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浅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目标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目标;人文素养;问题意识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学说。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又内涵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批判意识。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授课时既要强调这门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又要突出其人文内蕴和批判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问题意识以及创新精神与能力。
    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与之相对应,“两课”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以及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作为“两课”中的一门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教书,即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而且更要育人,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规定,具体地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至少应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WWW.11665.cOm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实现人的价值,使人成为自由而又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成为某种职业的人或具有极端工具理性的人。人文教育就承担着教育的这一重要功能。尽管人们对人文教育的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对其核心宗旨的阐释却是一致的,即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有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正如施特劳斯在其(何谓人文教育》一文中指出的,人文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养的培育,它从根本上体现了柏拉图式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哲学,而哲学是一种对于世界的全面认知,这种智慧将最终引领人们进人美德与快乐的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自由和解放的理论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碎奴役人、压迫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把人们从非人的社会制度里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即向共产主义的跨越。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获得了全面的发展,这种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发展、各方面才能的发展,而且更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上。尽管在某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因受教条主义的影响而备受误会和指责,被贴上了乌托邦、教条主义、唯经济论以及人学的空场等标签,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人们思想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内涵的人文意蕴再一次焕发出耀人的光辉,中外学者深人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意蕴的著作比比皆是便是明证。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人道主义,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理论学说。正因为人文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在属性,因此,“两课”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时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的人文教育内涵,确立人文教育的意识,把人文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尽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上很少能确切找到关于人文精神的直接表述,但教师要善于挖掘这门课的人文教育内涵,把“无字之书”传授给学生。

   人文精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很大比重,但其突出的是大写的“人”,忽视人的个性自由和价值理想,加之中国知识分子是带着“科技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想去认识西方近现代科技,在学习过程中又过分注重科学技术的工具价值,致使中国人普遍欠缺真正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在许多高校,人文教育也成为一个“盲点”。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当今我国大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而忽视教育的人文性与超越性。面对当前世界性的道德迷失和人文精神缺失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那些缺乏甚至鄙视人文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转变观念,心中时时刻刻都有“人”的存在,抱着对学生、国家甚至世界负责任的态度去确立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将其贯彻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唤起学生的人文自觉和价值理性,培养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他们能够不为专业所限,自觉按照全面发展的人的标准来思考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并使绝大部分学生在走出校园时是一个健全的人,而不管其在社会上从事何种职业。如此,则学生幸甚,国家幸甚,世界幸甚。
  二、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决定的。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后继者从不认为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进步去发展他们的学说。在1872的《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150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理论生命力,“马列主义一毛泽东思想一邓小平理论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历程便是明证。所以,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只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而应该由表及里,注意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本质,让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创新性和超越性,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使学生能够有能力发现一种理论所存在的缺陷或不合理的地方,能够对一种理论或一件事情有独立的见解。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我国处于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高等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目标实现关键不在于它的提出者和制定者,而在于它的执行者—高校的一线教师,因此,高校教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向学生宣传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既有远大理想,又有高尚情操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和主宰,这就决定了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是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很少组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发表独立见解。这种“填鸭”教育方式的主要弊端是使学生丧失了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刚上小学同学都积极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到了中学和大学时代,就很少看到积极举手回答教师问题的,即使回答也多是千人一面,鲜有创新之处。尤其在大学,很多同学都“逃避课堂”,在课堂上根本不听教师讲课,或聊天,或听音乐,或睡觉,或看报、杂志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既要重点讲解这一理论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又不能搞一言堂、满堂灌,而应尽量多组织学生讨论理论和社会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车德志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 目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配音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浅析盾构掘进质量控制要点
    浅析中苏政治体制改革
    浅析人本主义语境下的广告创意
    浅析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浅析PE基金尽职调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浅析《跳弦》的声乐创作理念与曲式特征
    浅析初一学生英语学习掉队问题
    浅析聊斋文化对《河父海母》艺术风格的影响
    浅析中国奶粉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之道
    浅析高职院校普通化学课程有效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