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衡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风险偏好理论及风险规避程度度量理论,建立农户风险态度呈动态变化的效用函数曲线,推导出政府对农业保险补贴的上限和下限,得出结论:政府补贴过低无法达到刺激农户购买欲望转化为有效需求;但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反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并导致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下降,进而影响农业保险的需求。
  关键词:期望效用;风险偏好理论;风险规避度量;农业保险;政府补贴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强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2010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七个“一号文件”都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支农政策的创新,越来越引起国内学术界和政府的重视。然而,目前我国对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实践中也很少有成功的经验[1-2]。2004年以来,国内很多地区开始试行农业保险,从而使农业保险有了更多的试点,然而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根据的研究仍不充分。
  对农业保险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福利经济学的层面上,国外理论界对农业保险较早使用福利经济学进行分析的主要有roumasset和hazell等人,其中hazell认为农业保险带来的产出增加不仅有利于生产者(农户),也有利于消费者,如果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农场主的平均收入可能会降低,而农业保险带来的收益将被消费者全部占有”,从而提出农业保险具有收益外溢特点的正外部性存在[3]。WWW.11665.COMsiamwalla、valdes和mishra用图形的方式将农业保险影响作物曲线进而影响社会福利的过程表示了出来,但是对是否补贴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4]。国内对农业保险福利分析大都源于siamwalla、valdes和mishra的总结。在分析农业保险福利问题时,国内学者大多都使用了siamwalla和valdes的消费者剩余分析方法,同时都使用了农业保险影响作物曲线右移、需求曲线不变的假设。李军(1996)在分析农业保险的性质时,提出鉴于农业保险社会效益高而自身经济效益低,在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应当属于准公共产品[5]。庹国柱、王国军(2002)认为农业保险的利益是外在的,农业保险经营处于农户和保险公司需求双冷的状态,因而不能够相交。孙香玉利用开放二分选择式的条件估价法(cvm)获取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支付意愿,从而测度不同补贴率下的福利值大小,该文通过个人支付意愿的加总扣除农民支付的保费和政府补贴的成本,测算出总体的福利值[6]。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2007)从经济学理论上对有无补贴时农业保险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推导出社会福利的,实证研究部分主要是对农业保险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分析[7]。
  国内经济学家在认同国外学者对市场失灵原因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联系我国的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学者认为农业保险具有的双重外部性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如李军(1996),庹国柱、王国军(2002),费友海(2005)等。冯文丽(2004)指出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和供求的双重正外部性是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一般原因,但在我国导致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则是制度供给不足,缺乏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规范,因而提出了颁布专门的农业保险法,构建合理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以纠正市场失灵的主张[8]。也有学者指出,农业保险外部性的概念在市场失灵理论中并不严密——农业保险在微观上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然而在宏观上却并不足以导致市场失灵,如张跃华、顾海英(2004)等。同时认为农民在收入低下的时候其风险偏好趋向于中性,从而导致农业保险这种风险管理方式对农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9-10]。
  张跃华(2005)认为以农民为风险偏好型作为分析我国农民风险类型起点的假设太弱,他在文章中引用von neumann 和 morgenstern 创造的vnm效用函数,借鉴经济学对于风险偏好的分类及对风险规避程度的度量,构造伯努利效用函数分析中国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他们的假设是如图1所示,效用函数中存在a点,在a点处的曲率为最大,这意味着在a点处消费者对于风险的规避程度最强。当财富或收入的值超过a点时,其对风险的规避程度越来越低;同时在财富或收入的值低于a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其对风险的规避程度越强。当收入水平或者财富水平在a点以左的时候,随着财富或者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民对于风险的规避程度增强,即购买保险的动机增强;当收入水平或者财富水平在a点以右的时候,随着财富或者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民对于风险的规避程度减少,即购买保险的动机减弱①。其效用函数概念模型的表达形式如下:
  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国外的学者在分析农业保险供需现状时,多以农民是风险规避型偏好为前提,而国内传统农业保险分析中也多把农户的风险态度假设为风险规避的理性人,如有部分学者认为农民的风险态度是风险中性。而事实上,农户的风险态度是否为典型的理性人或单纯的为风险中性,笔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本文在张跃华对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度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户风险态度采用变化的假设前提,运用期望效用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政府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通过模型计算得出政府对农户的保费补贴的范围。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威胁。发展农业保险,发挥其在分散农业风险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自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业务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快速发展。