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王小波的奥威尔情节
摘 要:本文通过将王小波的《未来世界》《2010》等小说和奥威尔的政治文学《1984》进行文本内部的对比分析,分析出最具《1984》特色的王小波作品,简单地探讨了王小波对奥威尔精神的吸收和融合,
  关键词:1984 极权 未来世界 新话
  一
  王小波在《怀疑三部曲》的序言中写到:“1980年,我在大学里读到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经历……乔治·奥威尔的噩梦在我们这里成真,是因为有些人以为生活就该是无智无性无趣。他们推己及人,觉得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看法。既然人同此心,就该把理想付诸实现,构造一个更加彻底的无趣世界。”王小波喜欢纯粹,但是遇到了浑水,他又会再撒把土使劲搅一搅,这种特质让王小波和奥威尔一拍即合,《2010》中的老大哥、《未来世界》里的我和舅舅、《寻找无双》中的王仙客、《黄金时代》里的陈清扬和王二……每一部作品中都会有几个人物带着淡淡的《1984》的气息,奥威尔对王小波影响之大,毋庸置疑。可惜现在人们说起影响这一类词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带上贬义色彩,对于特别出头的作品来说尤为如此。自我风格强烈的作家在为自己作品盖章的时候也承担着被众人“找茬”的危险——借鉴了哪个作家,应该被归于哪个流派诸如此类。说是为了文学史的梳理也好为了将一个作家定位也罢,其目的也只是想证明他的风格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们总是很享受把偶像从圣坛上拉下来的感觉。人们认为王小波的风格不可能是凭空长出来的,他常说《看不见的骑士》和《1984》,他亲口承认奥威尔和卡尔维诺对你的影响,他还关注同性恋,还描写性爱,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还卖得很好。WwW.11665.Com所以王小波总被认为是文学界的异类,进不了中国主流文学,归不进任何一个文学流派,连王蒙夸奖他的散文时也不忘酸酸的刻薄一下他的小说[1]。实际上卡尔维诺也好奥威尔也好只是给王小波通向自己的独特道路提供了一个捷径,不用和其他人一样在别处碰得头破血流才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理念的表现方式。相似却不相同,王小波正巧在急于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生存困境时遇到了奥威尔,而奥威尔又可以是任何一个有正义感和哲思的人的老师,极权以及由其暴露出来的人性弱点并不为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所独有,它是世界性的,不仅奥威尔,王小波也意识到这一点。只不过王小波将其表现的更含蓄,更富有调侃意味罢了。
  二
  “老大哥在看着你。”这是《1984》里最令人恐惧的一句话。奥威尔通过老大哥映射的是极权主义的恐怖。老大哥的画像被张贴在各个地方:电梯隔间里,街头角落里,甚至是家中的卧室里。和无处不在的老大哥连在一起的是摄像头,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大哥的监视之下,这就给人们一种错觉:不管黑洞洞的摄像头后面有没有眼睛,总是不能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在习惯了这种不自由的感觉以后,先前在镜头下面摆出的违心的表情和动作也渐渐变得真实了。在集权主义者们的眼中,群众像是一群容易被误导的绵羊,勿论是否有能力思考,到最后都会发出一样洪亮的咩咩声。奥威尔假定社会是人组成的,人对于社会的价值决定了人自身的价值组成,服从老大哥的安排在《1984》的世界中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方式,这是老大哥强加给人们的一种心理暗示,而像温斯顿那种妄图开启自我思考机关的异类,则被认为是没有价值的人而被消灭。与《1984》相反,在《2010》中王小波则假定是人组成了社会,人的价值决定了社会的价值,人们努力使自己盲从,使自己的价值取向朝他人靠拢,不需要老大哥那种社会机制,而仅仅靠一个引导,自身机制就可以将自己引向温斯顿最害怕变成的那种人,在《2010》中被称为数盲。