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化论文 >> 历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机制及启示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机制及启示

  随着香港新学制高中于2009年9月正式实施,全新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将逐步取代中学会考和高级程度会考,首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于2012年举行,完成全日制三年高中课程的中六学生均可参加本次考试。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将有计划地逐步推行校本评核。与中国语文、英国语文、通识教育等科目一样,中国历史科为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首批八个全面推行校本评核的重要科目,校本评核成绩占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总成绩的20%。
  所谓校本评核,“是指在日常学与教过程中,由学校任课教师来评核学生的表现”[1] (p.1)。在香港中学的一些科目中引入校本评核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进入新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科目开始推行校本评核。在此背景下,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考评局2003年联合编订的《中国历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五)》规定:中国历史科“公开评核分为两部分,一为两小时的公开笔试,一为校本评核。”[2] (p.43)这是中国历史科以课程文件的形式首次明确地将校本评核确定为中国历史科公开评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06年的中学会考中,中国历史科首次引入校本评核。
  作为一种全新的考试制度,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不同于中学会考,中学会考主要是中五学生为升读大学预科(仍属于中学阶段)而设的公开考试,而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是新学制中六学生(即高中毕业生)为升读高等院校而参加的考试制度,“持有香港中学文凭的学生,可衔接不同的本地及海外升学途径”[3] (p.3)。Www.11665.COm因此,与过去相比,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均有较大的变化。有鉴于此,香港考评局经过精心的策划,制定了严密的校本评核机制,以确保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1.准备阶段
  在校本评核的准备阶段,考评局编订了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指引,对校本评核的宗旨、目标、要求、实施、行政安排、分数调整以及违规事项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为了让中国历史科任课教师对校本评核准则的理解趋于一致,考评局定期组织开办校本评核专业培训课程,以示例的形式明确每一项校本评核活动的学习重点、评核准则、课业内容、项目比重等供教师参考,加强任课教师对校本评核的认识,为校本评核的实施奠定稳固的基础。
  2.实施阶段
  在校本评核的实施阶段,考评局、校本评核监督、分区统筹员、校内统筹员以及中国历史科任课教师各司其职。考评局委任校本评核监督和分区统筹员支援学校实施校本评核。校本评核监督直接向考评局负责,其主要职责是使校本评核分区统筹员及任课教师熟悉和掌握校本评核的基本要求,确保中国历史科任课教师以一致的标准评分,就有关事项向考评局提出建议,并于年末向考评局提交校本评核学生表现报告。校本评核分区统筹员协助监督处理有关校本评核运作的一切事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联系校本评核监督与校内统筹员及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区内学校的校内统筹员及任课教师举行会议,将校本评核资料转给中国历史科教师,收集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审阅区内所有学校提交的学生习作样本及相关记录,就教师评分及学生习作水平向教师提供回馈,并在学年末提交区内学校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周年报告。校内统筹员通常由校长提名一位中国历史科教师担任,负责该科任课教师与考评局及分区统筹员之间的联系,职责主要是与校内担任同一年级的中国历史科任课教师协商,策划评核计划,如课业的数量、时间、施教次序等,统筹向考评局提交分数事宜。
  3.提交分数阶段
  学校向考评局提交校本评核分数的期限并非学生完成课业的期限,两者之间一般都预留有充足的时间,以便确定评核结果、完善相关记录以及处理相关事宜。如果同一所学校由多人任教中国历史课,学校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全校评分标准一致。如果学生对校本评核结果存在疑问,学生应先与任课教师协商和沟通,任课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学校负责解决。学校可成立由校长(或其委任人)及科主任等人组成的专责小组予以处理[4] (p.11)。这期间,学生、任课教师以及学校都应检视各自在校本评核过程中的行为,学生必须签署声明确认提交的习作属于自己的作品,教师须就他们所知确认学生提交的校本评核习作属学生本人的作品,校长也必须确认学校是依据考评局的要求和规定实施校本评核。只有当学生、任课教师、校长确认各自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并妥善保持好评核记录后,学校才能通过考评局网上校本评核系统提交校本评核分数。
  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事项一览表如下:[5] (p.20)
  1.时间安排
