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实证研究

  摘 要: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是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一种方法。利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或获得配股权及增发权,通过盈余管理将净资产收益率(roe)维持在略高于0、6%与10%的区间上;进一步分析了总资产收益率(roa)的分布,发现其与roe的分布存在系统性差异,说明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可能操纵了净资产,进而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和增发政策的演进而改变的证据。

  关 键 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17年的发展,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性到全国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股票市场上盈余管理的问题一直存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市公司为何要进行盈余管理呢?盈余管理能给它们带来什么收益呢?本文拟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与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盈余水平的表征变量,通过分析盈余的频数分布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进行初步地实证分析,揭开其中的奥秘。
  
  一、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的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是为了某些私人利益,在向外部披露财务报告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干预财务报告盈余的行为[1]。healy和wahlen(1999)[2]认为:盈余管理是经理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及运用会计中的主观判断事项来对会计报告盈余进行调整,从而误导一些相关利益者对公司业绩的判断,或者影响一些合同的执行结果(这些合同的执行取决于相应的会计数据)。WWw.11665.coM而我国学者魏明海(2000)[3]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执行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其中资本市场动机主要包括:首次发行股票(ipo)中的盈余管理、季节性股票发行(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简称seo)中的盈余管理、配股(right issue)中的盈余管理、亏损公司避免退市的盈余管理、债券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等。本文研究的盈余管理动机重点在于其中的三个动机:亏损公司避免退市的盈余管理、配股中的盈余管理、季节性股票发行中的盈余管理。在我国,这三个动机也可以理解为st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配股中的盈余管理动机、上市公司增发中的盈余管理动机。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出发,因此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净资产收益率的“0%现象”、“6%现象”和“10%现象”,或者称之为微利现象、保配或保增现象。
  1. 净资产收益率的“0%现象”
  我国于1998年4月22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开始对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在“特别处理”的股票简称前冠以“st”。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股票暂停上市。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st”或者被暂停上市(称之为“摘牌”),就有可能从事盈余管理行为,即上市公司存在“0%现象”。
  陆建桥(1999)[4]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保牌”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陆建桥(1999)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亏损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公司存在着显著的非正常调减盈余的应计利润会计处理;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地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些说明为了避免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及其前后年度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且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的。
  靳明(2000)[5]分析了1993—1998年末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交易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相应年度的数据,对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或避免被“摘牌”的目的采取的业绩操纵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利用roe进行业绩操纵。
  陆宇建(2002)[6]分析了1993—2000年a股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roe和roa资料。通过研究分析表明: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或获得配股权而利用roe进行盈余管理。
  2. 净资产收益率的“6%现象”和“10%现象”
  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特别是在股票增发的融资政策出台前,上市公司为了争夺有限的配股资源,就针对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配股的必要条件,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获得宝贵的配股权。上市公司增发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再融资方式,在国外,增发主要是指季节性股票发行。为了满足监管机构的增发条件,上市公司展开一系列的盈余管理行为,获取再融资的权力。这两种再融资方式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即“6%现象”和“10%现象”。
  陈小悦等(2000)[7]对我国上市公司为获得配股权而进行的利润操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对1996年和1997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进行分析,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处于10%~12%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利润操纵动机。
  王跃堂等(2000)[8]对我国1998年开始实行的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进行了实证检验。1998年度三大减值准备在a股公司中由上市公司自行选择使用,而在含b股公司中是强制使用。他发现,处于配股区间的上市公司明显地未实行三大减值政策,即存在明显正的盈余管理。他们的研究都从侧面验证了我国企业因配股而产生的盈余管理动机的存在。
  田丰和周红[9](2000)对我国1997年5家新闻纸行业上市公司在申请反倾销期间的盈余管理进行了检验,他们没有发现调低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的证据。他们的结果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异,他们认为:这是由于这些上市公司为取得配股资格而具有调高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且后者的获益高于取得反倾销诉讼的收益。而事实上他们的时间跨度及样本规模过小也可能是重要原因。
  以上的研究往往只从一个方面进行了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而本文从roe和roa的分布情况研究出发,验证了盈余管理动机的多样性。
  
