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浅谈探索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新路子——用十七大报告精神评析李惠斌新著《企业劳动产权概论》
    论文关键词:十七大报告 分配公平 劳动产权 按劳分配 劳动价值论          
    论文摘要:十七大报告在分配公平问题上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意公平”的分配制度相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高度更好地解决社会公正失衡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加强理论研究;《企业劳动产权概论》对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新探索令人耳目一新。
    分配公平问题是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十七大报告总结的十大宝贵经验,其中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报告在分析新的阶段性特征时指出,“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人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实际上,收人差距的扩大导致了显著的社会贫富差距,占中国人口10%的贫困人口,只占有存款总额的3%,且呈下降趋势,而占总人口10%的最高收人者却占有存款总额的40%,且呈上升趋势。2000年到2005年的5年间,城镇居民中10%最高收人组与10%最低收人组的收人之比从4. 6倍上升到9. 2倍。WwW.11665.CoM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0. 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我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警戒线,200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 45 , 2006年已上升到0. 496 。
    面对收人差距扩大导致的显著社会贫富差距,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收人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人”。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与“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意公平”的分配制度相比,在分配公正问题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后者在实践中不有效解决初次分配中的社会不公和分配秩序混乱问题。比如,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畸高畸低的个人收人;有些部门企业高管人员与普通职工的畸高畸低收人;农民工的低收人,等等,都是属于初次分配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如果对初次分配中的社会不公不予重视,对分配秩序混乱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规范,而是等到用财税等再分配杠杆来调节,这在当前是远远不够的,是解决不了分配不公问题的。
    有了十七大报告关于分配公平的政策创新,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高度更好地解决社会公正失衡的问题,我们还必须加强理论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不要说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就是基本理论本身好像也是越来越模糊。最近,有幸拜读李惠斌研究员撰写的《企业劳动产权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感觉耳目一新,深为该书对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新探索所吸引。
      该书作者李惠斌研究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实如何结合的问题,一直是作者关注的主题。本书是他近10年来重新思索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问题的主要学术成果,堪称经过长期研究而写出的一部创新之作。该书的主要特点是在以下五个重要问题上,都作出了富有新意的理论探索。
      其一,作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与科学发展观应当特别重视研究分配公平问题,力图有所创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分配方面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取得了明显效果。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有了过去20多年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中国在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收人分配的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同时,还存在种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也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
    分配公平问题是邓小平同志晚年最担忧的问题之一。1992年12月18日,邓小平在读《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国》和《马克思主义新挑战更加令人生畏》两篇文章后说:“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在和他的弟弟邓垦谈话时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要防止两极分化”;“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从完善分配制度角度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一五规划”建议目标更加强调社会发展成果普惠众生、看重积极调整就业、财税、社会保障等有关制度和政策,就此重新审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大原则理当有所调整,站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立场上看,时下必须慎重考虑各种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可喜的是,李惠斌研究员的新著不仅从理论思维的高度重新提出了当代中国的分配公平问题,而且从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他在清理和分析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坚持和拓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资本等物化劳动分享利润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同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分配领域进行的改革,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证;在政治实践上,他运用劳动产权理论,从劳动者的权利与和谐社会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
    其二,该书作者对马克思劳动概念进行了新的哲学反思,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了重新发掘。
    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对劳动概念要重新解读,开门见山地分析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他认为:“马克思以来,我们对于劳动概念的理解丰富了很多。马克思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把劳动理解为一个包含着全部内容在自身之内的过程。在我们研究劳动产权概念以前,我们首先要弄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此外,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概念的界定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是十分有价值的。
    在高度肯定马克思劳动概念的重要价值的前提下,作者进一步指出,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把活劳动理解成价值唯一源泉的观点,实际上是对马克思原意的一种误读或者曲解,20世纪的人类实践证明:在被曲解的劳动价值论指导下产生的通过国有化解决剥削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错误的。而要素决定论所导致的“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劳动获得工资”的分配原则,实际上把企业中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等同于活劳动的劳动力价值,等同于他们获得的工资,这样一来,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占有自己创造的那一份剩余价值的同时,也无偿地占有了活劳动创造的那一份本应归活劳动所有的剩余价值,从而使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剥削现象死灰复燃。显然,要素决定论也有弊端。