数盲,顾名思义,不识数。他们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这点和温斯顿所在的党部差不多),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工资却可以活得很好,他们工作犯了错却可以免去惩罚。数盲是一种病,一种忘却一切痛苦的病,一种只能让别人痛苦的病(如果放在《1984》的世界里,数盲们大概是老大哥唯一不用费心的一个群体。)而一直得不了这种病的知识分子王二,则被人们称为“老大哥”。为了不侮辱这个称谓,他要时时看着别人,帮着别人,倒真正成了字面意义上的老大哥。这大概便是王小波式的调侃了。《2010》又叫作《未来世界里的日记》,是在王小波写反乌托邦三部曲[2]之前的一部作品,艾晓明曾评论说作者之所以放下这部作品而重新写了《未来世

》是因为其“并不满意《2010》中奥威尔的影子。”但是我认为最具《1984》特色的并不是《2010》,而恰恰是作者之后重写的这篇《未来世界》,也许王小波之所以重写,是发现自己在《2010》中把老大哥定位得太过荒谬了,而在《未来世界》里,作者克服了《2010》中的迷惑和犹豫不决,成功的把自己的想法和奥威尔的世界串联起来,没有丝毫做作的感觉。
  三
  《未来世界》的上部写的是我的舅舅。我的舅舅是个数学神童,大学时代写过很多惊人论文,因为年轻时插队弄坏心脏动了次开胸手术,变“傻”了,后来要当作家,写了很多书,但是因为政治原因一本都没有发表,再后来娶了我暗恋的物理老师兼邻居做妻子,最后由于电梯事故从十四楼落到地下室,被压扁了。我是个作家,要为这个曾经被自己单方面看作情敌的舅舅作传。但是又不能如实的把自己知道的写出来,就利用自己的历史专业优势开始生发,比如把由于腐败问题引发的电梯事故抹掉,再比如把舅舅的初恋对象换成一个穿着黑色皮夹克的女人f。《1984》中温斯顿呆的地方叫做真理部,他的工作就是改变历史,把原来说过的话销毁掉代之以党部想要后人相信的话,他们的办法是销毁报纸,而真实的历史也由于时间关系在过来人的脑海中被渐渐淡忘,历史可以被随意操作,记忆也是。《未来世界》里的我处境也是这样,我给舅舅写传记的过程就是改变历史和记忆的过程,王小波将这一过程延伸的非常巧妙:我让所有人成功的相信了f的存在,包括风韵犹存的舅妈。而我自己,也在叙述中渐渐混淆了f和舅妈的区别。世人只知道我的传记里的舅舅和f,而原本在记忆里活生生的舅舅和真实的舅妈,已经淹没在书中“颠三倒四”的叙述当中,连我也闹不清楚了。  奥勃良在《1984》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可以把他看作是老大哥的化身,但是这个化身和温斯顿又是如此相像,他虽然看上去丑陋无比,但是温斯顿不自觉地会对他产生依赖和好感,会毫不犹豫地信任他,把他当做自己的导师,他是温斯顿抛去自己坚持的真理后的自我。温斯顿和奥勃良,一个站在集权制度的对立面并想努力冲破牢笼,一个固执地代表着集权制度的利益并且深以为荣。奥勃良开始就没想让温斯顿活着,他要让温斯顿在死前真正地反省自己的“错误”,不让其怀着崇高的尊严而是让其充满对过去自己的忏悔和对老大哥的热爱死去。《未来世界》里没有像奥勃良这样坚韧又强势的人物,但是有一个像被奥勃良改造以后的温斯顿式的人物——动过手术后的我的舅舅。与此相对,代替奥勃良位置的就是f,一个有点神秘的掌握权利的女人,f具体是谁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但是舅舅对她的感觉和可怜的温斯顿是一样的——如果温斯顿改造好后被枪打死前能看到奥勃良的话——但是却比他们单纯许多,f单纯地代表着权利和欲望,而奥勃良则多了让人向谬误低头的智慧和压迫力,温斯顿害怕的不仅仅是权利,还有迫使他向权利低头的自己,而我的舅舅则多了漠不关心的呆滞。f要求他呆在牢房里,让他脱得精光审讯他,他没有觉得被侮辱,f坐车到他家看他的文章,强迫他和自己做爱,他感到的也只是害怕和痛苦,这些都只是身体上的,f并没有在精神上折磨到舅舅。有这么一种可能,舅舅只是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以此来逃避和保护自己,否则他也不可能写出那么多不可能出版的小说。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手术以后,舅舅那具有良知的心已经被人摘走了,他不会也不可能体会到真善和美,他写的小说之所以不能出版是因为容易被人看出被戕害的痕迹。而造成如今这样子的舅舅的人,就是那次手术,如此看来,给手术执刀的人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未来世界》里真正的“奥勃良”。
