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个性的式微与成长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教师教学个性;式微;成长
  【论文摘要】教师具有自我个性的教学是“人性”在课堂教学的体现。新课程改革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为教师具有自我个性的教学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然而,事与愿违,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化、固定化,边缘化的倾向却越来越明显;我们为解放学生、张扬学生个性欣喜时,发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在改革的浪潮中逐渐被淹没。教师教学主体性的失落、教师教学能动性的枯竭、教师教学创造性的阻碍、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压抑等四个维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个性式微的主要原因。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这需要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教师自己积极主动的“适应”、“理解”、“体验”,学校运用开放、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建立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引言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近9年,“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成为了改革的主旋律。我们欣喜地看到“人”与课堂教学相遇,“培养完整人”、“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终极目标使我们对改革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学生中心论”理所当然地影响到实际的教学,当学生自由徜徉在课堂中时,作为教的主体一一教师,似乎成为了“旁观者”。我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自身的能动性、主体性、创造性,自主性,具有教师鲜明个性的教学越来越少。教师的教学越来越模式化、固定化、边缘化,教师教学个性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逐渐被淹没。
  一、教师教学个性的内涵解读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Www.11665.COM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人的个性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个性就是人自身独特的社会性,是区分不同生命体的重要依据。
  教师个性是指教师独特的心理品质。教师教学个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融入的独特感情、所张扬的“个体人性”、所表现的“自我创新性”、所反映的教学特色。教师教学个性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思想和方式去处理课程教学的问题,是教师教学机智、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结合。整体上讲,教师教学个性就是“人性”在课堂教学的体现,一方面,它使教师作为主体生命存在于课堂,展现了“自我”;另一方面,实现了教师自由的生命价值,促使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教学风格的形成。具体说,教师教学个性是由教师教学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组成,教师教学个性彰显的过程是教师个性倾注在课堂实施教学的过程,是教师能动的、创造性的实现其主体生命的建构过程。当然,我们讨论的教学个性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的教学个性”,而不是任意式、随意式的教学个性。自由散漫、信口开河等不计后果的误导式教学个性是排除在我们所讨论的教师教学个性之外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个性式微原因的分析
  1.新课改中“教师边缘化”的实践误区造成教师主体性的失落
  “体验教学”、“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生命教学”等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无一例外地要求把学生看成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经验、自发地成长、自我体验,要求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这种价值背景下,学生自然成为了这次新课改的中心。诚然,在“教师中心论”长期盛行的我国,太缺乏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关注,太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呼唤。但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遗憾的是,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仅仅是把“中心”的帽子戴在了学生头上,而忽视了曾经“带帽人”的发展。“即使在汗牛充栋的教育理论和文献参考中,作为教师的角色背景和生命敏感依然是被严重地束缚或者是被轻易地放弃”。当我们期望“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时,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到教师生命的绽放,是不是考虑到教师也是“人”。既然课堂是一个生命相遇、相知的场所,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是不是也有权在课堂上实现“全域发展”,有权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自由?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言到:“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也就是说,教师教学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新课程改革在解放学生的同时,却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另一种人”一一教师,在强调学生主体个性的同时,对教师教学个性却不那么感冒,教师俨然成为了课堂教学中边缘化的人物。教师教学个性的彰显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教师的情趣、态度、个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越来越难得到反映。“一切为了学生”让教师的教学犹如带着镣铐跳舞般的拘束。
  2.“审美·体验·生成”的自我认识偏差造成教师教学能动性的枯竭
