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证券投资论文   金融研究论文   保险论文   期货市场论文   债务市场论文   银行管理论文   公司研究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金融理论论文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比例较高的不良资产问题,该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严重地阻碍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不良资产;现状;成因;管理思路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我国各商业银行多年来在不良资产处理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收益显著,2007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额高达11149.5亿元,2008减为4208.2亿,2009减为3627.3亿元,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为3400亿元,不良资产率为1.59%。 
  然而,虽然不良资产额下降显著,但是问题依然严峻,实际上,不良资产下降的原因主要两点,第一,财政大规模注资及1999年2004年和2005年三次大规模的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经三次剥离后,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从国有银行接受的不良资产总额约3.5万亿元,也就是说经过三次剥离后,国有银行累计减少了约3.5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大规模剥离,在极大减轻了国有银行的历史负担,奇迹般提升了国有银行资产质量的同时,也使社会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对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的剥离处置,要由财政埋单,最后都将通过增加税收或以通货膨胀的方式由社会公众全额承担国有银行的收益可用于员工的收入和福利,损失却由社会公众承担,无论从法理政治或经济层面都于理不通,是极其牵强的。wWW.11665.Com因此,依赖剥离实现不良资产双降是一种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高昂代价,不可能长期持续的模式。 
  二是贷款余额快速扩张,由于不良资产率=不良资产余额/贷款余额,因此不良资产率降低有捷径可寻,这就是通过快速扩大分母降低不良资产率。因为从技术上讲,在贷款发放的初期,银行贷款都属于正常贷款范畴,而从正常贷款演化为不良贷款是需要时间的,可以认为,快速扩张贷款规模,对降低不良资产率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仔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不难发现,不良资产率的迅速下降,与贷款规模的快速扩张不无关系:2005年我国银行业的贷款规模为15.2万亿元,不良资产为13133.6亿元,不良资产8.6%;2007年的数据为18.8万亿元12648.2亿元和6.7%;至2010年6月为38万亿元4945.1亿元和1.3%。对比以上数据,可以明显感觉到,贷款规模扩张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降低中的特殊作用,如2007年较2005年不良资产规模减少485.4亿元,减幅为3.69%,而不良资产率却从8.6%降低至6.7%,降幅是减幅的329%;再如2010年6月较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的减幅为60.9%,不良资产率降幅为76%,降幅是减幅的125%。考虑到2009年近10万亿元的天量放贷,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可谓隐忧犹存,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率或有双双反弹的可能。 
  2 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分析 
  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具有某种客观必然性,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不良贷款状况相差悬殊,不同国家也有各自的主要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对于我国来说,主要原因在于宏观体制性因素。 
  在金融体制改革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大财政,小金融”的大一统的金融模式,财政集中了国内绝大部分资金,成为资金分配的主渠道。国有企业所需资金由财政统一拨付,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及营运过程中的固定资产、定额内的流动资金都由财政按计划无偿拨付,银行只解决其超定额流动资金需求,企业收入相应也要上缴财政。 
  财政是资金分配的主渠道,金融仅仅限于人民银行,只是资金分配的补充渠道。在金融改革之后,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企业自主权扩大,减少了上缴财政的资金,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财政已难以主导资金分配,逐步退出企业资金分配的领域。同时企业打破“吃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为银行吸收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提供了可能。资金由向财政集中改为向金融集中,企业资金供给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企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财政无力继续拨款,资金供给只能由银行贷款提供。财政采用渐进的方式从生产和投资领域退出,银行开始进入财政退出的领域。因国有企业的先天性缺陷——自有资金不足,加之国有企业承担了本不应由其承担的社会职能(医疗、养老、教育等),导致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资金的过分依赖。在政府的积极主导下,拨改贷顺理成章地成为企业资金供给渠道。建设项目基本采用“政府点菜、计委写单、财政银行出钱”的模式,拨改贷的行政强制色彩为不良资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本来银行应当遵循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以追求自身效益和资金回报率为目标,是有偿的资金运动。但是,行政干预代替了银行商业化经营原则,银行的资金被用于财政性的用途,银行资金的财政化,使银行资金徒有贷款之名,行财政拨款之实,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偏离了信贷资金的运动规律,使银行的贷款丧失了回流付息本能。同时,由于政府主导,一些资金流入了经营效益差、濒临破产的企业,出现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的结果——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的企业也极有可能获取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成为无法归还的负债,相应的企业的不良负债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从而最终形成大量不良呆、坏账。这种政策性贷款的资金实际上应该由财政拨付,政策性业务按保本经营,贷款按优先性和低利率性的原则运作。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政策性贷款比例很高,据统计,仅仅由于政策性银行划转、国务院根据宏观经济需要决定而发放的特定贷款中形成的不良贷款损失,初步计算就达数千亿元。政策性不良资产具有很大的刚性、故意性和事先可知性。 
  因此,国有银行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控制。银行不能自主决策,难以有效防范风险,许多贷款在接收时实际就是不良贷款。而且,政策性贷款往往未设定担保,银行很难通过自身努力进行清收转化。加上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混同,导致政策性贷款的非政策性使用。这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主要原因。 

  3 不良资产过高带来的危害 
