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体育人文精神之研究

   摘要根据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体育环境对高校体育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加强高校人文精神策略,期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并起到促进作用,最终真正地摸索出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好的改善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

  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事业的核心,不仅作为体育运动的精神指南,而且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殊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体育文化领域的振兴和繁荣以及优良人文环境的营造,对体育人文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为加强和改进体育人文精神指明了新的方向,促进高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其作出新的思考。
  1 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1.1 体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一致性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而且需要营造以友好、理性、关爱与宽容为核心内容的和谐人文环境。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主要包含四对和谐关系,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社会内部的和谐、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世界各文明之间的和谐。“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大致归纳出人文精神的科学、道德、价值原则、人本主义、终极关怀五层含义。体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思想的体现,它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的,关注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体育运动所蕴含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伦理、体育思维方式、体育行为方式等,都是体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体育人文精神的标识。Www.11665.COM可见,体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一致性。
  1.2 加强和改进体育人文精神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体育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它既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能够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体育人文精神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真实精神、人的真情实感、人的真实愿望,它提倡在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以及学生的生命意义,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完成对真善美的追求,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交际、学会生存,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实现健全的自我。它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促进社会文化更加繁荣、倡导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促进人际关系诚信友爱四方面。因此,体育人文精神在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是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
  1.3 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从加强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体育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文化的心理辅导、行为引导、认识指导、评价督导、审美诱导和道德劝导,关注高校体育的人文精神,使大学生的体格发展与其人格完善相协调,社会实践与人格实践相协调,生命机体的健康及个性品质的提高,能够和社会及其时代精神的文明相适应,使体育的发展及人的发展能够和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发展相适应,以利于大学生身心和谐、知行统一和人文素质、综合创新能力的增强。因此,我们必须将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纳入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最终培养出具有较强“能力意志”与“能力资本”、有相对完美而独立人格魅力及旺盛的生命活力的人。
  2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体育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人文精神是指属于人关于其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人的人性、人格、人生、价值、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尊重、关心、关注、关怀和弘扬,是人及人类体现自身尺度,洋溢人生理想和信念,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人文精神实质上属于人的素质范畴,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实质上是对大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教学在目标的定位上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受到广泛的认同,体育人文精神伴随着其发展过程中,虽然总体发展趋势是前进的、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
  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健康为首要目标,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虽然强调的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实践的结果却呈现出只重视“智力”和“德育”,而对“体育”是有之不多,缺之不少的尴尬状态。完全生理的体质关怀成了高校体育的唯一目标,对于更深层次的对体育的要求和理解成为一种无回应的呐喊,“人文精神”离体育教育已很遥远,我们的体育教育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可有可无的“体质教育”和“体力教育”。高校的体育教学这种偏重于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进行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的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导致有许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愿意主动上体育课,不能真正领略体育课程中所蕴涵的“真、善、美”的人文思想的真谛,逐渐形成了“重技术、轻精神”,“重成绩、轻人格”的恶性循环,以至很难达到完美技术和人性的统一;另一方面,对“健康”理解不够全面深刻,对与体育相关的体育伦理、社会、心理、生理、人性、休闲、生命等诸多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3 和谐社会背景下加强高校体育人文精神的对策研究
  3.1 “和谐”思想指导下更新教学理念,突出人文体育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之根本,不仅要教给大学生各种身体运动,还要传授体育运动所蕴含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伦理、体育思维方式、体育行为方式等,这些都是体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体育人文精神的标识,从而达到既健身又育人的目的。然而,在高校体育课中却长期存在着教学内容、形式、培养目标、评价方式等不科学的现象,追溯其根源,便是理念颇为陈旧,人文精神严重缺乏等问题。文献资料表明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只注重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教学活动失去了生活的特性,导致体育课堂呆板而缺乏活力,这势必造成学生厌学,不得不使我们要好好反思。体育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真正需要,要求高校体育必须努力在教学中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渗透,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使高校毕业生不但德才兼备,且智体双修。

  3.2 调整课程体系,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应当较全面的开发多种类学科,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土壤。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者在教材的编订中,不但要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而且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将又新又好而且实用性强的健身方法引进到学校体育中来。在实践中可将普通高校人文体育课程的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多样化,以学生不同时期发展、不同心理、不同体质为根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舞蹈等项目,可以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美”的真谛,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武术、太极拳、舞龙舞狮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把过于竞技性的教材简易化,科学合理地修改其操作过程和难度要求,使得该运动项目更加适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接受能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在进行运动损伤处理以及营养卫生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意识,增强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动力;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够使学生怀揣感恩面对周遭的人或事,以此达到培养其健全人格的目的。
  3.3 构建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识活动,它是人类对自身实践活动自觉的鉴定和反思的过程,其实质在于促进人类活动日趋完善,从而更加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评价长期以来均为针对课程结果进行的评价,对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关注不足,评价结论更多的用于对评价对象的甄别和选拔的目的。而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逐渐再变革的体育教学评价更体现人文精神,回归评价的本质内涵,即评价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首先,不能为“评价”而评价,评价应该起到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即可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可使教师的发展和教学工作上得到改进;其次,评价的形式应该更能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各种形式的评价有机结合,以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公正,这也是评价中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三,评价的内容应丰富多彩,不仅考察学生的运动成绩,要帮助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最大限度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3.4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人的发展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要实现人作为发展手段的工具价值到人作为发展目的的精神价值的飞跃,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洗礼,然而,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对营造体育教学的人文氛围,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我们可以将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纳入教学计划,以学生为本,完善各种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举行体现大学生特点、具有文化品味的各种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体育精神;定期举行体育摄影、体育漫画、体育知识、体育主持人等各种竞赛活动,做到专业性与大众性结合、娱乐性与教育性结合、健身性与竞赛性结合、经常性与定期性结合,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都能间接地起到激励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
  3.5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来实行,如(下转第27页)(上接第4页)果没有相应素质的教师,再好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都将落空。在体育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同样靠教师去落实,要靠一支有相应理念和素质的教师队伍来保证,要取决于体育教师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学不高难以为人师,身不正难以为世范,老师学术造诣很高,治学执著严谨,便会受学生尊敬,教师的学识、为人及人格力量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新时代的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具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人文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
 
  参考文献
  [1]马岳良.体育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价值[j].体育学刊,2004.2(11):24-26.
  [2]卢元镇.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曹卫.体育文化渗透与人的生活[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48-49.
  [4]张雪临,马晶,龚德胜.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5(26)5:27-29.
  [5]周竟.我国学校体育之回望[j].四川体育科学,1995(4):27-29.
  [6]袁莉.人文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温元秀 [标签: 校人 民族精神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影响社会课课程编写的因素及原则的思考
    例谈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应注意的三个方…
    “社会危险性”实证研究
    新闻学是具有强烈人文底蕴的社会科学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中国足球=中国社会?
    艺术院校民乐表演教育如何面对社会运用价值…
    论三言两拍的文学意义与社会价值
    高等教育助推阶层固化的社会资本分析
    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如何构建中学数学和谐课
    加强留守儿童自我教育 促进教育和谐均衡发展
    《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