智慧。如我市有位四年级数学老师,针对自己教学及日常听课中所发现的“课堂教学环节过密、活动过多,导致当堂作业难以落实”的现象,进行了“四年级数学课有效落实当堂作业的策略探究”学科教改项目研究。围绕这个主题,他与同伴对当堂作业的时间分配、落实时机、使用方式、批改策略等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探讨,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比较显著的促进作用。
   (4)“写”出感悟。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徐斌谈及自身成长历程时曾经说过:“唯有文字留下了时光的痕迹,留下了快乐的、隐忍的、20多年对教育的感悟。”确实,“有感而发”的教学写作,是一名教师“破茧成蝶”的催化剂。我们可以写反思,盘点教学心得;写课例,回眸教研过程;写故事,再现生动场景;写论文,总结经验观点……不求面面俱到、文笔华丽,只愿真情实感、原汁原味。一旦形成“心有所想、笔有所动”的自觉意识,也就意味着进入了专业成长的“快速路”。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智慧 智慧 的意思 旁求俊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这样教
    现代诗歌教学突围的若干途径
    突显“过程性”,追寻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味
    以建构性教学模式开展科学概念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