  《未来世界》的下半部分讲的是我自己的故事。就算我没有把舅舅的真正生平写出来而是编了一个故事,就算我拿到了可以胡乱说话的哲学博士学位,还是因为这个传记被重新安置了,被剥夺了自己的名字,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积蓄,还有自己的朋友,被放到一个无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然后我遇到了f,和我写的小说中的f不同,她是代表female的f,而我的新名字是m,代表male的m,f是公司派来的奸细,但是她爱上了我,我把她赶走以后她又自己回来了,不是代表公司而是以像我一样的罪人的身份回来的。我被分配进了专门写小说的第八创作集体g组——相当于《1984》里面裘莉亚工作的小说部——和其他组员一样一周一次脱了裤子接受保安员的鞭打。

温斯顿比我幸运点,至少裘莉亚并不是公司的奸细,但是在精神上,裘莉亚是倾向于叛逆的,她只顺从自己的天性和感觉,她喜欢温斯顿,所以冒着危险给他递小纸条,和他像地下党一样谈恋爱,在秘密的小屋中做爱,她爱温斯顿,是那种纯粹的爱,和理性无关。相较之下f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教育并且接受,她对于我的感情是在理性的驱使下进行的,不能否认这里面有很多感性的成分,但是吸引她的是我仅剩的那点尚未被阉割的不被社会认可的叛逆,这点可怜的不与现世同流合污的虚弱正义让她义无反顾的抛弃一切和我在一起。温斯顿与裘莉亚以及我与f的关系其实非常脆弱,温斯顿只是想向权利挑战——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偏要做什么,我成功了,便是反对到你了。而f之于我实际上是一个负担,我不需要通过f去证明什么,反而是f需要通过我来证明些东西。所以温斯顿在自己出卖裘莉亚后放弃反抗,裘莉亚在酷刑后视温斯顿为仇人,一个失去了自己赖以抵抗的唯一财富——爱与良知,一个继续顺从了自己的感觉,断掉情缘,出卖爱人,只是为了活下去。而《未来世界》中的我,在到了g组以后,在在众人面前脱掉裤子接受鞭打以后,开始变得和舅舅一样,被人将心摘走了,只剩下一堆行尸走肉,知道自己要爱f,却又无能为力,让抛弃了一切却又能够了解和感知到一切的f永远陪在我身边。这是《1984》和《未来世界》相同中的不同:一对反目成仇生离死别,一对爱无能爱无力却要相伴永远。到底谁比谁悲惨。
  在《1984》的附录当中奥威尔写下了关于新话的原则。新话是大洋国的正式语言,其设计是为了满足英社——即英格兰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上的需要。新话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异端的思想等所有其他思想方式不可能再存在。词汇多了,表达的方式多了,思考的方式就会复杂起来,新话把用词的选择减少到最低限度就是为了缩小思想的范围。作者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定的不可让与的权利,这些权利有生活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取得这些权利,人类创建了府政,证府则从被治理者的同意中得到权利。任何府政形式一旦有背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组织新府政……——这段《独立宣言》中著名的话翻译过来只有一个词:“坏思想”——因为其他的词此时早已不复存在。同样,在《未来世界》里,我在与f(当时我还没有发现她是公司的奸细)生活时简化了很多句子,比如把“精神文明建设”简化到了精神,又简化到了精,最后简化成“米”;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公司”简化成公,最后又简化成了“八”;把自己从“重新安置后人员”简称为员,后来又简称为“贝”。如果公司招我们这种人去训话,也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公司向重新安置人员布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就成了“八米贝”。