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农民工收入与消费问题的实证分析
[摘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占全国人口近1/10的农民工的消费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农民工流动,跨越了城乡和区域,他们的消费行为既连接了农村,也与城市消费具有一定的共性。巨大的消费潜力已使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研究农民工收入与消费规律,将这个特殊群体的消费纳入到政策范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消费;实证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以外需支撑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成为近期很多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出发点和主线之一。长期来看,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就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而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占全国人口近1/10的农民工的消费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有关统计显示,全国农民工数量目前已超过2亿,其中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达到1.2亿,且以每年增加600~800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农民工流动,跨越了城乡和区域,他们的消费行为既连接了农村,也与城市消费具有一定的共性。如此庞大的人群涌入城市打工生活,巨大的消费潜力已使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当前,各级政府都在探索有效扩大内需的政策,研究农民工收入与消费规律,将这个特殊群体的消费纳入到政策范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www.11665.Com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拥有近1000万农民工,而东莞户籍人口只有168万人,是一个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城市。我们以东莞农民工为调查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采取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在产业比较集中的长安、大朗和大岭山三个镇实际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62份,有效回收率95.25%。本文主要根据此次调查资料实证性地分析农民工的收入、消费现状和特点,为制定扩大农民工群体的消费决策提供基础性素材和政策建议。
  
  一、被调查农民工的自然状况
  
  在被调查的762人中,男性人口占57%,女性占43%;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19%,20~30岁的占61%,30~40岁的占16%,30岁以上的占4%;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的占2%,初中的为34%,高中及中专的占50%,大学及以上的占14%;在东莞就业2年以内的占42.82%,2~5年的占30.70%,5年以上的占26.48%;在台资企业、港资企业和东莞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数分别占23.88%、19.16%和21.48%的;有51.35%的被调查者就职于制造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18.90%,其次分别是模具、机械、服装、家具、制鞋、印刷、玩具等行业。被调查者所在的工作岗位见表1。
  
  二、农民工的收入状况
  
  被调查的农民工的收入如表2所示,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625.43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964元;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 932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东莞农民工2008年全年平均工资为19505元。可见,农民工的收入虽然与城镇在职职工的工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却远远高于农民收入。农民工具有非市民、非农民的第三元特征,在消费方面确实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三、农民工的消费状况
  
  1 农民工消费支出构成。被调查的农民工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占68.78%,用于储蓄的占31.22%。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16.63%,其次是衣着和交际支出。
  2 农民工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为了研究农民工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以农民工的消费为y,以收入为x,拟合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但消费y与收入x的相关系数仅为0.4609,模拟结果不理想。
  y=a+bx+ui
  y=1 039.04+0.6421x
  (1)
  (23.69) (14.32)
  r2=0.2125
  为此,我们将农民工收入取对数形式,消费y(百元)与收入ln(x)的相关系数为0.9882,重新拟合的结果见方程(2)(括号内的数字为t统计量值),拟合情况较好(见图1)。由此可知,农民工的收入确实是影响其消费的主要因素。
  y=a+bln(x)+ui
  y=6.2731+0.065871x (2)
  (998.93)(177.998)
  r2=0.9766
  3 农民工的消费特点。从调查资料中,我们可以将农民工的消费归结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储蓄倾向较高。从表3可见,农民工收入的近1/3用于储蓄,说明农民工对未来的收入存在不稳定预期,希望通过降低当期消费抵御失业、返乡等不可预期事件。
  二是在消费支出中用于自身享受型消费、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所占比重较大,而用于精神方面消费和自身教育方面的消费较少。
  三是大多数农民工有初中、高中学历,几乎没有务农经历,负担很轻,所以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有“向城里人看齐”的特征,农民工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比较复杂,往往徘徊在保守和开放之间。
  四是恩格尔系数出乎意料的低,只有16.63%。恩格尔系数表明: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食品支出的比例将逐渐降低,但绝对数却是递增的。而实际上虽然农民工收入介于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但是恩格尔系数却既低于城镇居民家庭36.3%,也低于农村居民家庭43.1%。农民工的食品支出如此之低,在当前物价水平之下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
  五是在储蓄和其他中有530.19元寄回老家,占收入的32.61%,收入与寄回家的钱的相关系数只有0.21。根据行为经济学理论,说明农民工存在一个心理账户,不论收入多少,在寄钱数额和时间上都很有规律,以用于老人的赡养费和子女的抚养费。
  六是“当前最迫切的需要”存在一定共性。31.75%的被调查者迫切需要住房,其次依次为交际(13.12%)、手机及电器(12.80%)、结婚(11.85%)和子女教育(9.52%)。
   
