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观赏桃研究现状及园林中的应用前景
摘 要:简要介绍了观赏桃的发展与现状,国内外种质资源的收集以及种质刨新方面的成就,中国博大精深的桃文化,观赏桃在景区、园林中应用情况,展望了观赏桃种质创新今后的发展方向,观赏桃在园林、盆栽中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观赏桃;研究现状;园林。
  桃[prunus persica (l.) batseh.]系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根据应用价值可以分为食用桃(简称为称桃)和观赏桃(简称为桃花)两大类。观赏桃以花形各异、花色众多、花期长、色泽艳丽、株型多姿多态,韵意深厚的桃花文化成为我国著名的赏花春景,全国也形成了许多赏桃胜地。目前,观赏桃在城市景观美化、生态环境改善、风景名胜区建设、观光农业中备受重视,开发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园林中应用最早的是桃,两者在形态特征上,特别是花与果的颜色、大小及花的结构、果肉质地与味道等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园林中适当应用桃品种。
  1.观赏桃研究现状
  1.1观赏桃新品种
  我国为桃起源中心,汉代开,桃作为一种观赏树种开始出现于园林中。我国拥有丰富的观赏桃种质资源,根据花色可分为白、红、粉、杂,根据花型可分为梅花、月季、牡丹、菊花,根据枝型可分为直立型、柱型、垂枝、矮化。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江苏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利用常规杂交、胚挽救技术、诱变育种等多种手段,培育出许多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新品种。
  1.2观赏桃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
  我国桃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悠长的栽培历史也是桃种质资源收集和创新历史。WWW.11665.CoM桃花品种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汉代,园林中开始使用桃作为观赏树种[1];我国桃花开始广泛栽植出现在唐代,这时桃花新品种也已初具规模,如绛桃、百叶桃、碧桃、绯桃、人面桃等品种[2]。而菊花桃在300年前就已被选择出来[3]。
  据记载,观赏桃从中国传人日本1309年[4];1695年伊藤伊兵卫的《花坛地锦抄》记载了垂枝桃、帚桃、寿星桃、碧桃[5];1636年碧桃从中国引入法国[6],垂枝桃最早在欧洲被记载是1839年,由siebold从日本引进的[7]。目前观赏桃已经广泛分布于亚、非、欧、美、澳五大洲,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
  1998年胡东燕等在沪、杭地区桃花品种资源的调查中记载了37个品种,发现杭州地区有桃花品种21个,上海地区有桃花品种15个[8]。 2007年何浩等在合肥地区观赏桃花品种资源调查记载了17个品[9]。2009年王燕等在对桃花源桃花品种资源及其特殊种质调查中记载桃花品种25个,其中4个品种系首次报道[10]。2009年顾振华等在常德地区桃花品种资源调查记载了41个品种,其中的“桃源寿星”为首次报道[11]。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桃花品种数报道达92个,其中直枝桃53个、垂枝桃15个、寿星桃18个、帚形桃6个。
  20世纪20-30年代,桃育种工作最早开始欧美国家。美国自1899-1940年间,从中国采集桃,引进碧桃品种、垂枝桃、粉寿、红寿,并利用重瓣红垂枝育成1个品种[12];1946年美国clarke苗圃育出4个由寿星桃与果桃杂交观花食用的观赏桃新品种[13];1993年moore 选育出由油桃与寿星桃杂交的品质好、果实小的寿星桃[14]。2000及2001年wemer从帚桃与油桃杂交f2代实生苗种选出4个帚形桃,其中2个为紫叶型[15-16]。
  碧桃在欧洲栽植了300多年[17],但很少有观赏桃新品种选育的报道。在过去30多年里,日本桃花种质创新取得了成功,先后育成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紫叶寿星桃[18];1985年吉田雅夫从常规粉色菊花桃的芽变中选育出红色的菊花桃[19];一系列帚形桃品种先后在日本育成。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古老的帚桃为亲本培育出照手红、照手白、照手桃、照手姬。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才开始桃的杂交育种研究工作,且主要应用于鲜食桃育种,观赏桃的育种始于20世纪70年代。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利用寿星桃、白凤和早红2号油桃为原始亲本,筛选出了一批较理想的优系[20]。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利用白凤与红寿星的杂交后代2—7自交,育成了观赏桃新品种“满天红”[21];利用迎春为母本、白花山碧桃为父本培育成开花早、需冷量低、观赏桃品种探春[22];随后培育出需冷量在400h以下的迎春、报春和惜春,以及红色菊花桃[23]。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研究所以rutgers redleaf、白寿等为亲本材料,选育出红叶、粉花、重瓣的观赏桃“红粉佳人”。
  

1.3桃文化博大精深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桃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5000年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不仅有《周南·桃天》“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象征家庭人丁兴旺与祥和的诗句,还有出自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杜甫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等用桃花赞美春天的诗句。现在,北京、成都、常德等许多城市举行盛大的桃花节,使人们置身于视觉审美与文化熏陶中。