和《1984》不同,这种黑话倒是对社会没什么影响,作者只是非常幽默的表示这种话说多了会让人性欲减退。但对于我,也就是m来说,这是我最后无法去爱f的最大元凶之一。奥威尔在写新话的时候无疑是非常认真的,他不仅写出了新话的创造机制,而且系统的在英文体系下,将构成新话的词语分成三类。相比之下王小波的黑话就显得有点寒碜,只是把偏旁部首拆下来凑一凑,当然这些没必要苛求,王小波只是借着这种形式传递一个信息,虽然这个信息不像奥威尔那么严肃,但是和整部《未来世界》的基调相同,调侃着告诉大家自己从《1984》中获得的启示:思想被禁锢,身体也会被拘束。m没有温斯顿那么强大的精神力去和权利去斗争,他甚至从来就没想过要斗争,他自己主动说黑话,主动适应失去“心”的生活,他其实很倒霉,在还没有发现温斯顿思考的问题之前就被“杀”死了。  四
  王小波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就是《黄金时代》,而人们往往也愿意将《黄金时代》和《1984》作比。王二和陈清扬的爱情折射着温斯顿和裘莉亚的爱情。其实仔细看看,王二和陈清扬的爱情要纯净许多,也光明许多,他们一样在寻找一个失乐园,但是他们后面没有猛虎,没有老大哥和秘密警察们,他们上山是自愿的,下山也是,他们有自由去寻找自己的生活,而接受惩罚也是他们的选择。愿与不愿,能与不能,是《黄金时代》和《1984》两对男女的最大不同,也决定了两部作品的可比性范围。《寻找无双》是王小波第一部小说,鱼玄机是否是无双,无双是否存在,是《寻找无双》的核心,也

《未来世界》里一带而过的历史真实问题——无双是存在的,但是证明无双存在的人们却是选择性存在的,王小波乐此不疲的在小说中论证逻辑学最基本的定理:a等于a,a不等于非a。而这个逻辑到了《1984》却变成a等于a,a也等于非a。温斯顿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也许王小波在写完《寻找无双》后找到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题材选择和人物定位方面,《未来世界》是王小波吸收奥威尔的最佳范本。其他如《黄金时代》、《寻找无双》包括《2010》等等只是在知道影响的前提下强制追溯,其作品内涵和延伸是王小波自己的风格。但在《未来世界》里王小波融合了奥威尔的理念,通过奥威尔的思想框架解决了自己的疑问,用调侃的语气表现了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切关怀和无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等是王小波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作品,40多岁本应是他创作出更多更好作品,形成别人无法模仿也无法让别人指摘其模仿痕迹的时候,可惜偏偏,与奥威尔一样,在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带着对世界和文字的眷恋与世长辞,也许这种深深的遗憾,才是两个人最深刻的共同点。
  注释:
  [1]王蒙在《难得明白》的最后说到:“我认为与王小波的议论相比,他的小说未免太顽童化了,所以我就不在这篇文字里再提他的小说,免得再和一名王某绑到一块儿,就是说我不能连累王小波,反之亦成立。”这里另一个王某是指王朔。选自《王小波十年祭》
  [2]反乌托邦三部曲包括《未来世界》《白银时代》《2015》三部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小波研究资料》,韩袁红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王小波十年祭》, 李银河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王小波全集》,王小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1984》,乔治.奥威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缅甸 乔治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教育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