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学管理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谈孙中山教育观对现代教师素质的启示
摘要:孙中山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他的革命事业中,但对于教育事业的影响仍然很深刻,历久弥新,对现代教师的素质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孙中山 教育思想 现代教师 教师素质      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军人物,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统治,同时他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从革命的角度提出了许多见解深刻的教育思想,并为促进教育发展开展了许多实践措施。从中我们发现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一、学识渊博、品德高尚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的体系和高尚的道德素质。孙中山说:“惟必有知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责任重大。兄弟惟望诸君谨慎小心,养成国民之模范。”[1]教师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师德都是作为教师必备的素质,因此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经师”,还要做好“人师”。   “经师”代表一个教师的知识素质,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等。学高方能为师,因此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掌握教育技能、不懂得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的教师,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情趣及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又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知识渊博不仅是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工作所必须的条件。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有个性、有思维的人,为此教师必须运用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夸美纽斯说:“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学记》里也有“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WWW.11665.CoM因此,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方能吸引学生、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人师”即师德,代表着教师的道德素质,就是要做到以己为师,以身作则。孙中山曾强调说:“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少年男女,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其中教师的言行、习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对他们形成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就决定了教育者自身强烈的示范性。此外,孙中山认为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不能“虎头蛇尾”做到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2]   二、尊重差别,因材施教   孙中山说“质有智愚,非学无以别其才,才有全偏,非学无以成其用……盖贤才之生,或千百里而见一,或千万人而有一,若非随地随人而施教之,则贤才亦以无学而自废,以至于淹没而不彰”。[3]每个人的资质都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这种差别,考虑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量力而行,避免要求学生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或让学生放弃力所能及的课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达到“长善救失”、人尽其才的教育目的。  因材施教,即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在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施予不同的教学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应有的施展。随着全民教育思想的不断落实,关注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一定要具有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特有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别差异的客观性和复杂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要下功夫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尽量能够从原有基础出发,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反对灌输,强调启发   孙中山批判封建社会崇尚书本,“死读死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法,赞扬西方学校的教师“津津启导,虽理至幽微,事至奥妙,皆能有法以晓喻之,有器以窥测之。其所学有浅而深,自简及繁,故人之灵明日廓,智慧日积也”。[4]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强调灌输,学生只是被强迫记住知识,并不见得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通过细心讲解、实物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最简单容易处着手,这样才能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积累智慧。   现代教师一定要具备启发诱导的教学能力,这样方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呈现出来,而且掌握这种能力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专业发展的要求。启发有很多种方法,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各种方法的使用技巧,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了解教材和学生掌握程度的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创设启发情景,逐步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达到掌握、运用的地步。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启发的力度,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四、批判歧视,倡导多元   首先,就其性别歧视来说,“中国女子虽有两万万,为教育一道,向来多不注意,故有学问者甚少”。[5]孙中山坚决主张铲除这种不平等的教育现象,

大声疾呼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倡导开设女子师范院校,并为鼓励女子师范院校的发展,多次参加其开学典礼。其次,就民族歧视来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掌握教育权的满汉贵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实行压制和摧残。对此孙中山坚决反对,他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在他的建议下设立了蒙藏教育司,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鼓励兴办民族学校,为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文化培养人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强烈的多元文化思想认为不论性别和民族,每个人和每个民族都有得到共同发展的权利。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是当今教育的潮流,它主张“一个国家由不同信念、行为方式、肤色、语言的多样化民族所组成的文化,其彼此间的关系应是相互支持且均等存在的”。[6]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这种社会的多元文化性,决定了我国应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势必对教师也要求具有多元文化素养。在多元文化视角下,首先要求转换教师观念、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以期达到多元文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其次,要提升教师的多元文化能力,通过积累经验和培训逐步提升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   注释:   [1][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357-358,9.   [2]托尔斯泰.教师道德[m].严缘华等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22.   [3][4]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9.   [6]钟启泉,李雁冰.课程设计的基础[m].济南:册东教育出版社,2000.347. 论文网在线:www.lunwenwang.co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孙中山 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