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谈整合多重研究范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
                            作者:侯爱萍 周新辉 林美卿 

   〔论文关健词」范式 教学
    〔论文提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一门历史规模宏大、理论内容深广的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实戏中必须与中共党史学科的“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三个代表”范式等多重研究范式相融合,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和特色,以提高理论教学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经历过多次的调整与改革。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史》在1985年调整为《中国革命史》,1998年改革成《毛泽东思想概论》,同时增设《邓小平理论概论》(后又发展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随着改革开放和理论创新,它还会继续调整。目前教育部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正在进行新一轮改革,把其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或者统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虽然这些课程名称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具有在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之间保持张力的共同点。wWW.11665.coM不管从怎样的角度调整改革,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革命与建译及改革开放的宝贵财富。而中共党史的研究成果则一直领引着这些课程的发展。综观几十年的中共党史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中理论范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其学科性质界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属于强调意识形态的政治理论课,三者共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共党史学虽然是不同学科,但彼此在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所以我们认为在这些课程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中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导,必须引进借鉴中共党史研究的多重范式,紧跟相关学科的创新进展,抓好课程体系之间的逻辑联系和相互衔接问题,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一、中共历史研究中的多重范式
    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是最早提出“范式”这一概念的,他认为“范式一词有两种意义不同的使用方式。一方面它代表着一个特定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等构成的整体。另一方面它指谓着那个整体的一种元素,即具体的例题解答;把它们当作模型和范例,可以取代明确的规则已作为常规科学中其他谜题解答的基础。”简言之,“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现在,范式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但是任何一种范式都不会永远是主流范式,它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时空的转换而发生变化,解释力更强的范式就会出现。
    总起来讲,中共党史学研究范式先后经历过“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和刚刚兴起的“三个代表”范式的更新发展。
    一是“革命史”范式。这是中共党史研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范式。该范式对中共历史的研究考察侧重于民族与阶级斗争、矛盾,以阶级斗争、唯物史观作为主要的分析方式,围绕政治斗争、革命领袖人物的思想展开进行。这当然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以及1949到1976年间持续的政治运动状况相吻合。这样,人们就很自然地把研究革命斗争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范式。时至今日,这种研究范式仍潜在地影响着中共党史研究者的思维方式。但是这一范式对经济生活缺少关注,很难适应和平与发展时代的改革开放历史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指导,“阶级斗争”范式曾经占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成为对领袖歌功颂德、实行个人崇拜的工具。但从纯学术的角度严格说来,这种范式是没有意义的。
    二是“现代化”范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极“左”的阶级斗争路线被我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路线所取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展,新时期党史研究的重心逐渐由民主革命时期向社会主义时期转移,而传统的党史学范式的理论框架无法整合“现代化”的主题,难以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党史的理论分析工具,改革理论范式已是新时期党史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社会现代化角度衡量历史任务、政党、及历史人物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作用原理的具体化。张静如先生最早提出了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相结合,用“社会现代化”的新视角来阐释中国共产党历史和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政党等历史作用的新思路,从而建构了现代化党史学的崭新理论范式。随后,张静如先生又提出“生产力”范式,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全过程的核心内容;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准,来衡量评判政党、集团和个人的历史作用、性质和意义。至此,中共党史学科形成了以社会现代化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的新的理论范式。
    三是“三个代表”范式。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成为我党的行动指南。张静如、石仲泉、郭德宏等中共党史学的专家创造性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进中共党史学,主张从“三个代表”与中共党史两者互动的角度去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评判历史事件和人物等,初步建构起了全新的中共党史学理论范式。
    “一个主线、两个内容,这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中共党史学带来的新的启示”。fzl0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是中共党史发展的主线;坚持和推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共党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中共党史发展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经济和文化提高到极为突出的地位,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本质”,有利于深化中共党史研究。

    二、与时俱进地把中共党史的多重研究范式引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
    “多重范式共生现象的出现和范式彼此间的关系及单一范式的局限性解释力有关。”众所周知,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领域比自然科学领域有着更为复杂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党建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和理论,又由于历史和政治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者本身都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所以中共历史、政治理论研究中的多重范式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范式转换的关系而是丰富发展的关系,是重叠交叉关系。

   从上述中共党史几种范式的多重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单纯靠一种范式来讲好历史规模宏大、理论内容广泛的政治理论课程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认为教学实践必须与相关学科研究的多重范式相融合。所谓整合多重范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采用多种范式,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和特色。具体地说,应当遵循弘扬主旋律与拓宽知识面、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的角度和深度,避免同一内容的讲授简单重复,同时体现学科发展轨迹和最新发展动向,保持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开放性,跟踪反映国内现代化建设、国际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历史责任感。
    当然课堂教学不同于理论研究。课堂教学一要通过具有鲜活形象的实例去论述基本思想理论,二要吸收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从宏观层面帮助学生把握思想理论。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以革命史范式为主,结合现代化范式,辅以“三个代表”范式进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
    历史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历史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深人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史可以看作是同一历史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影响,而不能随意地取此舍彼,把它们割裂开来。正因为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学科特点,所以我们必须结合中国革命史来进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才能使毛泽东思想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才能使学生对毛泽东思想从感性到理性有一个完整、全面、客观、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况且丰富生动的史实例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社会现代化是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就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变被动社会现代化为主动社会现代化;二是领导中国人民积极探索并主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尽管这条道路曾经走得很艰辛很曲折,有过成就也有过教训,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而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的历史功勋是卓越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汲取了毛泽东思想的丰富素养。毛泽东提出,生产力标准是评价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的根本标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共产党人一切言行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等思想,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养。
    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则以现代化范式、“三个代表”范式为主。
    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全面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思想。这些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又集中体现了生产力观点、文化观点和人民群众观点。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张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仅成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且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事实上,毛泽东与邓小平是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争取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建设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毛泽东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上篇,邓小平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下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间题,总结党的基本经验而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辄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关于生产力、文化、人民利益阿题的论述越来越多,思想越来越突出,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
    正因为如此,张静如提出既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全过程中抽引、总结、概括出来的,也就是说,它本来寓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全过程之中,它是潜在的、更深层次的东西。过去由于人们的认识有限,所以没有能作出整体概括。现在,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逐步加深,应该、而且也能够把“三个代表”思想“还原”回中国共产党八十余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所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都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衡量标准。历史也证明,“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在‘三个代表’上休现得好,什么时候中国革命和建设就顺利发展,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也健康,从而社会就得到全面进步。”反之,”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出现挫折和失败,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也不正常,从而社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重研究范式必须经过创造性转换,必须结合中共党情和中国国情,遵循弘扬主旋律与拓宽知识面、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个全面、系统、历史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之目的。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侯爱萍 周新辉 林美卿 [标签: 范式 马克思主义 理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浅谈甲方施工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内容
    浅谈做好大型建筑工程全面项目管理
    浅谈银行事权和财权划分及对策建议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作文的写作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浅谈托福阅读事实信息题的解法
    浅谈教育管理学学科属性
    浅谈警察职业教育与执法公信力的塑造
    浅谈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教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