  二、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分析
  
  1. 样本选择及描述
  本文的样本为1996至2006年a股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roe与roa资料,样本数据追溯至1996年,是因为1998年4月22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对st制度的规定,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要执行st。本文实际获得的roe观测值数目为11?128个,进一步剔除了roe大于100%和小于-100%的极端值,最终获得10?887个观测值;同时,本文也获得了与roe相对应的11?105个roa的观测值。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特征见表1和表2。本文数据均来自港澳资讯数据库。文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及检验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各年可以获得的roe观测值的数目从1996年的438个上升到2006年的1?345个,各年可以获得的roa观测值的数目从1996年的439个上升到2006年的1?381个。在整个样本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有下降的迹象,体现为roe与roa的均值与分位数有下降的趋势(个别年份除外)。从2001年开始一直到2006年,roe和roa的均值与中位数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在各个年度,roa的均值与分位数比roe相应的均值与中位数要小;不论roe还是roa,各自的均值均比中位数要小,具体可见图1所示
  2. 研究假设
  假设1: 假设公司管理当局有避免st或达到配股、增发及格线的激励,那么在roe的频数分布中,微亏公司的频数异常地低,而微利公司的频数异常地高;略低于配股及增发及格线的观测值的频数异常地低,而略高于配股及增发及格线的观测值的频数异常地高。也就是说roe存在“0%现象”、“6%现象”和“10%现象”,或者称之为微利现象、保配或保增现象。
  假设2: 假设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仅仅操纵净利润,而不操纵净资产,那么roa的频数分布形态将与roe相似。
  3. 实证分析
  (1) roe的分布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如果不存在产生系统误差的明显因素,且样本量足够大,那么roe的分布近似于服从正态分布。图2是1996年到2006年集合在一起的roe的频数分布图。本文将历年roe的观测值集中在一起,原因在于:①可以增加观测值的数目,减少时间选择偏见,从而使roe的分布更加平滑;②可以反映自1996年以来我国st政策与配股及增发政策的总体效应;③建立在应计项目基础上的盈余管理不可能持续几个会计年度,将较长时期的roe集合在一起,更能体现出roe的频数分布特征。

  图2中roe的范围从-30%到+30%,组距是1%,横坐标显示的是组中值。纵坐标为观测值的频数。该频数分布图呈现出明显不正常的三峰分布,说明存在非随机因素影响着roe的分布,很可能是由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造成。从图2可看出,roe分布有三个明显的异常区间:微利区域、6%~7%区域与10%~11%区域。除了这三个区间外,频数分布图是相对平滑的。如果考虑到分布的其余部分的平滑性,略低于0、6%与10%区间的频数异常地低,区间[-1%,0]、[5%,6%]与[9%,10%]的频数分别为39、508与597;而略高于0、6%与10%区间的频数异常地高,区间[0,1%]、[6%,7%]与[10%,11%]的频数分别为675、959与795。因此,本文所作出的第一个假设得到了验证,roe存在“0%现象”、“6%现象”和“10%现象”,这个现象证实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避免被st的动机、进行配股的动机和增发的动机。
  此外,从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上市公司“0%现象”也即微利现象不如“6%现象”和“10%现象”也即“保配”和“保增”现象显著。这可能一方面因为上市公司是全国企业中的佼佼者,上市审批又把关较严;另一方面也因为要连续三年亏损才可能被摘牌处理,上市公司回旋的时间与空间较大,而保配及保增的公司roe须连续三年在6%或者10%以上,因此后者的压力要比前者大得多。而“6%现象”相比“10%现象”也要明显一点,这个主要源于配股和增发的条件随着配股和增发的政策的演变而发生了变化。
  (2) roa的分布
  我国上市公司roa的频数分布见图3。构建roa频数分布图的方法与构建roe频数分布图的方法类似。
  从图3可以看出,roa的分布与roe的分布相似,在微利区间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峰;但是与roe的分布不同的是,roa其他区间只有一个峰。因此,可以直观地认为,我国上市公司roa的分布与roe的分布存在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不仅操纵了计算roe的分子净收益,而且可能操纵了计算roe的分母净资产。因此,本文所作出的第二个假设被拒绝。
  (3) roe和roa的相关性
  我们进一步检验了各年roe与roa的相关性,根据检验结果绘制了图4。图4的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roe与roa分布的相关系数。[fl)][tpgzw4,+56.7mm。160mm,bp]图4 roe与roa分布的相关系数分布图[wt-][hj1*2]
  从图4可以看出,1996年上市公司的roe与roa的相关性较低,其原因是:1996年1月出台的配股政策将原来的配股的必备条件修改为公司在最近三年内roe每年都在10%以上,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严格的配股及格线,除了操纵净收益外,还操纵了净资产。1998—1999年中roe与roa的相关性有所上升,可能是受1999年3月配股政策的影响,1999年3月中国证监会再次修改了有关配股的规定:公司上市超过三个完整会计年度,最近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roe平均在10%以上,任何一年的roe不得低于6%。上市公司达到配股及格线的压力有所减小,操纵净资产的程度有所下降。随后两年,roe与roa的相关性仍有所下降。2002年的相关性显著下降,则是因为增发新股的政策,使得上市公司又重新拾起roe作为盈余管理的目标,导致相关性下降。2003年虽有一定的反弹,但随后两年又出现了回落。2006年5月8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其中关于配股条件不再有比率上的要求,相关性则又出现反弹现象,roe和roa的相关性又较高了。从若干年份的总体情况来看,roe和roa的相关性较低。
  
