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优化整合“记叙文的形象与结构”的两种模式

原文作者:夏云涛

  有学生问我:“为什么高中阶段非得写议论文?”我说:“没这道理,一个班练下来有几个人的议论文真能得到别人的好评?写议论文,只是使作文易得保险分而已;一般不大好看。”学生又问:“那么什么作文好看?”我说:“形象感强而又细腻的作文自然好看些。”学生问:“那不是等于得以描写、记叙为主了吗?可能连议论都不需要了吧?”我说:“不是这样的。细腻的描写与记叙可使抒情与议论有生动可靠的基础,不至于出现空发感慨的情况;抒情、议论可以使作文中的情思变得鲜明,习作意图明确,有的放矢总是好事;表达情思的话可能会相对很少很精,但要扣住题意,写出深刻新颖的观点,抒发真实感人的情感,又谈何容易。”
   我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学生呢?因为从高一到现在,我发现同事在散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方面用的是传统方式,虽然有一点成效,但是大家走一条路,学生也逐渐出现了厌烦感,最终很难出现令人特别满意的作品;而我在记叙文方面,针对初高中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实际能力的变化作出了较多的研究与训练,结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使得学生对写作有了较大的兴趣,并且推荐发表了大量的作文。一些老师在看我的学生的范文时感慨:“我学生的作文就是缺少这样的形象感!”
   好好研究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可以用形象的描述承载起新颖深刻的情思,这是很有价值的。要注意的是,形象是具体的,思维是抽象的,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的使得抽象的有了依据,变得真实可感;抽象的使得具体的体现出思维脉络,变得更为有序集中。WWW.11665.COm
   我的学生已经具备形象描述的能力,但是有时会写得很长、很慢,从而造成考场里失了约束,结题时间不够的境况。对此,我告诉他们:“写作文要想形象而节省时间,就应该探索几种熟悉惯用的结构方式。记叙类文字要写好,当然得以细腻的描写与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是如果没有节奏也会令人看不清你的意图,我们的文章本来挺好看的,但若不能体现情感或思想的脉络,那就会出现很适合投稿却在考场里被埋没的情况。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写的东西有一些帮助体现节奏、情思转变的环节。这样做以后,大概可以形成两种夹叙夹议的结构方式。对于第一种结构方式,我想打这样一个比方:我们在描述一些事物时,应该会想到它的不同阶段不同角度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那么请你针对不同阶段或角度表达看法,而且考虑清楚前后情思的联系,一层一层下来写清楚了的话,你的作文就像一张很好吃的‘千层饼’一样,既不那么呆板,口味也会好些。对于第二种结构方式,我想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你怕分阶段来议论抒情会使你忽然失去对事物描述的灵感,那么请在一气呵成的描述之后,用那么几小段回过去对前面事物不同的阶段、角度进行按点评议,最后再将情感观点汇总起来。比如我们描述了日出、日中、日落三个有序的景象,那就针对三个阶段的特点连续写三段议论、抒情性的文字,当然,表达情思时得抓好事物的象征义,否则就会给人脱节的感受。我把第二种情况称为‘一刀两段’。”
   为了证明上述想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我想拿一篇优秀学生作文和一则名家作品为例。
  【千层饼式】
  我从这里走过
  徐 阳
  岸上杨柳依依,水中疏影摇曳。柳儿那柔细的枝条宛如一只只美人的臂膀,相互缠着、绕着,拥抱着朦胧的绿意。夜近了,枝条沐浴着缕缕青色的月光,像月儿披散的发。
  何故如此匆匆,只在它身旁疾速走过。真的在这里走过吗?也许未必。不曾为它放慢脚步,不曾用心去体悟它,也不曾被它的美所打动。现代的快节奏经济社会加快了人们行走的步伐,而这份匆匆却让人们忽略了许多的美丽,再次回头时,才发现身后并未留下自己的足迹。[论文网]
   名与利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为了它们,我们眼里只有目标,而忽略了生活的整个过程。既然走过,身后就不应留下一片空白,细细品味身边的美丽,发自内心地对自己说:“我从这里走过。”
