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破魔变》校注商补
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破魔变》作了极有价值的校理和疏释,但亦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就诸家对《破魔变》的31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破魔变》;校注;商补
  中图分类号:h 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1-0118-06
  《破魔变》是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之一。《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增订本)等对该文作了极有价值的校理和疏释。笔者曾撰写有关敦煌变文校注商补的系列论文,今就诸家对《破魔变》的校注提出一些商补性意见。“商”其注而未确者,“补”其校而未善、未尽者,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录文均用简体,特殊情况则出以繁体。录文、标点均从《校注》。
  1.更见老人腰背曲,驱驱犹自为妻儿。
  今按:“犹”,原卷(即甲卷)实作“由”,乙(二)作“犹”。二者通用。《变文集》、《新书》、《校注》、《选注》径录作“犹”,与原卷皆未合。倘据乙(二),当出校记。
  2.直饶玉提(缇)金绣之徒,未免于一械灰烬。
  《选注》:“原文‘提’当作‘题’。玉题:古代建筑椽头上的玉饰。《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金铺交映,玉题相晖。’此处‘玉题金绣之徒’,指居处豪华、衣食华美的贵族人物。”
  今按:此释恐未确。“提”通“缇”。“缇”、“绣”指赤缯、文绣,均为高贵的丝织品。《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wWW.11665.cOm”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共安缇绣荣,不悟泥涂适。”“玉提(缇)金绣之徒”当指衣着华美的贵族。
  3.合叹伤,争堪你却不思量。
  《选注》:“原文‘叹’,据乙卷《功德意生天缘》押座文改作‘嗟’。”
  今按:核乙卷《功德意生天缘》押座文(亦即乙[二]),实亦作“叹”。“叹伤”,义同“嗟伤”,指感叹悲伤。唐温庭筠《经李处士杜城别业》诗:“忆昔几游集,今来倍叹伤。”
  4.更有向前相识者,从头老病总无常。
  句中“有”,乙(二)作“见”。
  今按:二者义同。敦煌本《韩擒虎话本》:“恰到第三日,整(正)歌欢之此(次),忽有一人着紫,忽见一人著绯,乘一朵黑云,立在殿前,高声唱诺。”“忽有”、“忽见”变文义同。《唐摭言》卷四:“忽有一素衣妇人……祈祝良久,复取筊掷之,叩头瞻拜而去。”“有”亦“见”也,《广记》即作“见”。
  5.燕来燕去时候促,花荣花谢竞推排。
  句中“候”,《新书》录作“复”。《选注》(592/13):“原文‘复’当作‘倡’,‘倡促’同‘逼促’,上文有‘逼促都成一梦期’之语。”
  今按:此校未确。“原文”“复”本就是误录。甲卷、乙(一)作“後”,乙(二)作“候”。《校注》从乙(二),确。句中“促”即“逼促”义。
  6.伏愿山南朱桂,不变四时;领(岭)北寒梅,一枝独秀。
  句中“领”,《变文集》、《新书》、《校注》校作“岭”,《选注》径改作“岭”。
  今按:“领”不烦校,更不宜改。“领”、“糍”古今字。《汉书·严助传》:“舆轿而喻领,挖舟而入水。”颜师古注引项昭日:“领,山领也。”敦煌本《降魔变文》:“峻岭高岑总安致(置),恰恰遍布不容针。”句中“嶺”,原卷即作“领”。《祖堂集》卷十三《福先招庆和尚》:“问:‘昔日觉城东际,象王回旋,今日闽领南方,如何提接?’”“领”,《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泉州招庆院省僜净修大师》章录作“岭”。景宋宝佑本《五灯会元》卷十三《金峰从志禅师》:“师问:‘飞猿领那边何不吐却?僜”“领”,清龙藏本、日本卍续藏经本作“岭”。
  7.昭王之世,挟(协)祥梦于千秋;_壬午之年,弃皇宫于雪岭。
  《选注》(601/6):“原文‘挟’是‘协’字音误。协祥梦于千秋:指汉明帝梦见金人事。”
  今按:此释恐未确。“昭王”当指周昭王,“祥梦”是指释迦太子降诞之前,其母有祥梦之事。对此,佛典中多有言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上《释释相篇》:“臣按《周书异记》云:‘西域有神,其名曰佛,昭王时生。’”《折疑论》卷五:“降神迦维罗国净饭王宫,以周昭王甲寅二十四年四月初八日,于毗婆尼蓝园波罗叉树下,于母摩耶右胁而生。”《辩伪录》卷三:“于是我释迦大觉以周第五主昭

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生于天竺。父日净饭皇帝,母日大术圣后。梦感白象驾日轮忽坠于怀……现吉祥而应世。”“祥梦”的内容亦见于敦煌本《悉达太子修道因缘》。