  桃,其木、花、果各自具有不同的喻意,是吉祥、长寿及青春美好的化身。 中国人对桃的偏爱源远流长,桃在中国多被赋予美好的意义。从桃文化与复活神话和门神神话的关系来解析桃文化的底蕴,即可看出桃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2.观赏桃在园林中的应用
  2.1建立观赏桃主题公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赋予了桃花美妙而又神话般的色彩,全国以桃花为主题的公园的很多,其中尤以湖南桃源县的桃花源最为著名。桃花源景区有观赏桃品种37个,其中有北京紫、桃源寿星、朱粉垂枝、五宝等优良的观赏桃品种。北京植物园也收集了很多著名的观赏桃品种,如照手白、黄金美丽、白花山碧等。在重点建设此类大的公园或者景区时,也可以在城市绿地、公园、休闲场所、道路绿化等园林工程中使用观赏桃。因为像桃花源、北京植物园这样的景区、大多距离城区较远,市民参观的机会较少,尤其是花期有限,无行中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市城区应增加以观赏桃为主题的公园或公共绿地,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爱美需求,又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2.2观赏桃美化市容
  观赏桃花色艳丽,是春季不可缺少的观花植物,宜群植于山坡、溪畔、坞边,也可植于庭前、路侧等处,常与柳树间植,以形成 “桃红柳绿”的效果。树体开张、易于成花、花色艳丽的品种都可用来作为园林绿化的树种,比如菊花桃、洒红、满天红、虹雨垂枝等。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将观赏桃用做行道树、隔离带配景树,亦可培植花坛、树篱,这样既可增加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又可提高市民的文化欣赏的品位,尤其可以突出主题,和谐中更显出桃花的妩媚娇艳,这一搭配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春季景观,并已形成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
  2.3观赏桃盆栽、盆景制作
  观赏桃成花容易,且有矮化和垂枝等特色种类,非常适宜盆栽、盆景制作或作切花瓶插观赏。品种可选择矮化桃、垂枝桃,或花瓣大而艳的重瓣品种,如红寿星、鸳鸯垂枝、洒红花桃或黄金美丽等。观赏桃盆栽可以调控花期,延长观赏时间,满足节日需求。
  2.4观赏桃切花、插花生产
  我国自古就有插桃花的优良传统。近年,切枝催花技术也广为应用。桃花的切枝催花可以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将废物变成美化居室的鲜花。
  3.分析与展望
  3.1收集资源,引进优良品种
  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我国观赏桃品种选育时间不长,进行特异种质资源的保存尤其重要。我国观赏桃种质资源尚未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目前仅湖南、湖北、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有观赏桃资源的调查研究的报道,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国外在观赏桃新品种选育方面的成果,加速我国观赏桃种质资源创新的进程。
  3.2种质创新研究中应用分子标记
  观赏桃通过了长期的人工栽培和自然选择,其遗传背景复杂,来源不清楚。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为观赏桃的起源、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品种分类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3.3开展生物技术育种
  杂交育种是观赏桃品种改良的育种方法中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方法。尽管杂交育种为我们积累了一些观赏桃品种,但杂交育种实现育种目标时间长,随机性较大;并且容易造成结实状况较差,应加快引进和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对观赏桃品种改良及种质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3.4挖掘桃文化的内涵
  桃在中国古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具有不同的喻意和象征,是吉祥、长寿及青春美好的化身。说起桃,人们不但会想到桃木的虬曲、桃花的美丽、桃子的美味,还会联想起鬼怪、春联、祝寿、世外仙境甚至孙悟空、林黛玉,故而桃在中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桃文化”。
  3.5观赏桃在园林、盆栽中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自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对田园风光,通幽曲径,农家小院,主题公园,非常向往,希望能够体验到农家的休闲乐趣以及跟大自然亲密接触,因此,观光桃园的建立具有广阔的市场。人们生活品位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家庭对盆栽需求市场不断扩大,观赏桃盆栽能够使家居环境增添绿色气息,增添生机活力,增添喜庆气氛。
  参考文献:
  [1] 葛洪.西京杂记[m].重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6-7.