1982—1992年我国农业保险得到快速发展,保费收入从23万元飞速增长到8.17亿元,在这期间,农业保险险种不断增加,覆盖面也得到不断扩大,发展非常迅速②。第二阶段:业务萎缩。1993—2003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进入萎缩阶段,不断出现波动下滑趋势,如表1所示。第三阶段:新的探索。在经历了长期波动下滑之后,农业保险迎来其发展的新契机,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首次确定了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性质③;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给出了在部分地区选择部分农业保险产品进行试点的部署④。2004年3月,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批准了上海安信、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三家保险公司,并在黑龙江、吉林、上海等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农业保险试点。新一轮的试点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表l可看出,2004—2009年保费收入呈快速增长趋势,保费收入由2004年的4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110.7亿元。赔付率有所下降且较为稳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即便是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比较高的年份,如2008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10.7亿元,其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仅为0.39%,占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比例仅为4.53%。此外,纵观农业保险业务开办以来的赔付情况可看出,农业保险的赔付率比较高,自开办业务以来,有8年赔付率超过100%,其他年份最低的赔付率也在55%以上,再加上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实际情况是保险公司经常盈利甚微,甚至存在较大亏损。但这也预示着我国农业保险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且从第一阶段快速发展到第二阶段的业务萎缩的原因可看出政府引导和政府补贴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从实践上看,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方向。
三、效用理论与农业保险市场失衡分析
  (一)农户风险态度的新讨论
  在von neumann 和 morgenstern 创造的vnm效用函数中,把人们对于风险的偏好分为风险规避、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三种情况。大部分学者对于农户的风险态度,几乎都假设为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其风险态度都为风险规避型,所做的分析也都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前提得出的。但笔者认为农民的风险态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收入增加或者政府对农业相关补贴的增加,农民的风险态度是会发生变化的,甚至可能会产生质的变化,即便同为风险规避型,其风险规避程度也会随着农户所拥有的财富值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1.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方面: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11]。他认为,人们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的吃穿住行等问题之后,才会考虑其他层次的需求。不失普遍性,农民只有在自身收入达到一定程度、自身低层次需求得到完全满足之后,且同时又具有规避农业风险的需要时,才会考虑购买农业保险这样的高层次需求产品。
  2.弗里德曼和萨维奇假说
  关于收入的效用,1948年弗里德曼和萨维奇在他们的经典性论文中提出了颇负盛名的假说。为解释许多人既参与赌博同时也购买保险,他们提出效用函数一定既含有凹的片段,也含有凸的部分(见图2)。在凹形部分,个体会选择参与赌博(冒险自担风险),即使得到的收益可能低于自己所付出的成本;而在凸形部分,个体会选择购买保险。在不确定条件下,如果该个体要在结果r1和r2之

间作出选择,该个体可能会将他的财产投保;如果该个体要在结果r1和r3之间作出选择,该个体可能会选择赌博(冒险自担风险)。
  3.风险规避程度的度量
  关于风险规避的理性人,其规避风险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按照西方学者的理论,风险规避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个人收入财富超过一定临界值时,其选择规避风险的方式可能就是风险自留,因为自身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足够抵御可能发生的风险所造成的损失[12]。西方学者采用的风险规避程度的度量指标是:ra=-u''(x)/u'(x),如果ra(x,u)是x的递减函数,则称货币伯努利效用函数u(x)显示出递减绝对风险规避。即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如果效用曲线曲率越来越小,其对风险的规避意识越来越弱。
  4.农户对待保险产品的风险偏好函数推测
  基于以上理论可初步推断出农户对于农业保险产品的风险偏好情况如图3所示。效用曲线分为凹凸两部分,且在农户收入水平较低(ww1)的层次上是凸的。其经济学涵义为:在农民收入比较低的时候,农民更多的考虑是满足基本层次的需求,无暇顾及购买农业保险的需求,所以在0  (二)效用函数分析
  假设投保人(农户)在无风险情况下的收入为w0,其效用函数u(x)为vnm效用函数,在保险期间内其农产品可能面临的损失是一个随机变量x(0≤x≤w0),且e(x)=△w为农产品遭受损失的期望值,var(x)=?滓2为农产品遭受损失的方差。基于上述分析,可把农户的收入层次分为两大部分:当0w1时,农户属于高收入层次。
  1.保险公司所能接受的最低价格
  假设不考虑保险人的投资收益,即保险公司唯一的收益是保险费,保险价格为p(0△w/w0。
  2.低收入层次投保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根据上文的假设,若农户不购买保险,其效用u(w0-x)将是一个随机变量,这种情形下农户的预期效用为e[u(w0-x)];若农户购买足额保险,其效用u(w0-pw0)是一个确定的值。显然,农户能够购买农业保险的唯一条件是购买农业保险所得到的效用要高于或者至少不低于不购买农业保险的效用,因此构建方程:
  e[u(w0-x)]≤u(w0-pw0) (1)
  将方程的左右两边泰勒展开得到:
  左边=e[u(w0-x)]
  此时p无解,即农户不会购买农业保险。
  四、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的市场均衡分析
  农业保险市场具有其特殊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保险市场依靠自身很难达到供需平衡,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一)政府补贴使得农户风险态度发生改变的下限