  8.时当青阳令节,仲景方(芳)春,是佛厌王宫之晨(辰),合宅集休祥之日。
  句中“方”,《校注》校作“芳”,恐未确。
  今按:“方春”乃古人习见之语。唐杜甫《无家别》:“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茶经·九之略》:“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春,乃以火乾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旧唐书》卷九九《列传》第四九《严挺之》:“驰不急之务,扰方春之业。”知“方春”即春。“仲景方春”亦即仲春时节。
  9.百千功德身将满,八十随形意欲全。
  《校注》(540/20~22):“‘八十随形意欲全’句上说二篇(笔者按:指《太子成道经》、《八相变》)作‘八十随形相欲全’,然‘意’、‘相’形、意悉异,无由而误,而《八相变》又有‘八十随形皆愿备’句与此相近,故‘意’字不据改。”《选注》(540/7~8):“原文‘意’当作‘相’,据敦煌本《八相变》中所载同一段唱词改。”
  今按:笔者仔细检核了敦煌本《八相变》的同一段唱词,发现其中的“相”,原卷先写作“意”,又旁改为“相”。据此,句中之“意”亦可视为“相”字的误抄。《瑜伽师地论》卷一三:“八十种随形相,四种一切相清净。”《华严一乘教分记辅宗匡真钞》卷一0:“又八十随形相者,人中不具,诸天分有。”亦可为佐。如是,上下旬则一一对应。“八十随形相”,亦称“八十随形”、“八十随好”、“八十随形好”、“八十种小相”、“众好八十章”、“八十微妙种好”,指佛的形体有八十种特殊美妙的形象。
  10.当时不在诸馀国,示现获居兜率天。
  《选注》:“原文‘获’据《八相变》中同一段唱词应作‘权’,姑且、暂时之义。”
  今按:“获”字不误,实不烦改。《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四:“菩萨获居佛刹中,皆因秘密三摩地。”《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二:“今我皇帝陛下,生在人中,获居王位,将今世果验前世因,必已曾发大菩提心,必已曾修大菩萨行。”均用“获居”例。
  11.广铺草坐,供养殷勤;牧女献乳于此时,四王捧钵于是日。
  今按:“殷勤”,原卷实作“殷憨”,《校注》录形未尽确。《变文集》、《新书》、《选注》录作“殷勤”,亦与原卷未尽合。“殷勤”与“殷勤”、 殷勤”属同词异写,句中指情意恳切。
  12.于是魔王既观下界,又不见五逆之男,又不见孝顺之子,为(唯)见我南阎浮提净饭大王悉达太子成登正觉之时。
  《校注》:“五逆:义同‘忤逆’。”
  今按:“忤逆”或指冒犯、违抗;或专指不孝顺。施于句中,均未尽善。“五逆”,佛教语,也称“五逆罪”,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即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阿阁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中土则泛指各种逆伦之罪,尤多指不孝。此句中“五逆”则用其广义。敦煌本《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一)》:“佛道如斯五逆人,莫觅托生好去处。”又:“若行五逆之人,命终必堕恶道。”亦其例。
  13.魔王忿怒在逡巡,广点妖邪之(诸)鬼神。
  《校注》:“之,应读作‘诸’,众也。”《选注》:“原文‘之’当作‘诸’,同音通用。”
  今按:“之”字不误,实不烦校。句云“广点”,已含“诸”义。“之”是结构助词。《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二:“诸秽之鬼神,起尸及药叉。”《法苑珠林》卷三一《感应缘》:“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怪,其歌谣日至今存焉。”即是“之”与“妖邪”、“鬼神”、“怪”连用之例。
  14.驱精魅以前行,魍魉鬼神在后。
  今按:此句乙卷无“鬼”字。“魍”,乙卷作“鬼”旁着“又”,省旁俗书,此形《敦煌俗字典》“魍”字条失收。
  15,然后辟两阵,分四厢,左绕右遮,前驱后截。
  今按:句中“辟”,乙卷作“劈”,二者义同。
  “阵”,乙卷作“陈”,二者古今字。下文“魔王见此阵”之“阵”,乙卷亦作“陈”。
  16.方梁榀木,福塞虚空;捧石擎山,昏蔽日月。
  

《校注》:“福塞,乙卷作‘復(复)塞。按:‘復’音近‘福’,‘福塞’又作‘倡塞’、‘逼塞,等形,蒋礼鸿释为‘塞满。充满,拥挤’。”
  今按:核乙卷,“福”并非作“後”形,实写作“扌”旁着“畐”之形,亦即“福”之俗字。此形《敦煌俗字典》“福”字条失收。
  《校注》:“蔽,甲卷作‘弊’,据乙卷改。”
  今按:核甲、乙卷,二字所从之“敝”均写作“敞”,亦即二字之俗。《敦煌俗字典》“弊”字条收而“蔽”字条失列。
  17.鬼神云里皆勇猛,魔王时时又震威。
  今按:“魔王”,乙卷作“磨王”,二者同词异写。“魔王”之“魔”,旧译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始改为“魔”字。
  18.于是我佛菩提树下,正念思惟道:“他外[道]等总到来,如何准拟?”