   我从这里走过,我慢慢地融入它。小溪依旧淙淙地流着,水里映着杨柳的倩影。水儿如此清澈,即便流过淤泥丛生的河道也依旧不改变它的本性。我们也一样,即便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痛苦和迷茫也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色,我们也要用那颗最初的澄澈的心来面对,它永远不能变得浑浊。有时我会烦躁、焦虑,从这里走过,感受这一份恬静,寻找那最初的本真和自然。人生就是如此简单,是生命浪花中的几笔线条,有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轮薄月,有清清凉凉的宁静。
   带着这份最初的本真与自然,小溪流动着,穿过山川,奔向大海。因为流动,所以美丽。不流动的水便是一潭死水,即便现在再清澈,它总有一天会腐臭。有些人表面与世无争,其实是他们缺乏梦想,没有上进心。久而久之,生命便失去了色彩。溪儿流动着,向往着拥抱大海;我走着,追求着我的梦想。也许和它一样,我们会被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但我们的生命将奔腾不息,在浩荡中变得博大,变得更广阔无边。每一座山都是小溪勇敢向前奔腾的见证,每一个足迹都是我们执着追寻梦想的见证。我从这里走过,这里留下了我努力拼搏的汗水,走过,经历过,每一步都凝聚着力量。
   清澈的小溪向前流动着,我们也要带着一颗澄澈的心,充满活力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中,并用心灵去发现身边的美。小溪告诉自己:我从这里流过,山川看到了我的清澈,我看到了山川的秀美,我要奔向前方,融入梦想的海洋,在阳光下升华,化为水汽,润泽这片我深爱的土地。
   【点评】
  这是一则学生作文。此文思路清晰:“从这里走过”有特定心态,从特定心态出发联想到社会生存状态;然后矫枉过正,从正确的心态中关注事物的美好,在美好的特质中咀嚼出一些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观。整篇作文始终处于人与物相互关照的情境中。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序有效地呈现,段落间毫无割裂感,语言很紧凑,叫人忍不住一口气往下看。只不过立意上尚欠深入。
   这篇作文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对景物观察的细化与深入的过程中,逐渐展示出相应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与景物的象征义紧密相关,不同环节景物之间的关系也牵连出了不同环节间思考内容的关系。两组环环相扣的内容,从实到虚,使得文章很有节奏感,带动读者边欣赏边思考,这样不至于使读者产生阅读的疲倦感,文章因此多了生动灵巧的感觉;这便可以弥补没有材料、思想上难以新颖深刻的缺陷,不过,以此文的风格,若能添加一些诗句、格言,定可增色不少。

 【一刀两段式】
  一千支银针
  林清玄
  1.一位乡下的小朋友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是我从未听说过的,小朋友也不知道出处,我现在把它记录下来:
  2.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七个女儿,七位公主各有一千支用来整理她们头发的扣针,每一支都镶有钻石且非常纤细的银针,扣在梳好的头发上就好像是闪亮的银河上缀满了星星。
   3.有一天早晨,大公主梳头的时候,

发现银针只有九百九十九支,有一支不见了,她困惑烦恼不已,但她自私地打开二公主的针箱,悄悄地取出一支针。二公主也因为少了一支银针而从三公主那里偷了一支,三公主也很为难地偷了四公主的针,四公主偷了五公主的,五公主偷了六公主的,六公主也偷了七公主的,最后被连累的是七公主。
   4.正好第二天国王有贵宾要从远方来,七公主因为少了一支银针,剩下一把长发无法扣住,她整天都焦急地跟侍女在找银针,甚至说:“假如有人找到我的银针,我就嫁给他。”
   5.窗外的小树枝听见了,伸进来说:“用我的树枝做你的银针吧?”但是树技过硬,头发会竖起来。
  6.山中的泉水听见了,用它冻结的冰块说:“用这冰做银针吧!”但是冷冷的冰一插进头发里就马上溶为水滴了。
  7.天上的月亮听见了,说:“用我银色的光线做你的银针吧!”但是月光的银线太柔软了,扣不起头发。
  8.七公主无可奈何地叹息说:“啊!明天有贵宾要来哩!”
  9.第二天,从远方来的贵宾原来是一位王子,王子手里拿着一支银针,他说:“淘气的小鸟在我狩猎的帽子里筑了巢,我发现里面有一支雕有贵城花纹的发针,是不是其中一位公主的?”