  在农户处于低层次、风险偏好者阶段时,政府的补贴必须达到一定下限使其改变为风险规避者,才能够真正达到刺激农业保险需求的目的。假设政府给农户比例为s的保费补贴,则上述分析过程会产生如下变化:在不投保的情况下,农户的预期效用为e[u(w0-x)];在投保的情况下,农户的效用为u(w0-pw0+sw0)。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唯一条件变为:
  e[u(w0-x)]≤u(w0-pw0+sw0) (4)
  方程左边泰勒展开与(2)式相同,方程右边展开式为:
  右边=u(w0-△w+△w-pw0+sw0)
  ≈u(w0-△w)+(△w-pw0+sw0)u'(w0-△w)(5)
  将(2)(5)代入(4)式得:
   (二)基于伯努利效用函数推导政府补贴的上限
   根据张跃华等的观点,当农户拥有低于w2的收入时,其风险规避程度会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当其收入水平超过w2时,其风险规避程度随收入增加而递减。其经济含义为当农户收入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时①,其购买农业保险的欲望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其收入水平超过一定水平w2时,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欲望会逐渐递减,因为其拥有的财富足以使自己承担所面临的农业风险,所以政府补贴不能超过农户风险规避程度最强的a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商业保险的需求是自发形成,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有效调节并最终和供给实现供求均衡。而农业保险需求无法通过市场实现调节并达到供求均衡。实践证明,离开政府支持的后果就是农业保险需求明显不足,保险经营无以为继,农业保险市场萎缩消失,所以农业保险需求水平的提高有赖政府的大力扶持。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需求息息相关,农业保险需求的产生源自农业风险规避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农户风险态度的讨论和重新界定,建立了农户风险态度随收入水平而发生变化的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一)低收入层次农户受政府补贴影响更大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其收入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农户必然优先考虑其基本层次的需求,而对于购买保险规避农业风险这样高层次的需求基本无暇顾及。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农业补贴力度和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同时创造条件发展这些地区整体经济状况,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这些地区的农民由风险偏好转向风险规避,进而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和推广。
   (二)政府对于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应加大补贴力度
  我国中等发展地区农民的效用曲线很可能位于图4中a点左侧,这里假设a点为效用曲线的最大点。此时,农户的风险态度已经处于风险规避阶段,具有购买保险的欲望,因而其对货币的边际效用非常高,政府补贴能够刺激购买欲望转化为有效需求。
  (三)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不能过高
  引入风险规避程度度量有力的解释了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并不是越多越好,补贴也要有上限。过高的政府补贴,可能会造成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下降,更趋向于用风险自留的方法规避风险;同时,过高的政府补贴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不利于农业保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和,皮立波.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应实施“三阶段推进”战略[j].经济研究参考,2004(31).
  [2]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3]hazell.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for economic analysis in agriculture[m]agrecon.mcgill.ca,1986.
   [4]a siamwalla. should crop insurance be subsidized?[m].pressbaltimore (usa),1986.
  [5]李军.农业保险的性质、立法原则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1).
  [6]孙香玉,钟甫宁.对农业保险补贴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2).
  [7]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4).
  [8]冯文丽.美、日农业保险制度对我国农险模式选择的启示[j].农村经济,2002(12).
  [9]张跃华,顾海英.准公共品、外部性与农业保险的性质——对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理论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4(9).
   [10]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效用层面的一个解释及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4).
   [1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2]安德鲁·马斯·克莱尔,迈克尔·d·温斯顿,杰里·r·格林.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3]魏世勇,贺书平.效用函数、保险价格与财产保险定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2).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刘艳芳 [标签: 农业保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忻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我国玩具产业如何突破出口瓶颈
    如何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和谐发展
    浅析如何建设我国房地产的信用体系
    浅谈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构建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优越性及其在我国的…
    英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议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煤矿生…
    浅析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论我国电子信息化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