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试论上市公司业绩不良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 业绩;财政行为 公司治理结构 多元化经营
  论文摘要:近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其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公司治理结构、幕集资金的使用效益、新会计制度实施及公司多元化经营等因素的影响。应通过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股上市流通、适度控制规模、限制盲目筹资、稳步推进会计改革、突出主业经营等措施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的稳定性。
  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特别是盈利状况的变化,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向和质量。对其历年整体业绩的变化进行分析,既有利于促进经济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改观,又有利于完善股票市场的建设、控制金融风险和保持社会稳定。本文就影响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的变化情况
  综观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一个现象令人深思,那就是不论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也不论股票价格指数怎样波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总体上呈下滑趋势。让我们选取1996-2002年间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加以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1996-2002年,上市公司数量由530家增至1224家,每股收益处于不断波动的过程中,总体上不断下滑。而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逐年下降的趋势就更明显:净资产收益率在1996,1997两年保持高位,1998年走低,1999年反弹至相对高位,2000年又回落至1998年的水平,到2001年处于5.56%的低位,2002年略有升高,但仍处于相对低位,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wwW.11665.Com结合总资产、主营业务收人、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等指标的平均值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膨胀速度相对过快,而盈利能力增长缓慢,上市公司业绩持续低迷,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公司的经营风险,投资者的风险巨大。
  二、上市公司业绩波动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这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始于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由泰国开始,然后蔓延至东南亚各国及韩国、日本和我国香港等地。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危机使我国公司出口业务量大幅下降。以马钢股份为例,1998年出口总额为6655万元,比上年减少39.8%,出口钢材平均价格下降18%,出口总额占主营业务收人比率由上年的13.8%下降到8.9%。出口价格及出口数量的减少对上市公司的盈利产生了不利影响。
  2.通货紧缩的影响。1998年前后,通货紧缩明显,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销售疲软,物价指数持续负增长,企业普遍开工不足,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产品库存不断增加,流动资金占压严重。因此企业之间盲目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在成本并未降低的情况下明显下降,造成企业效益严重下滑。仍以马钢股份为例,1998年,由于钢材价格同比下降10%,导致公司销售总额下降6.24%,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22.20%。

  3.各种自然灾害及非典疫情等的影响。近几年不断发生的洪涝灾害、地震等,不仅使灾区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一度陷于停顿,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他地区企业的经营活动。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企业急需的原材料运不进来,造成供应紧张,开工不足,产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产品运不出去,消费不足,订单下降,造成收人减少,必然引起利润下滑。非典的突然发生,对旅游、餐饮、交通、商贸等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这些行业2003年中期的收人大幅度下降。另外,部分行业经济活动的减少,可能会波及人们的收人预期、投资消费信心、投资决策和消费支出,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下一轮经济的增长。
  (二)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资本市场在我国的重新恢复为资源在地区和企业间的分配和流动提供了新的媒介。那些已上市或行将上市的企业,将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视为一种“低成本融资”的手段,采取各种方法满足上市、配股和增发新股的要求。为了抑制对资本的恶性竞争,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证券监管部门对公司的上市及上市后的配股权、增发权等条件作出了规定,除了产业政策等软性规定外,主要采取了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标准的硬性指标要求。而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帮助本地区企业赢得上市资格和配股、增发权,常常通过税收优惠、税收返还、财政补贴等方式给予上市公司财政援助,帮助其提高业绩,满足监管部门制定的这些硬性指标要求。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提供的支持一方面可抑制本地区资金的外流,另一方面还可将其他地区的资金吸引到本地区。有关的统计分析表明,当上市公司处于配股线边缘或者处于亏损的边缘时,地方政府为了帮助本地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筹集更多资金和维护本地资源,通常运用财政手段帮助这些上市公司提升业绩以达到监管部门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要求。但是,这种支持的政策性很强,一旦上市公司失去地方政府的支持,其业绩的下滑定成必然。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因
  我国的绝大多数股份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在其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所占比重十分巨大,一般都在70%以上。这种股权结构作为一个内在制度性因素,势必产生诸多影响,最终制约_l市公司业绩的提高。首先,这种股权结构弱化了产权的约束力。由于国有即全民所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作为最终所有者和投资者,其主体性只能通过各级持股者代为行使,从而形成多级委托管理(委托代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委托人(所有者)没有实际上的行为能力,产权主体实际上处于缺失状态,产权的约束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这些微观经济细胞必定缺乏内在约束力,也同样缺乏内在活力,致使许多企业产品老化,开发新产品能力差,更新换代速度慢,面临的只能是日渐衰微的命运。其次,难以实行规范有效的管理。在一些上市公司中,管理人员由上级任命,董事会、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决策失误、管理混乱、组织松散现象严重。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公司必然还会出现行为短期化、盲目扩张、公款消费膨胀、侵蚀利润等现象,加剧公司业绩的下降。
  (四)大量地幕集资金,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由于与举债筹资相比较,发行普通股没有固定到期日,没有固定利息负担,财务风险小,筹资限制少,再加上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供不应求,筹钱容易,于是,在不用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不用测算项目资金需要量,不用问资金成本高低、资本结构优劣,更不用考虑分散公司控制权的问题(因为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增加一点股份,所受影响很小)的情况下,没有上市的积极争取上市,已上市的再增发、配股,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量的社会资金涌进了上市公司的口袋。有人形象地把此种行为叫“圈钱”。资金使用的效益不高也在情理之中。
  有学者将1992-2000年上市公司历年筹资额与平均净利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关系数r=0.035,平均净利润几乎与筹资额的大小无关,显示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太弱,从证券市场筹集的大批资金被许多无创新意识、无盈利能力的公司白白浪费掉了。频频改变资金用途,将募集到的资金进行委托理财,这在证券市场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其突出的表现一是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低。由于缺乏科学论证,仓促上马,许多项目不是属于重复建设,就是属于决策失误,造成生产能力闲置,资金浪费现象严重,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报酬率,甚至亏损。二是当前许多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都是一些短平快项目,长期盈利能力差。三是大量资金被改变用途。一些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有些上市公司将募集到的资金借给母公司使用,由母公司向上市公司支付一定的资金占用费;一些上市公司将筹集到的大量闲置资金进行委托投资。在2001年下半年,市场的急速变化使委托投资风险凸现:一方面,上市公司以股票为主的投资收益注定减少,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不仅面临投资收益上的损失,更面临资金能否按时回收的安全性问题。

