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关于近十年国内体育社会学科研现状分析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主要对1998——2008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与体育社会学相关的210篇论文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期刊论文以应用性研究文章所占比重较大。研究内容广泛,加强体育社会学的实效性研究得到共识。因此,国内体育社会学今后的发展在借鉴其他与体育社会学相关学科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加强体育社会学的本土建设,呈现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统一、学术性与现实性兼顾的研究特点。 
  论文关键词:中国;体育社会学;科研 
  体育社会学是20世纪伴随着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体育现象扩大化与复杂化趋势的出现,传统体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现实的体育运动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视角和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内部结构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体育的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衡量体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的所作所为,它所形成的理论知识是不是结合或者比较好地结合了的具体实际,特别是本国体育运动的具体实际,为及时解答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回答和表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它就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社会学已拥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体育社会学作为新兴学科,发展时间较短。自80年代发展至今,虽已经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还不成熟,和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差距较大。wwW.11665.cOm本文旨在对中国体育社会学近十年的科研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发展动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目前中国体育社会学科研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综述梳理。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与体育社会学相关的学术论文,收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数理统计法对1998--2008年期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与体育社会学相关文章发表的数量、相关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逻辑分析法综合体育运动的人文、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影响因素、现状,根据社会学、体育社会学、逻辑学原理对部分相关问题进行推理分析。 
  2国内体育社会学科研现状 
  2.1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是一门建立较晚的学科。从50年代开始,中国的体育社会学科一直是以教育学为基础的。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体育科学体系的重建推动了体育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进入80年代后,中国体育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迅速崛起,并以较快的步伐进入社会,于是一部分过去从事体育教育理论教学的教师和体育管理人员转向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形成了一支逐渐壮大的队伍。 
  一些体育社会学研究会、教研室等相继成立。1986年《中国体育的社会学研究》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也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第一次被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理论学会中随之设立了体育社会学学组。然而,国内的研究尚处在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相对较小。1990年我国第一本《体育社会学》专著问世,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学科进入了独立发展阶段。此后陆续有5部《体育社会学》专著或教材出版。199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1997年体育社会学被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一时间,体育社会学的学术活动频频举行,各体育类刊物发表众多体育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学科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2.2国内体育社会学相关研究内容 
  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发现,在国内外体育社会学教材、专著中对体育社会学的论述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研究体育和社会的关系”,第二类是“研究作为社会事实存在的体育”。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及应用,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体育结构、组织形式、社会作用研究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教育、大众媒体、科学、艺术等社会现象的相互影响研究不同的体育形态研究体育运动与社会冲突研究体育运动与社会制度、社会过程的关系研究体育与社会问题等。 
  卢元镇在2003年1月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的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进展报告中指出,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二是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和体育社会问题;三是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网体育类期刊中搜索从1998—2008年间与体育社会学相关的关键词和主题,共搜索到210篇有效性的文章。这些发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主题范围广泛,而利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的难点是如何将每篇文章的研究主题进行合适的归类。首先在卢元镇与黄汉升等对体育社会学研究内容的论述的基础上,对国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分类,然后通过对摘要和关键词的分析来确定每篇文章的研究主题并对照主题分类表进行归类。每篇文章只归于一类,若某文章研究的主题不止一个则记录主要研究主题。然而,即便如此,由于体育社会学研究主题的多样性,若某文章的研究主题仍然难以确切归类,在此情况下,将其列入“其他”类。 
  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期间,与体育社会学密切相关文章在期刊网上发表的数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点,前五年和后五年所呈现的是两条相对较完整的抛物线,其中,与体育社会学相关的文章发表数量经历了2001年和2005年两次高峰,在其他的年份基本上是稳中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直接以体育社会学为方向的宏观论文数量在减少,而与相关联的文章数量则是逐年增加的,所以非常明显的反映了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范围、内容更加广泛而深入。 
  例如,有关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总共有48篇,所占的比例为22.9%,在这个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中,并非直接是以体育社会学为方向进行宏观研究的,许多文章是从各个方面,运用体育社会学或者是与体育社会学相关的学科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的。 
  在有关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共有23篇文章,所占的比例为11%,主要是对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体育社会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还包括国内一些体育社会学专家出席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的总结报告,研究中主要是提出了借鉴国外研究方法及成果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社会学研究。这从一个侧面相对的表明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体育社会学发展方面所占有的优势。 
  另外,所占比例较高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对学校体育运动,不同人群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研究,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2.4,13.3。学校体育运动主要从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以及体育社会学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不同人群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研究主要是指大众体育,主要包括:对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不同人群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研究。 
  依据文章研究的侧重点,可以把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伦理、价值观念;二是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体育社会学视角下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大众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研究、体育功能、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体育与人的社会化、非参与性体育爱好者。从图1中可以看出,现阶段关于体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比例为43.3%,而对于体育社会学的应用性研究占到了56.%成为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体育社会学在应用性和基础理论建设两个方面呈现应用性研究突出、二者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各种体育现象及热点问题提高反映判断能力。 


