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探析
[论文关键词]教育政策 价值取向 教育公平
  [论文摘 要]教育政策是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引导教育发展、规范教育活动的战略和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措施。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下制定和推行的教育政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有所不同。在当代中国变化了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当前中国制定各类公共政策的大背景,同时也是目标本身。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无疑会更偏重公平。本文将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为参考基础,来分析当今中国教育政策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 
   
  一、教育的特殊属性和教育政策的价值观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教育都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它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伊始,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的这种特殊性体现在:首先,它以学校、个人和家庭为活动主体;其次,它以教育领域的公共利益为其活动目标或宗旨,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满足公众的教育需求。因此,教育活动具有公益性和非赢利性。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得尤为明显的一点在于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双重属性。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公共服务既具有公共性,同时又具有排他性。就我国的情况来说,教育的公共性只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限度内具有。www.11665.Com超过这个限度,教育便产生了排他性。因为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对矛盾在任何国家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当公众人数超过教育资源所能容纳的范围时,个人和家庭之间就会产生竞争。教育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双重属性就决定了国家针对不同的政策调适对象所实施的教育政策具有不同偏向的价值取向。“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往往更注重效率,义务教育阶段往往更关注公平”。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而制定和实施的有关引导教育发展、规范教育活动的战略和一系列方针、原则和措施。教育政策的价值观包括三个方面:公平、质量、效益。教育政策的根本价值目标之一是通过有效的政策工具解决教育领域的公共问题,促进每个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教育政策所包含的最核心的应然价值是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教育要着眼于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完善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追求教育的质量,是现代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和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协调。由于这个原因,不同的历史阶段,面对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教育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取向还是会有所偏向。“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偏重于效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则会更关注公平”。 
   
  二、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政策背景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推行,都有它相应的政策背景。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各类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大背景,但是,针对不同的公共问题,又有不同的具体背景。就教育领域来说,当前中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推行的具体政策背景主要有以下方面: 
  经济背景: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基本解决温饱,而是随之转向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文化背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与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不断涌入中国,构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存和冲突的局面。中国在世界多元文化与其传统文化冲突和共存的激荡下,在文化上追求包容与和谐。 
  教育事业发展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教育科学采用了新的研究范式,同时顺应教育实践发生的剧烈变革而取得了新的进展。“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清壮年文盲”的“两基”攻坚工作得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制度背景: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协调、相适应的教育、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提供了进一步深刻改革、创新的制度保障。 
   
  三、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阐述,既概述了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又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教育蓝图,更论述了新时期的教育使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用较大篇幅集中论述了新时期的教育使命。其中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这样的论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这一论述中,我们把最核心的词语提取出来,就是“基石、教育公平、公益性质”。 
  国家在宏观政策中强调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础作用已经不是第一次,然而明确提出“教育公平”并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却是第一次。如果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指导下,国家采取的诸如“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免费政策背后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还只是向促进公平倾斜的话,那么在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指导下,公平则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教育事业与发展并重的任务之一。把“发展和公平”作为当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两大任务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明确的体现。《规划纲要》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时期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发展和公平是‘十一五’时期教育的两大根本任务或者是目标。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方面要抓发展,一方面要抓公平,这是两个根本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对教育的两项根本要求。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在中央领导下,努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公平发展。”在任何社会,教育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是人与人平等的起点。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日,呼唤机会均等,要求教育公平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也是民生问题,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它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教育公平虽然是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内的反映,但教育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教育实行特殊政策、建立学生资助体系来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这些具体的政策都是针对现实经济社会条件下存在的不公平而提出的解决办法。在十七大报告中还提出了诸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的要求,提出这些要求的目标所在,也就是要通过不断改革逐步接近教育公平的目标。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是十七大报告中对教育定位的一个新的表述,一方面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是一个惠及大众的奉献爱的事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规划纲要》中的思路一节作了更具体的论述:“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思路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对概念范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现实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观的偏差扭曲了我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教育生态下,“教育的功能似乎就是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梯上,通过所谓的考试,将一批批学生淘汰掉。”错误的价值观扭曲了教育这一神圣的功能,助长了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应试教育”。正是这种教育模式导致了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显著特点,这种教育模式本身就是教育最大的不公平。教育的根本原则是“有教无类”,很明显,“应试教育”是无法实现这一原则的。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这一根本原则。在国家强调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今天,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成功教育为其性质的素质教育才是教育公平的最大体现。《规划纲要》的总思路从根本上体现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完善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四、小结 
   
  由于各个方面的政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出现了较之以前不同的新特点,这一新特点主要表现在教育公平上,即把公平作为今后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根本要求之一;其次,还表现在对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准确定位上,即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最后,还表现在发展思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上。明确的教育主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就是实际教育实践中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复归与泛滥。可以说,当前中国的教育政策已是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兼顾各个群体的。我们期待这些政策在实践中能够得到顺利而又全面的执行,期待我国的教育事业在这些政策的指引下迎来新的成就与辉煌。 
   
  [参考文献] 
  [1]蔡军.当代中国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j].教育学刊,2009(1). 
  [2]张志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价值观的全面回归[j].教育研究,200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s].2007.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许超 谭银 [标签: 中国 政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
    中国动画创作观念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真人秀节目“拿来主义”综述
    冯小刚电影对当代中国人情感变迁的诠释
    中国动漫电影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最后的陆路孤岛”:陈塘
    穿越第九大道中国水手的北极梦
    你去过越南的丽江吗?离中国边境线只有30多…
    中国足球=中国社会?
    中国动画本体美学:装饰的意指
    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室内设计思想研究
    中国当代艺术审美意识思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