  课程应把生活世界的东西提供出来让儿童去理解和体验,而不是把事先规定好的学科知识、理论知识让学生去接受,不能用概念化的东西掩盖学生的真实体验。这本是对原来仅把知识、技能传递为主要形式教学的批判,指出了教学不是简单的认识活动,不是技能的训练手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体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教学应是对生命的审美体验,是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过程,是“把教与学中的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因素有机地组织合成起来,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怛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看作“帮助学生体验的人”,自己的任务仅仅是帮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在直觉的指引下灵动的探寻、体验。生成于是也被看作一种教学任务来实施,成为一种预设式的、先知式的“生成”,学生单方的“生成”。教师不是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完成“生成”,更忽视了教学生成的不可预知性。教师误认为“美”是学生才能去追求的,体验也是学生的事情,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而治”,让学生自由的去发现、欣赏、生成。这种认识偏差导致由“控制教学”的极端走向“旁观教学”的极端,把多层次的、立体式的教学分解成单向的教学,响亮口号背景下的新课改教学也显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教师富有生命力的“教”,不仅仅融合了自己对世界冷静的观察与思考和人生实践的切身体会,而且能对学生发现美和个性形成提供方法和支持。然而,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却往往忽视自身的体验,把审美体验式的生成性教学理解为“学生单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了自主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自身角色的迷茫。教师个体的生命价值也无从彰显。
  3.学校标准化的教学管理阻碍了教师教学创造性的生成
  学校标准化的行政教学管理模式导致教师教学创造性无法找到生成的路径。新课改是一场针对课程与教学的内部改革。这场改革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几乎没有触及,而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现有的“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之间存在的是一种单向行政关系。这种关系强调统一和服从,以组织的科层制为核心,对每个人的权力义务都有细致而明确的规定,不允许个人随意扩大行动的阈值。在科层体制中,个体的行为过程被简化为一系列的命令一一服从过程,个人被严重地物化与原子化。”教师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成了被“牵着鼻子走的黄牛”,只顾埋头辛勤的工作,却无法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无法实现自己对教学的超越。比如,考虑新课改的教师适应性问题,许多中小学仍旧盛行“集体备课制度”。在教学资源有限、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环境下,这种制度对一些教师的备课确实有帮助。但是集体备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老师。教学思想、重难点处理、教法学法、训练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的要求也让许多教师无法展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无法承担“课程开发者”的角色义务。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参加集体备课组,必须按备课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一刀切”做法自然不止于此。新课改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极少关注,使得教师在这种标准化的管理下,逐渐失去自己的灵性,逐渐在“集体大于个体”的思维下“得过且过”。教学成为了服从管理、疲于应付管理的手段,教师教学创造性逐渐缺失,教学个性成长的动力也逐渐衰竭。

  4.单一的、线性的教师评价现状压抑着教学的自主性
  新课改主张改变原有单一、量化的评价模式,实现多元、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但考试升学的压力、社会对学校的压力让现有的教师评价现状仍如同“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照某种抽象公式性的条例办事的审判官”。学生分数、升学率、通过率、优秀率、排名依旧是评价教师最主要的依据,甚至是唯一的标准。每年学校评比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唱主角的注定是那些班级成绩优秀、升学率最高的老师。量化的数字在直观的、单向的反映教师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如同遥控器一般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当客观的数字成为了评价教师的主流时,教师所做的一切就是围绕着那些让人心动的数字展开,他们想方设法的灌输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师如同机器一般做着重复的工作,因为流水线的“生产”带来的是效率,是“高合格率”,是决定评价好坏的“通过率”。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机械工人”的角色,尽可能的把“更多的知识”塞到学生的头脑里,学生也成为了“机械工人”手中的“物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情感的投入,没有自我的加工,不能融入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作为社会职业者在课堂中展示的只是工具性角色的一面,其情感角色被遗忘,从而导致教师生命本真的歪曲,教师的情趣、爱好、个性等被严重遮蔽。”嘲教师教学成为外在压力下的被动教学,缺乏教师自主的思考,课堂教学也因此缺乏生命的活力。

  教师教学主体性的失落、教师教学能动性的枯竭、教师教学创造性的阻碍、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压抑成为了当下教师教学个性式微的主要原因。新课改对学生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却有一种忽视教师主体的倾向。但“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总之,教育是一个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完善的过程”。“教师是工具还是人往往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存状态;教师的教学个性发挥到什么程度,对学生的个性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个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形成。所以说,教师教学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
  1.新课改的实践要有教师主体性回归的意识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体性逐步培养并增强学生主体性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新课改中“学生一边倒”的倾向是对以往“教师中心”的矫枉过正。只有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主体性,教师才能带着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发掘自己的潜力,成为具有鲜活生命的人。