  《校注》:“正,原录作‘整’。按:乙卷作‘正’,兹据改。”《选注》亦校改为“正念”。
  今按:“整念”即“正念”,二者同词异写。校录时可出校,但不烦改。《净土往生传》卷中《真慧》:“慧每依像作观,必先澡身浣衣,而后敢入。既而出之,挺身整念肃肃然。”即用“整念”例。“整(正)念”,指正确的念头,亦即时常忆念正道,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是八正道之一。
  下旬“外”字后,《变文集》、《新书》、《校注》均补“道”字,《选注》径录作“外道”。
  今按:“道”亦不必补。“外等”即是“外道”之义,句中指魔众。佛典中亦有例。《五教章》上卷《不审一》:“而彼但以佛菩萨威神降伏之,彼魔外等悉令归向。”本篇下文有“外等弓欲张而弦即断”,甲卷亦无“道”字。
  19.大者雾中觅走,小者云中撼战。
  今按:“云中”,乙卷作“云里”。“云里”与“雾中”对举又避复,较甲卷义长,故当出校。
  又,句中“小”,甲卷作“少”。《变文集》、《新书》录从甲卷,《校注》录从乙卷。《选注》录作“少(小)”,然未出校记。
  20.魔王见此,且却回军;罗刹叩头,由(犹)称死罪。
  《选注》:“原文‘由’疑当作‘口’,‘口称死罪’表示服罪认输,《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引于楼前,以礼责问。唯称死罪,竞无他词。’”
  今按:“由”非“口”之误。引例亦与“口”无涉。“由”、“犹”通用,敦煌写卷中习见。句中“犹”与“且”对举,均为副词。《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九下:“班固硕学,尚云赞颂相似;陆机钩深,犹称碑赋如一。”即用“犹称”例。
  21.然后端居正殿,反据香林,扼腕扬眉,铺唇叵耐。
  《选注》:“原文‘林’当作‘林’,‘香林’即香木做的林。”
  今按:“林”非误字,《校注》已有辨正。此作一些补充。“香林”是佛典中习见之语。《多罗叶记》卷下:“乾陀贱(此云乾陀者香也),乾提阿蓝(应云乾陀阿,蓝译日香林)。”《翻梵语》第八:“乾陀越(应云乾陀婆那,译日香林)。”它本是一种乔木,其树皮可制染料,佛教僧团多用以染衣。亦指香树蔚成的树林。《辩正论》卷八:“《太上灵宝五练生尸妙经》云:‘天尊于香林园中,上智童子、轮天观世音等,前进左礼,上白天尊。’”知甲、乙卷之“香林”即《辩正论》中的“香林”。而“反据”,乙卷作“却归”,句意亦当指返回于香林之中。
  22.魔王闻说斯计,欢喜非常:“库内绫罗,任奴粧束。”
  《校注》:“奴:疑当读作‘汝’。”
  今按:甲、乙卷均作“奴”,当非误字。“库内绫罗,任奴粧束”实是叙述文字,“奴”即第一人称代词。
  23.东邻美女,实是不如;南国娉人,酌(灼)然不及。
  “酌然”,《变文集》、《新书》、《校注》校作“灼然”,《选注》径改为“灼然”。
  今按:甲、乙卷均作“酌然”,实不烦校,更不宜改。“酌然”义同“灼然”(确实,显然),二者乃同词异写。《祖堂集》卷九《罗山和尚》:“师云:‘酌然好个佛,只是无光彩。’”卷十一《齐云和尚》:“师云:‘酌然,瞻敬则有分。’”即用“酌然”例。
  24.玉貌似雪,徒夸洛浦之容;朱脸如花,谩(漫)说巫山之貌。
  句中“谩”,《校注》校作“漫”。
  今按:甲、乙卷皆作“谩”,实不烦校。《变文集》、《新书》、《选注》均未加校改,是。句中“谩”,与上句“徒”互文同义,均为副词,指空,徒然。清张德瀛《词征》卷三:“谩,通漫,

虚也,枉也。”唐李白《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五代冯延巳《浣溪沙》词:“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即其例。
  又,句中“巫”,乙卷作“山”旁着“至”之形,当是受“山”而类化的增旁俗字。下文“足蹑巫山一片云”的“巫”,乙卷亦作此形。此形《敦煌俗字典》“巫”字条未收。
  25.第一女道