  在香港,中国历史科属于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学习领域的核心科目,所有初中学生都必须学习中国历史与文化,且“用在学习和教授中国历史的课时均不可少于本学习领域总课时的四分之一”[6] (p.31)。进入高中以后,中国历史科属于选修科目。由于中四阶段有些学生的选修科目不稳定,可能会存在改选的情况,因此,从中四开始进行校本评核是不科学的。但是,中国历史科任课教师应从中四开始制定灵活的教学计划,根据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设计多元化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态度以及价值观,为校本评核的正式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正式实施在中五至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中六两个学年内进行。这期间,任课教师根据考评局的要求,预先设计一个为期不少于12周的“学习及评核计划”,并根据该计划有序地展开。
  2.内容设计
  “学习及评核计划”是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主要依据。该计划以日常的教学活动为基础,包括学习活动的相关课题、项目、课业以及进行评核的具体时间等,做到“知识、技能与态度并重”,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建立正确的历史概念[7] (p.81)。根据考评局要求,“学习及评核计划”中至少应包括三个评核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是独立,也可以是由一个学习活动中不同阶段的不同课题组成。每个项目包括至少两份课业,可按个别项目或课业的重要程度予以不同的占分比重。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由于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是在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在校本评核中设计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学习活动的形式很多,通常包括课堂讨论、角色扮演、专题研习、考察活动、读史心得、课堂汇报、史事分析、史料搜集、历史剧讨论、反思日志等。教师根据学习活动,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及表现,设计校本评核课业。
  通过学习活动设计课业是校本评核最重要的内容。一般来说,课业应涵盖必修(甲部及乙部)和选修两部分,包括家课和堂课。课业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予以评分。课业以文字形式呈现为主,绘制概念图或地图、整理资料表或以文字整理课业活动等属于文字形式,教师可根据课业内容确定字数。以语言形式进行的课堂活动,如戏剧、辩论、口头报告、对话等,属于非文字形式,非文字形式的课业不宜超过整个项目总分的20%。为了照顾个性差异并兼顾公平,给予所有学生表达学习成果的机会,作为校本评核的课业既可以是全班一致,也容许部分课业由学生自选。全班学生选取不同书籍作读书报告属于全班一致的课业,如果是将全班学生分批分别进行实地考察和电影分析等,则属于自选课业,“全部一致与自选习作的数量应保持2:1之比”[8] (p.2)。
  由于校本评核分数将计算在学生的公开评核成绩内,因此,在评核之前,任课教师和学校都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课业内容和评核步骤都予以保密,以保障评核的公平性。
  3.核证结果
  由于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学习活动有一些是在课堂进行的,也有一些是在课外进行的,这就需要参与校本评核的各方对学生提交习作的真伪性予以核证。如果发现学生在校本评核实施过程中有违规行为,如将他人的习作部分或全部当作自己的作品上交任课教师,或从书刊、光碟、互联网以及其他地方直接抄录部分或全部资料,而又没有注明出处等,一经证实,学校可按照校规及违规的严重性予以书面警告、扣减课业得分、给予课业零分等惩罚。
  下面的图表为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学习及评核计划”示例[9] (pp.2~4)。
  课题:时代与历史人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辛亥革命”“时代与知识分子”
  校本评核分数调整是指,“在学校完成评核活动及向考评局提交分数后,考评局对学生的分数进行调整”[10] (p.21)。
  考评局将采用统计方法调整学校提交的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分数。这种方法以该校的公开考试成绩为参照,调整该校学生的校本评核平均成绩及其分布,并根据学生在校本评核中的表现,得出调整后的校本评核成绩。具体来说,就是先分析不同组别(通常指一所学校)呈交的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成绩,然后对公开考试成绩相当的组别的校本评核成绩进行比较。当一个组别的校本评核原始分数低于其他在公开考试中成绩相当的组别的原始分数时,该组别的校本评核分数就会被调高。反之则会被调低。但无论校本评核分数被调高还是被调低,学生在学校所评定的校本评核成绩中的排序不会发生变化。
  按统计调整计算校本评核调整分数方法如下:
  学生的校本评核调整分数=学生所属组别调整后的校本评核平均分数+学生的组内差
  学生所属组别调整后的校本评核平均分数=该科所有学生校本评核原始分数的总平均+学生所属组别的组间差
  学生所属组别的组间差=(学生所属组别的公开考试平均分数-该科所有学生的公开考试总平均分数)×组间变化率
  学生的组间差=(学生的校本评核原始分数-学生所属组别校本评核原始分数的平均)×组内变化率
  其中组间变化率是从多层次分析(学生是第一层,组别是第二层)计算得到的斜率,是一个介乎0和1之间的数,不随组别变化。
  计算校本评核调整分数的公式如下:
  x为该校学生的校本评核原始分数
  xmean为该科所有学生校本评核原始分数的总平均分
  zzeam为该科所有学生的公开考试的总平均分
  为有关组别校本评核原始分数的平均分
  为有关组别公开考试的平均分
  sx为有关组别校本评核原始分数的标准差
  sz为有关组别的公开考试分数的标准差
  sp为有关组别校本评核调整分数的标准差:其中wx和wz为权重,而wx+wz=1
  β从多层次分析计算得到的斜率(第一层次是考生,第二层次是组别),不随组别变化。[11] (pp.24~25)
  由于校本评核调整分数是学生的最终校本评核分数,因此,在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分数调整过程中,考评局还会抽样检视学生的习作。如果统计调整分数与样本展示的实际情况偏差较大,考评局会修正校本评核统计结果,确保统计调整结果能真正反映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学生的真实表现,提升调整分数的效度。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结束后,考评局会将校本评核分数调整报告反馈给学校,必要时给予评语、提出意见或建议,为日后更进一步优化校本评核的实施提供参考。
