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移民与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化(2)
  二、以海上贸易为导向的商业化

16世纪是发现新大陆,开通东方航线,葡萄牙人占踞澳门并以此作为远东贸易中心(46),出现世界贸易新格局的时期。作为

首先,以出口贸易为取向,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出现了各种经济作物的专业化种植区。

随著东南亚地区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通过东南亚市场而转运欧洲和南美地区,出口商品不仅需要量大,品种也增多,已经扩及民生日用商品,尤以丝、糖、铁器、陶瓷等为大宗。又因广州市场的转型,贸易的对象已从特权阶层扩大到民间的普通老百姓。农户也从「随其乡宜以为货」(48),到「以市场取向为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确定的。其中已经有部分商品通过海洋贸易输往海外。据嘉靖《广东通志》记载:

「东洋贸易,多用丝……回易鹤顶等物;西洋贸易,多用广货,回易胡椒等物。」(49)

这里所谓的东洋,主要是指菲律宾。当时的马尼拉生丝市埸,是太平洋丝路的中转站,对丝货的需求量很大。十六世纪末,墨西哥丝织业有一万四千多人,其需要的原料生丝,就靠广州的海商运往马尼拉丝市,然後由西班牙商人转运去供应。根据全汉升先生的研究,江南蚕丝业的迅速发展同马尼拉丝市的影响是有密切关系的(50)。广州的所在地珠江三角洲,也在这一市场取向的刺激下,创造出「桑基鱼塘」这一以蚕桑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生态 农业 经营型式(详下)。所生产的广纱、粤缎等丝绸,以及糖、果箱、铁器、蒲葵等所谓「广货」,成为输往东南亚洲各国的主要产品。wWW.11665.cOm正如关心乡梓事务的岭南学者屈大均所指出的:

「广之线纱与牛郎绸、五丝、八丝、云缎、光缎,皆为岭外京华、东西二洋所贵。」(51)

「广州望县,人多务贾与时逐。以香、糖、果箱、铁器、藤、蜡、番椒、苏木、蒲葵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吕宋。帆踔二洋,倏忽数千里,以

品种。在海外享有盛誉的珠兰香茶,即于此生产。薰茶用的珠兰、茉莉花在今的广州珠江南岸的庄头种植。「花茶」中的橙香白毫也深受青睐。其原料则采购自西江上游和贺县等地。现将80年代茶叶出口及珠兰和橙香茶在出口总量(72)中的比例 统计 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80年代中叶后,茶叶出口渐趋衰落。这是因为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先后在国际 市场 上崛起而受到排斥的缘故。唯珠兰香茶凭其特殊的品味,尚能支撑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表1 1882-1891年广州口岸茶叶出口情况统计(单位:担)
───────────────────────────────────
年份 红茶量 绿茶量茶 出口总计 珠兰香茶 占% 香橙白毫 占%
1882 121933 1491 123424 80401 65 19055 15
1883 110349 1144 111493 78377 70 14466 13
1884 104244 666 104910 82443 79 8306 8
1885 130571 533 131104 99876 76 13027 10
1886 102210 682 102892 75948 74 8709 8
1887 119160 235 119395 88536 74 7690 6
1888 94409 42 94451 73606 78 5875 6
1889 77754 150 77904 65111 84 2411 3
1890 63573 8 63581 52160 82 4090 6
1891 25664 3 25667 15057 59 1920 7
───────────────────────────────────
资料来源:粤海关十年报告(一)(1882--1891),见广州市方志办编,《近代广州口岸 经济 社会 概况》(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页487--901。

织草业,以东莞、宝安县为基地。至少于明中叶,已有一部份居民以采集水草,纺织席、绳为业,以此为衣食之源(73)。清代之后,自军铺(今东莞厚街附近)至虎门一带的千顷卤田,皆产水草,可供织席。织席业中已出现雇庸关系(74)。道光年间(19世纪30年代),利用万顷沙栽种水草,以加速沙坦淤积。当时草田已有一万多亩(75)。鸦片战争后,因水草、草席的外销量日增,东莞的草织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治、光绪年间(19世纪70年代),东莞厚街乡已有一万多人从事草织业。当时道窖有「黄祥记」、「国顺」等店号,从事水草加工出口。据广州海关统计,19世纪70年代起,出口量不断增加。单草席一项每年低的有七、八万卷,80年末至90年代代已高达20多万卷,1989年便达228929卷(详表2)。但是,自19世纪80年代起,日本草席迅速发展。90年代后,已构成对珠江三角洲草席出口的威胁。20世纪初,草席每年出口尚能维持在十万卷左右。1901--1906年间,运到香港的「街市草」(作市埸绑肉菜用的草)每年达18,000担,扭草25,000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东莞的草田面积达26,000多亩,年产量约35万担(76)。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水草外销受阻,很多草田改种水稻。水草生产趋向衰落。战后虽得到复苏,抗日战争期间,又横遭摧残,直至解放前夕,仍未能挽回衰败的局面。

葵扇是一古老的产品,至少可追索到晋代(77)。明清作为「广货」流布四方。新会的西沙头、西涌、黎乐(今礼乐)等地以此为生计之源。鸦片战争后,「葵扇主要运往美国,也有少量运往欧洲作为装饰之用」(78)。从海关的十年报告看,19世纪80年代,出口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详表2)。

此外,诸如为出口而生产的爆竹、铁器、以醋姜为主的蜜饯果品,也都是值得注意的行业。


表2 19世纪80年代草席(单位:卷)、爆竹(担)、葵扇(千把)出口情况
──────────────────────────────────
年代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草席122247 141132 85504 72839 137852 140018 155605 228929 177645 208825
爆竹 38536 54455 49217 27831 65361 55892 53313 51773 40521 36483
葵扇 2654 4975 8128 7276 14569 9103 10258 9524 13733 12222
────────────────────────────────────
资料来源:粤海关十年报告(一)(1881--1892),见广州市方志办编:《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页847--901。

