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当代中国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儒家管理思想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启示_摘要关键词
【摘要】本文从当代
【关键字】管理思想 德育管理 儒家学校

1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国际社会、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也将更加激烈,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也将更为复杂多变,德育管理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的主流思想严重缺失,思想教育活动并没有实现应有的目标,教育目标没有真正的实现,思想教育效果不能真正体现,分析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当代学校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在探索改革的道路的过程中,发现

2.儒家管理思想概论
  2.1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儒家管理思想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管理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礼、中庸。仁主要是社会管理伦理学说,即所谓仁爱、仁义、仁政等。如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他用仁把所有的公共管理规则统率起来。仁的学说反对管理生活中的苛,宣扬人类之爱的管理思想。他用爱人观念加强血缘联系,消除内部冲突,同时也有差等地把爱人观念按宗法模式扩展到整个社会。礼即礼仪、礼节、礼教,是维护封建管理等级制度和秩序的伦理规范。也具有处理管理主体的道德信条,这些规范一方面可以成为管理群体团结和谐的积极力量,另一方面则发展为管理式的繁文缛节和极端苛刻的纲常名教,中庸是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讲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适量守度,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折中调和的手段,达到消除管理矛盾,避免管理冲突,稳定管理秩序的目的。对于如何管理,儒家采取的是“仁、“德”和“礼”。”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管理思想“礼”是儒家管理思想外在的管理规则。
  2.2

3.当代学校德育管理的现状及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3.1学校德育管理现状
  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当前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德育工作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外延,轻内涵。一些人把德育教育简单化、表象化,认为所谓主课学好了,有了好的考试成绩,道德自然会提升,一味强调的”素质”出现片面性,其结果往往是外延较大,内涵较浅,忽略了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在促进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方面的重要性。
  (2)学校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不够。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教材滞后,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3)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机统一。
  总之,学校德育管理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心理承受力,价值观念,自信心以及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陷:“受挫力不足、对物质生活追求畸形、自信心不足等等这种缺失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全面成长。
  3.2导致学校德育管理缺失的原因
  (1)学校对学生思晶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是影响德育教育的第一因素。从目前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隋况看,课程教学基本上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或其他科目授课教师兼任。思品教学人员的配备隋况不难看出思品学科在学校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由于缺乏必要的学科教学交流,思品教学自始至终都是学校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思想品德教学时常被其他学科挤占、兼任领导误课现象屡见不鲜。期中期末考试前取消思品课的现象更是家常便饭。
  (2)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是影响德育教育的第二因素。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过分强调了其思想说教陛,正是这种思想性的语言上过分强调,反而限制了其思想性的真正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成熟时期大大提前,逆反心理愈来愈严重,传统的枯燥乏味的、脱离学生实践的纯说教式教育已被孩子们所唾弃,使得严密科学陛的现代社会科学知识成为了不被人接受的说教工具,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日常知识的严肃性,也失去了它的思想的可信性。
  (3)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德育教育成为致命因素。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纵观世界各国教育史,思想教育都是从儿童时期抓起。而作为我们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却对德育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先有人教出版社余桂元等发出否定岳飞、文天祥的言论,北京部分小学撤掉小英雄赖宁画像,后有上海市教材及人教版新教材删除了曾激励一代人成长《赖宁画像》。正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教材的德育教育作用,使得我们目前的学生德育教育管理不尽如人意。当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现状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4.
  首先,有利于创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原则、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因为特定的内容和功能而自成系统,各个方面又因为相互作用而互成系统。我们既不能把管理的诸要素孤立起来,更不能把管理的诸要素对立起来,而是必须使它们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要求管理的诸要素在横向上相互作用,也要求管理的诸要素在纵向上发展变化,永远不能停止在~个水平上。只有正确把握管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才能不断完善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
  其次,有利于创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融洽关系。在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融洽关系表现为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在认识上的高度统一,以及由感情融合、心灵相通而达成的行动上的配合默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虽然角色不同,地位各异,但处于这个统一的共同体之中。共同体融洽与否,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观和管理实践,《论语》强调“正己正人”,就是要求管理者要设身处地地为被管理者着想。儒家的管理思想,如果能够内化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那么,在德育教育中就更容易营造出一种融洽的人际关系。
  最后,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学校德育教育不同于学科教学,它具有德性教化的功能,所实施的是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觉悟的工程。因此,其效率和水平不宜单纯用数量标准来衡量,而应该以质与量之统一的“度”作为进行德育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尺度。德育教育的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等需要掌握适度”标准。
  另外,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在学校德育管理中以学生为核心,有利于激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中庸,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在中国几千年之前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群一一分一一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存着“义”。当群体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中庸来协调,使组织高效运行。将这种思想运用到学校的德育管理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分工合作意识,杜绝自由散漫和小团体主义。

