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析心的关爱与教育创新
论文关键词:关爱;创新;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关爱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促使青少年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变化与人们价值观、生活观、婚姻观的演变,社会不良现象、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与家庭、学校、社会疏于教育和防范,在青少年中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误区,主要在于: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塑造健全人格和完美德性的两个教育观念。从实效和终极目标看,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目标的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又属另一门类,它只限定在教育整体的一个窄小的“点”上,而教育的唯一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因此,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二是受“树大自直”论的影响,为数不少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就好了”,“一点小问题用不着大惊小怪的”。事实上,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或是管理教育不当,树不会长大成林,一点小问题会酿成大患,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遗害无穷。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以人为本的关爱与尊重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归根结底是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即教书育人。教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巨匠,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国强民富的重任;恪尽维护人类生存、民族兴旺的天职。wWW.11665.cOm它不仅是一项涉及整体社会的系统工程,更是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模式、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理应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局出发,以为社会造就一代层次不同的专门人才位己任,转变观念、锐意创新、主动探究、积极实践。 
   
  1.以人为本的关爱 
  关爱学生的身心成长,为发展他们的潜能创造基础,促使所有青少年成才,既是师长的期盼,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求。这种关爱首先体现在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成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智慧,以便在他们的学习和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这种关爱还体现在以培养与发挥人的能动性为主的教学实践层面,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尊重的关爱 
  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及其创造性,体现了对青少年的最深切的爱。这种关爱不仅是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尊重,同时也是极大地促进学生未来学业、事业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受到伤害,那么只能产生极其有害的结果。因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折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感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进步的完美的人”。 
   
  二、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有心理因素的参与:一是认识(认知)性活动心理机能,即智力因素;二是意向(非认知)性心理机能,即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能力,如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方面,其中核心是思维力。它作为智慧活动的学习,与智力因素息息相关,十分密切。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个性、兴趣、情感、意志等,其中个性是核心。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配合。离开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虽然可以在智慧活动中进行,但收效远不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为作用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结果。 

  从青少年发展过程看,凡是学生自身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发挥,在其智慧活动中无不收效明显,其个人潜能也得以释放。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其成长的进程中发挥的作用都至关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应善于协调二者的作用,特别是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挥。 
   
  三、全方位培育青少年良好的人格 
   
  就心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而言,作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成长成才重要环境的学校和教书育人的教师,理所当然地承担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与维护心理的健康与发展,促进自我认识的深化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亟待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 
  1.某些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的氛围中,作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主要施教者的学校、教师、家长都理应承担对有心理问题青少年进行疏导的责任。引导他们自我调节、学会心理调整和心理自助,在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进程中形成合力。 
  2.经由多种途径,培育青少年形成积极的人格素质。积极人格素质的形成,除创造条件为青少年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外,学校、家庭和社会还应全力培育青少年发展自身积极因素和追求完美的精神;须知,只有人的内在积极因素被“调动”起来,并得以增生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抑制人性的消极因素,促进人的积极人格的形成。 
  3.抗挫折的教育。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刻意追求或事与愿违,往往产生了诸多的心理问题,如挫折心理、孤独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焦虑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心绪,阻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对他们本身和社会构成了负面影响。可以说,人的挫折心理适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抗挫折心理适应能力主宰着人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家马其洛曾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也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四、把教育创新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 
   
  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的教育发展格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承载着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人才的重任。 
  党的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明确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育出创新人才”。 
  社会的前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少年一代成长成才,呼唤着教育工作者去开拓、去创新。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必然以培育人才为己任,继往开来、殚精竭虑地传承着这一神圣的使命。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代新人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我们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为这是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心灵关爱。 
   
  参考文献: 
  江泽民十六大讲话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马凤玲 [标签: 创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配音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浅析盾构掘进质量控制要点
    浅析中苏政治体制改革
    浅析人本主义语境下的广告创意
    浅析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析PE基金尽职调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浅析《跳弦》的声乐创作理念与曲式特征
    浅析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掉队问题
    浅析聊斋文化对《河父海母》艺术风格的影响
    浅析中国奶粉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之道
    浅析高职院校普通化学课程有效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