  3对国内体育社会学科学研究成果分析 

  3.1取得的成果 
  首先表现在研究的内容广泛。中国体育社会学自诞生之日起到至今,无论是从理论建设还是对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从1998--2008年近十年的时间,体育社会学在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伦理、价值观念、体育社会学视角下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大众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研究、体育功能、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体育与人的社会化、非参与性体育爱好者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其次,应用性研究成为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体育社会学,在它逐渐趋于成熟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学科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大力加强体育社会学的应用性研究,突出体育社会学的实用价值,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理论,以发展性的思维解决体育运动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将是今后应用性研究的重点。 
  3.2不足之处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在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某些不足。 
  第一相对于国外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来讲,我国体育社会学起步晚,在很多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争议,缺乏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和高水平的研究课题。据金育强等对1990—2001年发表的721篇体育社会学论文统计分析,“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对一些概念的阐述还缺乏统一性;尽管有的研究敏感地接触了体育领域中的一些新问题(如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商业化、社会越轨等),但深层次的、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研究不多”。 
  第二整体而言,中国体育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较为单一,在运用社会学理论方面存在不足。据杨威对1990—1999年发表的体育社会学论文进行的统计,“其中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的占58%,呈现出由常规统计、单变量统计分析向多元统计分析发展,由理论性研究转向应用性研究,由描述性研究向解释性研究发展的趋势”。问卷调查法成为当今体育社会学微观研究的主流,而实证性研究尚欠缺。因此,今后在研究体育社会学中一系列微观社会问题的时候,应将实证性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4对国内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于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著名的体育社会学家科克利(coakley,1987)指出,在当前的学术场域内,体育社会学要获得学术界的认同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国际上公认的体育社会学创始人、著名的体育社会学家洛伊(loyjw,1996)也认为,虽然经过40多年的发展,但体育社会学仍然是一门不太成熟的学科(afledglingsubfield)e。也就是说,体育社会学这样一个后发学科,涉及到体育运动发展的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他们对于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判断同样适合于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以下是关于国内体育社会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充分借鉴社会学相关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 
  体育社会学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体育社会学萌芽阶段,就是通过一些社会学者运用社会学理论观察体育现象而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基础,其后的发展中又运用各种社会学理论范式对体育社会现象进行深人研究和阐释,不断积累,形成体育社会学理论。今后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要从培养更多具备社会学理论素养的体育社会学研究人员,从加强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研究人手,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体育自身发展、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体育社会问题等进行深刻而有实效的研究。图2简要说明了部分相关学科对于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不可或缺的作用. 

  4.2加强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建设 
  我国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在相对缺乏基础研究和具体研究成果支撑的背景下进行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与研究实际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某种剥离和不平衡。另外,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体育运动的发展,作为反映体育运动与社会关系,研究体育运动中各种社会问题的体育社会学,其理论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无论中外,没有也不可能有为体育社会学发展提供一个一劳永逸的理论体系。因此,我国体育社会学在其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建设,完善体育社会学理论体系。 
  4.3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加强体育社会学的本土化建设 
  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要善于把国外的特别是西方国家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理论、研究视点、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到国内来,推动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另外,加强体育社会学本土化建设,也就是提高体育社会学对我国现实体育运动中社会问题的反应能力。须面对中国体育运动实际,以中国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为切人点,及时对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和阐释,实现体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在加强体育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应用性研究,把社会人群的体育普及程度、参与体育程度、体育健身效果与全民健康水平是否能得到协调、公平发展等体育社会问题,作为体育社会学未来学术研究成果的基本衡量尺度。 
  5结语 
  通过对1998—2008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内容的分析,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还涉及到体育领域中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商业化、社会越轨等方面的研究。在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也表现出某些不足。以上对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现状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当然。提高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推动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完善理论体系架构,学习借鉴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密切关注体育运动中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相信中国的体育社会学就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中国的体育运动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英梅 [标签: 知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大别山山地浅变质岩层地质成因的探究
    关于家庭清扫装置的创新研究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应用问题的探讨
    关于外国语学院学生就业对口现状及分析
    关于校园女生篮球教育的思考
    关于降低高压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的讨论
    消费的产物:一种关于设计新概念的分析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中后进生的转化的探讨
    关于混凝土碳化的探索与研究
    关于感悟人生的优美句子
    关于德日犯罪论体系的若干辩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