  虽然香港与内地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不尽相同,两地的教育制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两地都对高考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就中国历史科而言,香港的重大举措是在中学文凭考试中引入校本评核,规定所有在校生都必须参加校本评核,经调整后的评核成绩计入中学文凭考试总成绩。这既照顾到绝大多数考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又将评核延伸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将教、学、评有机结合起来,使高考能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绝大多数考生的真实情况。在内地,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考生、某些特长生、保送生等规定了特殊的政策,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中试行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相结合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地高考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地区差异和课程整合等方面展开,很少从微观层面探讨符合绝大多数考生利益的公开评核模式改革,高考“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以高中历史课程为例,虽然课程标准建议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以“考试”,特别是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方式,这是有悖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12] (p.31)。因此,在高考中适当引入校本评核,将任课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的评价纳入高考成绩,不仅有助于教师根据新的课程理念设计多元化的探究式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而且有助于强化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还有助于将注重学习过程的进展性评估与注重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估有机结合起来,使高考成绩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为了保证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高效而有序地展开,考评局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委托的专门负责考试及评核的法定机构,不仅对参与校本评核的各方都制定了严谨的操作规程和严密的评核机制,而且委托校本评核监督、分区统筹员等全程参与学校校本评核各阶段的工作,充分调动学校、任课教师和学生参与校本评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避免学校、任课教师或学生在校本评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正之风,考评局结合公开考试成绩,对学校提交的校本评核分数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的公平和公正性。相比较而言,内地高考还没有引入校本评核,但有高考加分制度和自主招生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每年高考前都会在其网站上公示符合加分条件的考生情况,希望接受公众的监督。这种做法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因为公众不一定了解加分考生的真实情况,对于那些通过不法手段获取的证书,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人举报,对其他考生造成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自主招生考试存在的漏洞更大。一方面,自主招生学校对考试命题拥有绝对自主权,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缺位,无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极少数人找关系、走后门等弄虚作假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没有制定严密的监督机制,内地高考加分制度和自主招生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在高考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历史科校本评核机制的仔细考量,结合内地新的课程理念,在高考中适当引入校本评核,建立健全的考试和监督机制,可成为内地高考制度改革选择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作者:李莉 [标签: 文凭 培训 本教 培训 培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中学文言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中学历史教学与学生的个别差异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国情教育
    浅析中学历史创新教育
    浅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创新教学探微
    浅析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
    注重历史教学素质教育强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的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