  [2] 陈景沂.全芳备祖[m].重印本.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337-370.
  [3]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m].重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34.
  [4]ogisu m.some thoughts oil the history of china roses[j].the new plants man.1996,3(3):152-157.
  [5]伊藤伊兵卫.花坛地锦抄[m].东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1995:142-144.
  [6]jaeboson a l.north american landscape trees[m].berkeley,call-fomia:ten speed press,1996:51l-519.
  [7] krussmann g.manual of eultivated broad-leaved trees and shrllbs[m].portland,oregon:timber press,1986.
  [8]胡东燕,霍毅,李燕.沪、杭地区桃花品种资源调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0(3):114-117.
  [9]何浩,袁何晓.合肥地区观赏桃花品种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72-11473.
  [10]王燕,朱发仁,顾振华.桃花源桃花品种资源及其特殊种质[j].中国园艺文摘,2009(11):60-62.
  [11]顾振华,王燕,步洪凤,等.常德地区桃花品种资源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2):376-378.
  [12]coffreda j c.jerbeyplnk,ornamental peach[j].hort science,1992,27(2):183.
  [13]刘佳琴,王虞英,宋婧一.北京地区两用桃育种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科学,2000,18(6):23-25.
  [14]moore j n.omamental dwarf neetrine-leprechaun cultivar:us,08508[p].1993-12-21.
  [15]wemer d j,worthington s m,snelling l k.peach tree named‘corinthian white:us,11902[p].2001-06-05.
  [16]wemer d j,worthington s m,snelling l k.peach iree named ‘corinthianwhite:us,11576[p].2000-10-17.
  [17]bean w j.trees and shrubs,hardy in the british isles[m].london:john murrey,1950:564.
  [18]yoshia m,seike k.‘red dwarf’,the new red-dwarf peach(in japanese)[j].bull fruit tree res sta a,1974(1):25-32.
  [19]yoshia m.peach illustrated book[m].tokyo:wodd culture publisher(in japanese),1985.
  [20]刘佳琴,王虞英。宋婧一.北京地区两用桃育种研究进展[j].北京农业科学,2000,18(6):23-25.
  [21]朱更瑞,王力荣,方伟超.花果两用观赏桃新品种——满天红的选育[j].果树学报,2008,25(3):440-441.
  [22]方伟超,朱更瑞,王力荣.短低温早花观赏桃新品种——探春的选育[j].果树学报,2008,25(6):957-958.
  [23]陈青华,赵剑波,郭继英,等.观赏桃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c]//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4-87.
  作者简介:
  王君 男 1985.06 湖南郴州 硕士研究生 科员 从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罗彬彬 男 1986.01 湖南益阳 硕士研究生 研究实习员 从事果树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工作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园林植物 观赏园艺 园林设计 中国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教育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