  三、 结论与建议
  
  上市公司为了避免由于连续亏损被“st”处理,或者为了获得配股及增发权,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不论是st制度,还是配股或增发条件,都是围绕着净资产收益率(roe)的数值。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从roe频数分布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为了避免亏损将roe维持在略高于0%,为了获得配股及增发权而将roe维持在略高于6%或者10%以上,盈余管理的动机显而易见;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及增发政策的变化而亦步亦趋地改变,保配或保增现象从开始的“10%现象”转变为“6%现象”;③从roe与roa的频数分布之间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及增发权的及格线,不仅操纵了净利润,而且操纵了净资产,说明将roe作为决定上市公司能否配股及增发的主要条件存在很大的缺陷。
  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可以分成负债与股东权益,它们都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上市公司的利润不只是由净资产创造。因此,如果在考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或审定配股及增发资格时只关注roe本身的高低而对其“走高”的途径视而不见的话,极有可能会误导上市公司的行为。我国一些业绩较差、净资产较低的上市公司,为了“保牌”特别是“保配”“保增”的需要而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这些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阻碍了股票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程度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政府对配股及增发资格的管制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应该是选择一个单一的指标,应该考虑多种指标。比如说可以考虑同时使用roa,roe,cfo(cash flow of operation)指标等等。
  
  参考文献:
  
  [1]schipper k.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horizons, 1989,3(12):91-102.
  [2]healy p m, wahlen j m. 盈余管理研究回顾及其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j]. 王学军,肖华,译. 会计研究, 2000(11):52-60.
  [3]魏明海.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 会计研究, 2000(9):37-42.
  [4]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 1999(9):25-35.
  [5]靳明. 从roe的实证分析看上市公司的业绩操纵行为[j]. 中国工业经济, 2000(2):64-69.
  [6]陆宇建. 从roe与roa的分布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j]. 经济问题探索, 2002(3):63-69.
  [7]陈小悦,肖星,过晓艳. 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 经济研究, 2000(1):30-36.
  [8]王跃堂,周雪,张莉. 长期资产减值:公允价值的体现还是盈余管理行为[j]. 会计研究, 2005(8):30-36.
  [9]田丰,周红. 新闻纸行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的盈余管理[j]. 财经研究, 2000(11):28-35.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顾振伟 欧阳令南 [标签: 上市公司 动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我国玩具产业如何突破出口瓶颈
    如何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和谐发展
    浅析如何建设我国房地产的信用体系
    浅谈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构建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优越性及其在我国的…
    英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议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煤矿生…
    浅析我国房屋建筑结构设计
    论我国电子信息化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
    国资委和证监会发布指导意见规范上市公司国…
    贸仲委涉外仲裁实践 推动了我国仲裁立法国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