  今按:句中“第”,甲、乙卷均作“弟”,诸本径改,欠妥。下文“第二女”、“第三女”的“第”,甲、乙卷亦作“弟”。
  26.父母嫌伊门卑,令不交(教)作新妇。
  《选注》:“原文‘令不交’当作‘不令教’。”不烦改。
  《小止观·弃盖第三》:“前说外五尘中生五欲,今约内意根中生欲,谓行者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念念相续,覆盖善心,令不生长,觉得应弃。”《虎钤经》卷十《治马杂病第一百一十三》:“治马伤水方:又以葱盐油相和,搓成团子,纳鼻中以捉马鼻,令不通气,又待眼中泪出,即止。”即“令”与“不”连用之例。
  27.我见世尊端正,又是净饭王子,三端六艺并全,文武两般双备。
  《校注》:“正,原录作‘整’。按:乙卷作‘正’,此据改。”《选注》亦校改作“正”。
  今按:此亦不烦改。“端正”、“端整”同词异写,义指漂亮,标致。《高僧传》卷六《释慧远》:“容仪端整,风彩洒落。”卷一一《释支昙兰》:“并形貌端整,有逾于世。”《大庄严论经》卷一0:“容仪极端整,行如大象王。”
  又,上文有:“奴家年幼,父母偏怜。端政无双,聪明少有。”“端政”,乙卷作“端整”,义同“端正”。《阿育王传》卷一:“端政容貌,今安所在?”《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一:“尔时世尊,作化比丘,剃除须发,著僧伽梨,形容端政,彼问佛答。”即其例。《变文集》、《新书》、《选注》径改为“端正”,实亦不烦改。
  28.三个相看,面无颜色。
  句中“个”,《新书》、《校注》录作“佃”。
  今按:甲、乙卷均作“箇”。《正字通·人部》:“個与个、箇并同。”然古虽三字并存,而应用自有偏废。敦煌写本中“箇”、“个”并用,而未见“個”字。即以本篇论,上文“三个一时化作老母”的“个”,甲、乙卷并作“个”,亦未见“個”字。
  29.眼里清如火,胸前瘿似魁。
  《校注》:“瘿,乙卷作‘瘦’,疑‘瘿’为‘瘦’或‘癯’之讹……魁者,大也,凡言大多用‘魁’或近音字,盖同源也。《说文》:‘魁,羹斗也。’《国语·周语》下‘魁陵’一词高诱注:‘小阜曰魁。’故‘魁’指羹斗或小阜之类,喻其胸瘦骨凸。”
  今按:“瘿”当从乙卷作“瘦”。“瘦”与上句“清”(乙卷作“青”,省旁字;《变文集》、《选注》录作“睛”,误)对举义同。五代锺辐《卜算子》词:“写别来,容颜寄与,使知人清瘦。”《东阳和尚少林无孔笛》卷五《佛成道》:“四八端严都不是,一身清瘦似梅花。”即二者连文之例。《永源寂室和尚语上》《佛祖赞》:“尝冰嚼檗成何事,讨得通身瘦似柴。”亦用“瘦似……”例。“胸前”句即上文“胸高”之形象化说法,喻魔女胸瘦骨凸如小山之丑态。
  又,《国语》为三国韦昭所注,《校注》引为高诱注,盖偶疏也。
  30.故知佛力垂加备(被),姊妹三人胜于前。
  《校注》:“备,读作‘被’。”《选注》:“原文‘备’通‘被’。加被:这里是加恩的意思。”
  今按:所释是,然字不烦校改。《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六:“持诵者知是吉祥感应,必得诸佛菩萨降临加备。”《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至心诵持,天女现前,种种加备。”均其例。
  31.女见魔王说本情,瞿谈如来道果成。
  《选注》:“原文‘翟谈’当作‘瞿昙’,释迦牟尼的姓。‘翟’是‘瞿’字形误,‘谈,则‘昙’字音误。”
  今按:此注未尽确。“翟”、“瞿”俗写不拘,本篇“瞿”,甲、乙卷均作“翟”。“翟谈”是“瞿昙”的异写,又可作“具谭”、“俱谭”等,并非“音误”。句中“翟(瞿)谈”为印度刹帝利种中之一姓,瞿昙仙人之苗裔,即释尊所属之姓。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力宝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教育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