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试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
论文摘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之际,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愈显重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掘蕴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思想,努力提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效。
  论文关键词:大学;人文精神;教育
  在中国现代化向纵深发展之际,塑造合乎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新型国民就成为当务之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将使大学生在国民人口构成中的比例日益提高,因而,国民素质的高低日益取决于大学教育的成效。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文教育或备受冷落,或收效甚微。一些院校将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简化成了“唯智主义”的单一化标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似乎家喻户晓,但急功近利的价值选择,却使一些院校弱化了育人的另一半责任——人文精神的培养。
  20世纪初,章太炎就提出了发人深省的“俱分进化论”,他认为:“进化之所以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专举一方,惟言智识进化可尔,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进化,如影之随形。”(《俱分进化论》,《民报》第7号)。其意为:人的科学知识、智能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进化的,而人的物质生活、道德观念则是苦乐善恶双方同时并进。章氏的研究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怎样才能在科技、智能进化的同时,促成人伦道德向善的方向演进,这是一个令人困惑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反观百余年来先进的中国人对于这一问题的深沉思索,不难看出,在中国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如何积极引导国民正确处理诸如道德与义务,个人与群体,道义与利益等方面的关系,更是关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WWw.11665.Com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的人文精神难以完全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而系统、完整的当代人文精神又一时难以建立起来,正处于由旧趋新的转型期。加之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不甚得力,致使青年学生在精神领域中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如降低理想、厌弃崇高、不善合作、唯我独尊、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意志薄弱、难耐挫折等。作为思想理论和社会人才生产基地的大学,应当在人文精神教育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新型人才精神理论的框架?如何才能提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成效?这些问题,都亟待大学教育工作者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理论为指导,深入挖掘蕴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内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积极开展科学的理想、信念、信仰教育。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一段时期以来,大学思想教育中存在一种“喜新厌旧”倾向,即对新思潮、新理论乐于接受,而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心存厌倦,甚至出现了一些青年学生对马列著作束之不观的严重问题。据说,有一位导师有感于学生的这种主观情绪,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隐去作者姓名等背景材料,让声称对马列著作不感兴趣的学生去研读,结果学生读后大加称赞。该故事似乎极具凋侃性,但其所反映的问题是十分严肃的。因此,我们必须牢记教育方针,严守教育阵地,通过积极引导和富有时代精神的创造性阐释工作,展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使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大学人文精神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为提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成效,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客观平和的教育态度,引导青年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推理能力。他们不轻信、不盲从,凡事都要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取舍。如果对他们耳提面命,指手划脚,强行灌输,势必会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教育成效。大学生们的另一特点是厌弃空喊高调,崇尚客观平实。为此,实施人文精神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心灵。目前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想太高,传统文化陈旧过时,西方文化合乎潮流。矫正这些认识偏差殊非易事,大学教育工作者若想在人文精神教育中有所作为,必须学贯中西,见解独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科学名著、西方哲学、当代社会思潮和热点问题、人文精神建设理论构想等等,均应有深入的了解并独具真知卓见。

此外,还须具备较强的参悟能力,善于阐释发挥,讲解艺术娴熟,审美情趣高雅。从道德素质上讲,他们应该洁身自好,人格无瑕,先忧后乐,关心民瘼。但是,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难遂人愿。他们为求名利弄虚作假,知识构成难应时需,教育思想僵化拘泥,教育方法死板老套更有甚者,学术腐败渗入校园,致使学生疑虑、彷徨,人文精神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当代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于一身,“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限于专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以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利益的事,而且这种关怀必须是超越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团体)的私利之上”(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序》)。大学教师应当以此自勉!正人之前,必先正己,育人之先,必先使自己成为素质过硬、人文精神强健的人。
  第三,当今大学的人文精神教育,必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比如儒家思想中的“慎独”观,强调加强个人修养、追求自我完善,于当今犹有现实意义。鸦片战争前后的理学家唐鉴,十分重视“立身”的重要性,认为“正直可以慑回邪,刚键可御强梗。庄严可以消柔佞,端悫可以折侵侮,和平可以息横逆。简易可能综繁绩,抱仁戴义可以淑身心,周规折矩可以柔血气,独立不惧可以振风规,百折不回可以定识力”(《国朝学案小识·守道篇叙》)。这种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刚正不阿、不卑不亢、独立不惧、百折不回的高尚情操。再如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在承认差异和矛盾的前提下,试图用中庸之道防止斗争激化。促成矛盾的转化和解决,从而使双方达到协调与均衡;墨子则主张通过“兼相爱,交相利”达到“和”的境界,以互爱互利为原则,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竞争et益激烈的当今社会,现代人应该从这种思想中获得启迪,知道只有通过双方的利益互补,才能避免两败俱伤,争取双赢局面,求得根本利益。而儒家的仁爱思想。富蕴宽容精神,提倡豁达大度,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理念,有利于矫治当今存在的以邻为壑,人情淡薄,屈人就己,强人所难等弊端。儒家还把义作为处世立身之本,崇尚大仁大义,仗义执言,见义勇为,谴责不仁不义,背信弃义,见利忘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中国两大传统宗教——道教和中国化了的佛教中的一些有益的成分,同样可以经过现代阐释而用作现代人文精神培养的养料道教蔑视世俗的一切荣辱得失和功名利禄,主张人们超凡脱俗、清心寡欲、返朴归真,追求人的人性独立和精神自由。佛教以慈悲之心怜悯众生,重视人们行为的善恶价值,竭力劝人弃恶向善,以无我之心待人待物,灭除妄见,超越自我,舍生取义。这些思想内容,有助于引导人们抵制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陶铸独立、完善的道德品格。当然,两大宗教中的消极避世思想是必须批判的。
  当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浪潮向我们铺天盖地般压来时,我们欲构建的人文精神理论体系,能否在大学校园内大行其道,除了应该贯穿体现教育方针的思想内容外,关键还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国家、社会和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国民之精神需求。而目前在很多方面,我们并未占据主动,仅以网络文化而言,它已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并未能使自己的主导性精神观念在其中占有相应位置,更何谈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大国却在目的明确地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一切现代传播媒体,不遗余力地推行其文化霸权主义,这又大大增加了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复杂性。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有所作为,不辱历史使命。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王彦芳 邓秀丽 [标签: 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从iPhone热现象中反思大学生自我价值观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提高食品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的教学新思…
    基于阿莱悖论的内蒙古大学生投资创业心理研…
    健身走、跑的锻炼方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
    从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青海省与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影响女大学生体育教学接受能力的主要因素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