4.2对在学校德育管理中融入儒家管理思想的有益探索
  儒家管理思想所涉及的主要是国家、社会等宏大的、抽象的范围,而其基本精神则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运用儒家的管理思想,首先需要明确其适用范围,并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出有助于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
  4.2.1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仁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启示
  “仁爱作为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有利于缓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并在二者之间建立和保持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仁爱有利于在管理内部各成员之问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从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一句话,“仁爱有助于实现管理的目标。“仁爱管理是对管理主题提出的基本要求,即是说,管理者要具有一种“恕道精神。所谓“恕道”,从积极的方面说,是指管理者要立身于社会,在事业上成功发展,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立身于社会,从消极的方面说,就是管理者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精神的特点在于,凡事都要做到推已及人,对人尊重。管理者具有恕道精神,管理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儒家的“仁爱”管理思想对于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不无指导意义。学校德育教育的对象是人,其管理具有双重指向性:既要面对学生,也是面对管理者自己。管理者不但要管好学生,更要管好自己。为此,管理者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仁爱”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管理者一要严于律己,二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如果管理者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样的管理者在学生中就不会有威信。正人需先正己。管理者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感化、教育和说服学生,成为带动和激励学生实现学校目标的榜样。正己,首先要求管理者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同时也要求管理者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管理者能严以律己固然好,但同时必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于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也要正确对待,如果一见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就指责、训斥和惩罚,缺乏与人为善的态度,那么,不仅学校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难以形成,相反会造成师生关系离心离德、紧张疏远,甚至失去学生对老师或管理者的信任和支持。孔子说:“宽则得众”。待人宽厚,能赢得人心,也是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所以,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者,在严以律己的同时,还要有宽以待人的胸怀和作风,对德育工作中发生的问题,管理者首先要深刻检查自己并主动承担责任。
  4.2.2儒家管理思想中的“礼”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启示
  有了“仁”的存在就可以成为人了,但是“仁还不能单独存在,孔子认为“仁的实现必须通过“礼”来表达和实现。《论语》中有载: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为人孝弟(悌)是孔子和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态度悌是弟妹对兄长应有的态度。“知孝悌”是孔子“礼”观念的核心内容。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以”礼”为核心理念,用礼制、礼乐追求管理体制的合理化。激发学生的逻辑判断的潜在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从理智上求真。其要旨是追求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规律性,以富于人文精神,合乎人性的礼制和札乐来规范学校秩序,用礼制约束人,用礼乐营造好学、敬人的氛围。孔子的治道强调”正名,要求做到”名正言顺,各司其职,做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体现在学校德育管理中也就是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要各自与其色、职务相称,也就是其”实”与其名相符合。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用完善的层级制度和制度的文化氛围约束各成员。礼乐的关键性作用在于形成一种敬的氛围,敬重自己的组织角色或职司,敬重老师,尊重学生,使组织秩序井然,能成大事。可见孔子治道之首,即制度化的组织治理。而决不是人们所附会的随意性极大的所谓”人治”。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实践也表明,构建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制度,以及营造好学氛围,具有基础性作用。
  4.2.3儒家管理思想中的“中庸”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启示
  综观儒家管理思想,“中庸之道”颇具影响力。“中庸之道”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法,强调管理适当适度、恰到好处,主张管理范围合理、不偏不倚。孔子的中庸哲理,讲的是无不不及,它的实际应用,就在于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度”。从实质上说,“中庸”就是“适度,就是要把“时中”与“权变结合起来。“时中就是原则性,“权变就是灵活性。“时中”与“权变的结合也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正因如此,“中庸管理方法有利于实现管理目的它可以使人与物的管理处于合理的最佳状态,发挥最佳效益。与此同时,作为管理方法的“适度”并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使管理工作合于“度”,在方法上绝不能一成不变,而需要根据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适度”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管理艺术。在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实践中,如何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度至关重要。“适度”贯穿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德育教育的正确决策需要“适度,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运用需要“适度”,学校德育教育的激励机制也需要“适度。现代学校具有开放性特征,其德育教育必须考虑条件的变化。学校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在这里,能否适应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德育教育的管理方法,实质上就是一个适度的问题。可见,为了使学校德育教育达到预期目的,在管理实践中要特别注重对“适度”原则的正确把握。
  4.2.4儒家管理思想中的“德、“义”在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论语?为政》中开篇就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段话道出了强调伦理道德的巨大价值,一个人一旦有了仁德,就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满天的星辰都会围绕着你,听从你的指挥。所以“德”是建立管理者权威的关键所在。只有制度权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道德感召力。
  在孔子看来,“知”体现着个人对外在的道德要求和伦理规范的认识程度和水平。—个人对社会伦理关系和道德原则没有一定的认识,就很难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首先从社会伦理方面人手。—个人有了较高的社会伦理修养,那么他也许不会成为—个对社会极有贡献的人,但是他起码不会成为—个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坏人。
  另外,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要以义”为核心理念,激发学生的价值判断的潜在能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在意志上向善。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这是说利益和好处能够驱动人去做事,在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但要注意“度的原则。《中庸》日:”羲”者,宜也。”义”就是受道德制约而有度的”利,这样获取的利才是善的。因此必须以有约束的”利”,也就是”义”来替代毫无约束的”利”。这对于教育学生树立用正当的方法获取利益”的价值观,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编辑 

5.结语
  儒家管理学说充分地肯定了个体与社会是能够而且应该统一的。儒家理想的社会是—个彼此相亲相爱的社会,一方面,个人作为个体在同他人和谐的关系中,通过社会而得到发展,另—方面社会又因为个体和谐地结合而得到发展。要达到个人的和谐,首先,应该的做法就是,前面提到的孔子的严己宽人的态度。只有达到各个个人的和谐,由一个个个人所构成的社会才能和谐。要实现这样的社会理想只靠一个人是不够的。这需要大多数社会成员具有纯洁高尚的伦理道德情感。而如何使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具有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正是孔子不断研究和思考的。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能对德育教育的方法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从而实践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的对人教化的思想,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强调人应该存高尚的精神追求。这对于当前社会物质的、功利的、追求泛滥,精神追求和精神活动则被冷漠、被挤压、被驱赶的社会不良现象,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总之,儒家管理思想的内涵,目标,方法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孔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仁”、“礼”、“中庸”对于现代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将传统文化应用于高职学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文化产业中的版权管理战略设计
    浅谈房地产企业的战略管理与文化建设
    浅议如何加强现代化管理的医院文化建设
    宗教文化背景下的留学生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管理社会学视阈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际交互…
    西安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的战略地图设计分…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 做好康复管理事业
    浅谈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作用
    施工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问题研究
    对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中跨文化管理问题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