   10.六位公主都吵闹且焦急起来,说道那一支银针是自己失落的,可是她们的头发都用一千支银针梳得像银河一样美丽。
  11.“啊!那是我掉的银针!”躲在屋里的七公主急忙跑出来说。
  12.可是王子非但没有还七公主银针,还出神地吻了她,七公主未梳理的长发滴溜溜地垂到脚跟而发亮着……
  13.这个故事的结局就像所有美丽的童话一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听这个故事是在乡下的庭前,出自一位小学女生的口中,她说完故事,抬头望着远山外闪烁晶明的星星,幻想着自已正是那一个失落一支银针的七公主,她全然不知道:“失落”也有悲哀的时候,最后她嘴角带着微笑,在星光下睡着了。
   14.但是听完故事的我,到半夜还不能入眠。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童话呀!竟使我的思绪飘到了天的远方,《一千支银针》对我来说有一种鲜明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命运繁复的节点,每个人在生命的推展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像银针一样能改变命运的因素,它有时是那样细小,连窗外的树,山中的泉,天上的月亮都帮不上忙,但是却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15.原来,拥有一千支银针的公主,并不能保证比失落了银针的公主拥有更好的命运。
  16.银针的失落与命运的错失本来是具有悲剧感的,但是因为命运小鸟的穿梭,悲剧便成了喜剧,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17.再想到生命的失落,当然万劫不复的大失落在人间不是没有,然而像银针那么微小的失落,从大的观点来看总是有补偿的,我一直不肯相信生命中有永远的失落,永远的失落只有在自暴自弃的人身上才能找到,我很喜欢培根说的:“人们没有哭,便不会有笑:小孩一生下来,便有哭的本领,后来才学会笑;一个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会了解快乐。”失落也是如此,人没有失落,就不能体会获得的真切的快乐,尼采所言:“快乐之泉喷得太满,常常冲倒想盛满的白杯子。”也是这个道理。
   18.这样想时,对生命的事,对情爱的观点,也就能云淡风轻处之泰然了。每个人设若都有一千支银针,不巧失落了一支,不必伤悲;因为我们还有九百九十九支银针,它们仍然能散放光芒,正如天上繁星万盏,有时雨天少了一颗,其他的还是为我们放光。
   【赏析】
  此文为典型的“一刀两段式”。文章脉络清晰,先叙述故事,此为“起”;并以生动的语言描写最能影响人物命运的细节,如“扣在梳好的头发上就好像闪亮的银河上缀满了星星”“六位公主都吵闹且焦急起来,说道那一支银针是自己失落的,可是她们的头发都用一千支银针梳得像银河一样美丽”“七公主未梳理的长发滴溜溜地垂到脚跟而发亮着”,对于光亮的描写语言虽少,但是足以表现人物的现状与作者的讽刺意味了。符合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现主题的需要,真正做到了要言不烦。13段开始是“承”,紧承上面的故事做小结,并呼应首段推想讲述故事者的心理。1~13段已成一个独立的系统。
   14段到结尾分成多段,由近及远,条理分明地展开了多层次的表述情思。14段是“转”,一个“但”字,表明作者从对讲述故事的小姑娘的情状描摹转入独特的感悟;但是其感想仍紧扣童话,如“它象征着命运繁复的节点,每个人在生命的推展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像银针一样能改变命运的因素,它有时是那样细小,连窗外的树,山中的泉,天上的月亮都帮不上忙,但是却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让人感觉未曾离开原材料。15、16段片言居要,表明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想,“原来”一词可为标志;议论文开头一般先讲清楚概念,告诉人“是什么”,接下来多次举例是为多角度阐述“怎么做”,而写出自己立意之“为什么”处就是最有水平,最能震撼人的地方了。这两小段是在讲“得”。17段还是在讲“为什么”,只不过重点放在了“失”上面。而且使问题更具普遍意义,如“再想到生命的失落,当然万劫不复的大失落在人间不是没有,然而像银针那么微小的失落,从大的观点来看总是有补偿的”。18段是“合”,概述生活遭遇中的主要方面,表明对“得与失”的总体看法;仍以故事点染文段,做到了首尾呼应。
   【二文比较】
  这二则佳作表面上看上去结构不一样:一为现象与情思层叠出现,一为现象与情思分二个板块呈现。要想写成功,两类结构下的作文遵循的主要原则应该是一致的:现象连贯、情思连贯。比如第一篇作品中,如果把那些划线的句子抽出来,那些描写景物的句子基本上是可以连缀成通顺的文字的,那些被抽离出来的划线句也是可以组成有鲜明的逻辑关系的小段落的。情思内容的连贯性、逻辑顺序以景物描写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可引发的象征义为基础。所以第一篇作品可以很轻松地被改成与第二篇结构相似的作文。反之,第二篇作文中那些人生感悟也是有鲜明的层次感、递进感的,如果能够理出前面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不同阶段对应的文段,也可以将13段之后的那些不同思想层次的议论按照一定的顺序插入前面的一个个小的描述环节中;也就是说稍加修改,第二篇作文的结构也是很容易被修改成第一篇作文的结构的。另外还得注意:表达情思的文字能否写好是很重要的,其好坏不以字数、段落数为依据,而应该看有没有写出鲜明的层次,有没有体现出丰富多彩的情思维度;最后,还得接受作文题的限制。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就不多说了。
   总之,考场作文若能生动而且成竹在胸,一定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好感;当然它最大的益处应在于优化了学生的作文品质。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优化 模式 优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
    浅谈船用风机的优化设计
    农村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之我见
    汽车仪表板整体优化设计要点探讨
    档案管理的不足与优化措施
    国有独资公司基于公司治理的资产管理模式优…
    P2P流量疏导与优化系统
    提升运输多目标优化控制系统设计
    利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实现优化教育效…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优化与管理
    一种云计算环境下优化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
    浅议Z市人民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和优化措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