蚕丝业在出口贸易中尤其令人注目。蚕丝业在珠江三角洲,本有悠久的 历史 。但一直得不到发展,丝货(包括生丝和粤缎、广纱等丝织品)作为一种农产品的加工产品而大量投入市场,完全是在出口贸易的需求下出现的。如前所述,16世纪,由于太平洋丝路的开通,需求日益增大的马尼拉丝货市场强烈刺激,引起珠江三角洲蚕丝业的兴起。明中叶,因它属初露头角,不为国内有关商业记载的文献作者所注意。实际上,其丝织品的质量在某些方面已超过江南地区的产品。据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引嘉靖《广州府志》云:

「粤缎之质密而匀,其色鲜华光辉滑泽。然必吴蚕之丝所织,若本土之丝,则黯然无光,色亦不显,止可行于粤境,远贾不取。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然亦用吴丝,方得光华,不褪色,不沾尘,皱折易直,故广纱甲天下,缎次之」(79)。
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

「广之线纱与牛郎绸、五丝、八丝、云缎、光缎,皆为岭外京华、东西二洋所贵」(80)。

珠江三角洲输出「广货」,购回江南的吴丝,巧织成广纱、粤缎,以供出口。在这里,以出口贸易为生产的导向是明显的,也说明其贸易已具有促使资源配置优化的意义了。

日显重要的珠江三角洲蚕丝业,因广州被确定为独口通商口岸而得地利,加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严禁丝货出口,后改为只允许土丝(指粤丝)和二蚕湖丝出口,又使之受益,生丝的出口与日俱增。传统的手工缫丝方法是手车缫丝。它和蚕桑业是连在一起的。作为一种家庭副业,它流行于南海、顺德和香山一带蚕桑区。当地诗人陶靖节有诗云:「相见无杂语,但道桑麻长。」(81)又有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按大冈墟在蚕丝核心区顺德龙山乡),妾现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如何」(82)。蚕丝区农户的经济生活,在乾、嘉年间已开始与海外丝市连在一起。丝市的动向成为农户关心的话题。

早在明后期以粤缎、广纱驰誉海外的丝织业,入清以后也以佛山为重要产地。清初佛山的丝织业已增至十八行,计有八丝缎行、什色缎行、元青缎行、花局缎行、宁绸行、蟒服行、牛郎纱行、帽绫行、绸绫行、花绫行、金彩行、扁金行、对边行、栏杆行、机纱行、斗纱行和洋绫绸行等。清中期益加繁盛。早在雍正年间(1723--1735),广州已有机行的设立,聘请江浙师傅前来传授丝织技术,分有蟒袍行(朝袍行)、十八行、十一行、金彩行和广纱行等五个行。产品多种多样。工人有三四万之众(83)。

18世纪20年代,丝货在

8%,嗣后该省蚕丝事业愈加发展,故输出数量,亦见增进。迨至同治九、十年(1870--1871),输出之丝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85)。广州生丝出口量,五六十年代还只占全国出口量的百分之八,到七十年代初(1870-1871年),已跃升至四分之一了,并保持增长的趋势(86),展现出生丝出口的大好前景。正如「1878年广州口岸贸易报告」中所说:「在出口货物中,丝及丝织品是迄今最重要的品种」(87)。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危机。这就是手车缫丝的质量已经不适应 市场 的要求。进口

十之六,而蔗田几与禾田等矣。」范端昂《粤中见闻》也有相同的记载。此书晚出于屈大均书,汤志岳先生在他校注的《粤中见闻》所写的〈前言〉中,已经指出,「资料袭用」于《广东新语》。
(54)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茶园>;卷26,<莞香>。
(55) 参见嘉靖《广东通志》卷13,<舆地志>一。
(56)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4,<茶>。
(57) 万历《顺德县志》卷之十,「杂志第九」,「俗产」记载:「斩附郭之田为圃,名曰基,以树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次之。」
(58) 卢祥(明中叶人),〈莞草〉诗云:「苑彼莞草,其色,厥土之宜,南海之东,......宜之为席,资民衣食,邑之攸名,实为伊昔。」见崇祯《东莞县志》卷27,「艺文志」。
(59)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2,「鳞语」,「养鱼种」。
(60) 参见《珠江三角洲 农业 志》(佛山地区革命委员会1976年出版)第6册。
(61) 金堡(康熙时人),《岭海焚余》记载:「顺德有水乡曰陈村,周回四十余里,......居人以种龙眼为业,一望无际,约有数十万树,荔枝、柑橙诸果居其三四。比屋皆焙取荔枝、龙眼为货以致富」。
(62)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2,「地语」,「茶园」。
(63) 光绪《高明县志》卷10,「 水利 」。
(64) 据民国《重修龙山乡志》记载,万历九年(1581)清丈土地的结果,龙江乡田地山塘44974亩,其中塘812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当时基面略比塘面小,加上塘面约占百分之三十多。
(65) 《顺治九江乡志》卷2,「生业」。
(66) 康熙《南海志》卷6,「风俗」。
(67) 李文治,《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叶显恩 [标签: 珠江 三角洲 海洋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农村转户移民群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命题探析
    公民与法治杂志2013年第6期目录
    屏山,神速崛起的水电移民新城
    浅谈中线移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建议
    移民工程对三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宁夏移民吊庄区的后续发展——以红寺堡开发…
    英国殖民与印度软件业
    全球化与世界体系下的落后国家的公民与国家…
    移民与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化(3)
    移民与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化(1)
    增长与极限: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
    关于水库移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