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产业选择的SWOT探析
摘 要: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产业政策入手,重点研究两类区域的产业选择,认为解决上述两类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出路在于发展环境产业。运用swot分析法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发展环境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
  关键词: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环境产业;swot分析   
  1 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产业政策
  
  主体功能区产业政策主要针对区域产业选择和区域资源禀赋不协调、产业区际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障碍等问题,重在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确保不同区域的产业选择、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布局符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国家对于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导向为引导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通过对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的资源黄精状况进行研究认为以上两类区域应着重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并着力发展环境产业。
  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需求无限性、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环境容量有限性的矛盾。一方面,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生产力提高,对资源产生更大的需求和索取,排放更多的废弃物,造成更大的破坏;另一方面,人类拥有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一旦资源耗竭,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尤其是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出路在于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2 环境产业的分类与运行机制
  
  2.1 环境产业的分类
  环境产业可以分为资源再利用业和环境维护业两大类。WwW.11665.coM环境再利用业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质、能量以及信息再利用业;环境维护业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环境污染治理业、环境保护、恢复和改善业以及环境服务业。
  资源再利用业是以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为目的,将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物”重新利用的生产及服务活动的总称。该产业的特点是将“废物”当做资源。
  环境维护业是以治理污染物和修复与改善环境为目的,从事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和修复与改善环境的生产以及服务活动的总称。该产业的特点表现在其功能上:一是使以破坏或污染的环境得到治理和修复;二是使环境不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三是使环境的功能和质量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
  2.2 环境产业的运行机制
  社会生产活动是政府、企业、公众三种行为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经济体制下以及不同类型的产业生产活动中,三种行为主体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对应产业的运行机制也就有差别。环境产业生产主体和直接服务对象不一致,分别是“人”和“环境”。而传统产业生产主体和直接服务对象一致,都是“人”,这是环境产业与产同产业的主要区别,也是两类产业运行机制不同的原因所在。
  传统产业运行机制中环境仅仅起供应物质能量和接受废弃物的作用。资源被转变为传统产品后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废弃物被直接排入环境。在传统产业的运行中并没有综合考虑三类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及其对社会生产活动的制约作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环境产业的运行机制中考虑了环境的影响,增加了新的制约。公众作为需求主体同时监管各自的行为,政府作为保障主体制定出台有关法规并强制执行,企业作为执行主体将废弃物通过市场交易回收利用或处理成环境友好物后回归自然环境,从而取代了传统产业运行机制中三类主体各自的丢弃或排放行为。
  
  3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swot分析即内外部环境分析,是strengths(优势)、 weakness(劣势)、 opportunities(机会)及 threats(威胁)的统称,其中sw代表内部因素,ot代表外部因素。
  3.1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优势(s)
  3.1.1 发展基础良好
  甘肃省环境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结晶产品生产、自然生态保护等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根据《2000年甘肃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2000年甘肃省共有249家企事业单位专业或兼业从事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等活动。其中,兰州市的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占了全部企事业单位总数的390%(97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临夏、定西、甘南和庆阳的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共32家。2000年环境保护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08亿元人民币(2000年价),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7%,此外,全省本年度生态环境建设支出为15.5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0.52%。2000年环境保护产品(2.73亿元)、洁净产品(0.56亿元)和资源综合利用(8.20亿元)三项环保工业总产值为11.49亿元,占全省国有和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37%。
  3.1.2 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在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扶优扶强的国家政策导向下,甘肃省环保企业的经营机制正在转换,环保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具体来说,对于国有环保企业,按照规范股份制的要求进行改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坚持把改革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结合起来,培育主导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资金向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和优势环保企业集中;对于个体和私营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组改造,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劣势(w)
  3.2.1 发展推动力不足
  (1)需求不足,市场容量小。
  目前,甘肃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环境市场中,对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改善、自然资源保护和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严重不足,形成与实际需求很不对称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有一个过程;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投入对环境市场的发育还未形成足够影响;整体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较低,使之对环境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多处于没有支付能力保证的潜在需求层次上。
  (2)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世界上普遍将环境产业视为高科技产业之一,而甘肃胡僧的环境产业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环境技术研发还停留在学习、消化先进工艺技术阶段,重复、模仿是主要的研发方式,缺乏原创性开发。例如电除尘、袋式除尘、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垃圾焚烧、机动车污染控制等环保产业的主导技术领域就少有原创性。
  甘肃省绝大多数环境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力量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同时,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建设进展缓慢,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3.2.2 溶质渠道单一,投资不足
  由于环境产业的公共性特征,个体投资于环保的积极性不高。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投入的,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导致政府现行的投融资供给能力不足,从而环境投资总体规模也明显不足。“十五”期间甘肃省环保总投入为91.98亿元,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31%。2005年全省环保投资28.17亿元,比2000年的8.06亿元增加20.11亿元,是2000年投资额的3.49倍,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1.61%,比2000年增加0.7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经验,当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5%时,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才有所改善。但是对于甘肃这样一个环境总体情况正在急剧恶化、投资效率不高的省份来说,这一比例在现有体制下可能要求更高。“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计划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177项,总投资144.08亿元,除去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

  3.3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机遇(o)
  3.3.1 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被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政府必须完成的主要约束性指标中,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近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计划环境保护投资总额约达140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23%,比“十五”期间提高0.1个百分点。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是决定国家整体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带之一,在加大环境保护投资的大环境下国家必定会对甘肃省环境产业的发展给予侧重。
  3.3.2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使人们对提高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增强,对环保产业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大;同时,各种环保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对政府形成压力,迫使政府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使环保市场由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再加上环保意识的提高会使企业生产受到公众的监督,从而企业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购买环保产品的意识就会增强,加大对环保产业产品的需求力度。
  3.4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威胁(t)
  3.4.1 政府行为缺失或不到位
  (1)政府对环境法律制度目的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环境问题“末端控制”的事后救济定位上。这种事后救济式的被动性制度局限于对现有环境问题的被动应对立场,预防优先的思想并未完全确立,未从根本上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政府制定政策法规的出发点主要是改进企业和公众的行为,而对其自身行为的改进重视不够,出现执法监管不利和环境产业的现实市场向潜在市场转变的现象。
  3.4.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环境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现代化的社会服务体系。甘肃省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作用很低。
  3.4.3 产业地区转移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民众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很多地区对企业生产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这就造成很多高污染、高盈利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包括甘肃省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环保标准相对较低,从而对这些产业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高盈利对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同样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样很容易造成高污染高盈利产业对环境产业的挤出效应,影响环境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凯.“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上、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15.
  [2] 杨庆育,黄朝勇.省域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3647.
  [3] 周宏春.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830.
  [4] 郝家龙,瞿纯红.循环经济与资源城市成长路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2426.
  [5] 张耀辉.产业创新的理论探索[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4749.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庞 静 [标签: 开发区 开发区 选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竞争法视角下的竞业限制合理规制探析
    多态性视阀下水资源综合开发治理研究
    基于opentrack的轨道交通运行仿真实验开发与…
    九年一贯制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
    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2013年第02期目录
    洞庭湖区民歌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太阳能的开发潜力
    林业科技开发杂志2013年第1期目录
    苏南科技开发杂志2007年第12期目录
    科技地产:园区开发创新模式
    商业科技开发杂志2012年第6期目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