  教师主体性的回归是新课改中教师教学个性成长的前提条件。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我”与“你”的关系,实现教学情境下的对话。只有这样,教师的生命价值才能够充分的展现,教师教学个性才能在自由的空间中生成。教师主体性的回归也更容易使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知识的传声筒,简单的教书匠转变成学生心灵停靠的港湾,能够“为学生彰显不同各自的生命力量、发展各自的独特精神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让学生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生命意义得以真正实现”。这也与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不谋而合。
  2.教师自己要积极主动的“适应”、“理解”、“体验”
  教学能动性是教师教学个性成长的不竭动力。新课改中的教师不是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他们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力军。教学的过程本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是师生双方生命的唤起,是双方个体生命价值的展现。教师对新课改一些理念的理解偏差,使教师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适应、理解新课改的理念,不应该想当然的把“促进学生发展”理解为“学生的单边活动”;不应该简单的把“体验”、“生成”看作是学生的专利。“无为而治”的教学会让教师失去教学的动力,教师也会放弃自身的能动性,不愿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风格。教师教学个性当然也无从谈起。所以说,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课改,主动的适应新课改、体验新课改。这是教师保持教学能动性的关键。在适应的过程中,教师能保持着对教学的激情;在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能发现自己生命的美,都为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提供了动力支持。
  3.尝试运用开放、弹性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创造性不仅是教师教学个性的最大特色,也是教师形成教学个性的关键。教学管理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创造性的生成,针对当前新课改中教师教学个性的缺失,学校教学需要运用开放、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所谓开放、弹性的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不必完全受制于管理的束缚,不必局限于“大一统”的教学思想,并能够为教师自由的行使应有的教学权力、维护个体的生命自由提供宽松的环境。教师教学在这种环境下,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对课程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实现“个体生命视界”与“课程文本视界”的融合,促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充分释放。这种教学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减少过多的教学行政干预,能给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提供最大的自由,真正贯彻新课改对教师是“课程创造者和开发者”的角色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具体的教学情境,结合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把课堂教学过程演绎成创造性的生成过程。教师对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加工改造,对教学方法手段创造性的选择与革新,从而使教师的个体意识与管理模式形成一种有序的平衡。开放、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之间也实现了“心灵的耦合”。
  4.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学自主性是教师教学个性成长的向导。“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n。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文字处理、信息加工的过程,它是由活生生的人参与的活动。科学管理模式下的效率评价在单向考察复杂的人的教学活动中显然过于简单,更无益于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教师的教学以个体自主生命的身份出现融入了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时教师教学自主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绝不能简单的以数字来评价教师。新课改中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呼唤一种生命的发展性评价,这种评价的落脚点不是最后的“数字评比”,而是生命个性在教学生活中是否得到充分的释放,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完成对自己的超越。评价方法也应该由终结性的评价向过程性转变,从关注客观数字的定量评价向促进个人发展的定性评价转变。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中,我们希望教师可以避免贴上“同一式的机械化”标签,而“自主式个性”能充盈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实现教师教学个性的成长。
  四、结语
  教师教学个性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逐渐式微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新课改呼唤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是两个主体生命相遇的场所,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讲求个性,教师的教学同样需要其生命个性的融入与释放。当下,我们既需要分析教师教学个性式微的原因,更需要找到教师教学个性成长的合理路径。新课改要求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唤醒教师个体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发展教师教学个性,这样才能真正活跃沉闷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焕发出应有的个性魅力、生命活力。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李卯 [标签: 电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大别山山地浅变质岩层地质成因的探究
    关于家庭清扫装置的创新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转化数学后进生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应用问题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讨
    关于外国语学院学生就业对口现状及分析
    关于校园女生篮球教育的思考
    关于降低高压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的讨论
    消费的产物:一种关于设计新概念的分析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