  
  七是边际消费倾向低。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农民工的边际消费倾向。一种方法是应用762份调查问卷中消费与收入数据,建立消费函数模型(见方程1),得到边际消费倾向为0.6421;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向每位农民工调查“如果您的月收入增加一百块钱,您将多少用于消费”,通过采集到的数据显示边际消费倾向为42.81%。两种方法计算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低于农村居民73%和城镇居民70.5%的边际消费倾向值。
  
  四、扩大农民工消费的政策建议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扩大内需应该建立在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基础上的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亿万农民工的消费能力。
  1 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享有工人阶级的工资待遇。提高农民工汶人是增加其消费的根本前提。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对两种户口的工人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权。参照全社会、全行业的工资标准和农民工家庭总体小康生活标准统筹考虑制定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农民工工资也能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增长。
  2 将农民工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是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提高其收入的重要途径。必须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当前国家为拉动经济投入4万亿元,应当从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民工培训。继续探索新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不同行业、工种和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及其兴趣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 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工消费的后顾之忧。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让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据有关专家测算,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留下的增加值近两万亿元。自建国以来,农业为工业化的发展贡献了很多,牺牲也很大。因此,我们现阶段要反哺农村,要在农村中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要研究和制定适合农村特定条件下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使农民工的未来负担有所减轻;要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设身处地的为农民工着想,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取消不合理制度,打破户籍限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民工以及城镇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在制度层面上为农民工设计出权利保障之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放心消费、大胆消费。
  4 消除农民工进城的体制障碍,建立农民工进城激励机制。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还面临一些制度性障碍,其中户籍制度是最大的障碍。如就医、买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由于存在户籍瓶颈,使得农民工无法享有与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心理上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因此,要改革现有户籍制度,鼓励有就业能力和收入保障的农民进城。在有产业支撑和农民工聚集的城市可以建立农民工廉租房供应体系,同时,为农民工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让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要把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和城市化结合起来,从全国统筹考虑,争取减少中间成本。要提高农民工的消费能力,就要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新市民”身份予以确认,农民工才能转为正式工人,在就业、教育、医疗、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上,使农民工与城市职工享有“同城待遇”。
  5 加强沟通,打造有利于农民工消费转型的社会氛围。(1)利用媒体的社会传播导向功能,重塑农民工形象。报纸、电视、广播等社会媒体应发挥其强大的社会传播功能,把宣传重点放在宣传农民工中大公无私、见义勇为、富于爱心和进取心的先进典型上,以此为契机,改变市民对农民工的固有印象,重塑农民工的形象。(2)社区活动应涵盖农民工。市民生活的主要圈子是社区,农民工们也分散在各个社区中。因此,社区活动不应该排斥农民工,应当允许或引导农民工们更多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通过社区活动所提供的场所和机会,增加市民与农民工的交流和沟通。(3)市民、农民工教育要同步。各级政府应该通过一些教育机构、宣传机构,对农民工进行现代消费文化的教育和消费观念的引导,引导农民工健康、科学、理性地消费。同时也要通过社会媒体、相关组织教育市民多帮助农民工。
  农民工作为生产者,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消费者,其消费能力的增长必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在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就业和消费问题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钱雪飞.进城农民工消费的实证研究——南京市578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9).
  [2]魏培全.谁来填补2亿农民工的消费空白[j].半月谈,2007—11-28.
  [3]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4.
  [4]张宏宇.为扩大农民工消费解除后顾之忧[n].经济参考报,2007-09-28.
  [5]冯艳红.我国农民工消费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8,(10).
  [6]盛来运,侯锐.建立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n].中国信息报,2009—01—12.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于丽敏 王国顺 [标签: 问题 实证分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就业的实现
    河南省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困境及其对…
    实施信息惠民工程 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
    山东省农民远程教育系统的构建思路与功能设…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理论假说与实…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
    河北省农民消费需求不足成因及对策
    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的关联性分
    基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农民消费效应实证分析
    增强农民环保意识,提升农村生态文化
    农民工公共服务的现状与意愿
    农贷期限错位 损害农民利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