    鉴于此,作者指出,要想真正公平地解决分配不公的间题,必须拓展马克思的劳动概念。那么怎样拓展呢?在他看来,必须重视以下因素:一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劳动属性,二是资本作为一种过去的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享企业利润的合理性,三是企业中各种活劳动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要深人发掘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涵,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分配公平问题奠定深层的理论基础。该书的主旨之一就是试图“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理论支点,以中国的20年改革为实践背景,以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但却很少在理论上给予阐述的新的分配方式为参照,提出一种与劳动价值论有关的经济学话语转换—即不再仅仅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当作社会批判的原则,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财富分配中的社会公正原则,从而建立一种把主观价值论与客观价值论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劳动产权’分割模型,或许这是目前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中国,正在选择的一种制度替代方案”。
    其三,该书提出要重新认识马克思首倡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富民政策。

   究竟什么是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所谓按劳分配,就应该是劳动者按照自己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不但拿到用于保证他最低生活必需的工资部分,而且参与分割一定数额的、由他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与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根本区别所在。
    作者没有停留在概念问题上,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崭新的命题:按劳分配是富民政策。他指出,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把按劳分配定义为劳动者不仅领回再生产他自身的那部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工资,而且参加分割一定份额的剩余价值。不言而喻,这样的分配政策是一种富民政策。按照这样的分配政策,劳动者不再是只靠最低工资吃饭、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无产阶级,而是不同程度地成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其四,该书提出了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规范中国社会主义劳动市场的新见解。
    作者明确反对用产权私有化的方案来解决当前中国的分配不公问题,一针见血地抨击企业产权改革的过程是活脱脱的私有化过程。他指出:“现在企业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产权改革’或‘产权置换’。这种产权置换的实质就是利用现有的国有资产作为风险抵押,用银行的钱把企业的现有资产变成个人资产。这无疑是新一轮的国有资产瓜分过程。这种本来是分配问题的症候却用私有化的方案进行医治的治疗方案,不仅不会使症状减轻,反而会使疾病加重。但是,现在全国上下都在使用这剂猛药。
    与此相反,作者提出了一个新命题、新论断:要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规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中国改革的最大成就,就是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但是,市场经济的产生,必然会出现马克思讲的资本对劳动的剥削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解决的一个关系到企业和社会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对社会主义的劳动市场进行必要的规范。不仅如此,作者还尖锐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要求我们下大力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示范、规范和立法,从而全面理顺目前各种畸形发展的劳资关系,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全面显示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五,该书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劳动产权理论,主张工人不仅要取得工资,而且应当共享利润。
    该书的最鲜明的特点与最突出的创新之处,是立足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的新鲜实践经验,力图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一套富有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企业劳动产权理论,作出解决中国分配不公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作者的这一思想主旨在序言中得到了画龙点睛式的深刻揭示:“作者多年来一直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是劳动者在企业不仅得到工资收人,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享。这是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逻辑地推导出来的。
      作者经过细思明辨,把“劳动产权”界定为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劳动对其所创造的价值所拥有的权利。然后,他以劳动产权理论为基础,对“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劳动获得工资”的分配原则提出质疑。他在承认资本获得利润的权利的前提下,重点强调活劳动获得利润的权利。他认为,企业中的活劳动,除了获得工资,应该与资本一样分享一部分企业的利润。作者把“职工控股,共享利润”作为解决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案,为此他作出了理论与时间相统一的具体探讨。他提出,“我们是否可以把职工持股作为按劳分配的一个方面,作为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解决资本对劳动剥夺的一种根本性方法?这就是说,除了原始投资的资本股权(不管是全民的,公司的,还是劳动者个人的)以外,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但取得工资,而且依照各自在资本增殖过程中贡献的大小参与分割一定数额的增量股权。这就可以产生出一个可以精确计算的动态劳动产权结构模式,我们可以用这个结构模式来规范各种形式的职工持股做法,从而从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人手解决企业的激励与发展机制。”
    还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的理论著作不同,《企业劳动产权概论》可读性强,作者用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文中处处可见轻松幽默的语言里蕴涵着严肃的主题。更让读者感觉贴心的是,作者把可能的读者分成三大部分:企业投资人、企业全体劳动者、一般读者,针对不同的读者群写了三个序言。他把读者当上帝,对读者的尊重体现了作为一个学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良知。
    掩卷而思,《企业劳动产权概论》是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学术创新力作。作者吸收和借鉴了要素决定论的许多观点,把创造价值的源泉从单纯的活劳动,扩展到各种形式的劳动,从而大大扩展了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赋予了劳动价值论以更大的活力。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在市场条件下,就不可能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效率的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解决分配公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然,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远非一本著作就能叙述清楚。如果硬要遵循“责备贤者”的古训,那么,作为一部创新之作,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在理论上,如何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作出完整、准确的阐发,在实践中如何制定与实施防止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的分配方案、分配原则,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谭扬芳 [标签: 公平 问题 新路 十七 企业 动产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林业采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小城镇决策与公共参与机制
    浅谈当前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浅谈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钢结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浅谈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就业的实现
    浅谈应用型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刑事案件中的“情况说明”
    浅谈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景观中的禅宗思想
    浅谈法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精锻机研发工作心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