  (五)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影响
  1新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企业会计制度》出台以前,财政部只要求上市公司对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由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在计提减值准备之列,一些企业往往以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置换应收账款,以逃避计提坏账准备,借此操纵利润。《企业会计制度》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增加了“新四项计提”,即不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和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也纳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

  2.重组收益的剔除。由于原准则规定可以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利润,因此每到年底,总有一些日子不太好过的公司开始准备债务重组,依靠相关债权人的慷慨豁免或以自身低值资产冲抵巨额欠款等方式,将不菲的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利润,得以维持账面盈利,甚至扭亏为盈。《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只能确认重组所发生的损失,不得确认重组中发生的收益;发生的重组收益由原来计人“营业外收人”账户改为计人“资本公积”账户;对于新制度实行之日以前发生的债务重组,其会计处理与规定的方法不一致时,应予以追溯调整。债务重组的这些新变化,意味着公司重组所获得的收益只能确认为资本公积而不是利润,这就使得许多公司无法通过债务重组获得巨额账面利润。原准则规定不对预付账款、应收票据计提减值准备,于是有部分企业在会计期末与欠款企业达成默契,办理一定的手续,将账面的应收账款转人应收票据,从而减少了坏账准备的提取数额,使利润虚增。新的规定使上市公司无法通过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对转而人为调增利润,从而使经营成果更加真实、可信。
  3.不再符合资产定义的费用、损失的剔除。鉴于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及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在实际工作中常被企业用作虚增资产、调节利润的秘密武器,新会计制度规定,对于不再符合资产定义的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费用、损失,不再确认为资产,而是将尚未摊销的价值全部计人当期损益,发生的待处理财产损益,如果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应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先按规定计人当期损益,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等批准后再作调整;对于争议较大的开办费,改变了会计处理方式:除购建固定资产外,所有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人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对于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和无形资产,应全部转人当期损益;对于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应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些新规定使企业当期的利润大大减少。
  三、促进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对策
  (一)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加以约束
  地方政府不当且过多地对上市公司实施财政支持,不仅导致了地区间的税务竞争,使得税收优惠政策的倾斜性支持作用失效,那些需要政府财政支持的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或地区无法获得比其他行业或地区更有利的优惠条件,而且大面积的上市公司享受政府税收优惠待遇和财政补贴会使政府的财政收人下降,公共品供给减少。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引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保护中小投资者,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财政行为加以限制。财政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的通知》已经实施,相信随着各项法规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制度的进一步健全,那些单纯依赖政府援助来提升业绩的上市公司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环境和土壤。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股上市流通
  基于独特的股权结构是制约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提高的制度原因,完善股票市场,让国有股逐步上市流通,就成为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的一项重要举措。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突破观念的束缚和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不在其绝对数量和规模上,而在其质量和控制力上。因此,只要国家控制了国民经济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产业,也就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我们可以通过增发股票、资产重组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至于不少人担心国有股的上市会使股票供求失衡,导致股价下跌,这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扣除暂时不宜上市的属于国民经济命脉的那部分股本,再按计戈}}全期分批安排上市,那么每年上市的国有股本也就只有几十亿元。应该说,每年增加几十亿元的股本上市是市场可以承受的,不一定会引起股票价格下跌。即使引起股票价格的短期下跌,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可以挤掉股市的泡沫,让股价更能反映其真实价值。随着国有股上市,国有上市公司业绩必将有所改进,随着业绩的改进,股价将会重新上升。
  (三)适度控制规模,限制盲目筹资
  针对一些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随意“圈钱”、资金使用效率低的现象,管理部门应在政策上对其盲目扩大规模、盲目筹资进行限制。诚然,我国证券市场在政策的引导下在一段时间内将规模扩大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将发展等同于规模扩张,追求融资额和市值的增长率,不注重资源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则有可能导致投资资源的极大浪费,并最终影响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为此,必须对集资规模扩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二级市场规范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使其协调发展,真正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四)会计改革应稳步推进
  《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避免了由于资产虚增、利润超额分配而造成的企业账面资产和财务实力的严重背离,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经营,对规范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和维护股市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短期内它却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股票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认为,会计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搞一刀切。就目前来说,应让企业对前段由于《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引起利润大幅下滑造成的影响有一个消化过程,不宜急于推出新的改革措施,否则会对证券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郭伍常 [标签: 上市公司 之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苏青作品中的民俗因素
    试论尼采“权力意志”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
    国资委和证监会发布指导意见规范上市公司国…
    不同资本市场发展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研究
    交叉上市公司与审计费用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构建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体系的对策
    天津地区上市公司发出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动机…
    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完善
    2011年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指标与公司战略拟…
    国内炼钢类上市公司并购投入效率:一种新的…
    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与审计风险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