  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表面是金融企业和国家的损失,实质上是全体公众的资产损失,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一个严重隐患,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持久威胁。具体说来,其消极影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社会货币的大量沉淀,必将迫使央行超量投放基础货币,形成隐性的通货膨胀压力,严重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安全。其次,在银行无力消化巨额不良资产的前提下,只有政府有能力承担这种损失因此政府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国家财力下处理坏账的难题。判断我国化解不良资产的成本,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假设不良贷款中有50%是可收回的(目前我国的信用环境不佳,对可收回贷款的状况不容乐观),我国不良资产与gdp的比重为25%,则我国化解不良资产的宏观经济成本估计为gdp的12.5%左右。可见,化解不良资产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第二,不良资产将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危机,极大地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大量信贷资金的沉淀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难以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大了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损失。银行资金难以保全,结果将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缺乏活力,效益低下,前景令人担忧。不良资产妨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不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便难以转变职能,严重阻碍银行的改革步伐。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因其庞大的资产而跻身于世界几家大银行之列。然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国际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其评级都相当低,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国际声誉,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主要原因。 

  4 加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基本思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处置不良资产具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加强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将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来处理银行坏帐,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清理现有资产,评估资产质量,并将不良资产剥离。这一步必须一次性彻底完成,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给银行一个全新的起点,使得银行能够建设发展出商业化操作模式,避免坏帐问题出现。二是通过国家注资来弥补银行资本剥离所暴露出来的资本金不足。国家注资来弥补银行资本金融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将不良资产的市值转让,然后由国家向银行直接注资来弥补资本金缺口;另一种是首先由国家向资产管理公司注资,然后由资产管理公司再以面值来购买不良资产,因为资产面值高于其真实价值,这种手段间接地将国家注人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转移给银行,这个方案的一个具体做法是由资产管理公司的期票形式向银行支付,这种期票由政府担保,期票额为转让资产的面值。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弥补资本金不足的办法是由银行发放附属债券。这种债券的债权是在还款和清算上附属于银行存款和一般债权人所拥有的债权。尽管有一些谨慎的金融界人士认为,将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后,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只不过是“将灰尘扫到地毯下面”,不良资产这个包袱由国有银行或者政府“抱着”和“背着”是一样沉重的。但是,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是有显著积极意义的。其一,这表明政府对于不良贷款及其累计的金融风险的重视和关注;其二,有利于切断了不良贷款的传染和扩散,为国有银行推行责任考核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基础。为促使国有银行强化信贷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三,资产管理公司所具有的特许的法律,政策优惠和多种业务手段,有利于提高不良贷款的回收率,从而总体上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其次,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管理模式。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并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一个更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是把资产管理公司看作一个暂时的过渡机构,追偿债务,等待时机和市场条件,寻找买主,尽快处理不良资产,力争实现国有资产的变现和增值。为此,资产管理公司在获得资金和人才支持的前提条件下,应该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高效运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要使这个模式运作有成效,就应提供宽松的法律环境,较广的业务手段和范围,设计充分市场化的机制,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最后,注重不良资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并寻找应对措施。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产,对公司所有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重学习国外不良资产管理的成熟经验,另一方面要先进行收购试点,摸索经验,加强对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政策规定,掌握相关法律,明确基本标准,传授收购方法,以保证不良资产收购质量。重视对收购资产的有效保全。在落实债权债务时,注重以法律上保证贷款、担保、抵押及诉讼时效性,依法进行保全和追偿。尤其是对那些零资产企业和贷款,担保“双亡”企业,应本着“立足购,着眼处置”的思路,采取“边审核,边确权,边收购,边追偿,边过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不资产在收购过程中的完整性。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张涛 [标签: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法语介词的探究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制度创新的探讨
    国资委和证监会发布指导意见规范上市公司国…
    关于会计做假账的职业道德分析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的新型工作模式
    浅析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
    关于社会图书馆如何做好推荐书目工作的几点…
    关于工程成本控制问题的思考
    浅谈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关于工程项目基坑围护施工经验及体会分析
    关于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的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